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發明時鐘之前,學生去上課時,是怎麼做到不遲到的?

趣談西遊


悟空問答,有問有答,且聽大獅白話幾句。

古代沒有時鐘,學生們是怎麼做到不遲到的呢?

一個字——打!

沒錯,就是一個“打”字。現在好了,老師不允許打學生,筆者上小學的時候,還存在“老師打學生,天經地義”的現象。不論是遲到,還是調皮,或是沒寫完作業,又或是字體潦草,總之打你不需要理由。

筆者小時候沒少挨“皮肉之苦”,最終忍無可忍,在課堂上跟班主任打作一團。結果我什麼事兒也沒有,他給我賠禮道歉。因為從始至終都是這個媳婦給他帶綠帽子的窩囊廢的錯。又不是我跟他老婆有瓜葛,卻拿我撒氣,不揍他對不起他。

說著說著跑題了。筆者說的沒錯,古代為私塾,老師便是“父”,要不然怎麼又叫師父呢。當爹的打你天經地義,為師的打你也是天經地義。

狂徒休要造次,要不為師可就要念那緊箍咒了。

在學生們的眼中,老師是高大的,是權威的,是可怕的,是缺德帶冒煙的,你是斷然不能反抗的,因此老師的教化永遠是對的。他讓你早點到學堂,你卻非要遲到,你這就算忤逆,把手伸出來,戒尺伺候。一戒尺下去,小手登時變饅頭,下次再遲到,叫你兩隻手全變饅頭。

在恐懼之下,人體的生物鐘變得越發靈敏,到了指定時間,不用公雞打鳴,不用聽更夫打更,自然而然就能起床。而後背上小書包,歡歡喜喜去學校。

這並非筆者胡謅,而是老一輩告訴我的,全都被老師“打”服的,生物鐘敏感急了。

不要說什麼點香、沙漏、水漏,那些都是工具而已,實則能不能早起還需靠自己。有錢人家,有官家、僕人叫你起床。沒錢人家就只能好自為之了,要麼早起,要麼戒尺。二選一,你自己看著辦!

說句題外話,以現在教育來看,實則應該將戒尺“還”給老師,我們太溺愛孩子了,打不得、罵不得,溫室的花兒,過於嬌嫩了。


大獅


古代主要有三種觀測時間的工具,分別是表圭、日晷和漏刻,當然普通的學生家裡是不會有這些東西的,他們可能通過觀測太陽的位置和像雞鳴這種來辨別時刻.

而且古代不一定具備嚴格的時間意義,而又常見常用的有關名稱亦頗不少。一般地說,日出時可稱旦、早、朝、晨,日入時稱夕、暮、晚。太陽正中時叫日中、正午、亭午,將近日中時叫隅中,偏西時叫昃、日昳。

日入後是黃昏,黃昏後是人定,人定後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後是雞鳴,雞鳴後是昧旦、平明——這是天已亮的時間。古人一天兩餐,上餐在日出後隅中前,這段時間就叫食時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後日入前,這段時間叫晡時。

1、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當地時間半夜零時。

2、丑時:雞鳴,又名荒雞,當地時間凌晨二時。

3、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當地時間凌晨四時。

4、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當地時間早晨六時。

5、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當地時間上晝八時。

6、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當地時間上晝十時。

7、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當地時間中午十二時。中午一詞,為十時辰制、十二時辰制的時間節點連用。

8、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當地時間下晝二時。

9、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當地時間下晝四時。

10、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當地時間傍晚六時。

11、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當地時間晚上八時。

12、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當地時間晚上十時


趣味外國曆史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早在古時候,中國的各種發明就領先於全世界了。現在人們起床大多數都要依賴鬧鐘來把人叫醒,而鬧鐘卻是近代才出現的。那麼古人那時候是怎麼辨別時間,做到不遲到的呢,如何把自己叫醒呢?

有人可能要說聞雞起舞這個典故了,早上公雞打鳴,起到鬧鐘的作用,人們從而起床耕作。但是實際上古人起床大多都不是用的公雞打鳴。這未免也太小瞧中國古人的智慧了。

首先來講一下為什麼不用公雞打鳴這個方式,因為公雞也是動物,它打鳴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存在隨機性,萬一哪天你真的有重要的事情,而公雞沒打鳴或者打晚了,那不都玩完了。所以說這種方法不適用於大眾。再說了難道那些達官貴人家裡都要放上一隻大公雞來叫他們起床嗎?

其實古人那個時候可以說是方法百出,我們先來介紹一個有錢人才能用得起的招,一般在宮廷裡常見,叫做漏壺或是漏刻。是利用的滴水來控制時間的,或者用滴沙也可以。

早在商朝的時候,作為祖先的他們就已經會掌握時間了,用水壺盛滿了水或者沙子,在上面刻上刻度,來代表時間,然後用滴水或者滴沙來掌握時間,從而計算時間。

為什麼分為滴水和滴沙兩種呢,前期本來只有滴水的,但是考慮到溫度會讓滴水這一類的變得不準,因為水是會被蒸發的。所以後來就產生了滴沙的漏刻。

但是這種時間計量器的製作比較麻煩所以說,一般都存在於達官貴人的府中,或是朝廷中在用。對於平民來說就比較難以普及了。做一個對比,這個東西就相當於現在的瑞士手錶,甚至貴於瑞士手錶,所以說這東西不是一般人能用到的。

再來說一個平民用得起的簡易鬧鐘,作為平民肯定是把經濟實惠放在第一位的。前面也說了。古人的智慧真的很強悍,他們在床邊了一個鐵盤,在鐵盤的上面懸掛一個蚊香圈一樣的香,然後在某個位置拴上一個小鐵球。這樣就可以放心去睡覺了,等到香燃到繩子的位置,鐵球就會落下,砸到鐵盤,從而咣的一下把人嚇醒,這方法還是挺暴力的,不過真的好使呀。在民間將之稱為“香鍾”。

再來領略一下古人的智慧,這種物件在現在很少見了,但是想買還是能買到的,那就是蠟燭,古人在蠟燭上畫上刻度,用蠟燭的燃燒來確定時間,是不是很聰明呢?其實在電視劇上常看到古人說的“一炷香”的時間,也是同理,利用消耗品來計算時間,在古代是常見的方法。

上面說到了“香鍾”了,那再來說個它的升級版,“龍盤香鍾”這個作為和龍沾邊的物件,那不用想肯定是王公貴族們做出來給自己用的,在一個龍形的香壇上橫放著一杆香,將數個鐵球用細線兩兩相連,橫跨於之上,當香燃燒到繩子的位置時,繩子斷開,鐵球落入下面的容器中,發出響聲,從而達到鬧鐘的效果。“香鍾”經過他們的改造變得高大上了起來,不過對於平民來說只要好用就夠了,沒必要搞這些花裡花哨的東西。

上面沒少提到富人用的“鬧鐘”,但是這都是玩,富人們怎麼可能會經常用這種“鬧鐘”叫自己,這麼麻煩。所以說他們的家裡通常會有通宵值班的傭人,叫人起床這種事情,交給傭人就好了,比什麼亂七八糟的“鬧鐘”可好用多了,簡直就是私人訂製。

說個有意思的,古人在形式上還是比較在意的,甚至有的人家裡報時的傭人需要模仿“雞叫”,盯著時辰,一到時間,就開始模仿雞鳴。別覺得好笑,古人的模仿技術可是一絕,在戰國時期的齊國孟嘗君有位門客就會學雞叫,而且已經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讓城門上的守衛誤以為時辰到了,提前開了城門,才得以讓孟嘗君他們這一夥人躲過了秦昭王的追殺。

其實古時候大多數家裡人還是不設有這些“鬧鐘”的,那麼他們怎麼辨別時間呢?原因是在古時候的城關內大多就建設有鐘樓、鐘塔、鼓樓之類的設施,而有廟宇的地方還會有晨鐘暮鍾。這些公共設施就很方便的幫人們起到了辨別時間的功能。

在影視劇中不乏會見到有一種職業,叫做打更人。也可以稱作夜巡的更夫,他們敲竹梆子和鑼來報時,同時還會提醒人們防盜防火,一夜會敲五次。每敲一次都間隔五分鐘,對應著幾更天,這種打更的通常存在於小村小鎮,大城鎮裡一般會有官府的衛兵來巡邏,所以說當時的防盜措施做得非常好,報時方面大城鎮裡有鐘樓的存在,所以兩方面都得到了保障。


歷史的任意門


不是說沒有發明時鐘,就沒有了時間的觀念。在這之前有很多的方式去計時的。例如、沙漏、水漏,還有用燃香的方式,故宮現在還有日晷的存在,當然,這是白天且晴天的方式。

人體的生物鐘是可以調節的。當習慣了一個時間去起床的時候,自然就醒了,

古時還有一個職業叫更夫。他以沙漏或者水漏的方式計時,然後到一個點就出門敲鼓為人報時,這也是一種方法。

所以。並不是只有時鐘的出現,我們才更注重時間而已,只不過沒有現在這麼準確而已當不確定是否會遲到的時候無非是早起一些時間罷了。





佛說WAI


老師那寬大 慈愛 真正傳道授業的心


Shenjiabo001\n


我們不是古代的人,雖然懂得不多。但可以想象的到,有錢人有日規、沙漏、水漏。 窮人只能是根據季節看太陽來計時間,城裡也有人專門負責“打更”。要是下雨天,我們就可以根據公雞叫來定時間。


終身成長朱國珍


哈哈,朋友啊,時鐘的話是按照什麼製作的呢?是以什麼為基礎製造的呢?中國古代是以太陽為基礎的。

古代人看時間也是以這個為基礎的,還有一些輔助措施,就是雞叫,這個生物時鐘也是比較精確的。

還有就是古代上學的話,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去的,是有限制的,古代對於老師是非常的尊重的,以上因素加起來的話,最後就是可以促成學生不會遲到。


笑看流年世態


有錢人有日規、沙漏、水漏。 窮人只能是根據季節看太陽來計時間,城裡也有人專門負責“打更”。


張尚789


日晷

漏刻

圭表

比如“一炷香的時間”,香燭也大概能用的上,湊合著用,不太準


擺渡文人007


古代中國有日晷計時,而且古時上課並沒有那麼準時。大差沒差就差不多,難道民間普通的私塾還要給你掐秒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