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心理干預成為你家庭生活的盲區!速看!


不要讓心理干預成為你家庭生活的盲區!速看!


不要讓心理干預成為你家庭生活的盲區!速看!

在殘疾兒童康復的道路上,心理障礙和不良情緒往往是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心理和情緒問題解決了對殘疾兒童的整體康復意義重大。而心理和情緒問題,往往並不限於殘疾兒童自身,其家庭成員也或多或少存在。《殘疾人康復服務“十三五”實施方案》明確指出:“廣泛開展殘疾兒童家長、殘疾人及親友……心理疏導。”因此在對殘疾兒童進行心理行為干預的時候,要綜合考量其家庭成員的心理和情緒狀態,並對其提供必要的支持。

案例

一一是一個長得特別帥氣可愛的4歲小男孩,但是他的語言能力很差,只能說幾個簡單的字詞,身材跟同齡孩子比也偏瘦小。一一兩歲多時還不會說話,家長開始意識到不對勁,到醫院檢查,被診斷為發育遲緩。媽媽說一一在人多場合很緊張總哭鬧著要“出去,出去”,無法控制情緒,特別黏媽媽。媽媽和朋友一起開了一個創業公司,在照顧一一和打拼事業之間常常發生矛盾,也因此和一一爸爸常常發生不愉快的爭執,非常焦慮。爸爸工作也比較忙,經常加班,家裡經濟狀況中等,爺爺奶奶負責照顧一一的生活起居。

康復過程

這個案例中,首先需要解決的兩個突出問題,一是一一在人多場合的緊張情緒,二是一一媽媽的焦慮情緒。在和一一父母共同協商後,我們制定了一份入戶心理干預方案,解決這兩個問題。

針對一一在人多場合緊張的問題,通過多次瞭解和觀察,排除了密閉空間恐懼症的可能。我們嘗試帶一一去遊樂場玩旋轉木馬,他雖然害怕但有嘗試的意願。去大型超市,他喜歡推著小車跑。媽媽還反饋帶他去人多的餐館吃飯也可以……由此可見,一一不是對所有的人多密閉場合都排斥,只是對類似培訓機構的空間比較排斥。通過媽媽的回憶發現,原來一一兩三歲時在機構裡的強制訓練對他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陰影,所以一到類似培訓機構的場合,他就特別緊張,哭鬧著要出去。

找到問題的原因後,我們嘗試使用系統脫敏法幫助一一克服緊張情緒。首先建議生活中爸爸媽媽嘗試帶一一參加各種場合的活動,從孩子們都喜歡的遊樂場,到康復訓練中心,從開始需要媽媽全程陪伴,到每次減少5分鐘的陪同,根據情況放手讓一一獨立的時間一次比一次長,直到他可以適應自己在人多的環境中說完。這裡很重要的一點是,在陪同的過程中,父母或者老師非常有耐心,和一一建立了信任關係和情感連接,讓他感覺到安全,同時多鼓勵,每一小點進步都給予及時的、具體的表揚。漸漸地,一一可以不用媽媽時刻陪在身邊,待在活動現場的時間越來越長,最後完全放鬆地待在場地中,可以和其他夥伴一起互動。偶爾一一會調皮地假裝跑出去,我示意爸爸媽媽不管他,看他會怎樣,結果每次跑不多遠他就會一扭頭,笑著再跑回來,樂此不彼。有一天,一一媽媽給我發信息說 :“一一週末去了兩次兒童樂園都沒有哭,還是自己主動進去的。今天帶去親子游泳也沒有哭(上一次哭得稀里嘩啦),我感覺他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在慢慢變強。”一一的這種改變,用了3個多月時間。

關於一一媽媽的焦慮情緒問題,我們通過SCL-90和SAS、SDS量表測量及訪談,綜合評估她為中度焦慮、輕度抑鬱,其主要原因是她對孩子現狀及未來的擔心、工作和照顧孩子的取捨兩難,以及常和一一爸爸爭吵而產生的心理壓力過大導致的。在一一媽媽的焦慮情緒處理上,我做的主要工作是認真聆聽。聽她講述她為家庭、為一一做了什麼,經歷了哪些辛酸和其間的心路歷程,以及發生的變化。經過幾次入戶之後,我請她給工作、家庭、一一、自己按她心裡認為的重要程度進行排序。經過這些以後,再一次入戶的時候,一一媽媽說,她的焦慮問題應該解決了。她先和一一爸爸共同協商了家庭責任和分工,時間互補分配,又和合作夥伴協商儘量在家辦公,做出了既能照顧家庭又能兼顧工作的安排,雖然對事業會有影響,但因為工作和照顧孩子不能平衡引發的焦慮被緩解。另外最重要的一點是一一爸爸的理解和努力,爸爸表示願意和她一起面對,這讓她很開心。到這裡,這個案例的心理康復階段性結束。

觀察者說

這個案例中,心理干預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於,以家庭為單位開展工作。

孩子需要來自家庭的支持,特別是0~16歲的特殊青少年兒童,家庭溫馨、父母關係和諧會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同樣,家長也需要心理支持。家長從覺察孩子不一樣到接納孩子的不一樣,最終能坦然地陪伴孩子康復訓練,需要很長時間,而這僅僅只是開始。孩子一天天長大,擺在眼前的工作壓力、經濟壓力、精神壓力,以及對未來的擔憂等,讓整個家庭再難有歡聲笑語。有的家長扛不住,選擇了逃避,特殊兒童家庭的離婚率是高於普通家庭的,有的家長由於長期的壓力變得焦慮、暴躁或抑鬱,有的更是時而焦慮時而抑鬱。因此以家庭為單位,對孩子由於身體原因引發的自卑、溝通障礙、行為、情緒等問題,以及家長因此引發的焦慮、抑鬱等情緒進行全方位關愛和輔導,共同開展心理支持工作是必要的。案例中,一一媽媽的焦慮、抑鬱是特殊兒童家長存在的最普遍的兩種情緒,程度不等,可以根據情況,通過量表評估、電話諮詢、入戶輔導、主題講座、親子活動等方式提供專業支持,問題嚴重的需要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同時進行。案例中,一一媽媽的情緒問題還不算太嚴重,因此我們主要通過聆聽的方式讓她釋放情緒,效果不錯。

另外我想說,要用平常心對待。這裡說的平常心分兩個方面,一是特殊兒童及家庭的平常心 ;二是社會的平常心。特殊兒童及家庭的平常心,對孩子自尊、自信品格的養成及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尤其是家長要對孩子的康復結果有合理的預期,既不放棄又不過分期待。這樣的心態對孩子、對整個家庭都是有益的。社會大眾也要保持平常心對待殘疾人及其家庭,為他們營造寬容、平等的生活環境和生存空間,這是對殘疾孩子及其家庭最大的支持和愛心。

不要讓心理干預成為你家庭生活的盲區!速看!


最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殘疾孩子的康復是全方位的,心理工作者無法解決所有問題,在心理康復的基礎上,根據孩子的需要進行全面康復訓練,才能達到最好的康復效果。就像案例中的一一,雖然通過心理方面的專業支持,他能夠緩解在人多場合的緊張情緒,但發育遲緩的問題,還需要其他專業康復手段支持。


作者單位:北京市潤達馨社會工作服務中心


名詞解釋

系統脫敏療法源於南非精神病學家沃爾帕(J.Wolpe)對動物的實驗性神經症的研究,以交互抑制和經典條件反射學習理論為基礎,融合了操作條件反射的正性強化和自然消退原則。可用於治療求助者對特定事件、人、物體或泛化對象的恐懼和焦慮。基本方法是用放鬆取代焦慮。

來源:《中國殘疾人》2019年第10期



殘友之聲是一個講述草根兒殘疾人及公益達人故事的平臺,內容模塊分為圖文靜態和短視頻動態。通過全網平臺發行,讓更多的人關注殘疾人的溫情、正能量、為生活拼搏的故事,“接力愛心 傳遞幸福”。

殘友之聲於 2020 年發起徵稿:

題材內容需積極、正面、自強、勵志、感動、共鳴的草根兒殘疾人或者是公益達人,讓我們將接觸到的每一位殘友以及從事公益活動的每一位公益人的真實故事,以文字的形式加以呈現,用書籍和新媒體的載體加以傳播,令更多的人得到心靈上觸動,生髮出更多、更美的關注弱勢群體的公益人來,讓我們的聲音傳播得更快、更廣,更有影響力!

投稿合作:[email protected](歡迎您原創投稿)

不要讓心理干預成為你家庭生活的盲區!速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