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置地没有吴向东的第一年

2019年2月18日,一封出自吴向东之手的“公开告别信”映入众人眼帘,那位奉献了25年青春的“灵魂舵手”辞别了华润置地,而这家老牌央企也注定要开始新的时代,一个没有吴向东的时代。

3月26日,华润置地(1109.HK)发布2019年业绩公告,

2019年华润置地综合营业额为人民币1477.4亿元,同比增长21.9%,扣除投资物业评估增值后的核心股东应占溢利216.5亿元,同比增长12.2%;计入投资物业评估增值后的核心股东应占溢利286.7亿元,同比增长18.3%。

报告期内,华润置地实现签约额2425亿元,实现签约面积1324.8万平米,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15.1%和10.5%,业绩刚好比唐勇口中2420亿目标仅多了5亿。

然而华润置地的毛利率却与一片增长的信息风格迥异。

2019年华润置地的综合毛利率由2018年的43.4%下降至37.9%,致使综合毛利率下降的是开发物业。报告期内,华润置地开发物业毛利率为36.5%,较2018年同期下降了6.4个百分点,而投资物业(包括酒店经营)方面毛利率为66.5%,较2018年同期微增0.6个百分点。

过去的一年,华润置地新进军了9个城市,以1424亿元的土地合同总价新获取了82宗土地,新增土储合同计容建面2020万平米,其中开发物业1784万平米,持有物业236万平米。在华润置地6868万平方米的总土储中,其中开发物业土储面积为5852万平米,投资物业土储面积为1016万平米,一、二线及具有产业支撑的三线城市土储占比83.8%,这一配比与2018年相同。

商业地产的进击

自2004年年末吴向东缔造的第一个万象城面世开始,华润置地便开启了商业地产的征程。虽然投资物业占华润置地的“领土”并不大,但其稳健的利益增长,仍然是华润置地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报告期内,以万象城为代表的购物中心租金收入91.5亿元,同比增长33.4%,出租率94.9%,同比上升0.6百分点;写字楼租金收入13.9亿元,同比增长12.3%;酒店营业额14.9亿元,按年增长4.5%。

2017年,华润置地正式提出将商业地产事业部列为与开发事业部平级的一级组织机构;2018年华润置地又提出要转型为“城市综合投资开发运营商”,商业地产在公司中的位置进一步提升。

终于投资物业带来的丰厚回报没让华润置地的心血白流。截至2019年年底,华润置地投资物业的三大板块合计租金收入120.3亿元,成为继巅峰时期的万达广场之后,第二家依靠物业租金达到百亿规模的房企。

物业另起炉灶

截至2019年12月31日,物业管理在管面积规模达1.4亿平米,按年增长40.8%,物业管理收入达人民币57.8亿元,同比增长31.5%,其中住宅及其他物业管理收入达人民币38.1亿元,同比增长35.8%,投资物业管理费收入人民币19.7亿元,同比增长24.0%。

一直寄于地产之下的物业板块,在突然袭来的“黑天鹅”中看见了物业的希望,多家房企赶在这个节奏中把物业拆分上市,华润物业自然也不会落下。

今年2月下旬,有市场消息称,华润置地计划今年分拆物业管理业务独立上市,集资约5亿美元(约39亿港元),已选择聘任建银国际、中金、花旗及高盛为保荐人。

华润物业目前涵盖商业物业设计、建造、出租和运营;酒店业务管理与拓展;高端珠宝首饰和服装及工艺品零售以及海外投资管理等业务的综合型企业;业务遍布中国内地、香港和泰国,主要运营管理的资产有甲级写字楼、酒店、商场、住宅、公寓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