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個問題,幫你徹底搞懂工業互聯網

工業互聯網,到底是誰最先提出來的?


通用電氣(GE)。


早在2012年末,通用電氣就提出,產業設備應該和IT技術相融合。


2013年,通用電氣公司正式提出了工業物聯網革命的概念。這也是工業物聯網第一次被正式提出來。


11個問題,幫你徹底搞懂工業互聯網

GE,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通用電氣的董事長兼CEO傑夫·伊梅爾特(Jeffrey R. Immelt)說:“一個開放、全球化的網絡,將會把人、數據和機器連接起來。”


2014年,通用電氣(GE)、AT&T、思科、IBM和英特爾這五家巨頭級的公司,在美國宣佈成立工業互聯網聯盟IIC


工業互聯網和工業4.0是同一個東西嗎?


基本上可以理解為同一種理念的不同表達。


工業4.0是德國人提出來的。


本世紀初,全球爆發了多次金融危機,各國經濟都受到了沉痛的打擊。


尤其是資本市場熱捧的高科技產業,泡沫最大,遭受的打擊最大。相反,工業和製造業在危機中表現出了很好的抗打擊能力。


於是,各國開始重新對工業製造業引起重視。


在這個前提下,德國在2013年4月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正式推出了工業4.0戰略。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德國工業的競爭力,鞏固自己的領先優勢,在新一輪工業革命中佔領先機。


可以看出,工業互聯網和工業4.0幾乎是同時提出來的,都是旨在對工業進行全面升級改造,應對未來挑戰。


工業互聯網就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嗎?


不是。


第四次工業革命,是以石墨烯、基因、虛擬現實、人工智能、量子技術、可控核聚變、清潔能源以及生物技術為技術突破口的工業革命。


而工業互聯網,是現有工業體系的結構和模式升級,是將工業系統與計算、分析、感應和連接技術相融合,最終促成原材料、設備、工人、生產線、供應商、渠道甚至用戶的緊密連接。


工業互聯網,會採用第四次工業革命相關分支的技術(例如人工智能)。


工業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是什麼關係?


工業互聯網的英文叫作 Industrial Internet 。Industrial,既有工業的意思,也有產業的意思。


11個問題,幫你徹底搞懂工業互聯網

目前行業裡對工業互聯網的理解存在一定爭議。


小棗君個人認為,互聯網包括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廣義的工業互聯網(也就是大家口中所說的),其實就是產業互聯網。


而狹義的工業互聯網,細究起來,只是產業互聯網的一個分支。


11個問題,幫你徹底搞懂工業互聯網

國家和政府層面主要是以工業互聯網的叫法為主(連主管部門都叫“工信部”),但實際指向更偏向於廣義。


不管怎麼說,工業互聯網和各行各業都有緊密的聯繫,而非僅限於工業。


工業互聯網是不是就是“工業+互聯網”?


不對。


一方面,小棗君剛才說了,工業互聯網並不是僅指工業。另一方面,工業互聯網也不是讓工業“上網”這麼簡單。


工業互聯網,是整個產業的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轉型。


它首先通過連接(通信)技術,實現工業生產全流程要素資源的連接,然後通過計算技術,存儲並運算數據,挖掘數據價值,優化生產流程,打通薄弱環節,從而實現效率提升、生產力提升、成本下降、利潤增長。


準確來說,工業互聯網是“工業技術革命”“ICT(信息通信)技術革命”相結合的產物,而非“工業+互聯網”。


11個問題,幫你徹底搞懂工業互聯網

工業互聯網裡經常看到OT這個詞,OT是什麼?


就像剛才所說,工業互聯網是工業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結合的產物。


信息通信技術,也就是IT和CT。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科技)。CT,Communication techonology(通信科技)。


而OT呢,就是工業技術。


準確來說,OT的英文是Operational Technology,很多人翻譯為運營技術。


我並不認同“運營技術”的譯法。我寧願把它翻譯為“操作技術”。


它其實就是指工廠車間裡面的那些工業環境和設備,包括機械臂、傳感器、儀器儀表、監控系統、控制系統等等。


工業互聯網,就是IT、CT、OT的全面融合和升級。它既是一張網絡,也是一個平臺,更是一個系統,實現了工業生產過程所有要素的泛在連接和整合。


11個問題,幫你徹底搞懂工業互聯網

工業互聯網


工業互聯網和邊緣計算有什麼關係?


工業互聯網環境,從網絡技術的角度來說,有兩個特殊需求,一個是極高的可靠性,另一個,就是極低的時延(或確定性時延)。


工業自動化技術的演進,使得現在工業設備的運轉速度和工作精度遠超以往。如果網絡不能實現實現低時延,將不能滿足很多工業場景的需求。


為了降低時延,工業互聯網引入了邊緣計算。


所謂邊緣計算,就是將遠在雲端的雲計算,拉了一部分,下沉到工廠或車間(離終端更近的地方)。這樣一來,減少端和算力之間的距離,從而降低時延。


11個問題,幫你徹底搞懂工業互聯網

工業互聯網的架構模型

採用邊緣計算之後,還能有效解決工廠和雲端之間的數據帶寬問題。大量的數據在本地得以處理,無需統統上雲。


邊緣計算還提供了一種新型生態。


就像互聯網公司基於雲計算開發APP一樣,未來,基於邊緣計算也會有平臺。平臺開放公共接口給開發者,開發者針對工廠用戶需求,開發APP,給工廠使用。這就是生態。


工業互聯網一定要用5G嗎?


並不是的。


5G是通信技術的最新升級。它有超大帶寬、超低延時、海量連接等特點。但是,5G並不是工業互聯網的充分必要條件。


行業有成百上千種,場景有成千上萬種。


有的場景,可能並沒有太多移動性要求,使用光纖甚至網線就可以了。也有的場景,可能對帶寬和時延沒有太大要求,使用LTE或NB-IoT就可以了。還有的場景,客戶可能不希望數據進入運營商網絡,或者考慮到成本的因素,想要用Wi-Fi甚至LoRa這樣的私有網絡技術,也不一定不行。


工業互聯網的精髓不在於連接,而是計算。工業互聯網的操作系統、平臺、數據、應用,才是最關鍵的部分。


5G不是萬金油,它將和眾多通信技術長期共存。5G在行業的落地,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工業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有什麼關係?


人工智能一樣是服務於場景的。


當產業逐步實現數字化之後,會產生大量的數據,形成數據流。數據流不僅幫助數據挖掘分析,也助推了人工智能場景的落地。


舉個簡單的例子,當高速照相機對產品進行質量檢測時,僅憑人力觀看圖片,效率是很低的。如果引入AI,用大量的圖片數據去訓練它,就可以替代人工,提升檢測效率。


往更高的層面來說,如果把AI引入工廠管理流程,統一協調供應、生產、物流、銷售等環節,將極大地減少庫存,使生產資源達到優化極致,縮減成本,獲得利潤。


換句話說,有人工廠變成無人工廠,連廠長未來都有可能是AI。


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演進,工業互聯網這個系統將會實現工況自感知工藝自學習裝備自執行系統自組織


這個,就是智能製造的最高境界。


工業互聯網的推進速度會有多快?


工業互聯網是一個既快又慢的過程。


說它快,是因為如果你想要搞工業互聯網,現在很多行業都已經有現成的案例,有很多的解決方案可以直接參考。你可以很快起步。


說它慢,是因為工業互聯網的徹底實現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


它不是一種商品,不是某種硬件或軟件,你買了就馬上能用,用了就能自詡為工業互聯網的“成功實踐者”。


它是對現有企業進行傷筋動骨的改造。你的整個生產流程、管理制度、組織架構、運營模式,都要隨之改變。而且,不僅是你自己要變,你的上游供應鏈,下游經銷商,也要跟著變。不然,你的數字化,就像大哥大時代的iPhone,一點用也沒有。


工業互聯網既需要大量的投資,也需要企業軟實力的跟進,你的員工素質和能力,也需要能夠支撐你的改造意圖。如果人不會用,或者企業文化不接受,那你花再多的錢,也是打水漂。


工業互聯網,到底有哪些玩家?


工業互聯網的主要玩家有以下幾類:


首先,是互聯網公司。像阿里、騰訊這樣的互聯網公司,是工業互聯網的重要推手。


憑藉在消費互聯網積累的經驗和實力,這類公司可以說最懂互聯網。消費互聯網目前下半場都打得差不多了,一片紅海,所以,他們寄希望於在各個產業能打開市場,獲取新的利潤增長點。


但是,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完全不同的玩法,也許會讓他們改變想法。


第二類,是傳統工業巨頭


這些巨頭,是一群最懂行業的人。例如三一重工、海爾、格力等。他們非常懂行業,與此同時,他們也搞了一段時間的信息化和數字化,頗有心得。


但是,同行是死敵。某一行業巨頭的解決方案或技術,在同行業具有天然的“被排斥性”。工業互聯網涉及骨髓的改造,幾乎就是一個企業的身家性命,想讓他交給同行?這有點難。


第三類,是運營商


運營商作為基礎設施的建設者,不甘心淪為管道,所以積極致力於開發行業解決方案,撬開企業市場。手機移動通信市場慘烈的競爭,還有大幅下滑的利潤,也是鞭策運營商加大B端市場投入的重要原因。


不過,運營商所謂的B端市場經驗,更多也就是賣了多年的專線。賣解決方案,搞應用落地?目前看好像不是很樂觀。這需要心態和思想觀念的全面轉型,也是漫漫長路。


第四類,是設備商


說白了,最主要就是華為。


華為搞B端市場的經驗比互聯網公司更多。鑑於華為在芯片、操作系統、數據庫還有生態方面的飛速進步,使得它成為工業互聯網中不可忽視的力量。


百行千業,千軍萬馬。龐大的工業互聯網市場,是一個巨大的蛋糕。在激烈的蛋糕爭奪中,誰也不知道,會不會一個不起眼的力量就此崛起,成為黑馬。


對於中小企業,小棗君建議不要輕易投資工業互聯網。否則不僅短期內看不到回報,還有可能手術失敗,直接嗝屁。


對於開發者,我建議關注細分領域的機會。工業互聯網,工業是核心,信息通信黑科技是賦能。深入研究產業,合理利用科技,找到自己的第一性原理,更有在未來把握住機會,實現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