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三国演义》

简述《三国演义》

悠悠五千年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就像一座丰富璀璨的的文化宝库,给后人提供了智慧和力量的源泉。

《三国演义》本书共分为31章,以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说起,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一直到三国归晋结束。

其中有几次大的战役《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占据黄河中下游以南的地区,控制了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取得了优势,势力迅速发展。公元199年,北方的最大军阀袁绍率10万精兵南下攻许(今河南许昌东),企图一举消灭曹操。当时,曹操兵少将寡,率主力2万北上迎敌。

《火烧赤壁》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表病重,孙权于是加紧时机向荆州进攻;投靠刘表、驻扎新野的刘备也借口抵御曹操和孙权,把所属军队扩充到几万人,并命令关羽于樊口大力训练水军,准备抢夺荆州;刘表长子刘倚为后母蔡氏家族所逼,进驻夏口。

夷陵猇亭之战:

三国时期决定蜀国命运的彝陵之战,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兵败猇亭,这次战役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

汉巴之战:

公元215年,曹操以张郃、朱灵为先锋,带5000兵马在前面开路,自己带领10万大军从陈仓出发。张鲁提议投降曹操,其弟弟张卫与大将杨昂等实力派坚决反对,张卫、杨昂率数万人坚守阳平关;曹军多次强攻不下。

合肥之战:

合肥之战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军与曹军以合肥为目标的争夺战。合肥是曹操命刘馥建设的一座东南方重要、繁荣的城市(后再增筑,命为合肥新城),而其主要作用是抵抗敌人的寨垒。

合肥是其中一个障碍点及补给点,所以双方于208年至253年在此地爆发过五次较大型的冲突,不过数次也未有胜负。

《三国演义》,描绘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再现了群雄逐鹿、斗智斗勇的一个个精彩瞬间。书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结构宏大的叙事方式、生动凝炼的语言艺术,无不叫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

那么多的人物个个都是活灵活现、虎虎生威,足智多谋。例如:神机妙算、鞠躬尽瘁的诸葛亮;义薄云天而又颇为自负的关云长,被称为一代枭雄但其实不乏谋略的曹操……他们一起演绎着那段“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里面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役,一条条令人叫绝的计谋,至今还在被人所津津乐道,更有从书中流传下来的众多的歇后语和成语,如望梅止渴、乐不思蜀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等等。

看三国,学谋略,不仅如此,可以丰富精神世界,提高文学素养,真真切切感受到古典文学名著的无穷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