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不論成績有多差都必須升到九年級。很多差生拼音、小數、分數都不懂,你怎麼看?

用戶104477114346


我所教的六年級有一個孩子,目前連基本的小數計算都不會,時間長了,家長也放棄了,孩子也自我放棄了。每天在校的主要任務就是睡覺玩,偶爾為了應付學校檢查也抄點作業。他才六年級,到了初中,可想而知?

實際我所在的小學有很多這樣的孩子,每班幾乎都有兩個。

這些孩子有些是天生智力不行造成的,但大多數都是因為我們目前教育體制造成的。

說白了就是目前的“不準留級”造成的。

不準留級有很多弊端,最主要弊端有以下幾種:

第一:使孩子對學習沒有絲毫敬畏之心。

因為不讓留級,所以有些孩子對學習絲毫不上心。反正不管考的多差,都不耽誤他繼續上學升級。

對於家長也是,孩子學習再差,也存有一絲僥倖心理。也許我孩子明年就懂事了,愛學習了呢?

有些孩子本來基礎就差,到了高一年級,繼續保持往日不愛學習的態度,怎麼可能學習好?


第二:學生整體素質不高。

我國目前雖然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但這個質量如何呢?目前看,不甚樂觀。

我所在的小學,全縣最好的小學。每次考試,班上大概有5個左右是永遠不會及格的,這些孩子基本就是現代的文盲。

一個鄉下小學,人均成績比我們低30多分,班上大部分孩子都不及格。這種水平在鄉下是很普遍的。

這樣的孩子在中國很多很多。他們雖然完成了義務教育,但和文盲沒什麼區別,很多孩子連基本的文章都讀不下來。

如果恢復留級制,至少可以挽救一部分孩子。

第三:恢復留級制也便於老師和學校管理。

現在的學生無法無天,老師和學校也沒什麼懲戒權。如果有了留級制,學校就如同有了尚方寶劍,也更利於老師管理學生。

不過也有人認為,留級有一定的副作用,比如傷害學生的自尊,影響學生的心理,延長學生的學習時間,佔用更多的教育資源等。所以對留級制度應持一個謹慎態度,不能盲目恢復。

但目前的“畢業證”有何意義?大學開始嚴進嚴出了,中小學也希望儘快出臺相關政策。不管怎樣,我們不能為了完成義務教育而不管義務教育的質量。畢竟它關乎整個國民族素質的提升。

大家說呢?


人生如夢LLH


我是一名鄉鎮中學教師,深有體會,成績差的很多學生到初中乘法口訣都不會,基礎極差,上課就是聽洋戲。老師也沒法,所以整天就知道玩耍搗亂。應該讓學生留級,把基礎打牢。都是那些偽專家搞得教育一塌糊塗,什麼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什麼九年直級不準留級。有的學生因為一時的貪玩成績落下,不能留級,從此荒廢變為學渣。


湖北卓爸G9


不懂拼音、小數、分數的差生也可直升到九年級——升留級制度的“前世今生”!

我清楚的記得,過去,我在上小學時,每當一學年結束領到成績單時,同學們互相之間不僅要看成績,而更加重要的是看各自成績單左下角的那個“是否留級”欄。如果誰被留級了,那個小臉上可就要多難看有多難看:

  • 到家裡沒有辦法向家長交待;
  • 是不是會捱打,也無法確定;
  • 也不能和現在的同學一起繼續學習了;
  • 和比自己年紀小的學生一起學習,感覺臉上無光;
  • 為什麼這一次沒有考好;
  • 今後怎麼辦呢;

小學四年級時,我就留了一級。當時的我深有感觸啊!

等到初中三年級時,因為家庭困難,上不起高中,家裡面要求我看能不能考上中專或者是中師。那時候,這些學校是非常難考上的,據說,十幾個學生才能有一個能考上,競爭力比現在的高考還要高。那麼,不留級根本就考不上,或者說,凡是考上這些中專技校中師的,不知道要留幾年級。

可是,記得在1985年的時候就不允許留級了。那一心想上技校的初三學生怎麼辦呢?

  • 改名字。把自己的名字改成其他已經不上學但是還有學籍的學生的名字——冒名頂替。
  • 改年齡。把自己的年齡變小一兩歲。
  • 改檔案。用別人的名字,必然要用別人的檔案。

反正為了留級,為了上學,無所不用其極。

最後,我考上了師範學校,當了一名教師。所幸的是,我用別人的檔案那年沒有考上,之後的一年我又改用自己的真實的檔案,結果考上了。

可以這樣說,小學時如果不能留級,或許我就考不上初中,初三時雖然不讓留級,但是,那時候的要求不是很嚴格,我僥倖留級才考上了師範,做了教師。

就是說,我的這一點點的成功應該感謝允許留級的制度。

現在呢。絕對不允許留級了,學生無論什麼情況,這一年的學習時間一到,直接升入高一年級班級學習。於是就出現了九年級學生還不懂拼音、小數和分數的狀況了。而像我當年初三時,雖然不能說什麼都會,但最起碼這些基礎性的知識如果不會的話,那是無論如何也考不上師範學校的!

像這種狀況還有沒有呢?

實事求是的說,有,多的是啊。五年級不會拼音、六年級不懂乘除法、七年級不知道比、八年級不明白倒拉筆畫的等等比比皆是。

對於恢復留級與否,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呢?

網友們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反對留級制度的網友說:

這位網友說的是頭頭是道,理由似乎非常充分。

這個網友說的是公平與不公平的問題。好像留級的學生影響了新生。

上面的這位網友還擔心恢復留級比較麻煩,並且,可能是在商討留級的辦法。

下面的一些網友就支持恢復留級制度:

這個我深有同感啊!

我在幾十年的教學生涯中,深切的體會到孩子是有巨大差異的。

居然想到留級之後的費用,可見對於留級制度的渴望!

初中學完了,什麼也不會了,還有什麼用?什麼樣的學生可以留級,什麼樣的學生不需要留級?這樣的網友確實是在替學生著想啊!

今後,留級制度的去向到底在哪裡?我們只能拭目以待了。

但是,如果從全面健康發展的角度考慮問題,我們又該如何看待留級制度呢?

升留級制度的前世今生,我們或許真的沒有人能說的清清楚楚!


中小學教育者


題主說的情況,在現實學校中,是真實存在的。

一,這種情況形成的原因。1.智力因素造成。我們必須承認,在學習上學生之間是存在智力差異的。當年我上小學時,有一個學生,在一年級學習了三年,可一直不跟趟;可以後成人了,卻是泥瓦匠中的好手。還有一個同我孩子在上初中時,是一個班的,他學習文化課的確是與題主說的情況一模一樣,誰知下學後,對機器方面確有獨到之處……

2,而今教師的特殊地位造成的。在此首先希望有人不要對我的這句話不滿。教師什麼地位呢?不敢管、不想管,無法管。有些學生,明明能夠學好、學會,可他就是不學,老師對他們又無可奈何……這種情況,造就了新的題主所言的這類學生,而這些學生,又往往是班內的“熊孩子”。

3,教育本身造成的。大班額使教師管理不過來;片面追求分數,追求升學,讓教師忽略了,一部分成績差的學生……總之,不能全面教育,不能面向學生的全面,也導致了這種情況的出現。4,留守兒童的增多,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二,如何面對這種情況。1,義務教育法已經規定,適齡兒童必須接受義務教育。所以我們必需正視,而不能埋怨;雖說不能留級,可能會讓一時不跟趟的學生喪失求學機會,但不跟趟就留級,會帶來更大負擔,很多學生就是留級,也難以學習好的。何況允許留級的結果,更容易把學習不好的學生集中到一起,或者初中未畢業,已經是大齡青年了。2,小班化。政府及上級教育部門已經下大氣力,整治大班額,小班額模式,不久一定會實現。3,“五育並舉”,遏制住片面追求分數,追求升學的歪風,恢復教育的本來面目。中共中央國務院已經給出了意見,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在教育學生中,要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這讓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可以得到其他方面的教育;同時意見也指出,賦予教師一定的懲戒權,這樣題主所說的情況,一定會減少很多!

當然,任何事情都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圓滿,正反兩面都是相互依賴的;我想只要我們以法治教,只要教師真心從“愛”出發,進行教育學生;只要家庭教育,能與學校教育充分結合,我們的基礎教育一定越來越完善的!


瑞豐131


在2006年修訂的《義務教育法》實施之前,我國是有留級制度的。之後,就取消了,主要是有以下幾點考量:

1.多佔教育資源。留級會延長義務教育的年限,產生額外的費用。義務教育的年限是9年,留級意味著享受義務教育超過9年了。那麼產生的費用,誰來承擔?如果讓國家承擔,會增加國家的負擔,也會產生不公平的非議;如果讓個人承擔,那就違背了義務教育的初衷。

2.導致班額擴大。對於一些人數較多的學校來說,留級會導致班額更大,班級人數的增多,會給教學和管理帶來一定的壓力,留級帶來的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3. 出於對未成年人心靈的呵護。留級的學生往往是成績比較差的學生,因此,留級的話,就會自動生成“差生”這個歧視性的標籤,這樣會傷害到孩子的人格和自尊心,也讓“差生”的家長覺得沒面子。保護孩子的人格尊嚴,是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教育法裡有明確的規定,在實際中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是教育進步的一種體現。

這些考量不無道理,但不留級制度實施10多年以來,也有不少弊端,例如,忽視了孩子年齡發展的特點,產生了一些後進生。孩子有自然年齡、生理年齡和心理年齡三種,三種年齡的發展在同一個孩子的身上也快慢之分,發展慢的孩子,跟不上節奏,就會越來越差,如果這時孩子能“留級”給緩一緩,也許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相信很多老師都看到這種現象:一些差生並不是智力不行,而是反應能力、感悟能力跟不上,其實這就是生理或者心理年齡發展的滯後問題。不過,老師也沒有能力改變這種現狀。

還是那句話——不能改變環境,那就改變自己。如果自己的小孩真的跟不上,多想辦法,辦法總比問題多,不放棄,不懈怠,總有收穫的!


泥巴驛站


九年義務教育,孩子從一年級級入學,他們的學號已固定,就象身份證號一樣,只有一個。現在的學校沒有留級這個說法(特殊情況如病修除外),所以不論學習成績好與差,必須跟班走,至初中畢業。這就是現在的教育狀況。

現在的教學班,定員40人左右,差生也不少,都在五六人左右,什麼都不會的也會有的,如考試得幾分。這樣的學生雖然學習差,按照現在的教育制度也不準留級。九十年代前這種情況是可以留級的。為什麼現在不讓了呢?根據以往的經驗,這類學生留級了,只能給下屆班級造成負擔,學習也不會有起色的,原因就是沒有基礎,今年留明年還留,這樣會早早輟學的,還不如隨班走了。

不過現在各學校考核教師的業績,把學生的考試成績放在了首位,合格率是主要的硬件。班級管理好,考試成績高,績效工資就高一些。學生的成績分為,優秀90分以上,合格,不合格60分以下。要想考出好的成績必須抓好後進生的轉化,讓他們達到60以上。所以合格率是考核教師教學成績的硬性指標。


志遠


決定學生是好是差的原因主要是兩個,一是家長,二是老師。

智商真的沒有什麼卵用!(除了神經有器質性病變之外)

先說家長,應該說現在很多家長不合格。教育孩子是每個家長的義務,但是大部分家長卻沒有教育的能力。

對孩子的教育都是想怎麼教就怎麼教,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沒有方法。就是一招:想讓孩子怎麼辦,他就得怎麼辦!結果可想而知。

孩子成績越差,家長就訓斥的越多,訓斥越多,成績就越差,結果就導致孩子對學習徹底失去信心,自己給自己打上了:“我不是學習的料”的標籤。

再說老師,所有的人都有一種傾向:喜歡優秀的孩子,老師也不例外。老師的喜歡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

我上小學3年級的時候,就很幸運的遇上了這樣一個老師,讓我的成績一下子考到班級前五。這是有生之年最好成績。這不重要,但是這讓我確立了學習的自信,知道只要學,就能學好。才有了後來的半年考上大學的事。

老師如果對差生,總是橫眉冷對,挖苦諷刺,學生自然也會喪失學習的動力和興趣,成績也自然好不了。

至於義務教育,差生不能留級,那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學生只要學習差,要想通過改變環境,來改變自己的現狀是不可能了。

其實在我上學的年代,很多人留級後,都有不錯的變現,因為環境變了,老師變了,同學變了,甚至知識也變簡單了,所有的一切都讓學生有一種重獲新生的感覺。很多人從差生變成非常優秀的學生。

我哥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從初一留級到5年級,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一直到初三畢業。後來家裡人讓他去考了技校(這是父母最大的錯誤)。現在經常後悔,當初上高中肯定能考一個好大學。

所以,差生有很多機會翻盤,只是沒有了留級,少了一種翻盤的機會。這就需要家長和老師,真的需要對差生格外對待了,否則差生就只能差下去了。雖然,這很難。

關注 ,跟我一起思考,發現教育的真相!






賦能教育


不管怎樣,讀完九年義務教育,再也不是文盲了,基本的閱讀,寫字,計算器的使用都會了,銀行存取款,手機支付都會操作了。

人人都成為優秀的科學技術人才是不可能的,到金字塔頂的人又有幾個?

競爭教育的結果就是分化出社會各等級的人,從事社會體力勞動,比如建築工人,勞動密集型產業工人,或者服務型的市場小販,他們不需要掌握多少理論知識,只要熟悉了基本技能,就可以很好的生存,甚至在這類人眼裡,書讀多了會眼高手低,很是無用!

社會需要治理人才,管理人才,教育人才,技術人才,科學創新人才,而更多的是體力勞動人員。

要想小孩成為什麼類型的人,是父母督促孩子努力的結果。船上人都不急,岸上人操什麼閒心!


五音山人1


這種現象,無論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雖不多見,但確實有。你要說怎麼看,只能說是人各有所長,也許孩子的興趣真不在學習上。作為老師,我們還是得懷著寬容的態度去對待,不然影響心情。

之前在鄉下教書,這樣的孩子不止一個,每個班幾乎都有那麼一兩個,可是,你有什麼辦法,即使你一心撲在他身上,現在學校不允許留級,學習的問題不會消失,只會越滾越大,到了九年級,基本的漢字不認識的學生在鄉下也是有的。他們一般情況下只有早早的輟學,走上社會。

後來,到了城裡上班,我以為不會和以前一樣,但是這樣情況的學生居然還還有。我們班,五年級,兩位孩子啥都不會。連字都不認識,你叫我怎麼教。孩子家長還好,把他還送到輔導機構,可是又能怎麼樣,孩子似乎在學習這方面存在困難,但是人家學習了努力了!我也不忍心說,只能告誡自己:條條大路通羅馬,有的孩子還大器晚成呢!

現在的學生,什麼情況都有,但什麼情況的學生都需要有愛的老師耐心教導,即使學習這條路走不通,還有別的路。畢竟生活沒有標準答案!!



陽光如你


這個現象應該引起教育部門的關注,如今的教育改革,一直在做,可是效果甚微,所以人們一直在建議,可是真正有價值的建議,有多少是可以被採納的。對於這個問題,應該有更多的心聲,是需要我們傾聽的。

唯有改變,才會方得始終。

應試教育這麼多年,我們這一輩從學生時代邁進父母時代,其中的教育理念,是我們認可的,但是有些是不被我們接納的,就如這個問題,就是我們那會老師,也曾提過,也曾抱怨過的問題。由於學生層次不同,對老師的教學工作進行,也產生了一些巨大的挑戰,搞得老師,不知到按照什麼樣的進度,去開展他的工作,進度快了,一些差等生,由於基礎薄弱,在學習上越來越吃力,然而對於優等生,卻是小菜一碟,其中也難免乏味。可見,在教學安排上,如果不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來分情況的話,的確,不適合現在的教育。在這裡,對於學生摸底並不存在歧視,而是希望基礎薄弱的學生組建在一起,進度可以當慢點來跟上學習,而基礎紮實的學生,就應該提出更高的要求,這樣誰也不拖累誰,更符合現在的教育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