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孩子將來更有出息,李玫瑾:家長要做到"兩不管、三不慣"

想要孩子將來更有出息,李玫瑾:家長要做到

有很多優秀的教育學家說過,習慣其實是非常頑強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時就應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這句話和我們中國的教育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在節目中說過一句話,有些類似。也就是有些家長呢他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開始管了,這樣的行為其實是不對的。李玫瑾教授說這句話的意思,其實就是在對家長的某些行為方式做一個深思的思考。

想要孩子將來更有出息,李玫瑾:家長要做到

李玫瑾教授還說過犯罪心理問題很多源於人早期的發展,李玫瑾教授在犯罪心理研究的過程當中,其實很重視研究人早年的一些心理問題,並且她發現真正要破解人的這些心理問題的時候,都會發現其問題其實和人早年的關係密切相關。

作為一個心理學研究教授,李玫瑾她其實也反映了大部分的中國家庭對於教育孩子一個現狀。孩子有一些小錯誤,其實沒有得到糾正,日後可能就會釀成大錯。但到那個時候的時,孩子家長也沒有辦法去控制孩子這方面的行為了。因此小編建議家長可以對孩子實行兩不管,三不慣的原則,這樣子孩子也可以早日成才。

想要孩子將來更有出息,李玫瑾:家長要做到

對孩子要"兩不管、三不慣",娃將來更容易有出息,父母才會更省心

1、孩子可以自己做成的事情,不要管

家長出於對孩子的愛護,覺得幼小的孩子做事情實在是太慢了,於是他們就會幫助孩子去完成。比如說幫孩子穿衣服,幫助孩子打掃衛生,把孩子拖地以及所有的事情都為孩子一次代勞。結果孩子慢慢的獨立自主性變弱了,他們更依賴父母了。因此,他長大後,他們很難去照顧自己,之後就變成了我們非常唾棄的啃老族。包括有一些名牌大學畢業的學生沒衣服到現在都不會穿,這就成為一個典型的中國式家庭包養孩子現象。

想要孩子將來更有出息,李玫瑾:家長要做到

2、孩子心裡能夠承受的事情不要管

孩子其實遇到一點點的小問題,他就開始以哭鬧撒嬌方式來要求家長給予解決,那麼等到之後遇到了大的事情之後,他還是依舊認為家長是他的保護傘。並且他們會永遠躲在這個保護傘裡不出來,然後呢,在他的工作和生活中,凡是遇到一點點問題,他們就會求助於家長,即使家長已經老了,沒有能力去幫助孩子解決了,他們依舊把這個責任怪罪在家長頭上。因此對於孩子這樣的行為第一次就要做到不管不問,讓孩子自行解決。

想要孩子將來更有出息,李玫瑾:家長要做到

當然除了兩不管,還有三不慣原則

1、孩子不遵守規矩,不要慣著

很多的孩子心中是沒有規矩意識的,他們很容易跨出規矩的界限,因為家長在規矩邊界上總是會放過和原諒孩子的行為,就比如說孩子小的時候喜歡偷一些小錢去買零食,家長髮現之後,也不會過多的指責,而是覺得孩子可能會在長大之後就不會發生這樣的行為了。還有在公共場合,孩子橫穿馬路。家長覺得見孩子沒有受到身體危險的話,那麼他橫穿馬路一下也是沒有關係的,就這種潛移默化的小習慣,在影響著孩子之後,孩子一貫這樣做人做習慣了,以後進監獄也就有了籌碼。

想要孩子將來更有出息,李玫瑾:家長要做到

2、孩子沒禮貌,不要慣著

我們中國是禮儀之邦。因此,講禮貌應該是我們每個中國人需要做的事情。講禮貌也是我們中國的立身之本,不喜歡使用禮貌話語的孩子,他們平時都喜歡跟長輩頂嘴,不尊敬長輩,如果家長還沒有意識到這個方面有問題的話,孩子就會在未來的社會當中吃虧。因為這樣子的人往往是不受待見的情商也比較低,他們在社會上更多人不願意和這樣子的人群交往。

想要孩子將來更有出息,李玫瑾:家長要做到

3、孩子撒謊,推卸責任,不要慣著

孩子喜歡推卸責任,因為擔心被家長批評責罵,因此這樣的孩子其實是沒有安全感的,他們害怕承擔責任。因為家長的一貫縱容,他們覺得這樣撒謊方式更能更容易解決問題,這樣是大大不對的。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的這個自我責任感,給孩子看一些具有意義的寓言和圖畫書,讓孩子能夠理解犯錯之後必須要自我承擔結果的。

想要孩子將來更有出息,李玫瑾:家長要做到

我們都知道,優秀的孩子往往都是眼界比較開闊的,他們背後都有幫助他們的家長和父母。而這些眼界開闊的孩子。一般都會做哪些的行為呢?那就是閱讀。

所以我們不妨嘗試讓孩子閱讀一些書籍報刊,孩子可能培養出了好的習慣會更優秀!家長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可以給孩子看一些圖畫書,讓孩子"親身經歷"犯錯需要承擔的後果。孩子才能夠成為有擔當的"大人"。

想要孩子將來更有出息,李玫瑾:家長要做到

教育孩子也要講究適度,孩子在父母寬鬆的環境中成長,感受家庭的溫暖和生活的美好。孩子和父母成為朋友,也就願意聽父母的建議。

孩子看繪本時會有很強的代入感,將自己帶入到繪本中的角色之中,這也正是孩子為什麼看繪本學東西快的原因。

想要孩子將來更有出息,李玫瑾:家長要做到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一對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於有錢的父母。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3-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想要孩子將來更有出息,李玫瑾:家長要做到

貝塔小時候就看了不少的繪本,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

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想要孩子將來更有出息,李玫瑾:家長要做到

這套書一共有十個主題,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不同的故事:做最好的自己、誠實守信、不亂髮脾氣、自我保護、克服恐懼、團結友愛、知書達禮、分享快樂、我能行、形成好習慣

想要孩子將來更有出息,李玫瑾:家長要做到

10冊不過是69.9元,還可掃碼暢聽,方便父母在工作了一天後,已經很累了,想給孩子講故事卻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問題。

3-6歲是孩子形成習慣的關鍵期,若不注意引導,壞習慣極易養成,壞習慣一但定型可就很難再改了。所以,如果孩子有這些壞習慣,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溫和而堅持”的改正過來!

下方可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