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給華為下指標:今年研發投入200億美元起

任正非給華為下指標:今年研發投入200億美元起


與去年相比,華為今年的研發投入整整提高了58億美元。


任正非給華為定目標了。

在最近一次接受採訪中,任正非說了兩個數字——200億美元和3000億美元。

具體來說,就是華為在今年的研發投入將超200億美元(合約人民幣1410億元),而5年營收目標要達到3000億美元(合約人民幣21300億元)。


華為研發投入已超一眾科技巨頭

與去年相比,華為今年的研發投入整整提高了58億美元,合計超200億美元,其中20%-30%將用於研究與創新,70%用於產品研發。

任正非給華為下指標:今年研發投入200億美元起

這是什麼概念?按照上個月底餘承東在華為終端產品與戰略的線上發佈會上的說法,該公司去年全年的營收是8500億元,那麼華為的研發投入就佔到了上一年營收的16.7%。

不過實際上,華為在研發上的投入早已超越了蘋果、英特爾等一眾科技公司。以歐盟委員會發布的《2018年歐盟工業研發投資排名》為參照標準,當年華為研發投入就已超千億元,達1015億元,而同樣超千億元的科技公司僅有三星、谷歌和微軟,而其他科技公司均未破千億元,如英特爾為774億元,就連蘋果也僅投入了750億元,佔全年營收的5.1%。

歐盟委員會也進一步補充表示,華為研發費用是以年增長至少16.6%的速度在提升。

更值得強調的是,特殊時期下,華為依舊在2019年投入1200億元用於研發,而任正非也曾承認華為業務從去年10月開始出現大幅下滑,下滑比重達17%,且預計今年公司全部業務增長最多隻能保持在10%,到2021年才會逐漸恢復到正常水平。

如此看來,華為在研發上是一貫的大手筆了。至於這些資金具體怎麼分配,任正非的目標很明確:重點發展5G。

5年營收3000億美元,5G將成重頭戲

作為行業公認的未來10年科技發展核心,5G早已成為各大科技公司爭相嘗試的研發和商用對象,華為在這方面是非常成功的,具體表現為“狂攬技術專利,遍地部署5G網絡和產品”。

任正非給華為下指標:今年研發投入200億美元起

技術專利方面,華為是目前單家公司裡手握專利數最多的公司。德國專利數據庫公司IPlytics數據統計顯示,截止到今年3月,華為5G標準專利佔總數15.5%,而素來有“專利霸主”之稱的高通僅有8.19%。

基礎設備和5G網絡部署上,華為目前已經簽訂了91份合同,依舊在眾公司中排名第一,僅去年國內建成的5G基站華為負責建設的佔比約50%。與此同時,華為的未來市場也非常廣闊,在完全可自主量產5G基站的情況下,按照三大運營商今年將建設50萬個5G基站總計採購金額超1000億元來算,華為今年僅在國內進行5G網絡部署的營收就可能超500億元。

移動智能終端方面,麒麟990集成了5G基帶,性能對標的是高通驍龍865,去年5G手機出貨量近700萬臺,以華為手機年銷量2.4億臺計算,5G完全替代4G後,該公司在5G手機市場的份額絕對能排在前列。

而對於自己的5G實力和商用前景,華為5G產品線總裁楊超斌直言,“早在十年前我們就對5G技術研究投入了大量精力,目前至少領先同行12個月,是全球最大的5G廠商。”

而5G加持下,華為多個業務增長都非常強勁,任正非更是直接定目標——

5年內華為所有業務營收目標要達3000億美元。

按照計劃,華為今年會重點對三大業務進行改革,分別為運營商業務、消費者業務和雲業務。目前,運營商業務改革方案已經得到董事會通過,任正非也將親抓管道聯接等重點工作,目標是將該業務推向全球技術競爭制高點。

消費者業務方面,可獨立自主改革外,第一要務是繼續加強研發投入,佔比不能低於6%,創新仍是重中之重。

總結

不難看出,華為今年乃至此後5年的研發和營收任務並不輕鬆。而除技術發展和各主要業務增長外,在海外業務受限的情況下,鴻蒙、HMS生態的建設也成為必要發展項,尤其是智能移動終端產品及“1+8+N”戰略在歐洲市場的佈局,將直接影響華為整體發展。

最後預告一下,今晚華為將發佈全新P40系列手機,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