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之下的精神力量——《皮囊》


皮囊之下的精神力量——《皮囊》

讀完《皮囊》,給我的感覺是引人深思,每讀完一個篇章,都會讓我忍不住放下書本,使內容在腦中縈繞幾圈。

《皮囊》作者蔡崇達,1982年生人,閩南人。《中國新聞週刊》執行主編。曾任職於《新週刊》《三聯生活週刊》;24歲擔任《週末畫報》新聞版主編;27歲任《GQ》中國版報道總監,為全球17個國家版本的《GQ》最年輕的報道總監。在新聞特稿寫作方面有獨到貢獻,作品多次獲得“《南方週末》年度致敬”、亞洲出版協會特別報道大獎。

《皮囊》是一本具有小說質感的散文集,從拿起此書開始,直到讀完我都在想為何書名叫“皮囊”。讀完第一遍我覺得只有第一篇皮囊緊扣書名,當我讀完第二遍時,終於有了自己的理解。

從這本書我讀到了皮囊之下強大的精神力量。之所以用“精神力量”這個詞,而不是用目標、理想、信念,是因為我覺的“精神力量”更能體現這支撐他們活著的重量。

阿太的精神力量:“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這精神力量使得她能夠對待身體受到的傷害以及死亡是那麼的坦然。

母親的精神力量:“讓父親發起的這個家庭看上去是那麼健全和完整。”母親的精神力量是巨大的。因為這份力量足夠承擔起所有的負擔。

父親的精神力量:父親的精神力量到底是什麼,我讀了很多遍,也想了很久。最終我覺的是兒子。兒子是他的牽掛,同時也是他的力量。

張美麗的精神力量:“把美的、對的、喜歡的都做成生意。”這股力量支撐她成為了小鎮的娛樂產業的大亨。

兩位阿小的精神力量:“去香港的憧憬”。兩位阿小一直生活在這一精神力量之下,用書中的話講就是“去香港前準備的生活裡”。香港阿小是這樣,小鎮阿小同樣是這樣。

文展的精神力量:“到大城市生活的理想。”這股力量使他堅持“精打細算”,堅持不懈努力。

厚朴的精神力量:“自由精彩生活的夢想”。這股力量使他越來越投入對夢想的想象。

但就是這些精神力量也未能突破皮囊的束縛,阿太最終被肉體困住,母親的房子被拆遷,父親無法擺脫病困,張美麗沒有得到大家的理解,兩位阿小的生活現實不如憧憬一般,文展最終去了比小鎮更小的村莊,厚朴理想破滅自殺。

我想皮囊是什麼?其實應該是束縛,是現實,更是生活。皮囊之下的精神力量不能擺脫皮囊的束縛,不能擺脫現實的束縛,更無法擺脫生活實際的束縛。

最後我在想,一具皮囊也許活的真實就夠,無需其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