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式教育

學習,是人生的第一要義。人要生存發展,就必須永無止境的學習;國家要繁榮富強,就必須把教育放在領先地位。

自隋煬帝創科舉制,這便成了當時世界上最科學的選舉方法。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就像一碗飯,放久了會餿一樣。教育,也隨之變了味。教育成了家長、老師、學校爭名逐利的工具。

淺談中國式教育

其中,這種徵兆在明朝就已經有了。在明朝統治者用了八股取士,答題者不能有自己的觀點,這就禁錮了人們的思想。但是,現在是21世紀,已經改革開放了,人們的思想也應該與時俱進。可如今的學生從早上6點學到晚上八九點,沒有自由,作息時間被他人掌握,如同是監獄一般。對此,就有一個詞來代替-----中國式教育。

回首,走過的二十多載裡,面對還是一塵不變的教育體制,不得不望洋興嘆。

馬克思指出:“世界是普遍聯繫和永恆發展的”。在這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高速發展的時代,所謂的教育體制怎麼能一塵不變呢?

淺談中國式教育

小時候,我們每個人都聽說過一句話:“你要用功讀書,讀好書將來才會有好的工作,才會有好的收入。”可這句話在不同的年代,判斷的方法也不同。假如放在二十世紀初,那個“知識改變命運”的年代,那麼這句話就是被人所接納的。但放在今天,這句話從本質上有了很大的出入。上一代人,他們年輕的時候,沒有太多讀書的機會,喪失了很多國家鐵飯碗的機會。於是,他們將希望寄託給了下一代。但這也只是傳承了前人的思想,而不是教人怎樣在這個發展迅速的新興社會生存。現在大部分學生對讀書的認知就是,等老師佈置,背誦標準答案,其次應付考試。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很多學生成了教育的犧牲品,中國確實出了不少人才,但中國學生整體創新能力不足,缺乏探究意識、不善於提問題、研究能力薄弱。北大物理系的趙凱華教授講過一個真實的故事:我國名牌大學的一個尖子學生留學美國,剛到的時候,指導教授和他見了一面,問了問情況就讓他回去了,之後兩三個星期也沒有再理會他。正在他心感不解時,他的導師已經通知學校將其除名、退回,原因是這位學生沒有自主進行科研的意識,不知研究從何入手,應該做些什麼,只知道等老師佈置。這雖是多年前的一個故事,但這並不是個別現象,中國學生給人的印象往往是等教授佈置題目,雖然也能完成得很好,但如果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往往會不知所措。探究其中的原因,大多數人都認為是中國應試教育的結果,但有學者指出:“中國教育的弊端是從中小學,甚至幼兒園時就埋下了,問題只是到大學、研究生時才反映出來。

淺談中國式教育

我們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讀書中度過的。滿打滿算就是二十年。這二十年裡我們學到些什麼,在今後的人生中能用到多少所學的知識?這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並不是絕對的,很多東西只增加了大腦的負擔,這就如同一根會壓垮駱駝的稻草。

此外,中國式教育孩子的方法也存在眾多不足。譬如家長有條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 “你考到全班前3名,暑假就帶你去玩”,“你考上名牌大學,我就給你買最好的電腦”……這樣的獎勵方式,讓孩子覺得,父母對他的愛是有條件的。家長還總是限制孩子做他喜歡做的事情 父母總說“這個不行”“那個不行”,當孩子對一件事情表現出極大的天賦與熱情,家長視而不見,將孩子的愛好和夢想扼殺在搖籃裡。“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現在家長共有的思想,但大多數家長只是一味地追求分數,施加壓力,不顧及孩子們的感受。一個國家的強大,不是看他的國防部,而是教育部。良好的教育--首先是素質教育,也就是人文教育,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社會公德品質,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充分信任學生、因勢利導,使學生在沒有直接衝突式的說教中自覺接受教育。

淺談中國式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