宜秀區:旅遊+消費扶貧 增加貧困戶收入

安慶市宜秀區及時發佈農產品信息,發揮益農信息社等平臺作用,構建經銷商與銷售難企業“點對點”對接關係;組織開展“以購代捐、以買代幫”貧困戶農產品“四進”行動,推進消費扶貧。

宜秀区:旅游+消费扶贫 增加贫困户收入

繞山步行,賞花看景。3月21日,安慶市宜秀區五橫鄉秀園開門迎客,以遊花樣秀園為契機,五橫鄉在景區內設置扶貧歡樂購物專區,分為美食專區和農產品專區,組織有關企業和工作人員,舉辦“歡樂扶貧購”消費扶貧體驗活動,購物專區以農產品為基礎,以秀園為展示平臺,聯繫貧困戶和帶貧企業,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對接好市場,共同打通在消費、流通、生產合環節制約消費扶貧的痛點、難點、堵點。集中展示、銷售五橫鄉美食和土特農產品,開展產銷對接,把“產品擺上臺”,通過“以購代捐”的方式,培育全社會消費扶貧意識,增加貧困戶的脫貧信心和自主脫貧的動力。

宜秀区:旅游+消费扶贫 增加贫困户收入

在扶貧歡樂購物專區,有金虎山粉絲煲、炒貨、五橫水餃餛飩等特色美食,更有龍山野茶、“金虎山”純手工粉絲、土雞蛋、土鴨蛋等優質特色農產品。五橫鄉的廣大機關幹部化身特色美食和農產品的“代言人”,線上宣傳,線下直銷,幫銷又幫宣。第一時間紛紛帶頭掃碼採購各自需要的農產品。同時,做起了“推銷員”,向親朋好友和遊客宣傳產品特色,讓產品再也“不愁賣”。推動消費扶貧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發揮更大作用。

“我們利用秀園裡的扶貧歡樂購物專區,廣泛發動遊客為脫貧攻堅工作貢獻“消費力量”,將“遊購娛”結合在一起,以展臺專區的形式,以展帶銷,以銷推展。既是五橫特色農產品的展示,又是不一樣的“消費扶貧文化”。以“旅遊+”打通消費扶貧渠道,挖掘符合五橫鄉發展實際的特色扶貧道路,促進產業持續發展,幫助貧困人口增收脫貧,趟出一條消費扶貧助脫貧的新路子,為五橫鄉的脫貧攻堅工作注入強大活力。”楊亭村書記楊凱表示。

與五橫鄉一樣,宜秀區大龍山鎮也是借舉辦梨花節之契機,以貧困戶農特產品為媒,旅遊消費搭梁,打造“旅遊+購物”扶貧產業鏈,增加貧困戶收入。3月23日, 大龍山鎮在梨花節美食區現場設立了消費扶貧農產品專區,活動現場,一排排鋪著紅色桌布的展臺上整齊有序地擺放著貧困戶自家種養和出產的烏雞、土雞、土雞蛋、香油、麻油、大米、梅乾菜、草莓、山芋粉等30多個當地特色土特產品。豐富的種類,原生態的材料,實惠的價格,不少遊客都選擇把這些美味的農特產品“收入囊中”。

“今天我帶了50斤紅薯粉、50斤麻油,沒想到這麼快全部賣了,一共賣了1700多塊錢,真是太高興了!感謝政府開展這個消費扶貧活動,讓我更有信心致富奔小康了!”貧困戶餘平激動地說。

“通過開展消費扶貧活動,貧困戶通過銷售自己的農產品增加收入,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進一步激發了他們通過勞動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他們的農產品變成了錢,心裡樂開了花。”大龍鎮副鎮長朱青說。

據悉,本次展銷會上共銷售了本地麻油500斤、香油100斤、大米1000斤、草莓550斤、山芋粉430斤、土雞86只、烏雞100只、雞蛋3000枚、鴨蛋2000枚、農家梅乾菜100斤、各類時令蔬菜500斤等,銷售額達5.6萬元。

為了讓貧困戶更多的農特產品“走出去”,下一步,大龍山鎮將繼續推進貧困戶農產品產銷對接“四進”行動,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充分發揮扶貧電商服務站的作用,為廣大貧困戶和消費者搭建一個農副產品交易平臺,拓寬銷售渠道,促進貧困人口增收致富,激發貧困戶通過自身努力穩固脫貧之路。

截至目前,宜秀區已幫助貧困戶銷售蔬菜、水果等農產品51.343噸,價值64.965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