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皮囊》後的人物縮寫和隨筆體會

讀完《皮囊》後的人物縮寫和隨筆體會

經典節選:

我們的生命本來多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慾望的汙濁給拖住。

阿太說,“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

用幾個字介紹幾個裡面精彩的人物縮寫:

1.阿太:通靈老太知天下。

2.阿小與阿小:年少不知世無常。

3.張美麗:傳奇女子生死迷。

4.文展:理想現實分不清。

5.厚朴:迷途不歸終成冢。

6.父親:守秘密續父親命。

7.母親:好面子為丈夫願。

8.ICU病房樓層的掃地阿姨:為惡人是當好人。

當時看完後在書中寫下的體會:

一本八零後看世界的書,92年之前出生的人都能很好的理解書中的故事情節。我是一次在機場等候時看到書架擺了很多,就買了本。現在這年代,能寫出這樣一本觸達真實靈魂書的作家,真的不多了。

文展的天賦本不該停留於周圍人給予的異樣目光中,不應該那麼輕易被自己打敗。當時因為一句“勿想太遠”,把抑鬱的作者從“寂鬱之淵”拉了出來,卻拉不回自己。而如今,選擇了的道路,即使再不堪也不應該喪氣,這個世界本來就不會像自己預想的那樣運轉。直面現實,曲徑逢生才是文展應該不懈堅持的真理。只是一味沉浸在自己的設想裡,而看不到預期的結果就自暴自棄,多少有點令人感到惋惜和遺憾。

厚朴的世界觀是不切實際的虛假之象,造成這一切後果的始作俑者——他的洋腔調兒的父親(一個同樣被關在另一個虛幻時空的人)。

引起共鳴

這個話題在讀書群裡引起了一片譁然。有的人說讀完後一點印象可都沒有啊;有的人則是有點難過;還有的人則是讀完有點舒服。總結了一下,沒有太多感觸的人大多是九二年之後出生;有各種共鳴的人則多是九二年以前出生,尤其是八零後感觸最深。當我分享我的感悟是,“作者寫她父親的時候想哭”,有人就開玩笑的對那些看完很舒服的人說道,“別人都看哭了,你居然還很舒服”,“也不學學人家感嘆這世間百態炎涼,百般艱辛,悽悽涼涼”。

在我小時候,我爸生病發著燒,還要去幹苦力活。我和弟弟上學交不起學費。她就用幫老師家裡挖水井的勞動工時抵扣學費。小時候自己的身體素質特別差。講一個故事,發生於2002年的第一場雪後非典那年,在都昌縣“錢氏宗親小學(好像現在叫一小)”。連小學畢業考試那天早上都發39度高燒,堅定的意志強撐著來到考場參加考試,堅持到下午考完兩門科目。當老爸詢問能否等病好了後補考時,是數學老師的班主任,當天早上看到這個平時在班裡勤奮、好學、成績優異的好學生,如今在病魔面前的無助,目光中流露出憂傷、憐愛和無奈之情。交完考卷後走出教室,整個人便瞬間崩塌,老爸就趕緊送我去找醫生。小時候經常這樣生病發高燒。至今仍記得我被爸爸背在背上求醫的情景。看到作者寫到他和他的爸爸和生命賽跑的情景,感觸怎麼可能會沒有呢?這或許就是兩個不同時期不同家庭中關於爸爸和兒子的故事的共鳴吧!

那位說看完有點舒服的群友說道,“舒服在於作者文筆精妙,把故事中的真情描述的很棒,可以一口氣讀下來,品味其中況味。”接著又補充道,“世態炎涼,悲歡離合的事情,早就經歷多了。只是另一個作者用他的筆觸描繪出來,你就會有共鳴。這樣的舒服感在於,不像你看完故事的如鯁在喉,而是一種,‘是啊,這,可不就是人生嘛’這樣的、‘終於還是被他戳出來了啊’、‘原來這世上不是隻有我一個會有這樣的體驗。’等等的心情。這種心靈上被熨帖的很好的狀態,是我用‘舒服’這個詞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