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旅游:麻江乌羊麻的乡村旅游发展新典型模式

近年来,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主动适应新常态,按照凯麻同城化发展的战略部署,充分依托麻江的交通区位、人文生态、环境资源等优势条件,围绕“健康牌”、“山地牌”和“特色牌”,创新发展,加快转型,以有机产品生产、旅游休闲度假、康体运动娱乐、健康养生养老为主要业态,按照“12345”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围绕“1城2镇30个中心村”的城镇空间布局和经济区域布局,依托凯都经济带,以凯麻同城化为平台,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为引领,提一接二连三,努力打造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特色食品加工、旅游休闲度假、健康养老四大基地,建成产城互动融合典范区、特色健康食品加工区、康体休闲旅游度假区。麻江县乌羊麻便是苗寨融合了民族村寨文化、健康养老和现代高效农业、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发展理念,形成了“公司+合作社+集体+村民”的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模式。

黔东南旅游:麻江乌羊麻的乡村旅游发展新典型模式

就麻江乌羊麻苗寨发展的典型模式,作如下有关简单的介绍:

一、基本情况

乌羊麻生态旅游度假村是贵州省102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之一、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之一、“黔东南州级‘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贵州省级名胜风景生态旅游盛地的有机结合项目之一。

乌羊麻的交通:距沪昆高速公路出口下司站21公里,距黔东南州府凯里市区41公里,距凯里-黄平机场93公里,距沪昆高铁凯里南站25公里,距夏蓉高速羊甲出口44公里,距省道台(辰)~下(司)线2.5公里(新建旅游二号路0.9公里)和新建中的凯(里)都(匀)大道0.9公里,距余安高速兴仁镇出口15.5公里,北通龙山镇16公里,至麻江县城42公里。

乌羊麻气候和耕地:乌羊麻苗寨隶属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宣威镇翁保村,其耕地671亩,水面300多亩,林地2000多亩,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平均气温16.8℃,平均海拔670米,降雨量1100ml,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乌羊麻的人口:乌羊麻现有73户,人口320人,劳动力166人,初中文化以上劳动力48人,其中高中文化18人,大专、本科及以上5人,中共党员7名。

黔东南旅游:麻江乌羊麻的乡村旅游发展新典型模式

二、主要做法

乌羊麻景区打造充分考虑了可持续性发展及富民发展机制。

1、采用“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机制:

由麻江县乌羊麻苗寨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等作市场带领,带动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利用基础设施、现有资源及合作社的特色种植、山珍旅游特色商品系列资源,进行混合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采用计提股份分配给村集体、农户股权收益方式增加老百姓收益,达到长效滚动扶贫的目的。

2、管护与利益结合:

将海升草莓园、旅游商店、停车场管理、沿湖垂钓、水上游船及旅游厕所的管护与文化旅游经营结合,以经营促管护,以管护提升经营品牌的循环发展机制,实施“管”与“营”的结合发展。

3、实施整合捆绑,带动产业富民:

麻江蓝莓、草莓、农家小野菜种植、乡村家禽养殖、水上游船与垂钓、山地自行车骑游、农家乐餐饮与住宿等捆绑发展,形成相互促进发展的模式,充分与本地现有的资源与老百姓正发展的特色经济产业形成有机的互助发展模式。

4、强化培训以技扶贫:

麻江县整合县人社局、县农业局、县教科局、县旅游服务中心等培训资源,通过“请进来”教、“走出去”学培训等方式,乌羊麻共举办过为期一周的一级厨师现场培训、水上游船娱乐安全管理培训、乡村旅游环境保护、全县微企专题培训十余次次;县旅游服务中心积极组织村干、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关于村寨旅游发展座谈,了解村寨实况的同时宣传乡村旅游服务意识;乌羊麻所属宣威政府组织村党员干部和合作社业务骨干和村民代表160余人次赴贵阳、凯里以及西江、镇远等县考察学习,学习先进景区运营管理经验,学以致用以技扶贫。

黔东南旅游:麻江乌羊麻的乡村旅游发展新典型模式

三、取得成效

1、形成乡村旅游扶贫的典型模式。

乌羊麻成立了麻江县瑞泽蓝莓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上建立党小组和共青团支部,党小组设立共产党员示范岗,让党员亮身份,抢带头、比贡献,形成赶、学、比、超的良好氛围。麻江县瑞泽蓝莓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42户,合作社现已种植的麻江蓝莓面积已达1300多亩,形成了目前麻江县最大规模的麻江蓝莓连片种植基地及烤烟、西瓜,太子参等农作物特色种植基地。乌羊麻现通过合作社发展野鸡、林下鸡、麻江蓝莓斗鸡、鲤鱼、牛等特色养殖,努力营造“家家能经营,致富奔小康”的经营发展观念。以蓝莓种植、养殖、果品营销、贸易,品种更新与引进、基地开发和利用及农产品的储运、转化等为核心,为周边农民起模范作用。同时,通过麻江乌羊麻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海升集团,逐步营造、推进麻江蓝莓果品的加工和再加工的空间、引进蓝莓产业项目的前期设备,加快蓝莓产业链发展的宣传力度,提高地方产业的知名品牌,加强宣传旅游带动产业,产业反作用于生态旅游的发展新思路。

黔东南旅游:麻江乌羊麻的乡村旅游发展新典型模式

2、促成麻江县乡村旅游理念。

乌羊麻紧紧围绕在麻江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发展思路,形成了“人民第一,创业万岁,诗意安居,不懈创新,乡村旅游”的旅游创新理念。村寨打造以麻江蓝莓、草莓、蔬菜、特色养殖和优秀资源与环境(有山、有水、有农田,丰富多彩的乡村风俗民情)为本底,以蓝莓草莓采摘、乡村休闲骑游,休闲垂钓为基础,在依托瓮依寨,小山,九层岩,蒲席塘等各区不同的资源特色优势分别辅以不同的娱乐配套设施,形成以乌羊麻为吸引核心区和品牌,以体现不同资源特色片区为支撑,成就风格各异的旅游景区,形成一条线的架构,通过一景一特色,一村(苗族)一风情的打造模式,真正构建的旅游发展新理念。

黔东南旅游:麻江乌羊麻的乡村旅游发展新典型模式

3、乡村旅游资源得到优化,社会效益极好。

近年来,翁保村被贵州省列属为美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之后,在省、州大力支持下,特别在县、镇党委的领导下,乌羊麻99%的苗族村民才有了番天覆地的变化,通组油路、房屋立面改造、靓化、道路硬化、农家乐开设等等,村寨基础设施完备,旅游接待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通过乡村旅游发展,村寨治安稳定、环境整洁;乡村从未有的城市元素也融入了农村,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点缀了农村靓丽培育了乡村旅游,给常居城市生活“饱”经了城市喧嚣和车水马龙及尘俺漫天的人们一种回归自然心灵的休憩地;乌羊麻乡村生态旅游与新农村有机结合,打造乡村旅游的多元化发展。

黔东南旅游:麻江乌羊麻的乡村旅游发展新典型模式

4、促就业创丰收,乡村旅游扶贫效果凸显。

乌羊麻通过一年多的建设发展,现有农家乐21家、农家旅馆3家、农家个体商铺3家。据统计,2015年接待游客60000人次,旅游收入约600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20000元,人均纯收入8000元,乡村旅游收入占66.8%,带动130人就业,利益辐射全寨320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70人脱贫。

如今,山环水抱中的乌羊麻,既是一个山清水秀回归自然的休憩地,更是一个体验久远农耕文化、感受别样民族风情的好处所,这里热情的主人,能歌善舞的苗族姑娘,古老的纺车美丽的织锦和天然的美食及蓝莓采摘体验,能让游客乐不思蜀流连忘返。

黔东南旅游:麻江乌羊麻的乡村旅游发展新典型模式

黔东南旅游:麻江乌羊麻的乡村旅游发展新典型模式

黔东南旅游:麻江乌羊麻的乡村旅游发展新典型模式

黔东南旅游:麻江乌羊麻的乡村旅游发展新典型模式

黔东南旅游:麻江乌羊麻的乡村旅游发展新典型模式

黔东南旅游:麻江乌羊麻的乡村旅游发展新典型模式

黔东南旅游:麻江乌羊麻的乡村旅游发展新典型模式

黔东南旅游:麻江乌羊麻的乡村旅游发展新典型模式

黔东南旅游:麻江乌羊麻的乡村旅游发展新典型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