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87電視劇《紅樓夢》首播,陳曉旭是當年最受觀眾詬病的主演,這個情況是真的嗎?

阿丹151014015


87版《紅樓夢》誕生之初,是一部有爭議的作品,評論者批評了很多不足之處。

其中陳曉旭扮演的林黛玉,是被批評的主要對象。

後來因為一些原因,批評聲音逐漸消失,變成了眾口一詞的讚美。

下面這段文字,見於1987年的《紅樓夢學刊》:







同一期《紅樓夢學刊》的另一篇文章則記錄了當時學術研討會上的情況:





此外批評者普遍還提到一個問題,就是:

高鶚續本雖然評價不好,黛玉之死卻是妙筆。電視劇給黛玉設計的另一種死法,藝術性上比高續本遠為不及。



後來之所以輿論大轉彎,有這麼幾個原因:



1.國產電視劇水平大滑坡,老劇在網絡上逐漸被吹上天。

八九十年代的四大名著都是這波緬懷的受益者,以前經常被批評的缺點都在這種光環下被掩蓋了。



2.大多數情懷粉其實長大後沒再去回顧電視劇原片,而是靠著幾張劇照和自己的腦補,重設了一個美好的形象。

據我所見,87紅樓粉廣泛存在一種症狀,就是堅持認為那版紅樓夢拍了兩個結局,自己在電視上見過林黛玉的另一種死法。

(如:關於87版紅樓夢中黛玉之死等情節,為什麼我記得之前看過完全不一樣的版本?)

類似的是83射鵰粉絲,他們粉的都是黃日華和翁美玲在他們腦洞裡演的那部劇,而不是現實中真正的83射鵰。



3.陳曉旭盛年早逝

拋開陳曉旭演過林黛玉的過往,單看這件事的話:

一個低學歷企業主,在本地邪教氾濫的幾年裡接觸並盲信妖僧邪師,上繳大量智商稅,最後拒絕治療病逝。

如果一模一樣的事情發生在其他人而不是陳曉旭身上,這就是一起迷信害死人事件,這個死者多半還會被網友嘲笑是個傻X。

但因為是陳曉旭,這件事竟然被解讀出這麼多浪漫美好充滿詩意的東西。

事後淨空就把陳曉旭當成很好的宣傳材料,繼續消費她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謝謝各位看官,這是我自己的想法,歡迎探討,也很想看見別人的指正。


君穎娛樂說


是真的!那個時候我十八九歲,我還記得看完以後大家都說陳曉旭的林妹妹不好看,說她有點鷹鉤鼻,還有配音難聽,反正也是批評的一無是處!我當時剛剛參加工作,單位的同事也都說陳曉旭的林黛玉不好看,我父母都是老師,我家住在大學校園裡,那些老師的評論也是如此。大家都對鄧婕扮演的王熙鳳很滿意,還有對史湘雲評價也不錯,對寶釵的評價是她有點一邊臉大一邊臉小,歪歪臉,還有覺得她說話舌頭硬。我想想還有那些評論啊,對了,還有就是說劉姥姥的扮演者太醜!其實當時對八七版紅樓夢評價並不高,尤其是結尾大家都不喜歡!現在八七版紅樓夢已經成為經典了!尤其是陳曉旭的林黛玉形象深入人心,大家真是越看越喜歡!都說經得起考驗的才是經典!八七版紅樓夢就是通過歲月的洗禮從平庸變為經典的,陳曉旭也從人人批變現人人稱讚了!


天河水29209501


對於這個問題,還真不太清楚。當時看這部電視劇時,年齡正在上學,而且同學們沒有議論這部電視劇。

當時的報紙我們學生很少能看到,所以對陳曉旭的詬病不清楚。



父親對《紅樓夢》很熟,其中的片段信手拈來,不過他覺得我們這些小孩子不懂《紅樓夢》,所以也不愛和我們談論《紅樓夢》電視劇的得失。

只記得當時我家買《電視報》,父親很期待《紅樓夢》的上演。

我當時也看過幾遍《紅樓夢》,不過只是看故事情節而已。



《紅樓夢》一上映,父親只說林黛玉進賈府應該用小孩來演,其餘則沒有議論。

在八十年代的諸多明星裡,陳曉旭真的不顯眼。

其實對於一個角色的理解每個人都不同,每個人眼中都有一個理想的林黛玉。對於角色的批評和表揚都是正常的。

春秋時期百家爭鳴的出現,才有了文化的繁榮。對於87版電視劇的爭論,說明人們重視這部電視劇。



時間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經過30多年的檢驗,87版《紅樓夢》被奉為經典。陳曉旭版的林黛玉被譽為空前絕後的林黛玉!甚至說,天堂多了陳曉旭,人間再無林黛玉。

不知道是因為林黛玉才愛上了陳曉旭,還是因為陳曉旭而愛上了林黛玉,總之在眾多扮演林黛玉的演員中偏愛陳曉旭。愛陳曉旭版的林妹妹!



陳曉旭愛讀《紅樓夢》,她喜歡林黛玉。應聘《紅樓夢》演員時,陳曉旭就是奔著林黛玉去的,她說:“在綜合素質上,我覺得我是最適合的,演黛玉是為了人生追求,完成一種使命似的宿願……”

陳曉旭的宿命就是林黛玉,她一輩子也沒有走出林黛玉。



陳曉旭英年早逝,她的墓碑為兩塊大石頭,其中一塊篆“陳曉旭(1965.10.29-2007.05.13)”,另一塊題篆馮其庸先生的悼詞“碧海沉沉一彗星,長天劃過半空明。為君留得形音在,多謝絳珠一片情。”

墓碑旁立著一尊漢白玉“林黛玉”雕塑,墓前香爐上方鑲有一張林黛玉經典劇照。



幕後是柳樹,陳曉旭就是靠著一首《柳絮》詩,獲得了扮演林黛玉的資格。

87版《紅樓夢》無論初映時如何,但是,它是迄今為止,獲贊最多的一部電視劇。陳曉旭也是最被認同的林黛玉。


潤楊閬苑


是的,我當時太小不懂,後來大點才聽說很多人不滿意林黛玉扮演者,罵聲挺多的。都比較維護老版紅樓夢中林黛玉。紅樓夢還有一部影版的,還有戲曲版的。不過沒想到幾年後陳曉旭竟然成了最經典林黛玉,當年不管別人怎麼說,我全家都是認同她,說到林黛玉第一印象就是陳曉旭,陳曉旭就是林黛玉,林黛玉就是陳曉旭,都說陳曉旭的出生就是為林黛玉而來的,我清楚記得我那時候買的筆記本上都是她的林黛玉,現在還保存著呢!我小時候特別愛畫她的林黛玉,還有鄧婕的王熙鳳。永遠的林妹妹!


青蘭wy


根據1987年6月“電視劇《紅樓夢》學術研討會”的專家意見,林黛玉形象的塑造受到比較一致的批評。之所以林黛玉的形象在當時備受詬病,有3個重要原因。

觀點一、陳曉旭不夠漂亮,無林黛玉傾國傾城之貌。

榮國府的小廝興兒曾說,林黛玉的模樣是“世間少有的”,而且風流婉轉,薛蟠看了一眼便酥倒在那裡。

《紅樓夢》選角的時候,林黛玉其實並不是人們最看好的“林妹妹”。陳曉旭不是驚為天人的漂亮,甚至說她的五官都算不上絕代佳人,在當年紅樓夢劇組中,如果按顏值來排的話,陳曉旭未必能進入前三。

在導演王扶林看來,陳曉旭也不是林黛玉的完美人選,一是她長得不夠漂亮,二是她的鼻子有點高。但是由於陳曉旭弱柳扶風的身姿和憂鬱的詩人氣質,王導還是力排眾議,拍板選了她。

觀點二、87版林黛玉將“妒”字移為主要性格特徵,引人反感。

林黛玉是曹雪芹濃墨重彩著力刻畫的美好形象的代表, 首先,林黛玉並不孤僻,而是孤獨。寄人籬下的她未免敏感,但是她卻十分地樂意與人交往,並非孤芳自賞,目無下塵。其次,黛玉十分幽默,口齒極其伶俐,善於說笑,走到哪裡都能給人帶來快樂,除了她和寶玉之間的情感,生活中的事情並不斤斤計較。

而電視劇在刻畫這個人物形象時,不僅沒有利用原著提供的豐富材料和必要的影視表現手段充分挖掘她複雜悲涼的內心世界和展示她美好真摯的情感追求, 反而將一個“妒”字移為黛玉的主要性格特徵, 使人反感。

87版林黛玉形象之詬病, 與改編者對原著詩化小說個性的忽略有直接的關係,導演亦沒有利用影視表現手段有效地彌補演員造型的優勢與表演的劣勢之間的差距。

觀點三、珠玉在前,王文娟版本深入人心。

在陳曉旭之前,已有一位家喻戶曉的“林黛玉”,她就是越劇版的王文娟。60年代內地出品的越劇電影《紅樓夢》紅遍大江南北,讓幾代觀眾為之痴迷、垂淚,其中的精彩唱段更是膾炙人口,傳唱至今。

大家熟知的“天上掉下個林妹妹”一句,正是出自隨著王文娟版本越劇《紅樓夢》。她所塑造的那個柔弱多情的“林妹妹”,早已成了越劇藝術的經典形象。

很多觀眾認為,王文娟的林妹妹,與原著的感覺是非常相符的。她最大的優勢是演出了林黛玉大家閨秀的感覺,她扮演的林黛玉,外形秀美清雅,書卷氣十分到位,感情纖細入微,卻又不乏剛毅執著,她那精湛的表演和細膩的唱腔,征服了無數北方觀眾。

陳曉旭塑造的多愁敏感的林黛玉,與王文娟版本有所出入。在當時的人們看來陳曉旭翻白眼、撇嘴巴等怪表情有扭捏作態之嫌,不及王文娟身上的典雅氣質和溫婉韻味。

而30年餘年過去,87版紅樓夢通過歲月的洗禮變為經典,陳曉旭也從人人批變成人人稱讚了!在筆者看來,老一輩的50後、60後紅迷應該喜歡王文娟多一點,而70後、80後紅迷則應該更喜歡陳曉旭多一點。


建國後的貓


是真的。

當時有觀眾認為陳曉旭不夠漂亮,似乎林黛玉還要比她漂亮些。

有說陳曉旭有點齙牙,不太美觀。有心的人應該可以發現,電視劇中林黛玉笑的時候總是用手絹遮著嘴。這麼一來,反而演出了笑不露齒的淑女樣子。

還有說演得太過了,真正傷心抑鬱的人不會總是哭,應該是一種欲哭無淚,行屍走肉的狀態,她總是哭反而演的不好。

畢竟當時也是新人嘛,有質疑很正常。時間會證明一切,陳曉旭扮演的林黛玉是永遠的林妹妹,這就是她在觀眾心中的地位。





少年就要年少輕狂


是這樣的,當時很多人嫌棄陳曉旭不夠漂亮,配不上觀眾眼中的林妹妹。

這是林妹妹↑↑↑


這是寶姐姐↓↓↓

薛寶釵的飾演者張莉確實更明豔大氣,符合大眾審美。


1985年導演挑選角色時,她說“我就是林黛玉,如果我演其他角色,觀眾會覺得林黛玉在演另一個角色”。當時“林黛玉”一角競爭激烈而她最終脫穎而出,她非常清醒,她把自己的缺點與優點都看得明白,然而那就是一個非她莫屬的角色——那似乎是一場宿命。


“也許我在長相、在表演,或其他單方面不如別人,但是在綜合素質上,我覺得我是最適合的,演黛玉是為了人生追求,完成一種使命似的宿願,不是僅僅一個角色追求,除黛玉外無二人選。”這是她給自己的評價,也是導演、劇組認同的評價,同樣也是被廣泛認同的評價。


這手捧書卷時的顧盼眉眼,這翹首賞花時的婉轉婀娜,這纖指拈花的嬌嬌喘喘……帶著淡淡詩意的哀而不傷......都讓我們已經無法區別當年那個在桃花樹下葬花的人究竟是陳曉旭,還是林黛玉?


每一個傳奇角色背後,是“不瘋魔不成活”的痴狂。如程蝶衣之於張國榮,更如林黛玉之於陳曉旭。


奇幻電影世界


大家都知道和氏璧的故事,卞和在楚山發現了稀世之璞後便獻給楚厲王,楚厲王命玉工鑑定,玉工說是石頭,楚厲王大怒,以卞和欺騙自已,命人斷其左腳,遂出國都。卞和為使璞玉出世便含垢忍辱,以待明君。厲王死,武王即位,卞和便認為,此寶得遇主人了,便不顧生死,又通過中貴人上貢到武王,武王又命玉工鑑定,玉工仍然說是石頭,武王更怒,便把中貴人罵了一通,招來卞和,將他的右腳又砍了去,把卞和扔到楚山下以羞辱於他,卞和便日日淚下如雨,點點滴滴把個璞玉磨的混圓,有的地方已成窩狀,他不甘心,以待得見天日那一天,終於武王也死了,卞和已白髮蒼蒼,當他聽說文王即位,他的淚已幹,哭出的淚全滴出的是血,這樣流了三天三夜,石上斑斑點點變成了絳紅色,周圍的人感到奇怪,於是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萬,傳到文王耳朵裡,文王馬上親自查問,從楚史上得知確有其事,於是楚文王親自坐車到楚山下找到卞和,此時卞和已氣息奄奄,文王問卞和:天下被削足的人很多,你為什麼這麼傷心?卞和答道:我非為自已哭,而是為寶石被無能的人看作石頭,為忠貞的語言被人矇蔽,是非顛倒,世道昏暗而哭。楚王大悟於是便載上卞和回宮,回去調理,文王又齋戒三日,親自坐鎮,命玉工當場剖璞,璞破玉出,晶瑩剔透,文王大喜,命玉工依勢琢出一杖玲瓏剔透的玉來,為嘉卞和忠貞之功,命名此玉為和氏之璧,此璧得以名揚天下。後來傳入趙國,秦王強勢以十五城強奪和氏璧,趙國大臣藺相如機智地完璧歸趙,這便是此玉的來歷。後秦滅趙得玉,漢滅秦又得玉,終至唐一直為傳國王璽,像徵皇權的像徵,唐後不知所蹤。

之所以繞了這麼多彎子來答本題,87版的電視劇《紅樓夢》正如歷盡劫難的和氏璧一樣,非有有緣明智之人才識此寶。

《紅樓夢》真與和氏璧有一比,出生之日曆盡文字獄劫難,曹雪芹和卞和一樣被逼的痛心砍掉後半部,付出了生命代價。一百年後被胡適等人發現才初露真容,直到87版《紅樓夢》橫空出世便又遭人吐嘈,直至今日絳珠陳曉旭又作古,甚至連曹雪芹一樣被人誣衊為偽作,我為此玉哭矣!

王文娟是越劇大家,她演的戲曲版林黛玉很得黛玉之魂,演賈寶玉的男角哭靈一段也堪稱經典,美中不足的是程高夲的結局,好比鳳凰被拔掉了尾巴。

87版《紅樓夢》歷時八年,集全國紅學精英和研究成果,演員也是全國草根海選,王扶林更是慧眼識真珠,選了十二釵,尤其三玉一釵一雲一鳳一母一姥一政一赦一甄一珍一璉一蓉一蟠一環一金剛一英蓮一桂花等等的篩選,可謂是頗居匠心,而作曲家,歌唱家,配音,選址,道具,場景,都達到了建國後文藝上乘作品的標準。

奇怪的是作品中的演員的命運,竟冥冥之中與人物驚人的相似,百思不得其解。

至於87版《紅樓夢》初問世被人詬病,一如和氏璧一樣被人視為石頭而百般挑剔也屬正常。如今對作者曹雪芹的詬病尚未落幕,87版《紅樓夢》又成耙子,好在作品夲質和87版《紅樓夢》尚在,由巨眼人自己看吧!


狼煙一九三一


(全文閱讀需六分半鐘)

1987年版的《紅樓夢》播出後,飾演林黛玉的陳曉旭的確是遭到了不少的非議,諷刺,甚至是千夫所指。據說電視劇播完了,還有相關專家召開了幾場座談會並撰文批判,專家們一錘定音,老百姓也是一邊倒。那股風潮不亞於當年的“超級女聲”。當然,不能以現在的眼光去批評久遠以前的觀點,這是有失偏頗的,好比以現在的“骨感之美”去批判盛唐的“豐腴之美”一樣。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審美觀!每個地方也都有每個地方的審美觀!

首先說明一點,我是一個男人。為什麼有此一說呢?因為站在男人的角度看女人,或者站在女人的角度看男人,這樣可能會比較“客觀”一些,好比男人選妻,女人擇夫。

批評的最多的無外乎幾點:

首先,容貌的原因。長相不太符合原著裡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的記述,這個確實不能怪陳曉旭女士,因為那個年代裡不流行韓國的整容,這是第一,第二要怪就怪曹雪芹他老人家,把林妹妹寫成了仙,寫的太不食人間煙火,寫的太完美無瑕了,寫的太銷魂了,以至於讓天下所有的男人在塵世中都找不到自己心中的那個“林妹妹”,看到任何女子都無法達到自己心中的那種難以企及的絕美,因為此女只有書上有,此女只有天上有,所以最終遷怒於選角導演和陳曉旭女士了,用流行的話來說就是躺著也中槍!

其次,先入為主的原因。賈寶玉一句“天上掉下個林妹妹……”,這一“掉”可不打緊,竟“掉”進了老百姓的心坎裡,竟一掉就“掉”了20多年。越劇《紅樓夢》的數次播放,1958年初演,1962年搬上銀幕,1978年重映,如潮水一般,在老百姓快要淡忘時就來一波,在老百姓不再談論時又來一波,一次次的推波助瀾無疑讓越劇這個“林妹妹”在當時老百姓的印象里根深蒂固。當然我並不是否定越劇《紅樓夢》的美,相反,我和我的母親都非常喜歡越劇表演藝術家王文娟老師飾演的“林妹妹”,那也是幾乎無法超越的銀幕經典,至今都是餘溫不減,追隨者眾矣!

最後,是演技的原因。陳曉旭女士在1987版的《紅樓夢》的表演的一顰一笑裡,一步一顧裡其實是忠於原著裡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的記述的,但由於以前的知名老藝術家王文娟女士在越劇裡的“林妹妹”並非是按原著排演的,有所創新,所以在越劇《紅樓夢》盛行的八年後,憑空出現了這樣一個“病妹妹”,這可如何得了啊?百姓豈能“善罷甘休”?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原因……

在1987年那是個笑話,但在1987年以後的現在卻是個神話……有些美的東西當時太超前、太獨特,只有等到多年以後才能被人發現……如同梵高的畫作一樣,如同唐伯虎、黃賓虹的畫作一樣……

陳曉旭女士香消玉殞之後,人間再無林妹妹!

而我的老母親也為此掉下了傷感的眼淚,雖然她從未見過真的“林妹妹”

僅以此文,紀念我心中的林妹妹——陳曉旭女士!

一家之言,不妥之處,還望各位師友不吝賜教!


楚襄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經典,87版《紅樓夢》播出之前,人們心中的林黛玉是王文娟,所以當陳曉旭版蹙眉苦臉的林妹妹出來後,很多人都難以接受。

王文娟是越劇名家,從1958年開始就和徐玉蘭合作演出越劇《紅樓夢》,1962年被拍成電影搬上大銀幕,該片1978年重新放映後,僅中國內地觀眾人數就達12億人次,成了一部中國戲曲史和電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天上掉下個林妹妹”,賈寶玉的一句唱腔臺詞,讓王文娟版林黛玉深入人心,也讓王文娟打上了林黛玉的標籤,2006年4月25日,越劇表演藝術家王文娟藝術回顧展舉辦,當時的主題就是“天上掉下個林妹妹”。

這一版林黛玉的特點是秀美清雅,蕙質蘭心,頗有大家閨秀感覺,很多觀眾認為,王文娟的林妹妹和原著非常相符,可以說王版黛玉深入人心,即使到現在,一些老年觀眾也念念不忘。

87版電視劇《紅樓夢》橫空出世後,陳曉旭版林黛玉以一個全新形象出現在人們面前,外形清瘦,弱不禁風,形象上就和王版出現巨大反差,不僅如此,人物性格也是尖酸刻薄,難怪很多人不接受。

一些觀眾心中,林黛玉美若天仙,但他們忽視了“病如西子勝三分”中的病這一特質,由於王文娟版的影響,將林黛玉看成一個沒有任何缺陷的完美女人,陳曉旭這一造型,顯然同一些觀眾心中預期不符。

所以,《紅樓夢》播出之際,陳版的這個林妹妹飽受詬病,不僅部分觀眾不接受,一些專家學者也不接受,併發文提出質疑和批評。

《紅樓夢學刊》是紅學研究領域最為著名的一份刊物,1987年曾組織召開過一次電視劇《紅樓夢》座談會,會議內容刊登在學刊上,其中就以《參差不齊的人物再塑造》為題,點評了各個人物的塑造,對王熙鳳、賈寶玉、薛寶釵等都比較滿意,唯獨到了林黛玉這裡,受到比較一致的批評。

文中直言林黛玉的形象塑造是失敗的,今天看來就是一個笑話,不被絕大多數觀眾所接受,但在當時,這種聲音一度甚囂塵上。

不可否認,王文娟版林黛玉絕對是經典,但陳曉旭版林黛玉則是另一種經典,兩者相映成輝,互不抹殺才對。

而對於今天的年輕觀眾來說,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王文娟是誰,也沒看過越劇版的《紅樓夢》,所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心中經典,千萬不要說陳曉旭後再無林黛玉這種話,等你老了,世界也變了,焉知那時候觀眾心中的黛玉會是什麼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