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铁是最稳定的金属?难道排在之后的金银不比它更稳定吗?

流水若有情


关于铁是不是最稳定的金属,其实这里有歧义的,稳定也分很多种。

铁最稳定的缘故是在于结合能上面,是原子核层面的问题。而铁和金银相互比较,其实是在化学反应层面,这个层面的本质是核外电子排布导致的化学性质的差异,金银的稳定就来源于此。所以两者也很大的不同。

我们可以详细的描述一下:

铁:原子核层面的稳定

铁是宇宙中第六丰富的元素,之所以会这样,是原因的。这是因为铁是很多恒星的终点,说得难听一点,铁其实是很多恒星迈不过的坎。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恒星为什么会和铁产生关系。

这其实要从恒星的特点说起,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概括恒星和元素之间的关系,那一定是:恒星是元素的炼丹炉。在宇宙当中,氢原子占比达到了全宇宙元素总量的70%以上,剩下的大部分是氦,然后只有不到1%是其他元素。(这里说的是已知的物质,没有带上暗物质和暗能量)

如果仔细看元素周期表,氢和氦是前两位,也就是质子数最少的两位。氢核干脆可以说就是质子。

那为什么说恒星是元素的炼丹炉呢?

其实这和恒星的燃烧有关系,恒星的燃烧依靠的是核聚变反应,类似于氢弹那种。

核聚变反应其实和普通的化学反应是不一样的,你也可以理解成和一般的爆炸是两码事。一般的爆炸是发生在原子层面的。而核聚变是发生在原子核层面的。

所以恒星的燃烧是原子核在聚合,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叫做:质子-质子反应。

另外一种叫做碳氮氧循环,其实都是氢聚合成氦-4,也就是4个氢核聚合成一个氦-4,放出大量能量。碳氮氧循环的过程中,碳氮氧只是起到催化作用。

所以,恒星是在燃烧氢原子,氢原子烧完了,会剩下一堆氮原子,然后在引力的作用下,会继续往聚合出元素周期表更高顺位的元素进行,质量不同的恒星会停留在不同的地方。而绝大多数最后会卡在铁原子之前。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要让铁发生核聚变反应需要大量的能量,而铁发生核聚变后产生的能量要小于核聚变反应所需要的能量,说白了就是入不敷出了。我们也可以说铁的结合能比较大。只有质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恒星,在超强引力作用下,才可以使得铁发生聚变,产生超新星爆炸。

所以,我们说铁很稳定,就稳定在这里,是原子核层面的稳定

金:核外电子排布导致的稳定

我们这里以金为例。铁和金比起来,有些人肯定会觉得金更稳定,实际上这里的更稳定是指化学性质更稳定,也就是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而化学反应一般来说指的和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有关。化学反应不会改变原子核,只是原子核外电子云的相互作用,所以核反应和化学反应无关,也就是和上面我们说到的铁的稳定是无关的。

那么在化学性质上,为什么金原子比铁原子更稳定呢?

这里主要和黄金的原子序数很高有关,这使得它不仅要受到量子力学的约束,同时还要体现出相对论的相应来。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像从初高中的化学说起,我们都知道原子周围有很朵电子,它们会按照能量的高低分层排布,这会收到泡利不相容原理的限制。而最外层的电子决定了原子的大部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我们这里要说到的金原子,原子核外有六层电子,最里面的那一层电子有极高的能量,是以65%的光速飞驰。这时候相对论的效应就不能被忽略,电子会变重,轨道会缩小,所以也导致最外层电子的轨道也缩小。这就使得金要发生化学反应,不仅要失去最外层的电子,还要失去次外层的电子。要失去这部分电子,就需要吸收大量的能量。这就会让金原子显得格外稳定。

这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得金大多数时候总是以单质的形式而存在,而极少发生化学反应。

反观铁原子,原子序数是26,它就没有金这样的化学性质,铁就很容易与氧和水反应。游离态的铁基本上只能在陨石当中找到,在地球上,铁一般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也就是各种铁矿石。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铁的稳定其实是体现在不易发生核聚变反应。而金比铁稳定主要是体现在化学性质上,是由核外电子排布决定的。


钟铭聊科学


为什么铁是最稳定的金属?难道排在之后的金银不比它更稳定吗?

我们一般所说的金属稳定性它的化学稳定性,比如金极不容易氧化,在大气中甚至泥土中都非常稳定,从古墓里发掘出了的黄金甚至从野外发现的“狗头金”表面颜色大都还是金黄色,或者简单擦拭即露出了黄金的本来面目!

尽管在地下埋藏了千百万年,尽管颜色上稍稍有些暗淡,但依然是黄金的本来面目!

一、金属的化学稳定性:

简单的说就是金属原子的外层电子排列方式不容易失去,金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关系是5d106s1,它拥有6个电子层,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按理来说这一个电子应该是非常容易使失去才是!但其实部分元素的稳定性不仅是最外层,甚至倒数三层电子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这些也是价电子(价电子指原子核外电子中能与其他原子相互作用形成化学键的电子)!因此要让金原子的化学特性发生变化,不仅是第六层甚至第五层上价电子也要发生变化才是!但要让金原子的第五层电子发生变化的话,需要吸收很大的能量才能达到条件!在绝大部分的自然条件下并不能达到这个条件,因此金元素非常稳定!

金元素在强酸或强碱环境条件下,并不容易失去电子!但能溶于混合酸比如王水(浓盐酸(HCl)和浓硝酸(HNO₃)按体积比为3:1组成的混合物)!

二、金属的原子稳定性

这个指的是发生原子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聚变和裂变的条件!各位都很清楚,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而不同的中子将成为同一种元素的同位素!从氕氘氚开始,质子是不变的,唯一在变化的是中子,但它们都是氢元素!质子与质子结合是强作用,作用范围极小,在10^-15米内!因此实现核聚变就是让原子核在足够近的距离内互相吸引!而结合的原子核质子数会发生变化,那即元素性质发生了改变,而中子数同样也会改变!

当然,只要能量足够,这个反应将一路下去!但却不是无限制的,但原子核中的质子却不是无限增加的,因为质子数增加,强力会累加,但却不能一直累加,因为质子之间的还存在强大的斥力(电磁力)(当质子数比较少时强作用力可以碾压电磁力),但质子数大量增加后,比如超出了其作用力远超10^-15米的范围时,那么此时的斥力就会逐渐占据上风,原子核就开始不稳定了!从最出的氢原子开始到自然界最重的铀原子为止,稳定性走的是犹如一条抛物线,而铁原子则位于抛物线的顶端!

因此在元素铁的原子稳定性就是这么来的!元素金的化学稳定性也就是这个原因而已!


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从化学性质的角度来说,金和银确实要比铁更稳定,例如我们都知道元素的性质,和它外层的电子数有很大的关系,而铁元素的最外层的电子数只有2个。

那么我们的科学研究告诉我们,所有的金属元素的外层电子,只要少于4个就容易失去电子,所以铁的化学性质非常的活泼。

而金元素则不同,金元素外部电子排列为5d106s1,但虽然金元素的外层电子数只有1个。

但金元素的化学性质不仅和最外层的电子数有关系,还和次外层以及次次外层的电子数都有关系,所以如果金元素要改变它的化学性质,就需失去最外层以及次外层甚至是次次外层的电子。

但就一般的条件下,金元素很难失去这些电子,除非是一些比较极端的条件,否则金元素的化学性质极为的稳定,

但铁元素的化学性质虽然不稳定,但它的原子核却非常的稳定,这是因为在我们这个自然界当中,铁的主要存在方式是铁56,而铁56的中子数量和质子数量都为偶数。

另外铁元素的中子数量为30个,质子数为26个,这个比值接近于一比一,所以这两种原因都使得铁原子核趋于稳定,

然后还有一点,我们都知道比铁轻的元素,在聚变的时候会释放出能量,而比铁重的元素,在裂变的时候会释放出能量,而铁不管是聚变还是裂变,都需要吸收能量才行,所以铁56是最稳当的.....


种植恒星


金比铁稳定,说的是金的化学性质稳定,不容易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铁是最稳定金属,说的是元素的稳定性,意思是铁原子核的稳定性是所有金属中最强的,最不容易发生裂变分解的,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最大。


一般我们学习到的都是金属的化学稳定性,该性质和金属外层的电子排布密切相关。金属于铜副族,这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原子核的半径增大的并不明显,但是电荷数增大却十分明显。所以说,金对外层的电子吸引力是十分强的,失去外层电子需要很大的能量。因此,金的化学稳定性很强。


虽然铁的外层电子排布使得铁更容易失去电子,和各种物质形成化合物。但是,不论铁怎么反应,它还是铁元素,这点没有变。而且,铁的原子核比金小,刚好处于核聚变反应吸热的开端,核内的电磁力、强力、弱力处于最为稳定的平衡状态。所以,铁的原子核很难发生核裂变。但是,金由于原子序数的增大,这三种力的相互平衡被打破,变得电磁力越来越大,故而稳定性也越来越小,半衰期比铁小很多。所以说,单从元素稳定性来看,金不如铁。

假如时间足够长,可能需要宇宙毁灭那么长时间,我们会发现,同样原子数目的金和铜经历这么长时间后,金的原子数目会明显比铁少。


科学探秘频道


太阳死亡的大爆炸创生了更多的元素,而在这些元素中,作为金属而言,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我们一般认为是铂系元素中的铱。

铱:原子序数77,原子量192.22,元素名来源于拉丁文,原意是“彩虹”。它是1803年由英国化学家坦南特、法国化学家德斯科蒂等人发现的。

金属化学性质稳定的典型特征,就是让酸拿它没办法。铱不仅仅不会让普通的酸伤到它分毫,就连号称什么都可以酸蚀掉的酸中之王——王水,也基本拿它没辙。只有海绵状的铱才会缓慢地溶于热王水。

简单的说就是金属原子的外层电子排列方式不容易失去,金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关系是5d106s1,它拥有6个电子层,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按理来说这一个电子应该是非常容易使失去才是!但其实部分元素的稳定性不仅是最外层,甚至倒数三层电子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这些也是价电子(价电子指原子核外电子中能与其他原子相互作用形成化学键的电子)!因此要让金原子的化学特性发生变化,不仅是第六层甚至第五层上价电子也要发生变化才是!但要让金原子的第五层电子发生变化的话,需要吸收很大的能量才能达到条件!在绝大部分的自然条件下并不能达到这个条件,因此金元素非常稳定!

但铁元素的化学性质虽然不稳定,但它的原子核却非常的稳定,这是因为在我们这个自然界当中,铁的主要存在方式是铁56,而铁56的中子数量和质子数量都为偶数。

另外铁元素的中子数量为30个,质子数为26个,这个比值接近于一比一,所以这两种原因都使得铁原子核趋于稳定,

然后还有一点,我们都知道比铁轻的元素,在聚变的时候会释放出能量,而比铁重的元素,在裂变的时候会释放出能量,而铁不管是聚变还是裂变,都需要吸收能量才行,所以铁56是最稳当的.....

铁是宇宙中第六丰富的元素,之所以会这样,是原因的。这是因为铁是很多恒星的终点,说得难听一点,铁其实是很多恒星迈不过的坎。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恒星为什么会和铁产生关系。

这其实要从恒星的特点说起,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概括恒星和元素之间的关系,那一定是:恒星是元素的炼丹炉。在宇宙当中,氢原子占比达到了全宇宙元素总量的70%以上,剩下的大部分是氦,然后只有不到1%是其他元素。(这里说的是已知的物质,没有带上暗物质和暗能量)

铁原子核无论核裂变和核聚变都要吸收能量,因为铁原子核是最稳定的原子核。原子核结构的稳定是由两种力决定的,即核力(强相互作用引力)和库仑力(电磁力)决定。在原子核中,质子由于带着相同的电荷,所以库仑力会让质子相互排斥.但由于质子与中子之间存在核力,核力像胶水一样把质子和中子牢牢粘合在一起避免了质子相互排斥分离,从而导致原子核瓦解,这就是为什么构成重的原子核一定要有中子存在。

虽然铁的外层电子排布使得铁更容易失去电子,和各种物质形成化合物。但是,不论铁怎么反应,它还是铁元素,这点没有变。而且,铁的原子核比金小,刚好处于核聚变反应吸热的开端,核内的电磁力、强力、弱力处于最为稳定的平衡状态。所以,铁的原子核很难发生核裂变。但是,金由于原子序数的增大,这三种力的相互平衡被打破,变得电磁力越来越大,故而稳定性也越来越小,半衰期比铁小很多。所以说,单从元素稳定性来看,金不如铁。

从来没有人说过铁稳定,更加谈不上“最稳定”。通常认为化学性质最稳定的金属是铱。金是常见金属里最稳定的。

关于铁,在核聚变的时候铁之前的元素,聚变是放出能量的。铁及铁之后的元素聚变不但不释放能量反而吸收能量。这导致宇宙中铁的含量比较大。铁只能算是分界点,与稳定无关。


第一美女


定义不清晰害死人啊,题主!

铁元素最稳定

从宇宙学的角度来看,在原子核自发聚变的过程来看,题主的观点是正确无误的。

举个例子,在宇宙中存量最大,最容易观测到的恒星内部,无时无刻不再进行的,就是核聚变反应。恒星通过核聚变反应,抵抗自身的引力坍缩效应,并持续的发光发热。原子核从氢氦开始慢慢变重,最终只能到铁,到达铁之后的聚变反应,就不能通过损失质量释放能量,而必须损失额外的能量,才能持续反应下去。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宇宙形成的最初阶段,铁元素是最稳定的元素。

但为什么在铁元素之后,仍旧有大量的重金属元素存在呢?它们都是在恒星死亡的大爆炸过程中诞生的。

也从这个侧面可以说明一个事实,如果太阳不是外来的星体,地球和太阳是同源的话,太阳一定是二代以上的恒星。

宇宙大爆炸之后,直接形成的恒星我们称为第一代恒星;它们死亡后形成的尘埃再度由于引力的作用,形成的恒星称为二代恒星,当然三代四代也都有可能存在。

太阳系中金属丰度充分说明了太阳是二代或者以上这一点。

地球上化学性质最稳定的金属——铱

太阳死亡的大爆炸创生了更多的元素,而在这些元素中,作为金属而言,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我们一般认为是铂系元素中的铱。

铱:原子序数77,原子量192.22,元素名来源于拉丁文,原意是“彩虹”。它是1803年由英国化学家坦南特、法国化学家德斯科蒂等人发现的。

金属化学性质稳定的典型特征,就是让酸拿它没办法。铱不仅仅不会让普通的酸伤到它分毫,就连号称什么都可以酸蚀掉的酸中之王——王水,也基本拿它没辙。只有海绵状的铱才会缓慢地溶于热王水。

如果把铱直接加热到1000摄氏度,它的表面会发出橙色的光,但依然保持着金属特有的光泽;甚至在空气中直接加热到2000摄氏度,也不会被氧化掉。等它冷却后,稍稍擦拭一下,就又恢复如初,闪着金属光泽。

含10%的铱和与90%的铂的铂铱合金,因膨胀系数极小,我们常用来制造国际标准米尺,世界上的千克原器就曾经是由铂铱合金制作的。当然,现在我们使用最多的是用来制作钢笔的笔尖,铱金笔可是一只钢笔身份的象征哦。

结语

概念定义在科学的语境中,真的很重要。希望同学们使用好,不要混淆。


猫先生内涵科普


金比铁稳定指的是化学性质。原子核是由质子中子组成,靠强核力束缚在原子核中,强核力是一种短程力,只能存在原子核这么小的距离内才能起作用,所以小的原子核可以就可以聚变成大的原子核,比如氢聚变成氦,然后往上可以聚变成碳氧,由于强核力是短程力,当原子序数很大的元素时,它的原子核也会变大,这样就使得强核力束缚作用变小,元素就会在某些条件下放出一些质子,这就是衰变,人们利用铀制造原子弹的原理就是铀原子序数很大,稍微使用一个中子轰击它它就会分裂成2个小的原子核放出能量,这就是裂变反应。之所以说铁稳定是因为比铁小的元素聚变能产生能量,比铁大的元素聚变需要吸收能量,而反过来比铁大的元素裂变能产生能量,比铁小的裂变会吸收能量,所以铁正好就是一个平衡点。恒星利用氢聚变产生能量来抵抗自身的引力,质量很大的恒星在氢聚变完后还能利用氦继续聚变,一直到生成铁为止,再继续聚变就无法产生能量恒星就死亡了,而铁是一个稳定的点,比铁大的元素在无限长的时间后都会趋于衰变成铁


Leozdf


从来没听过贴是最稳定金属的说法,我也很有兴趣知道,所以去搜了一下别人的解释。原来这句话说的意思是铁原子是最稳定的原子。

铁原子是核反应吸能或者放能的界限,任何比铁轻的原子核核聚变都能释放能量,任何比铁重的原子核核聚变都需要吸收能量。

铁原子核无论核裂变和核聚变都要吸收能量,因为铁原子核是最稳定的原子核。原子核结构的稳定是由两种力决定的,即核力(强相互作用引力)和库仑力(电磁力)决定。在原子核中,质子由于带着相同的电荷,所以库仑力会让质子相互排斥.但由于质子与中子之间存在核力,核力像胶水一样把质子和中子牢牢粘合在一起避免了质子相互排斥分离,从而导致原子核瓦解,这就是为什么构成重的原子核一定要有中子存在。

核力比库仑力强100多倍,因此即便质子之间存在斥力,核力也能牢牢束缚原子核。但核力也不是无限强大,随着原子核质子数越来越大,库仑斥力的总和会逐渐超过核力,原子核就会变得越来越不稳定。这就是为什么超重元素都是放射性元素,因为原子核希望通过辐射释放出一些质子,让原子核内的库仑斥力不会超过核力,避免原子核瓦解。我们说的最稳定的原子核要同时考虑核聚变与核裂变。所以铁原子核的最稳定其实是它抵抗核聚变与核裂变能力的一个“平均分”的结果。


卖萌的会长



原子核的结合由两种主要力量主导——强核力和电磁力。强大的核力比电磁力强得多,但作用的距离要短得多。

对于小原子核(如氢和氦),如果你能加入更多的核子,它们很可能会因为强大的引力而粘在一起。这就是为什么较小的原子核趋向于融合在一起。将粒子粘在一起会导致能量更低的配置,因此更稳定。



对于较大的原子核,原子核的大小意味着一边的粒子感觉不到来自另一边粒子的很强的引力,但是它们仍然感觉到电磁排斥(如果它们带电,即质子)。这意味着较大的原子核不太稳定,可以通过分裂成较小的部分(裂变)来形成低能态。

就原子核的大小而言,铁元素处于各种元素的中间位置,在这里加入或减去粒子都会产生更高能量的结构,因此铁元素被认为是最稳定的原子核。



虽然铁元素的外层电子排布使得铁更容易失去电子,和各种物质产生化合物。但是不论铁元素怎么反应,它还是铁元素。而且铁元素的原子核比金元素小,刚好处于核聚变的开端,原子核内的电磁力、强力、弱力处于最稳定的平衡状态。所以,铁原子核很难发生核裂变。

金元素由于原子序数的增大,这三种力的相互平衡被打破,变得电磁力越来越大,故而稳定性也越来越小,半衰期比铁元素小很多。所以说,单从元素稳定性来看,金不如铁。



军机处留级大学士


金比铁稳定,说的是金的化学性质稳定,不容易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铁是最稳定金属,说的是元素的稳定性,意思是铁原子核的稳定性是所有金属中最强的,最不容易发生裂变分解的,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最大。

一般我们学习到的都是金属的化学稳定性,该性质和金属外层的电子排布密切相关。金属于铜副族,这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原子核的半径增大的并不明显,但是电荷数增大却十分明显。所以说,金对外层的电子吸引力是十分强的,失去外层电子需要很大的能量。因此,金的化学稳定性很强。

虽然铁的外层电子排布使得铁更容易失去电子,和各种物质形成化合物。但是,不论铁怎么反应,它还是铁元素,这点没有变。而且,铁的原子核比金小,刚好处于核聚变反应吸热的开端,核内的电磁力、强力、弱力处于最为稳定的平衡状态。所以,铁的原子核很难发生核裂变。但是,金由于原子序数的增大,这三种力的相互平衡被打破,变得电磁力越来越大,故而稳定性也越来越小,半衰期比铁小很多。所以说,单从元素稳定性来看,金不如铁。

假如时间足够长,可能需要宇宙毁灭那么长时间,我们会发现,同样原子数目的金和铜经历这么长时间后,金的原子数目会明显比铁少。

为什么铁是最稳定的金属?难道排在之后的金银不比它更稳定吗?

我们一般所说的金属稳定性它的化学稳定性,比如金极不容易氧化,在大气中甚至泥土中都非常稳定,从古墓里发掘出了的黄金甚至从野外发现的“狗头金”表面颜色大都还是金黄色,或者简单擦拭即露出了黄金的本来面目!

尽管在地下埋藏了千百万年,尽管颜色上稍稍有些暗淡,但依然是黄金的本来面目!

一、金属的化学稳定性:

简单的说就是金属原子的外层电子排列方式不容易失去,金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关系是5d106s1,它拥有6个电子层,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按理来说这一个电子应该是非常容易使失去才是!但其实部分元素的稳定性不仅是最外层,甚至倒数三层电子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这些也是价电子(价电子指原子核外电子中能与其他原子相互作用形成化学键的电子)!因此要让金原子的化学特性发生变化,不仅是第六层甚至第五层上价电子也要发生变化才是!但要让金原子的第五层电子发生变化的话,需要吸收很大的能量才能达到条件!在绝大部分的自然条件下并不能达到这个条件,因此金元素非常稳定!

金元素在强酸或强碱环境条件下,并不容易失去电子!但能溶于混合酸比如王水(浓盐酸(HCl)和浓硝酸(HNO₃)按体积比为3:1组成的混合物)!

二、金属的原子稳定性

这个指的是发生原子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聚变和裂变的条件!各位都很清楚,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而不同的中子将成为同一种元素的同位素!从氕氘氚开始,质子是不变的,唯一在变化的是中子,但它们都是氢元素!质子与质子结合是强作用,作用范围极小,在10^-15米内!因此实现核聚变就是让原子核在足够近的距离内互相吸引!而结合的原子核质子数会发生变化,那即元素性质发生了改变,而中子数同样也会改变!

当然,只要能量足够,这个反应将一路下去!但却不是无限制的,但原子核中的质子却不是无限增加的,因为质子数增加,强力会累加,但却不能一直累加,因为质子之间的还存在强大的斥力(电磁力)(当质子数比较少时强作用力可以碾压电磁力),但质子数大量增加后,比如超出了其作用力远超10^-15米的范围时,那么此时的斥力就会逐渐占据上风,原子核就开始不稳定了!从最出的氢原子开始到自然界最重的铀原子为止,稳定性走的是犹如一条抛物线,而铁原子则位于抛物线的顶端!

因此在元素铁的原子稳定性就是这么来的!元素金的化学稳定性也就是这个原因而已!

从化学性质的角度来说,金和银确实要比铁更稳定,例如我们都知道元素的性质,和它外层的电子数有很大的关系,而铁元素的最外层的电子数只有2个。

那么我们的科学研究告诉我们,所有的金属元素的外层电子,只要少于4个就容易失去电子,所以铁的化学性质非常的活泼。

而金元素则不同,金元素外部电子排列为5d106s1,但虽然金元素的外层电子数只有1个。

但金元素的化学性质不仅和最外层的电子数有关系,还和次外层以及次次外层的电子数都有关系,所以如果金元素要改变它的化学性质,就需失去最外层以及次外层甚至是次次外层的电子。

但就一般的条件下,金元素很难失去这些电子,除非是一些比较极端的条件,否则金元素的化学性质极为的稳定,

但铁元素的化学性质虽然不稳定,但它的原子核却非常的稳定,这是因为在我们这个自然界当中,铁的主要存在方式是铁56,而铁56的中子数量和质子数量都为偶数。

另外铁元素的中子数量为30个,质子数为26个,这个比值接近于一比一,所以这两种原因都使得铁原子核趋于稳定,

然后还有一点,我们都知道比铁轻的元素,在聚变的时候会释放出能量,而比铁重的元素,在裂变的时候会释放出能量,而铁不管是聚变还是裂变,都需要吸收能量才行,所以铁56是最稳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