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米尔高原的璀璨明珠—塔什库尔干

“塔什库尔干”是一个象征性的地名,得名于立在今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县城一侧的古城堡,即古石头城。用英国考古学家马克·奥里尔·斯坦因的话说:“塔什库尔干是色勒库尔山区的首府,无疑是相当古老的地方。其重要性可以追溯到从古典西方来的商人们在此用他们的货物交换古代中国产品的那些日子。从至今所进行的实地观察来说,全都倾向于支持享利·劳林森先生首先提出的观点:塔什库尔干(石塔)这个名称和它的位置,都相当于托勒密和在他之前的伟大的地理学家泰尔的马利奴斯所说的赛里斯国即中国极西边境上的商业中心。它所处的位置,不仅是色勒库尔地区众多山谷的行政中心,同样也是古代商品交流的最方便的地方,并曾是广大的中亚地区同遥远的东西方之间联系的重要通道。从塔什库尔干通往喀什噶尔与和阗的道路都同样畅通无阻,并且这两条重要的路线都从新疆通入中国内地。另外,这里也是两条最好的帕米尔交通线汇集的地方,塔格杜姆巴什山谷有两条通路直抵上乌浒水,与之相会的道路则穿过那扎塔什山口进入阿克苏山谷,再由此经大帕米尔向下通往锡克南和巴达克商。”他又说:“在塔什库尔干,令我深感欣慰的是,多次发现玄奘的足迹。这个伟大的中国求法高僧,曾踏上古代印度众多的佛教圣地。大约在公元649年,从巴达克商到和阗的途中,他曾穿过的去曷盘陀国,很早以前享利·玉尔爵士就已确认为即现在的色勒库尔。从这一点看,玄奘和更早的中国朝圣者宋云(大约公元500年)对于那一片国土的古都所做的描述,我觉得与塔什库尔干的位置及其遗迹都极为吻合。现已建立了中国式现代城堡的这座废城,正如朝圣者们所描述的那样“国大都城基大石岭,背徙多河”。“徙多河”即叶尔羌河在塔格杜姆巴什的支流,位于城东。”

法国东方学家布尔努瓦也在其《丝绸之路》一书中对“塔什库尔干”这个地名的来源进行过考证。她写道:“事实上,现在西域至少有三个地方都叫作塔什尔库干(Tashkourgan),其意为“石堡”或“石城”:其中之一在莎车附近的色勒库尔(Sarikol),位于帕米尔高原的东侧,这是M·A·斯坦因所考证出来的丝绸之路线的大门,肯定就是古希腊的托勒密所说的那个“石堡”。其余两个“石堡”,其一稍靠北部;其二在西部,位于今阿富汗境内。据中世纪的中亚作家比鲁尼(AI Birouni)的记载,塔什库尔干(其意为“石宫”或“石堡”)就是托勒密所记载”“Lythinospyrgos”无论这个“石 堡”位于什么地方,它总是赴“赛里斯”国遥远道路的起点。到达“赛里斯”之前,通过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绕过戈壁沙漠(塔里木盆地)。”

此外,两千多年来,在我国历史地理记载中,塔什库尔干地域名称,先后有蒲犁、德若、满犁、亿若、去曷 盘陀等叫法,《新唐书·西域传》在去曷盘陀国之下还有汉陀、渴馆檀、渴罗陀等补遗。后来,又有伊西库尔、色勒库尔等名称。“色勒库尔”是这里的传统地名,塔吉克语的意思是“群山之首”,“世界的最高地方”。这个地名最初见于《蒙古秘史》。清朝这里设立过回庄并称其为“色勒库尔回庄”。各类地图上的“萨雷阔勒岭”一词也来自于“色勒库尔”这个传统地名。清朝政府置分防厅时仍然取我国汉代的古名—蒲犁,民国改县时也称蒲犁县。解放后成立自治县时,国家采用了当地民族语文地名—塔什库尔干作为自治县的名称。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帕米尔高原的东部,昆仑山之北麓,塔里木盆地的西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南部,喀什地区的西南角。塔什库尔干总面积为25000平方公里,东西最大间距为488公里,跨东经71°22′-77°03′;南北两端相距329公里,越北纬35°37′-38°40′。县城距首都北京7000多公里,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1800公里,距喀什市294公里,距喀什航空港和南疆铁路喀什站298公里。塔什库尔干县作为我国最西端对外开放的窗口,有着连接中亚、西亚的纽带和桥头堡的美称。在地缘上,距巴基斯坦边境口岸苏斯特只有200公里,距巴基斯坦首都伊兰堡1000公里,距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也只有近千公里,距阿富汗首都喀布尔1000公里。县境内有著名的红其拉甫口岸,卡拉苏口岸也对外开放。中巴公路横贯全县,具有良好的外经外贸地缘优势,已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联西出,西进东出的主要国际通道。塔什库尔干县东邻莎车和叶城两县,北面以慕士塔格峰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阿克陶县相毗连,西边与塔吉克斯坦接壤,西南一侧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为邻,实有边境线888.5公里,是我国内陆与多国相邻的塔吉克自治县。

塔什库尔干县是一个山区县,境内地形地貌结构十分复杂,这里群峰环绕,高耸入云,到处是险峻的沟壑山谷和耀眼的冰峰雪岭。东南方有海拔8611米的世界第二高峰的乔戈里昂首挺立,北面有素有“万山之祖”美称的慕士塔格峰(海拔7546米)遥遥相望,塔吉克族民间关于这两座山峰流传着优美而神秘的传说,泽拉甫香河和塔什库尔干河将帕米尔山上清冽的雪水引向世界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

国道314线中国—巴基斯坦友谊公路贯通塔什库尔干县东部,翻越著名的红其拉甫达坂通向西亚、欧洲和地中海沿岸的阿拉伯国家。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国际贸易和友好往来日益增多,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逐渐成为我国西部的外贸口岸,成为中国面向世界的一个窗口,由此,塔什库尔干县的声誉和战略地位也日益提高。

自治县辖11乡,2镇,14个民族,总人口32 004万人,是全国唯一的一个塔吉克族为主体的塔吉克自治县。除了塔吉克族外,还有汉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回族、乌孜别克族等民族。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有多种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土地资源、草原资源、森林资源、水文资源、地热资源、野生动物资源、野生植物资源和旅游资源均十分丰富,这是塔什库尔干县各族人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塔什库尔干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活动的舞台。在海上通道开辟之前,位于帕米尔东部的塔什库尔曾经是东方和西方之间交流的必由之路和交通枢纽,古丝绸之路从塔里木盆地向西延伸的南路和北路到帕米尔会合一处,通向塔什库尔干的古石头城,从那里出发,一直到达遥远的西方。由于这一地区历史上一直是重要的战略隘口,所以东西方的著名探险家法显(西晋高僧)、惠生、宋云(北魏佛僧)、玄奘、慧超、悟空(唐代名僧)、马可波罗(威尼斯著名旅行家)、都曾亲历此地,在这里留下他们的足迹和记载。古希腊、伊朗中亚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中原汉文化等五光十色的文化在这一地区互相交汇、融合、吸收,对塔吉克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强有力的影响;古代的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佛教、伊斯兰教以及伊斯兰教的伊斯玛义教派先后传入这一地区并形成了复杂的思想意识局面;印欧语系的塞语、粟特语、吐火罗语、梵语;阿尔泰语系的古突厥语、维吾尔语、蒙古语、柯尔克孜语;汉藏语系的羌语、吐蕃语、汉语;闪—含语系的阿拉伯语都在这一地区传播;汉代的葱岭地区诸国,隋唐时代的去曷盘陀国、葱岭守捉、清代的色勒库尔回庄、蒲犁厅等政权都曾对这一地区实行有效的管辖。

以上提及的各种政治社会变化及五彩纷呈的文化现象对塔什库尔干地区,包括对塔吉克人民社会历史都曾产生过深刻的影响,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塔什库尔干地区成为新疆重点考古调查地区。据有关部门的统计,这一地区有几百个地段都有调查点,其中包括宏伟的石头城遗址、神秘的公主堡遗址、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吉日尕勒文化遣址,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香宝宝墓址,颇具规模的帕尔哈德—西琳水渠遗迹,古代热斯坎木遗址,大同乡的巴麻费利穆加拉特麻扎和巴麻费利外力麻扎,班迪尔乡的加汗格尔堡和阿来母格尔堡,瓦尔希迪村的夏艾吾利亚麻扎和琐罗亚斯德教的遗址,古代阿克塔木开不尔嗄麻扎,种羊场的赛德义德艾山的麻扎,库孜洪村的艾米尔宾尼艾木杰麻扎,兴迪村的乌买尔麦迪开尔希麻扎,瓦尔希德村的齐拉合旦麻扎,提兹那甫乡的“提兹那甫百户堡”,香宝宝古堡,塔什库尔干县城的卡里木伯克官邸等。此外,这里还有塔合曼温泉、香宝宝矿泉、壮丽的冰雪景观,一日九次日出、九次日落的奇景,热情好客的塔吉克人民绚丽多彩的服饰、文雅礼貌的习俗,塔吉克人别有情趣的婚丧嫁娶、节日庆典风俗引人入胜,给人以特有的美感和艺术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