萵筍種植只要學會以下幾點管理技巧,長得又粗又壯增加產量與品質

萵筍也叫萵苣,其口感鮮嫩,爽脆,深受大家喜愛,我國南北各地都有廣泛種植。萵筍的適應性強,容易栽培,產量高,供應期也比較長,盛夏春秋都可種植。特別是春萵筍和秋萵筍,對改善淡季供應更為重要。現在是春季正是播種種植萵筍的最佳時期。萵筍雖然種植比較簡單,但是想要種植出口感鮮嫩,長得又大又粗,產量高的萵筍,就必須要學會掌握以下幾點管理技巧。

萵筍種植只要學會以下幾點管理技巧,長得又粗又壯增加產量與品質

播種期必須掌握幾點增產方法

一、催芽技巧方法:種子發芽比較困難,種植前要對它催芽處理。方法:①把種子放入冷水中泡12個小時,然後用溼沙布或棉布包好放在,24°c度左右環境下催芽,三天看見露白就可以了

②播種後最好蓋上一層遮陽網,或者草蓆可以保溼,又可以防病蟲害,或老鼠侵害種子,等到種子發芽後再揭掉網。②比如南方氣溫比較高的地方,要將種子包好放入冰箱,冷藏室和室內進行冷熱交替催芽,每隔4個小時輪換一次,三天之後拿出來,放到陰涼地方4天就可以出芽。

種子放入溫水攪拌,將浮上來的雜質倒去。用高錳酸鉀水稀釋一千倍溶液後浸泡種子。不停攪拌,20分鐘後倒出水來,用絲布蓋好8小時後可以播種。

二、播種育苗技巧

(1)要想產量高,必須要選擇雜交的優質品種。

(2)播種後最好蓋上一層遮陽網,或者草蓆可以保溼,又可以防病蟲害,或老鼠侵害種子,等到種子發芽後再揭掉網。

(3)播種前預防主要霜黴病、灰黴病、菌核病、軟腐病等病害方法:①播種前苗床採用惡黴靈一平方苗床用5克噴霧消毒。②每平方米用0.5~1克綠亨1號十綠亨2號拌細土20公斤,留一半撒在畦面,一半等播種後做土覆蓋。③用綠亨蚓力神50克對水30公斤噴土命後在整地播撒種子,或等種子出苗後用蚓力神噴霧。

萵筍種植只要學會以下幾點管理技巧,長得又粗又壯增加產量與品質

三、育苗期管理方法

育苗期主要培育壯苗,防止高腳苗出現,高腳苗定植後,會影響生長和產量。

(1)種植最好採用撒播方法,播前先澆水有利於種子發芽,出土幼苗生長。

(2)種子3~5天發芽後,要早晚澆一次水,出苗後管理上要保持“見幹見溼”為好。

(3)①等5~7天后苗長出2~5公分時,可以用發酵好的有機肥,或腐熟好的雞糞鴨糞,撒在根部增加養份

或者等苗長大兩片真葉的時候噴施一次葉面肥。

(4)澆水時每畝隨水施入3~5千克的尿素,以後小苗生長不需要澆水了。④做好除草工作,將長出來的雜草拔除掉,防雜草爭肥影響生長。

四、移栽增產技巧

移栽時要保持一定株距,要注意不要太密,太密影響產量和病蟲害發生。

(1)選擇肥沃的土壤地塊種植移栽,萵筍是一種非常喜肥的作物,肥力越高才長得越粗壯。

(2)定植田要準備每畝施磷肥8斤,複合肥50斤,尿素100斤,酸性土壤要注意,施入150斤石灰調節酸度。

(3)要採用高壟栽培。壟寬一米,移栽距離,保持間距25釐米行距30釐米左右一棵,種出來的才長得好產量高。

(4)移栽後要澆一次定植水,水要澆透,有利於緩苗。如果在深秋移栽的話,由於天氣較冷,要注意保證成活率,所以最好在晴天的上午移栽。

萵筍種植只要學會以下幾點管理技巧,長得又粗又壯增加產量與品質

五、移栽後苗期助於高產的管理技巧

萵筍進入旺盛生長階段,筍生長逐漸形成。由於萵筍比較耐旱,澆水上要少皆為宜。如果幹旱就澆一次小小水,水量過大會造成萵筍長得細小品質降低。

一、苗期:

(1)①定植7~10天后,畝用尿素5千克沖水追肥一次。結合中耕除草一次,然後每隔10天用 5%濃度尿素或10%濃度複合肥追施一次肥。這樣有利於根系葉片生長能吸收更多養分。如果在冬天氣溫下降看見土壤不是太乾就不要澆水了,肥水過多,植株生長過密影響耐寒力。

(2)移栽後苗長到20~30公分的時候,就要把植株底下黃葉老葉葉子打掉,以免增搶養份,這樣有利於萵筍長高粗壯。

二、蓮座期

當萵筍的心葉與外葉基本持平葉片面積迅速擴大,開始生長加粗的時候就是蓮坐期。這時候需肥水量大,要加大水肥量管理最為重要,蓮坐期需要追施一定的氮肥。追肥應該選用高氮高鉀的水溶性肥料。

(1)這時期特別是在抽薹前後,由於莖的生長和增重,對肥水要求甚為多。缺水時生長慢,而且味苦,水量最好每7天澆一次水。

(2)在蓮坐初期要澆一次壯杆肥,能促使植株葉片擴大生長度,促使萵筍莖杆粗壯提高產量。方法:每畝追施尿素10~15千克。在即將封壟的時期,澆水時再追一次,尿素10~15千克。或者每畝用60斤複合肥採用條施,然後蓋上土,注意施後不要中耕鬆土,以免造成機械損傷根系影響生長。

三、幼莖食生成期:

萵筍種植只要學會以下幾點管理技巧,長得又粗又壯增加產量與品質

這時期主要預防萵筍植株細瘦,過早抽薹,影響萵筍食用莖變空心,出苔現象,而導致品質差,產量低。

(1)膨大期要選用高氮、高鉀的水溶性肥料,每畝用量20公斤左右,隨水衝施。也可以在葉面補充兩次鈣肥。鈣肥能增加葉片更大,長得更高,促進莖大莖粗,又能夠防裂莖和黑頭的產生,提高產量與品質。

(2)用40%矮壯素小劑1000倍液,進行葉面噴施,5~7天噴一次,噴2~3次,這樣有效抑制出苔,促進莖部粗壯,而增加產量。

(3)萵筍長高30釐米的時候,葉面噴施一次,0.2%~0.3%的硼肥,10天噴一次,主要能防止筍莖杆開裂空心。

打尖:越冬栽培,筍高30釐米的時候,要及時打掉尖。將萵筍上部的葉基、腋芽打掉,這樣能促使萵筍長得更粗壯美觀。春季栽培:等筍莖長到20釐米左右的時候打扠,能促發筍莖橫長變粗,而增加產量。注意要選擇晴天中午打為好,因為這個時候氣溫高,有利於傷口癒合。

三、採收期

採收期前10天應該要停止肥水供應,以促進莖杆膨大成熟,防止裂莖,容易生軟腐病。

萵筍主要病害有灰黴病、菌核病。染病後根系周圍像開水燙過一樣,隨著澆水溼度大,根系周圍慢慢長出來像棉花一樣的根系,這就是菌核病。以防治為主,注意農藥使用,防止抗藥性。在萵筍長到25~30公分的時候選用農利靈或異菌脲2000倍液,進行葉面噴霧防治。注意打藥,在澆水前打,不要再澆水後打。

萵筍種植當中,遇到植株葉片發黃、死苗現象,是由於施入沒有腐熟的有機糞肥,導致燒根。面對施肥澆水產生危害管理,生長後期需鉀、氮肥還要補充鈣肥,防止裂莖。膨大期頁面補充兩次鈣肥,不要施素、氨水臭肥等。

萵筍種植只要學會以下幾點管理技巧,長得又粗又壯增加產量與品質

萵筍種植,只要學會以上這幾點技巧及加強管理(施肥、防病害)高產高品才有保障,才使種植戶們增加經濟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