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是如何流入英國上流社會的?

導讀:中國的茶葉是如何進入歐洲市場,又是如何成為風靡大街小巷的飲品,本文作者就和茶友們分享“茶”作為一種飲品是如何流行起來的。


中國茶是如何流入英國上流社會的?

中國茶立刻 更適合年輕人喝


“曾是富人餐桌上的時尚,如今變成窮人的食糧”,17、18世紀,隨著茶葉大量地進入英國,英國變成了一個喝茶的國度。文人們用極為誇張的語言讚美:“感謝上帝賜給我們茶,沒有茶的世界是不可想象的。我慶幸沒有出生在沒有茶的時代。”

1662年5月13日,在英國南端樸次茅斯海港外的洋麵上,一支由十四艘英國軍艦組成的威風凜凜的船隊,漸漸駛入了人們的視線。領航的是英國皇家“查爾斯號”,乘它而來的是葡萄牙國王胡安四世的女兒凱瑟琳·布拉甘扎。這位從伊比利亞半島上那個富裕王室而來的公主,即將要嫁給這裡的統治者查理二世。


中國茶是如何流入英國上流社會的?

中國茶立刻 更適合年輕人喝


據說,英格蘭國王是在一大筆嫁妝的誘惑下締結這場婚姻的。儘管兩年之前斯圖亞特王朝已經復辟,但是王室的財產在革命期間早被拍賣,新登基的查理二世所有的宮廷花費則要依靠議會的財政支持。除了從英聯邦政府那裡繼承的債務外,這位被稱為“快活王”的君主,不願捨棄的享樂生活也為其增添著新的負擔。葡萄牙國王曾作出承諾,他的女兒出嫁時,將會帶著五十萬英鎊的嫁妝前往英國,而當時查理二世則不顧一切地想得到這筆錢。

凱瑟琳到達英國的第六天,查理二世自一百多公里之外的倫敦趕到樸次茅斯港,親自迎接他的新娘和那一船價值不菲的嫁妝。令查理二世失望的是,他的未婚妻只帶了承諾嫁妝數目的一半。即使這一半的嫁妝也不是現錢,而是當時葡萄牙的船隊泛海到世界各地蒐羅而來的“奢侈品”,有美洲的食糖、亞洲的香料、印度的特產及中國的瓷器等。儘管這些東西,在當時歐洲上流社會里也都是備受追捧的物品,但債務纏身的國王更渴望見到現金,以至於他差點就取消了這次聯姻。


中國茶是如何流入英國上流社會的?

中國茶立刻 更適合年輕人喝


如果說,在婚禮前查理二世還曾對葡萄牙人的食言而耿耿於懷的話,那麼整個國家都應該為這次小小的吃虧而感到慶幸。他們的王后沒有為國王帶足想要的金銀,卻給這個國家的味覺帶來了一種迷人的東方味道。英國人的飲茶時尚,隨著這位葡萄牙公主的到來風靡起來;而伴著他們對於茶飲的需求,在海外貿易與開拓上,又成就了大英帝國無比榮耀的一連串事業。

咖啡館裡的陌生藥草

其實,在17世紀30年代中期,中國的茶葉就已被荷蘭商人帶到了英國。但在很長的時間內,茶對於英國人都是一種極為罕見、極其陌生的東西。


中國茶是如何流入英國上流社會的?

中國茶立刻 更適合年輕人喝


“據說茶在英國初次上市出售已晚至1657年”(角山榮《茶的世界史》)。而1658年9月23日,倫敦《政治快報》上刊登了一則茶葉廣告,則是英國最早有明確日期的關於茶的記載。這是倫敦一家咖啡館的廣告。在咖啡館賣茶,也算不上奇怪的事情,無非只是英國人還沒有好好認識這兩種東西。當時看來,茶與咖啡都是從遙遠世界舶來的珍奇飲料,再沒什麼大的不同。只不過咖啡早賣了幾年,先一步建起了咖啡館而已。那則廣告“滿紙充滿了冗長的介紹功能的語言”,先是茶的一般性介紹,然後著重提到茶是“所有醫師認可的極佳的中國飲品”,並一一列舉了茶葉的十四種藥用價值:“治頭痛、結石、尿砂、水腫、脫水、壞血病、嗜睡或睡眠多夢、記憶力減退、腹瀉或便秘、中風。一般情況下,茶葉還可以舒腎清尿、消除積食、增進食慾、補充營養,至於茶的飲用方式,可以加開水、牛奶、糖,還可以加蜂蜜!”(周寧《茶與鴉片:兩個帝國命運的改寫》)


中國茶是如何流入英國上流社會的?

中國茶立刻 更適合年輕人喝


這便是英國人對於茶最初的認識:一種神奇的、包治百病的藥草,而以現有的知識看,這種認識恰恰反映了英國人對茶知之甚少。它僅在少數的幾家咖啡館中有售,而且售價昂貴,一磅茶可賣六至十英鎊。沒有人知道這些茶來自哪裡,或者是歐洲大陸,或者是來自東方的某個港口。

在咖啡館談論生意與政治的男人們也極少問津這種昂貴稀奇的東西。1660年9月25日,塞繆爾·佩斯皮在他的日記中寫道:“我讓人買回了一杯我從未飲用過的茶。”曾經在酒館與咖啡館裡消磨了大量時間的佩斯皮,在此之前卻從未嘗試過這種飲料,可見“直到1660年茶在英國都是一種罕見的東西”(羅伊·莫克塞姆《茶》)。

上流社會的時尚

1662年,茶葉遭遇的冷淡局面,隨著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嫁到英國,率先在宮廷中得到改變。據說,在查理二世與凱瑟琳的婚禮上,許多王公貴族舉起酒杯向美麗的王后祝賀,但王后均以微笑謝絕,只管舉起她那盛滿紅色汁液的高腳杯與人碰杯。這杯中所盛何物,人們費盡猜疑。參加婚禮的法國王后伺機靠近凱瑟琳,也想嘗一下這“瓊漿玉液”,機敏的英國王后早有察覺,未等對方開口便舉杯一飲而盡。法國王后頓生妒意,回賓館後便令侍衛潛入王宮,定要弄個明白。侍衛官發現英國王后引用的是中國紅茶,便偷出少許獻給王后,不料出門時被發覺,由此引發出當時震驚英倫的“紅茶盜竊案”(沈立新《略論中國茶文化在歐洲的傳播》)。


中國茶是如何流入英國上流社會的?

中國茶立刻,更適合年輕人喝


儘管這則茶史趣聞已經真假莫辨,但不可否認的是,凱瑟琳對於英國飲茶時尚的形成起了極大的引導作用。作為航海時代的先驅,世界各地的奢侈品包含著異域風情的享樂文化,率先被葡萄牙船隊引進國內。葡萄牙的公主凱瑟琳也養成了喝茶習慣,她帶到英國的嫁妝中就包括一箱中國紅茶。來到英國後,凱瑟琳念念不捨自己的嗜好,常常“在小小的杯中啜茶”,並不時在宮中舉行茶會,宣傳紅茶的功能,說自己苗條修長的身姿正是仰賴這一種奇妙的飲料所賜。在宮廷中,原本的習慣是,無論男女從早到晚都喝著英國的淡啤酒、葡萄酒或蒸餾酒,而在愛好茶飲的凱瑟琳影響下,東方的茶漸漸取代了以前的酒精,成為宮廷內的流行飲料。

茶葉如此受到尊崇,絕非偶然,在其背後,是歐洲貴族社會對神秘的東方文化的迷戀。我們可以看到,在17—18世紀的西方,一股崇拜中國的思潮正在瀰漫。不僅啟蒙思想中推崇孔夫子的哲學,而且社會生活中,“中國貨”與“中國風”都成為時尚的典範。茶葉、瓷器、漆器、壁紙、屏風、絲綢等極具東方風情的器物,都被賦予了一種靜雅絢麗的色彩。


中國茶是如何流入英國上流社會的?

中國茶立刻 更適合年輕人喝


尤其新航路開闢後,這些不再是異域的幻想,從各國東印度公司的商船卸下的茶葉、瓷器、絲綢、漆器等,已經都是實實在在的物資。它們不僅豐富了西方人的物質生活,還引導了新的生活風格。家中擺上一箇中國式的漆櫃,幾個瓷花瓶,最能展示主人的富有與品位。瓷器輕薄淡雅,絲綢華貴飄逸,既點綴了精雅享樂的生活,又無不滿足著王公貴族的奢侈、中產階級的虛榮。而苦澀裡透著清香的茶飲,則最適合治療貴婦名媛、時髦女性們無所事事的閒愁。正是在這種普遍的對於中國情調的追捧中,一經凱瑟琳王后這位尊貴的女性的垂範,中國的茶飲又從宮廷傳播到了時髦的上流社會,成為奢侈生活的標誌。一些富貴之家的女主人也紛紛仿效起王后的習慣,在家中特闢茶室,以顯示高雅與品位。

貴婦們開始以茶待客,詩人們歌頌起“清茶美人”這種新的風尚,茶逐漸由咖啡館轉入家庭中。咖啡館只是面向男性的俱樂部,因而限制了茶的普及,反倒是茶成為貴族女性的時尚飲料後開始普及起來。“越來越多的人喝茶只是為了追逐時髦,一種昂貴的、奢侈性的時髦……喝茶往往不是因口渴或頭痛,而是因為王后或某個伯爵喝茶,喝茶體現出一種高貴的異國情調。”(周寧《茶與鴉片:兩個帝國命運的改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