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下一旨,李鸿章为何公然抗命?只差一步,卖国贼变身民族英雄

晚清之所以能够从鸦片战争的阴霾中走出来,苟延残喘数十年,李鸿章功不可没。是他主持了洋务运动,建立起现代化的海军和陆军,老大帝国仿佛重新焕发出了生机,让列强不敢小觑。不过,因为签了那么多不平等条约,李鸿章也被许多国人骂为卖国贼。

作为一名汉臣,李鸿章能够掌握这么大的权柄,麾下十几万淮军,还能不被满清朝廷生疑,除了能力出众、擅长与洋人打交道外,跟他对慈禧的顺从也有很大的关系。

慈禧下一旨,李鸿章为何公然抗命?只差一步,卖国贼变身民族英雄

慈禧把持清满朝政近半个世纪,玩弄权术的水平炉火纯青。从咸丰托孤的肃顺,到恭亲王奕䜣,凡是妨碍她专权的人,都被一一制服。跟历代清朝皇帝相比,慈禧的眼光和手腕都是一等一的。

李鸿章可以说是对慈禧俯首贴耳,老佛爷下定决心的事情,李鸿章绝不违抗。即使是光绪亲政后,李鸿章仍然不敢怠慢老佛爷,稍微重要点的事情,都必须通过老佛爷的同意,他才会去办。要不光绪怎么会觉得他是后党,老想把他的权力给抢过来呢。

可这一回,朝廷下了道圣旨,李鸿章明知这是慈禧的命令,却立马说道:这是乱命,拒不奉诏!是谁给了他勇气?抗旨不遵是要严惩的。跟了慈禧一辈子的李鸿章,难道突然醒悟了?

慈禧下一旨,李鸿章为何公然抗命?只差一步,卖国贼变身民族英雄

让我们先看看这道圣旨,此乃清政府向十一个国家的宣战书,从欧洲列强到美国、日本,当时的强国一个没少,全部都是清政府宣战的对象。原来真正有勇气的是慈禧,而不是李鸿章。

慈禧其实也是被洋人欺负狠了,妄图依靠义和团的力量,把洋人从中国赶出去,这才有了这份万国宣战书。李鸿章当时是两广总督,朝廷的宣战书下达过来,就是要他向广州等地的洋人动手。

李鸿章深知慈禧的计划不可能成功,反而会引来弥天大祸。所以他直接拒绝执行这道旨意,头一次公然违抗慈禧的命令。有了李鸿章带头,南方的督抚也跟着表示反对,拒绝开启战端。

慈禧下一旨,李鸿章为何公然抗命?只差一步,卖国贼变身民族英雄

其实,在朝廷下达宣战书之前,李鸿章和南方各督抚已经知道事情会走到这一步。他们一边感叹清政府在自掘坟墓,一边在给准备清政府安排后事,万一洋人灭了这个朝廷,中国该怎么办?

经过私下联络,南方诸省的大佬们很快商量出了章程:推举李鸿章代表中国与列强一同处理善后事务。两江、湖广、闽浙总督,还有山东、安徽、广东、浙江等地的巡抚,联名支持李鸿章出任大总统。这就是近代史上的东南互保事件。

6月26日,也就是万国宣战书下达的五天后,这些南方督抚签订了《东南互保章程》九条。陕西、四川等地也表示支持东南互保,大半个中国已经脱离了清廷的控制,只等着最后结局的到来。

慈禧下一旨,李鸿章为何公然抗命?只差一步,卖国贼变身民族英雄

战争不出意外地失败了,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烧杀抢掠,东南诸省的督抚静静地看着,坐等着洋人帮他们解决掉最大的麻烦。可惜的是,慈禧带着光绪仓皇逃出北京城,活了下来。

既然皇上和老佛爷都没死,大家伙儿又不愿意造反,李鸿章的总统自然也就没有当成。慈禧对东南互保一清二楚,可她能怎么样?忠心朝廷的军队已经拼光了,剩下的都在各位督抚手里,还指望着李鸿章去和洋人交涉,少赔点银子呢。

辛丑条约是李鸿章跟洋人签的最后一份条约,也是赔款数额最为巨大的一份。李鸿章回天乏力,只能任凭洋人摆布。这位大清的裱糊匠终于再也糊不住这座摇摇欲坠的老房子。条约一签完,李鸿章便油尽灯枯,吐血而亡。

慈禧下一旨,李鸿章为何公然抗命?只差一步,卖国贼变身民族英雄

条约规定,四万万五千万同胞一人一两,再加上贷款利息,实际赔款额将近十亿两白银。即使因为一战等原因免掉了一部分,最终赔付金额也要达到六亿多两。中华民族遭受到空前的屈辱和掠夺。

东南互保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标志性事件,清政府统治的合法性受到了普遍的质疑,各个阶层都已经不再对这个朝廷抱有希望。李鸿章的幕僚曾经写信邀请孙中山来广东,各方势力都已经蓄势待发。

1911年武昌一声枪响,南方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东南互保的延续。从万国宣战书的那一刻,清政府就该亡了。李鸿章如果那个时候能够顺应潮流,跨出关键性的一步,恐怕就能变成民族英雄了。

【参考文献:《清史稿》、《东南互保与晚清政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