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報展望“假大空”機構或許也迷茫

3月26日,東吳基金、興業基金、永贏基金、國融基金、先鋒基金、中海基金等公佈了2019年年報,基金持股、基金經理觀點等最新看點陸續呈現出來。由於今年以來疫情對全球多個經濟體和資本市場都造成了較大影響,部分基金經理在年報中談到了自己的看法,不少基金經理認為A股對於疫情等風險因素的反映已經較為充分,A股吸引力在提升,或以結構性機會為主。不過,《金融投資報》記者也發現,部分基金經理在年報中完全沒有提及當前全球市場正面臨的這一挑戰,不知是忽視了還是認為不會對今年的市場造成影響?抑或許是他們也對此感到迷茫?

A股仍有結構性機會

永贏惠添利經理李永興認為,疫情過後低估值藍籌或迎機遇。他在年報中指出,當前滬深300的估值水平仍處在歷史中位數以下,同時利率水平處於歷史上非常低的水平,A股市場當前仍具備不錯的投資機會。行業方面,TMT行業和新能源汽車行業目前仍處在新一輪的景氣上升週期中,估值具備抬升空間。如果疫情後經濟和企業盈利能夠快速恢復,那麼低估值藍籌將有望迎來估值盈利雙升的投資機會。

先鋒聚元基金經理認為,2020年A股走勢結構性行情特徵會更加明顯,指數系統性上升動力有待觀察。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但龍頭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望保持穩定。疫情因素給全球經濟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從全球資產配置看,中國經濟依然強於海外主要經濟體,外資淨流入有望維持高位,從而提高市場的底部估值區間,降低市場的波動性,進而吸引居民和保險等資金配置A股。

興業聚利基金經理也表示,2020年,市場估值在合理區間,包括疫情等風險因素反映得比較充分,市場仍有結構性機會。疫情將明顯影響中短期經濟表現,隨後政府可能會在財政貨幣方面適度寬鬆,財政可能會加大託底力度。主動改革及倒逼式改革有望推進,對外開放也在進一步推進。判斷市場有結構性機會及階段性機會,指數的空間相對有限。

部分報告脫離實際

也有部分基金經理對於眼下面臨的疫情挑戰一字未提。

中海基金旗下2019年表現較好的是中海混改紅利、中海分紅增利。這兩隻基金收益率均在69%左右,由同一基金經理管理。這兩隻基金的基金經理在年報中表示:展望2020年,經濟預計繼續在底部徘徊。物價水平將有所回升。政策方面,將繼續關注財政政策穩增長和(港股00001)央行貨幣政策的節奏與力度。另外,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仍然是社會關注的主題。海外經濟體特別是美國的經濟增長情況以及中美貿易摩擦的發展和變化情況,將會對國內以及全球經濟格局產生持續重要的影響。2020年,對市場的整體表現不悲觀,會有很多投資機會。

東吳新產業精選基金經理在年報中對2020年行情展望給出了超過4000餘字的分析論述,先是“為了使得行文更有歷史連貫感,我們先簡要回溯下前一年的情況”,其次利用“週期+三板斧”的框架對經濟週期、流動性、業績、估值對2020年進行了分析,並對前三者均給予了“+”的打分,估值上,給上證50和滬深300為代表的價值寬基指數“小+”;給予短期漲幅較大、估值擴張較嚴重的結構性部分給予“+/-”甚至“小-”。洋洋灑灑,旁徵博引。但同樣,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對經濟和市場的影響沒有給出一句分析,令人疑惑。

當前市場主流觀點普遍預計疫情會對國內經濟造成影響,海外經濟體同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是資本市場面臨的最大不確定性之一。中金公司(港股03908)董事總經理梁紅將2020年中國實際GDP增速預測從此前的6.1%下調至2.6%。但部分基金年報中的市場展望似乎完全沒有考慮這一點。公募基金定期報告向來是廣大散戶投資者的重要投資參考,但如果市場展望等內容明顯脫離了實際情況,流於形式,可能參考價值就會大打折扣。

本文源自金融投資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