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所拆汽車發動機各缸的工作順序分析,如果一缸處於壓縮上止點前45度,分析其他氣缸處於什麼位置?

呂久良


哈哈,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是非常複雜的。前兩天單位工人技術競賽,我是考官,就用這個問題,難道了一大片。這個問題對於直列三、四、五、六缸發動機來說,它們的做功間隔角是均勻的,還是非常好分析的;但是對於V型發動機來說,就非常複雜了,由於氣缸夾角的不同,做功間隔角並不是均勻分佈的,分析起來就比較困難了。

1、直列三缸發動機:做功順序1-3-2,做功間隔角240°。當一缸處於壓縮衝程上止點45°時,二缸處於排氣衝程上止點前165°,三缸處於進氣衝程上止點前105°。

2、直列四缸發動機:做功順序1-3-4-2,做功間隔角180°。當一缸處於壓縮衝程上止點45°時,二缸處於做功衝程上止點前135°,三缸處於進氣衝程上止點前,135°,四缸處於排氣衝程下止點前45°。

3、直列六缸發動機:做功順序1-5-3-6-2-4,做功間隔角120°。當一缸處於壓縮衝程上止點45°時,二缸處於排氣衝程上止點前165°,三缸處於進氣衝程上止點前105°,四缸處於做功衝程上止點前105°,五缸處於壓縮衝程上止點前165°,六缸處於排氣衝程上止點前45°。

4、V型發動機:V型發動機有V6、VR6、V8、V10、V12、W12等,這些類型的發動機它們的氣缸夾角有15°、60°、72°、75°、90°等幾種,它們的做功間隔角並不是均勻分佈的,比如太脫拉V10發動機,兩列氣缸夾角75°,做功間隔角就是在15°和75°之間反覆切換,所以這種車型很難分析它們的氣缸活塞位置。只有知道全部的條件才能分析。

分析氣缸工作順序是從事汽車修理工作最基本的理論基礎,我們在分析時可以畫出它的做功順序圖,然後在這個圖上進行分析,就比較容易了。在實踐中這個發動機工作順序對於調整氣門和安裝分缸線時很有用,其它方面用處不大。


老侯解車


一、四缸發動機目前一般採用兩種點火順序:1

—2—4—3和1—3—4—2按題主所提一缸位置,其它缸的位置如下:



1、1—2—4—3:一缸處於壓縮上止點前45度時,二缸處於進氣下止點前45度,四缸處於排氣上止點前45度,三缸處於做功下止點前45度。

2、1—3—4—2:一缸處於壓縮上止點前45度時,三缸處於進氣下止點前45度,四缸處於排氣上止點前45度,二缸處於做功下止點前45度。

為保證曲軸在旋轉時受力均勻,一般設計都會加大做功相鄰的兩個缸的距離。

二、六缸發動機多采用1—5—3—6—2—4的點火順序:當一缸處於壓縮上止點前45度時,五缸處於進氣下止點前45度,三缸處於排氣上止點前45度,六缸處於做功下止點前45度,二缸處於壓縮上止點前45度,四缸處於進氣下止點前45度。

其實我們只要知道四衝程發動機的工作原理,再知道發動機的點火順序,也就是做功順序,就能推出每個缸活塞的所處位置,如1—3—4—2,一缸在壓縮上止點時,即將做功,下一個做功的就是三缸,也就說三缸比一缸晚一個行程,那壓縮前幹什麼呢?當然就是進氣了,而且點火提前角是固定的,也就說當一缸處於壓縮上止點前45度時,三缸就處在進氣下止點前45度。不知我的表述大家能否明白😄



既然提到了上止點前多少度,我也順便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點火提前角”的相關知識。為什麼我們要提前點火呢?因為進入發動機缸內的可燃混合氣充分燃燒是需要時間的,儘管時間很短。在活塞到達壓縮上止點前可燃混合氣燃燒完畢,才能獲得最大的爆發力,以推動活塞下行,也就是做功。當然“點火提前角”過大和過小都會對發動機造成不良影響。



1、“點火提前角”過大,混合氣點燃過早,燃燒產生的推力會影響活塞上行,因為還沒到上止點。這時發動機功率減小、油耗增大,嚴重時會產生反作用力,造成發動機反轉傾向和曲軸受力扭斷。“點火提前角”過大就是我們俗稱的點火早了。理論上“點火提前角”標準約5—15度,當然不同的發動機也有所區別,發動機隨負荷的變化“點火提前角”也會相應變化。

2、“點火提前角”過小,也會造成功率減小、油耗增大。除此以外還會造成排氣管“放炮”和進氣管“回火”。原因是點火太晚了,活塞下行時,可燃氣還沒有燃燒完畢,導致熱能未能充分利用,同時造成發動機過熱。


厚德前行


容易分析。四缸六缸基本都是固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