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由靳東、蔣欣主演的電視劇《如果歲月可回頭》?

九月晴天


《安家》過後,靳東新劇《如果歲月可回頭》(下文簡稱《如果》)來襲,這一次他攜手老搭檔李宗翰、李乃文,上演中年失意男之旅。

直觀來看,這個故事的立意很好。

它聚焦的仍是中年男人的故事,卻又打破了國產劇遍地流行的“大叔與年輕女孩談戀愛”基調,愛情線也儘量淡化瑪麗蘇感。

劇中三位男主各有家庭,雖然都遭遇婚姻問題,但從前期劇情來看他們中至少有兩位不會與女主產生情感糾葛,脫離了過於複雜的狗血關係套路。

沒有多樣愛情線的中年男人故事能說什麼?《如果》把核心放在蛻變。

靳東飾演的白志勇被妻子強制離婚,理由是經過十多年壓抑的婚姻生活後,她發現再也無法忍耐與興趣愛好、性格完全不同的丈夫生活。

李乃文飾演的藍天愚妻子精神出軌要求與他離婚,頭頂綠帽又要面臨婚姻破裂的他陷入掙扎,忍不下被背叛的氣憤,又擔心父母兒子受到傷害。

李宗翰飾演的黃九恆意外發現疼愛11年的女兒並非自己親生,突然變繼父的遭遇讓他痛苦不堪,卻又無法指責並非故意欺騙的妻子。

三個男人在婚姻中的倒黴遭遇讓他們十分崩潰,無法直面當下的生活,性格散漫的白志勇甚至在離婚後酗酒弄丟了工作。

故事的立意也由此展開,讓他們開局遭遇重創並不是當下婚姻的結局,而是給他們重新認識自身、正視婚姻問題的開端。

打擊之後他們需要一個契機去蛻變,這個蛻變的契機是相遇。

原本三位男主在劇中並不相識,但因為一場療傷的出國遊讓他們成為好哥們,還與導遊兼“心靈老師”江小美相識,四相互相幫助完成了各自的蛻變。

可惜,好的立意並沒有好的呈現,這部作品的劇情明顯跟不上故事內核。

熬過頭的雞湯

雞湯越燉越香,過濃卻是膩人的,《如果》的劇情就是一碗熬過頭的“雞湯”,它處處都是大道理。

白志勇與演員靳東一樣鍾愛心靈“雞湯”,無論好與壞、生活還是情感、自身還是他人,都能講出一番大道理。

他會用去大道理安慰藍、黃兩位好友,也能向江小美撒上幾句感情,但若你以為本劇只有白志勇一個雞湯派就錯了。

這部電視劇,所有人都擅長熬“雞湯”。

三個男主聚一起是講“雞湯”;

三個男主+女主仍舊在講“雞湯”;

兩兩隨意排列組合就是一場“雞湯”大賽;

甚至角色單兵作戰,也能講出一番大道理;

即使碰到警察叔叔,“雞湯”達人們也能好好的說道一番,整個劇的臺詞就像一段段雞湯碎片拼成的整體,棄之可惜聽之又覺得膩。

可能有熟悉靳東的觀眾會覺得詫異,為什麼他總是接愛講大道理的角色?《前半生》、《戀愛先生》等等,他出演的角色基本都是“雞湯先生”。

加上靳東生活裡也很愛分享雞湯內容,很多人認為這是他刻意選擇,但生活中愛雞湯是靳東的個性,多個角色都撞了“雞湯”這個設定,並不是他的問題。

翻一翻靳東的作品列表你會發現,近三年裡他從未重複出演同一個編劇或導演的作品,這些角色特性的相似之處完全是行業現狀。

因為我們的編劇,太愛讓中年男人講大道理了,愛到不顧及與人物性格、職業的兼容,或者說他們設想中的40+男人,都是這個模樣。

不可否認,生活中的確有許多愛用道理感慨人生的中年男性,但熒屏總是挖掘這一個特性呈現,片面且不夠真實。

而本劇不真實之處,也遠不止步於“雞湯”。

接不上的地氣

一部探討人生的作品想要讓觀眾共情,人設生動接地氣是關鍵,而《如果》裡的多個角色卻都有一些分裂感。

白志勇在自己與前妻口中都是“愛玩、不顧家、無責任”的存在,與這樣的男人一同生活,的確是一件讓人非常難以容忍的事情。

但白志勇的無責任感,除了任性辭職以外基本沒有太多呈現,給觀眾的印象反而是樂觀隨性的大男孩,而且在與兩位好友相處中他也不乏真誠待人的熱心。

之於愛玩,更為有趣,在三個老男人尋求改變之時,白志勇出的“玩招”都相當幼稚,完全沒有中年玩主的模樣。

分裂感更強的是劇中幾位女性角色,黃九恆的太太林響讓他喜當爹11年,雖然不是故意,但因自己的不細心導致家庭危機,她的痛苦應該不遜黃九恆。

然而,林響除了間接性的內疚外,大多數時間都在討論黃九恆什麼時候能從陰影中走出來,似乎兩人間問題更多的是因黃九恆太“矯情”。

她的反應,完全不似一個意外讓丈夫喜當爹而內疚自責善良妻子,更像被刻意安排點出黃九恆思想問題的存在。

女主角江小美也是謎樣存在,她是一個兼任導遊與酒吧老闆工作的斜槓青年,且不說兩份職業風馬牛不相及的差異性,單看她性格的不同面反差便極大。

在朋友面前,她是知心大姐姐;

轉過頭,她又是神秘的退隱大姐大,黑道人物都要賣她個面子;

而在“丈夫”面前她成了任人欺負的小綿羊,幾乎見到對方就不由自主露出柔弱可欺的模樣,她性格的每一面在推進劇情上都各有作用,卻又都難以立住。

從故事簡介來看,江小美是一個經歷悲劇的角色,但無論何種悲劇也難讓她一人分裂成三種不同的性格得到邏輯自洽。

客觀來說,這些角色像是擁有多個擔當的工具人。

需要他們點破問題時,他們是心靈導師,需要他們處理矛盾時,他們男友力or女友力爆棚,需要他們渣時又直接的渣,需要他們後悔時,又立刻開始後悔。

不切實際的人設難讓讓觀眾從角色身上找到共情,至少劇中三位妻子幾乎沒有一個能讓觀眾產生同情,如此一來,觀眾便難理解三位丈夫尋找自身問題的依據。

立不住的故事

人設之外,《如果》的故事塑造也很僵硬,沒有中年男人的寫實感,只有叛逆少男們的作妖史。

婚姻變故之後白志勇提出他們要“飛”,要打破原有的自己,那麼如何去飛呢?

參加行為藝術、在室內瘋狂塗鴉、穿起“奇裝異服”、染上五顏六色的頭髮......

相信看到這裡,未看過該劇的網友已經能明白為何前面七話提到白志勇的“玩”過於幼稚了,這三位若不是誤拿《二十不惑》的劇本,便是改編自三位大齡剩女的放飛故事。

順便說一句,劇中的“奇裝異服”其實並沒有角色口中那麼誇張,服化與導演似乎對“奇裝異服”的理解還留在80年代。

同樣是中年男人的生活與苦惱,韓劇《紳士的品格》在刻畫上便豐富許多,四位男主每個人的性格與遇到的問題都能邏輯自洽,且每一個問題相同又不同。

這部劇的四位男主都同樣面臨感情問題,每一個問題又都是為他們量身定做的。

獨身主義面對的是自己過度挑剔的性格,十佳好男人面對的是女友過於出色的不安全感,花花公子面對的是如何逃避妻子懲罰,而喪偶男人面對的是開啟新戀情的不自信。

人設與故事的完美融合,不僅讓觀眾達到共情,還讓故事生動有趣。

而《如果》三位男主的婚姻問題大同小異,其他他們需要的蛻變也大致相同,這使整個故事顯得過於扁平。

其實,《如果》的卡司陣容與立意真的很出色,靳樂與李乃文、李宗翰已經通過多次合作逐漸形成“實力三劍客”的觀感,他們不缺演技。

中年男人的故事,也不缺討論熱度,老生常談的中年危機、子女教育問題、情感修復甚至從頭再來的生活勇氣、中年人的豐富精彩世界等等,都有太多亮點可挖。

若想要做出好的故事,編劇需要從熒屏中年故事的固定思維中走出來,從更多真實的社會側寫中尋找藝術昇華,至少讓故事立得住,讓臺詞有共鳴感,讓人設接上地氣。

否則,只會又一次浪費了優秀的卡司陣容與不錯的立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