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法國戰列艦上的381毫米主炮性能如何?

春暖花開003


381毫米實際上是英制15英寸換算而來,這是二戰時仍採用英制單位的國家使用的口徑。法國早就改為公制,所以是380毫米艦炮。

法國1935年式45倍口徑380毫米艦炮(380 mm/45 Modèle 1935)是1935年設計的,主要是為了安裝在法國即將建造的新式戰列艦上,保證法國海軍與德國意大利的戰列艦相比不落下風,以保持在地中海以及大西洋上的海上優勢。

這種艦炮與法國“敦刻爾克”級快速戰列艦的330毫米主炮相比,口徑和威力更大。

艦炮的照片如下:

數據對比

1935年式45倍口徑380毫米艦炮從口徑上看,確實與德國俾斯麥級戰列艦的380毫米艦炮、維內託級戰列艦的381毫米口徑主炮相當。比英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的14英寸(355毫米)主炮大一些。

當然,美、日故意海軍條約時代明面上採用14英寸主炮,暗裡在研究16英寸(406毫米)及以上口徑的艦炮。後來迅速給軍艦安裝了大口徑主炮,這是西歐各國意料之外的。不過法國人確實達到了自己的設計目的。

這種艦炮計劃裝在黎塞留級戰列艦上,阿爾薩斯級戰列艦的圖紙方案之一也考慮採用380毫米艦炮。但是阿爾薩斯級壓根沒有動工,所以只能結合實際建造的黎塞留級戰列艦來看。

既然是裝在戰列艦上,那麼這種380毫米艦炮的威力和炮塔布局也是汲汲相關的。

法國人採用了獨樹一幟的炮塔布局,軍艦上只有兩個主炮塔,全部安裝在前甲板上,每個主炮塔安裝4門380毫米艦炮。如此的佈局使得法國戰列艦在遇敵的時候,可以迅速調動所有主炮對敵人發動猛烈的射擊,如下圖:

而其它各國,

德國的俾斯麥級戰列艦主要武器為4座雙聯裝380毫米艦炮,前甲板2個炮塔,後甲板2個炮塔。

意大利的維內託級安裝了3座三聯裝381毫米口徑主炮,前甲板2個炮塔,後甲板1個炮塔。

英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總共3座主炮塔,前甲板1座四聯裝,1座雙聯裝,後甲板1座四聯裝炮塔。

黎塞留的8門炮,與她們的火力差距並不大,而且其它型號的戰列艦需要改變艦體方向,以便調動艦首和艦尾的主炮塔開火,黎塞留是不需要的。

艦炮威力方面,美國海軍對美國軍艦以及法國、英國、德國和意大利的戰列艦進行了測試、計算和評估,以美國A型軍艦鋼和B型軍艦鋼為基準,發現黎塞留級的法國380艦炮的威力絲毫不遜色於主要列強的戰列艦主炮,如下圖:

在艦炮射速方面,有歷史研究者結合供彈機制、火控和軍艦佈局進行了對比,以射擊週期為單位進行對比,如下:

戰列艦型號 射擊週期

法國黎塞留 25-40秒

美國衣阿華 30秒

美國南達科他州 30秒

德國俾斯麥 20秒

英國喬治五世 30秒

意大利維內託 30秒

與必須在固定角度裝彈的其它國家戰列艦主炮相比,法國的380艦炮可以在任何角度進行裝彈,但是炮彈藥包過重,且分佈在不同的彈藥艙,導致射擊週期不穩定,是25-40秒。

實戰表現

法國戰列艦的悲劇在於二戰爆發後還沒有建造完成,兩艘黎塞留級戰列艦被迫在未完工狀態迎敵。

1940年,法國兵敗如山倒,6月15日,未完工的黎塞留號帶著彈藥和零部件,匆匆撤往法屬殖民地塞內加爾的達喀爾。

7月8日,英軍以魚雷機發動第一輪攻擊。9月23日,英軍兩艘一戰時代水平的戰列艦巴勒姆號和決心號與黎塞留號交火,黎塞留號擊傷了決心號,自己也受到損傷,英軍艦隊被海防炮逼退。

1942年底,美軍在北非登陸,自由法國出面與黎塞留號和解,將黎塞留號調到太平洋地區作戰。

黎塞留號在美國完成了建造,並進行了改進,但是美軍害怕黎塞留號在交戰中出意外,只安排她炮擊日軍海島防禦工事,再也沒有參加過艦炮對決。

黎塞留號在美國接受檢閱的照片

再說說讓·巴爾號,讓·巴爾號在1940年6月法國本土淪陷的時候,只安裝了一座炮塔,也就是隻有4門380艦炮。也匆匆疏散,躲在法屬殖民地卡薩布蘭卡。

1942年11月8日的英美盟軍登陸戰時,讓·巴爾只能算作一艘只有4門380主炮的海上浮動炮臺,但在維希法國的嚴令下仍參加了戰鬥。美國南達科他級戰列艦馬薩諸塞號用16英寸主炮與讓·巴爾號交火,同時盟軍航母的艦載機也發動了攻擊。沒有機動能力,且只有一半主炮的讓·巴爾號被被命中5發16英寸炮彈和3枚炸彈,艦體嚴重損壞。

讓·巴爾號的狼狽之相:

二戰後,法國將她修復,但也沒有再參加過艦炮對決。

所以,從紙面數據來看,法國1935年式45倍口徑380毫米艦炮大致性能可以和同時期的英國、德國以及意大利大口徑艦炮匹敵。

但是在實戰中,搭載這種武器的法國戰列艦沒有完工,也沒有在完善的艦隊編組中作戰,在極其不理想的情況下與對手交戰,實戰的結果並不算好。

閱讀更多軍事內容,請關注 近衛步兵師


近衛步兵師


然而二戰法國戰列艦沒有381mm艦炮呀。在採用公制單位的德國、法國,所有15英寸(381mm)的實際口徑都是380mm。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唯一裝有380mm艦炮的法國戰列艦

1934年10月28號,意大利維內託級戰列艦首艦在熱亞那的安塞爾多造船廠(Cantieri Ansaldo)開工建造。她的滿載排水量將達到45236噸,裝3座三聯裝381mm主炮。

↑而在此前,意大利海軍中最大最先進的主力艦,還是一戰遺留下來的安德烈·多利亞級戰列艦。因此對於意大利在地中海上的好鄰居法蘭西來說,裝備有兩座四聯裝330mm主炮的敦刻爾克級,對付裝備老舊的意大利海軍已經足夠了。

圖為敦刻爾克號戰列艦,約攝於1937年。留意其獨特的艦體佈局,兩座四聯裝炮塔均佈置在艦橋前方,後方是沒有主炮的。


↑意大利維內託級戰列艦的橫空出世,加上德國俾斯麥級戰列艦的建造也在蠢蠢欲動,給當時的法國海軍軍備帶來了不小的壓力。於是在1935年,法國人基於敦刻爾克級的整體設計,也開工了裝380mm炮的黎塞留級戰列艦,以與德、意的新銳戰列艦相抗衡。

圖為黎塞留號,攝於1940年初的法屬達喀爾。值得留意的是,其主炮雖然都佈置在艦橋前方,但射界並不太差。由圖中可見,其主炮射界能夠覆蓋整個前半球和近40°的後半球。

↑而由於法國在1940年戰敗,法國的戰列艦發展也完全陷於停滯。1943年1月16日,尚未完全完工的黎塞留號幾經輾轉到達了紐約,在1944年交還給法國新政府。而當時僅完成不到70%的二號艦讓·巴爾號,在1940年5月6日被強制下水並被拖到卡薩布蘭卡,到戰後的1948年才完工服役。

圖為黎塞留號戰列艦駛過紐約布魯克林大橋,攝於1943年9月。



↑至於黎塞留級的三號艦克萊蒙梭號,在法國投降後便停工,最終被盟軍摧毀在了船臺上。值得一提的是,這一艦名被之後的克萊蒙梭級航空母艦沿用。

就這樣,黎塞留級成為了法國第一級,也是唯一一級裝380mm主炮的戰列艦。

黎塞留380mm炮的性能

黎塞留級戰列艦的380mm主炮有1936型和1943型兩款穿甲彈。其中重855kg的1943型穿甲彈是黎塞留號到達美國後,由美國為其特殊定製的。而且在採用美國提供的發射藥後,該炮的初速也有所下降。故此在下文我們一律採用法國原裝的1936型穿甲彈的數據。



↑黎塞留級的380mm主炮使用288kg的SD21型發射藥,能把890kg重的1936型穿甲彈打出830m/s的初速。理論炮口動能數值為306,560,500(3億)焦耳。

在22000m的距離上,黎塞留級的380mm穿甲彈能擊穿393mm的垂直裝甲板,或是105mm厚的甲板裝甲。



↑相比之下,意大利維內託級的381mm炮能用222kg的NFC或F.C.4發射藥把884.8kg的穿甲彈打出850m/s的初速。理論上的炮口動能數值為319,634,000(3.20億)焦耳。

在24000m的距離上,維內託級的381mm炮能擊穿348mm的舷側裝甲或是105mm的甲板裝甲。

↑上圖是維內託號戰列艦,攝於1940年。留意其艦橋上高聳著的造型獨特的兩層測距儀,它也被西方冠以“結婚蛋糕”的外號。


↑也就是說,法國人的380mm炮比意大利人的381mm炮的炮口動能低6.25%,在穿深數據上也略低一點。但值得一提的是,意大利381mm炮的發射藥爆燃速率較快,對身管的燒蝕損耗非常強,當然也獲得了更高的彈丸初速和更好的彈道性能。因此意大利15寸炮的身管壽命只有110-130發,而法國15寸炮有200發壽命。


上圖為維內託三號艦羅馬號,攝於1943年。

多寫一點:頗具特色又充滿爭議的四聯裝炮塔

關於敦刻爾克級和黎塞留級獨特的四聯裝炮塔布局,已經有太多太多的討論。不過在這裡,小編認為有兩點還是值得強調一下的:


↑許多人都知道,黎塞留和敦刻爾克的四聯裝炮塔實際上是由兩組雙聯裝火炮組成的。的確,敦刻爾克級上的四聯裝主炮是兩兩共鞍的,即兩組主炮只能兩兩一起進行俯仰動作,不能像上圖一樣做出單獨俯仰的動作。

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在黎塞留級四聯裝主炮塔裡的每門主炮,實際上都是可以獨立進行俯仰的。

↑還有一個問題是關於黎塞留級四聯裝炮塔中兩組主炮間的裝甲防護。四聯裝主炮的設計固然可以提升單座炮塔一次齊射的火力投射量,甚至能減小炮彈因不同炮塔間裝訂諸元誤差導致的炮彈落點散佈,但也帶來了一個很顯著的風險——一旦四聯裝主炮被敵方炮火命中,那麼很有可能整個炮塔裡的四門主炮都會喪失作戰能力,該艦會一次喪失一半主炮的火力輸出。






↑許多愛好者都知道,黎塞留級兩組主炮間是有一層艙壁隔絕的,以降低被敵方一次火力命中損失四門主炮的風險。但根據小編多方查閱的資料(包括一份頗為難讀的法語資料),無論是黎塞留級還是敦刻爾克級,其四聯裝炮塔中隔絕兩組主炮的艙壁厚度都僅有45mm。

小編個人認為,這個數據是比較合理和可信的:黎塞留級四聯裝炮塔中每組主炮中兩門主炮的軸線僅有195cm間距,兩組主炮間(同樣是軸線距離)也只有295cm的間距。



↑這也就意味著,在將炮尾寬度計算在內後,兩組主炮的實際間距可能也就只有不到兩米。在空間並不寬裕的戰列艦主炮塔裡,兩組間隔如此之近的主炮之間還必須留出裝填、揚彈作業的空間和俯仰機構的空間,那麼留給裝甲隔板的厚度當然也是所剩無幾的。

顯然,這45mm厚的艙壁板只有抵禦炮彈破片或是一般炸膛事故的能力。當被敵方大口徑火炮或是重磅航彈命中,或是遭遇炮塔下主彈藥庫被引燃等重大損傷的時候,這45mm厚的裝甲板並不能起到多有效的防護作用。



↑而且,在炮塔被敵方火力命中導致炮塔座圈卡死、旋轉機構損壞等故障導致整座四聯裝炮塔無法轉動瞄準的情況下,兩組主炮間有再結實可靠的防護隔壁也是無濟於事的,戰艦照樣要損失一半的主炮火力輸出。



↑從戰列艦佈局設計的角度來說,法系戰列艦之所以會採用如此特別的佈局方式,主要還是由於1922年華盛頓海軍條約、1930年倫敦海軍條約關於戰列艦噸位的限制。

想要在有限的噸位裡獲得儘可能強的火力、裝甲、機動,用這種2x4的佈局是可以有效壓縮艦體防護面積,以達到較良好的減重效果的。但從本質上說,法系戰列艦採取這種極為緊湊的佈局,實際上更多是迫於無奈的妥協產物,而非是一種高效率的艦體佈局模式。

法蘭西海軍之絕唱

雖然黎塞留的380mm主炮比維內託的381mm炮性能要稍差一點,其四聯裝炮塔也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和爭議。但不可否認,黎塞留級曾經是法蘭西的驕傲,也完成了她制衡同時期德、意海軍的使命。只可惜,由於法國早早淪陷,黎塞留級也成為了喪家之犬,不可能在二戰中有什麼值得驕傲的戰果。



↑1942年11月8日,美軍馬薩諸塞號戰列艦、遊騎兵號和薩沃尼號航空母艦,對在卡薩布蘭卡流亡的黎塞留級二號艦讓·巴爾號發動了襲擊。讓·巴爾號受損嚴重,但由於是在港內遭受襲擊,該艦在1943年底便已基本完全修復。


↑在1945年2月22日(此時該艦已經歸屬於自由法國政府),法國政府決定重啟該艦的建造工作。1949年1月8日,該艦完工服役。在1955年該艦轉為預備役,並於1957年8月1日正式初籍退役,在1970年2月10日被拆毀。

↑黎塞留級是法國的最後一級戰列艦,讓·巴爾號更是人類史上最後一艘完工的戰列艦。從某種意義上說,黎塞留級不僅是法蘭西戰列艦的絕唱,更是人類戰列艦建造史的終章。

圖為讓·巴爾號的一個主錨,保存在聖那賽爾(Saint Nazaire)。


Sabot穿甲哥


首先,糾正一下,由於法國是使用公制的國家,因此,其火炮口徑為380,而並非英美系列的381,這是法國艦載火炮和英美一個標誌性的區別。

二戰中,裝備380主炮的法國軍艦隻有黎塞留級戰列艦,該艦一共裝備8門380主炮,8門火炮以四聯裝方式裝備在2座炮塔內,而且全部8門主炮全部集中在軍艦艦首,這一設計在二戰中只有英法兩國採用過。法國380型主炮裝備1936年式被帽穿甲彈,該穿甲彈長度高達1900毫米,甚至超過了美國海軍406毫米超重型穿甲彈。同時法制380毫米被帽穿甲彈彈重884千克,在同級口徑火炮中,僅比意大利維內託級所使用的381炮彈輕了1千克。

由於法國炮彈長度極大,因此具備優越的氣動外型,這讓法國380炮彈能夠獲得更高的射程和更穩定的彈道,在射擊精度方面法國380艦炮要優於同期英國和意大利的同口徑艦炮,並且具備和英美等國406毫米重炮對抗的能力。

而且法國人還別出心裁的在380炮的穿甲彈上鑿可四個空腔,內裝毒氣,一旦炮彈命中敵艦,即使沒有擊沉敵方,其炮彈爆炸後會散發出毒氣,從而殺傷敵方水手。由於法國人非常注重最大射程,而不注重水平侵徹能力,因此380型艦炮的射擊仰角被設計在-5゜~+35゜之間,在35゜仰角時,380炮的最大射程可達41.7千米,是二戰中射程最遠的戰列艦艦炮之一。

總體上說,法國的380型艦炮通過性能細節的優化,已經具備了和英美等國406毫米艦炮抗衡的能力,在主要性能上優於意大利海軍的艦炮,在二戰的時代,是一款相當優秀的火炮。


史海雜談


為了回答這問題,隊長我把戰列艦的祖墳都給刨了!因為我之前並沒有關心法國的戰列艦,更沒有關注過法國戰列艦的艦炮了,事實上,除了衣阿華以及俾斯麥之外,戰列艦我都很少關注,那就做點功課吧。

一、尋找法軍381mm艦炮戰列艦的功課

上面是戰列艦列表以及法國戰列艦目錄樹,看了看,法國戰列艦沒有381mm口徑的,但是有380mm口徑艦炮的戰列艦,而且不止一艘艦裝了這種炮。

上面是隨便給了一型戰列艦的武備,可以看到有3座4聯裝的380mm艦炮。380毫米/45倍口徑艦炮是法國海軍當時最大的一種重型艦炮。也是法國軍隊使用過的最大口徑的艦炮。法國380mm艦炮在當時有一個奇怪的設計,所有的炮安裝在兩個大的炮塔內,每個炮塔都有四門炮。 這種設計選擇是為了減少兩個大炮塔的總裝甲噸位,法國並沒有選擇含三個或四個炮塔的典型設計。 為了減少一次直接命中可能對四炮塔造成的破壞,在左右炮對之間建造了一個裝甲隔板。 這四門炮並不像其他現代艦艇那樣單獨使用,而是成對使用,因此,如果被擊中並損壞,炮塔上的15“英寸大炮中會有一半失靈。法國海軍認為,他們的戰列艦在接近敵艦時將讓所有艦炮開火,尤其是380mm艦炮,這實際上會提升戰列艦戰勝敵人的概率,能夠充分利用其所有強大的武器。

這種艦炮長17.822米,炮塔重2476噸,單炮重94.13噸,俯仰速度6度/秒,迴轉速度5度/秒,迴轉角300度,射速1.8發/分,炮彈出口速度830米/秒,最大射程41.7公里,最大射程仰角35度。該炮服役時間從1935年一直到1969年,除了在二戰中發聲之外,還參與了蘇伊士危機。

二、案例說明法軍戰列艦艦炮威力

二戰期間,法國的表現大家都是知道的,法國海軍也沒好到哪裡去,在法國準備投降的當口兒,為了爭奪法國海軍的那點家底兒,盟軍和法國投降派打了一場為期三天的達喀爾之戰。盟軍部隊由皇家方舟號航母和2艘戰列艦——Resolution號和Barham號戰列艦、5艘巡洋艦、10艘驅逐艦組成,投降派法軍部隊由裝備380mm艦炮的裡奇留號戰列艦、2艘巡洋艦、4艘驅逐艦、3艘潛艇和沿海炮臺組成。

戰爭打響後,盟軍艦隊首先轟炸了海防,投降派部隊還擊。裡奇留號被Barham號戰列艦的兩枚381mm炮彈擊中,致使她的380mm大炮中的一門無法使用。 這是法國380mm艦炮憤怒地開火的第一天,當然是針對英國軍艦的。結果令人失望的是,7號和8號炮塔分別在發射第一發炮彈時失敗。 其原因是推進劑使用不當,致使380毫米炮彈粘在炮筒內,造成爆炸氣體“反吹”到炮塔內,從而損壞了後膛機構。 隨後,投降派軍隊決定減少推進劑的用量,但這大大降低了380mm炮的射程和精度……在兩天內,裡奇留號總共只發射了24枚炮彈,然而卻沒有擊中任何盟軍船隻。

按照道理說,這麼大口徑的艦炮,威力自然是不容小覷的,然而,法軍在實際作戰中的表現卻讓人大跌眼鏡,這不是艦炮自身的問題,而是官兵素質的問題,簡單對比一下,英國的381mm艦炮,炮彈出口速度850-870米/秒,最大射程42.26公里,並不比法國380mm炮有多明顯的優勢,射速也差不多。

所以在技術水平相差不大的情況下,裝備本身的水平也不會有太大差距,最關鍵的還是用裝備的人,用浪漫的情懷去打仗,那是走錯了戲場。


科技探索隊長


你好,我是冬雨AK,我來回答一下,二戰法國戰列艦所裝備的不是381的主炮,而是380mm的主炮。最有代表性的是法國黎塞留級戰列艦上的四聯裝1935年型380mm主炮。黎塞留級戰列艦採用了2座4聯裝的炮塔,都安置在前甲板上,這是因為華盛頓條約的限制。總噸位和單艦噸位都受到限制,2座炮塔前置可以縮短裝甲帶,降低戰艦噸位,發揮最大的戰鬥力。

1935型380毫米火炮為活動身管結構。內膛由三段身管組合,外部有兩層身管增強層,一直從藥室覆蓋至炮口。從結構來看,它採用半自動契合式炮閂,由液氣機構驅動。炮尾下有2個筒式駐復機。螺式炮閂由火炮射擊後的後坐力自動向上打開,其動作時間 3.5秒。其單炮全重94130千克,全長17.882米,身管長17.257米,也就是“45倍徑”。內膛刻有80條深 3.7毫米、寬8.9毫米的等齊陰線,而陽線寬度則為6毫米,膛線纏距25.57倍徑。該炮炮口初速可達830米/秒,在炮身抬到35度時可獲得最大射程,可達41700米,是射程最遠的艦炮之一。炮管壽命可達200發。

其裝備的炮彈是被帽穿甲彈(380mm高爆彈法國一直沒能研製出來),1936年被帽穿甲彈性能優良,其長度達190釐米,重884千克,較長的炮彈外形使其氣動外形很出色,因此彈道十分的穩定,射擊精度和散佈十分的出色。根據戰後的測試表明380mm火炮穿甲彈的穿甲威力和美國自己設計的不相上下。但也意味著,需要更高的膛內壓,因此對火炮內膛質量和發射藥的數量有更高的要求,其每次射擊的發射藥重達288kg,這288Kg的發射藥分裝在4個藥包裡,每個藥包重達74公斤。因此,火藥室容積也達到驚人的456.6立方分米!

有人認為法式戰列艦上的4聯裝炮塔結構複雜 操作繁瑣,戰時被擊中一座,就會失去一半的戰鬥力,其實不然,法國人對於四聯裝火炮十分熱衷,而且研究已經基本成熟(其炮塔結構和本問題無關,不再多言,感興趣的可以自行查閱一下資料)。在敦刻爾克級上,法式四聯裝炮塔大獲成功,所以黎塞留級也採用了這種炮塔。


冬雨AK


380毫米穿甲彈能夠穿透331毫米的裝甲列板)。由於主炮前置節省了不少重量,因而“黎塞留”號有足夠的重量指標用於裝甲防護。其水線附近的裝甲列板厚度為328毫米,且有15度內傾角,裝甲列板之後還有厚18毫米的防崩落襯墊。在艦首和艦尾處的非重要部位,裝甲厚度為127—152毫米。炮塔也是防護重點。炮塔正面裝甲厚度達到430毫米,側面厚270毫米,座圈裝甲厚度為405毫米。指揮塔是全艦的大腦,裝甲防護的標準不能低於水線處。“黎塞留”號的指揮塔裝甲厚度達到340毫米,不過在其服役後的戰鬥中,艦長通常不呆在指揮塔內部,而是喜歡跑到露天的艦橋上觀察情況。


凝視未來的人


二戰法國受到華盛頓海軍條約和倫敦海軍條約的限制。再加上其作戰海區主要集中在大西洋和地中海方向,面對意大利和德國海軍。


所以對於數量有較高的要求。當時德國已經裝備了380㎜的艦炮(52倍口徑),意大利則開始裝備381㎜的主炮(50倍口徑)。由此針對現有的局勢。法國人設計了380㎜45倍口徑的主炮。

這門主炮也無時不刻顯示出法蘭西人的浪漫和不拘一格。她的口徑比雖然最小,但是裝藥量很大,整體威力不低於德意主炮。 另外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彈性裝填”,可以在任意角度裝填炮彈,比其他國家的速度快很多。通過液壓控制,以2門一組,2組一座炮塔的形式,中間用40㎜裝甲隔開。
全部集中在戰列艦的前甲班,非常賦予法國特色。2座炮塔集中全部火力於前方,在狹小的地中海區,可以發揮巨大的火力優勢。可以說是一款比較合適法國自己戰略需求的主炮。


鑄劍師


如果是單純的穿甲能力,且使用Mle1936型彈北卡,南達的Mk6,衣阿華的Mk7 16英寸炮使用超重彈

維內託的M1934 15英寸炮強裝藥

胡德的Mk1 15英寸炮使用Mk17b彈且強裝藥

長門的九四式16英寸(410)使用九一式穿甲彈,大和的18英寸(460)使用九一式穿甲彈

在以上所有主要海軍強國戰列艦艦炮中位列第四,在歐洲海軍強國戰列艦中位列第二


用戶54848153303


二戰時期也是“大艦巨炮”發展的頂盛時期。

BattIeship〔戰列艦〕-戰列艦在二戰時期也迎來最後的輝煌!
(1939年英國“胡德”號全家福照片中威風八面的381毫米巨大主炮)


(MK-1型42 倍口徑雙聯381艦炮)

二戰時期法國海軍戰列艦沒有裝備381毫米艦炮。
法國著名的戰列艦2艘“黎塞留”



級裝備了8門380毫米主炮、其他5艘戰列艦裝備的是356毫米艦炮、3艘“普羅旺斯”級裝備10門45倍口徑340毫米主炮。
2艘“墩刻爾克”級裝備8門50口徑330毫米艦炮。
(法國“法蘭西”號戰列艦裝備12門45倍口徑305毫米主炮)

(法國“巴黎”號戰列艦裝備12門305毫米艦炮)

(法國“海洋”號戰列艦裝備12門雙聯裝305毫米主炮)

二戰時期英國、德國戰列艦裝備過381毫米艦炮、美國海軍也有幾艘戰列艦裝備了381 毫米炮。


孔乙己亂彈


按照查閱的二戰法國戰列艦資料和一些戰艦遊戲的設定,目前沒有發現二戰時期法國使用過381毫米口徑的戰列艦主炮,倒是和它僅相差一毫米的380毫米口徑,法國有幾款戰列艦使用了這一口徑的主炮,比如說法國的阿爾薩斯級戰列艦和黎塞留級戰列艦。

381毫米口徑是英國和意大利等國採用的戰列艦主炮口徑,比如英國君王級戰列艦。

不過由於1940年法國就已經向德國投降,導致阿爾薩斯級戰列艦在二戰時期沒有建造,只是一個建造計劃。而黎塞留級戰列艦也差點沒有趕上二戰,首艦黎塞留號1940年服役,這也是法國投降的那一年,所以這艘軍艦服役在法國的傀儡政府維希法國海軍名下!

所以這艘軍艦在法國人的手裡,幾乎沒有參加任何戰鬥,後來被美國買下,進行了一些改裝,不過保留了380毫米主炮和152毫米副炮,然後在東南亞及印度洋海域作戰,也參與了對太平洋地區日軍的作戰!那麼它的380毫米主炮威力究竟如何呢?

由於其軍艦服役數量少而且參加的實際作戰行動不多,所以關於這款380毫米的主炮數據也是少之又少。黎塞留級戰列艦一共安裝了8門380毫米火炮,為兩座四聯裝。單炮重約94000千克,全長約17.8米,身管長約17.2米,為45倍徑。

火炮最大射程超過40千米,是世界上最遠的戰列艦主炮射程之一,由於法國人過分追求射程,導致主炮的水平侵徹力有限。下圖是遊戲裡面的380毫米主炮截圖:

使用的炮彈長度為1900毫米,單發炮彈的重量約884千克,由於炮彈很長,法國人設計了非常好的氣動外形,使得380毫米主炮發射的炮彈飛行彈道很穩定。不過這樣做也有缺點,讓炮彈在空中的旋轉難度增大!所以對發射藥要求比較高,每次發射需要的推進藥包分為四個發射藥包,每個重74公斤,使得380毫米主炮的初速為830米每秒,對垂直裝甲的侵徹力比較大,處於當時世界第四的水平!

為了增大命中率,法國人在炮彈的風帽內安裝了染料包,這樣就可以根據根據海水的顏色知道彈著點,然後修正方向提高命中精度。法國人甚至還在被帽裡面安裝了毒氣腔,可以通過釋放毒氣殺傷對方艦員!

以上就是我知道的法國380毫米戰列艦主炮的部分性能數據,歡迎交流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