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交會延期背後的中國外貿

最近讓廣州人民特別欣慰的一條新聞是廣交會延期了

。具體延期到什麼時候還不知道,最樂觀來說可能也要在5~6月份才能重啟,這還是在海外疫情得到快速控制的情況下。最糟的預估,是這一拖就直接把春交和秋交合並了。

高興的廣州市民裡恐怕不包括參展的外貿廠家。

廣交會作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外貿展會,每年都是一位難求,在黃牛市場上展位費可高達10萬元。對於很多本來就靠薄利多銷維持生計的製造廠來說,廣交會的展位甚至可以算一筆數額不小的固定投資。如今延期不知持續到何時,也是給這些外貿廠家雪上加霜的一擊。

廣交會延期背後的中國外貿

或許正是考慮到這一點,廣東省一度很堅持繼續召開廣交會。那種堅持甚至讓人聯想起了日本在奧運確認取消前的強硬態度。

這當中的抉擇確實很難。民眾可以高喊人命關天,要命不要錢,政府為長遠計卻不能不考慮穩經濟。即使不為了GDP政績考評,只考慮強勢壓制疫情之後卻導致了民眾在中長期吃不上飯,就不了業,也是個巨大的危險因素。

就像股市裡總有空頭和多頭交戰一樣,政策方面也總有保守風格和激進風格的交戰。廣東以外貿為收入支柱,以民營企業為就業蓄水池,就應該扮演對廣交會積極觀望的角色。不然各地方都是一刀切的保守策略,又該有人說無人敢作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

只是現在海外疫情實在嚴重,廣交會不延期也得延期,反而少了決策風險。

而且從非典時期的經驗來看,即使如期召開廣交會,效果也註定不會太好。03年的春交會正好在非典高峰期,很多外國客商都不敢來,最終合同額只有44億美元,對比前一年的170億美元縮水嚴重。這還是在全世界普遍認為非典傳染性較低,且跨境航運阻斷不明顯的情況下。今年中國的疫情倒沒那麼讓人恐懼,很多海外國家卻自身難保,強行舉辦的結局如何可想而知。

所以最終延期廣交會,不管是對廣州市民的安全,還是對會展的經濟性都是件好事。

以外貿為生的製造業企業確實受苦了。我採訪了兩家企業的高管朋友,結論是無論廣交會開不開,他們現在的日子都不好過。

第一家在珠三角,從事紡織品代工。他們原來的主要的訂單來源是香港品牌商,香港方面再將產品轉口到日本、北美、澳洲市場。可以看出在產業鏈上,這家企業屬於典型的低附加值,薄利多銷的貼牌出口製造商。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他們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受到了衝擊。好在港商合作多年,盡力調度了資金和物流配合,維持住了供應商的情況,但也只能說不贏不虧。本來他們打算今年開年後再開拓一些海外客戶,增加出口穩定性,卻沒想到還沒動手就遇上了疫情。

這下不僅香港方面取消了部分訂單,海外市場開拓也基本宕機。目前情況是4月之後的訂單無法維持盈虧平衡,高管已經集體義務勞動(家族企業這方面還是做得比較好),員工方面只能根據現金流走一步看一步了。

出口轉內銷也沒有那麼容易,畢竟國內現在的消費市場前景也比較迷惑。而且他們此前嘗試過出品自己的品牌,但市場反應並不好,盈利能力有限。

第二家在蘇南,從事空氣設備製造。說起這家企業我還是有感情的,曾經有一段時間他們想拉我入夥做海外市場拓展,但我實在想逃離工業,就謝絕了。後來他們海外市場確實做得不錯,在德國、美國建立了穩定的客戶關係,轉念想想我可能損失了兩個億。

比起廣東那家紡織代工廠,江蘇這家設備廠的技術含量高了不少,有一些自有專利,成本又相對可控,屬於國外客戶在中高檔供應鏈上比較好的選擇。而且由於是toB的供應商,他們受到疫情的影響會有時滯,有被取消的訂單,但還不到致命的地步。

江蘇省和安徽、江西、浙江的對接也幫助他們基本召回了工人,情況看上去比較樂觀。

隱憂在於,他們有一些核心部件來自意大利和德國,但目前歐洲疫情洶洶,這些供應商隨時可能停供(意大利的供應商已經事實上停止供應了)。如果歐洲的情況不能早日好轉,庫存零件撐到4月中已經是極限,接下來他們會面臨一系列違約風險。

現在他們正在積極地尋找國內的供應商。但說實話,我覺得這只是他們讓自己忙起來的一種自我安慰,如果國內有合規的核心供應商的話,他們應該早就開始用了。

現在他們只能祈禱歐洲趕緊康復,以及如果不能康復的話,海外客戶能多一份諒解。但大家活著都難,指望別人做君子也實在是奢求。

政局變幻、疫情爆發、股市危機、貨幣放水,一輪又一輪的動盪在衝擊歐美經濟的同時,也給興盛了幾十年的中國外貿業提出了新的難題,外向轉內向的變革看來是難以避免。

但變革總會有犧牲者,面對這些為中國至少提供了5%就業崗位的犧牲者,除了哀嘆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