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觀網課有感——敢問路在何方?


凌霄於2020年3月26日星期四

昨天到了深圳,如難民逃亡一般的驚惶,又猶如范進中舉一般的高興。深圳形勢不是特別樂觀,我不能去學校辦公,只好自覺在家隔離。深圳福永家裡的網絡被人故意斷了,經過一番折騰,接通了網絡。昨天京東下單的筆記本電腦今天下午到貨了,電腦就是我武器,武器在手,心中不慌,於是我迫不及待要寫文章。我有很多文章要寫,但今天上午我聽了幾節老師們昨天直播的網課,心情複雜,思緒萬千,忍不住要一寫為快,談談我的感受。


深圳:觀網課有感——敢問路在何方?

我隨機聽了語文、數學、英語、歷史、道法、生地這些文化科目,我沒有聽到打動靈魂的課。我總體的感受是,老師們上課大同小異,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重教師中心輕學生主體,重控制學生輕學生視力保護,老師們大多滔滔不絕口若懸河收不住,學生大多被動逃避不願主動發言,老師們把知識傳授看的很重,把PPT看的很重,強調知識單向傳授和記筆記的重要性,師道尊嚴的影子還很深,師生互動很少,有的課堂互動幾乎為零,取而代之的是傳統的我講你聽我問你答,老師們全面把持著學生的眼耳口腦,而不是解放;不要談開展線上小組合作學習的創新,就是普通的線上師生深度互動和啟發式教學都很難達到。除此之外,老師們還普遍拖堂或違規,有的一節網課直播時間長達48分鐘,多數在40-45分鐘左右,超出了教育局的明文規定。聽著這樣的課,猶如填鴨式滿堂灌課堂穿上了直播的外衣重出江湖。也許這就是慘淡的現實。

我喜歡講真話,不喜歡違心吹捧老師的課堂。因為虛偽沒有意義。我本可以一笑而過,一片讚美,但是那就與創新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馳了。我用文字的匕首投槍直擊問題要害,其意義不在於批鬥誰,打倒誰,也不在於給誰貼標籤,告訴大家誰平庸,誰違法。同時,任何一節課並不都是一無是處,辯證地看,有缺點也必有優點。比如,有的老師雖然採用傳統講授式教學法,但是他備課下了功夫,他課件製作很精良用心,講解很慷慨激昂,很透徹詳細,從傳統教學的角度看,他的確做的很好,甚至可以把傳統教育做到極致,在教師中心的思想觀念下把學生應試成績教的很好,甚至比那些搞創新教育的老師的成績好很多。從應試評價和社會評價來說,這樣的老師沒毛病,甚至是提拔重用的既得利益者,是先進是典型是模範,在當前大環境下一路綠燈——只要教學成績好,過程一概不看。那麼,我們因此就要因循守舊嗎?就要以犧牲孩子的全面發展和生態和諧發展為代價換取自己的利益嗎?就要順從家長和社會在錯誤的軌道上人云亦云、亦步亦趨嗎?我們開展創新教育的初心就可以拋在腦後嗎?教育就只是一份養家餬口的職業嗎?教育的使命感在哪裡?


深圳:觀網課有感——敢問路在何方?

就在我的心情蒙上一層灰色的時候,今天文海燕老師的一節好課又讓我眼前一亮。她今天這節生物課與眾不同,她採用情景故事教學法,將人體三大營養物質的消化巧妙的揉進一個“瘦身”健美的情景故事中,並讓學生通過卡甘角色扮演結構法,在線上將消化的故事分享演繹出來,變教師單向灌輸知識為學生主動講授分享,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在這樣的課堂裡,枯燥的消化知識不再枯燥,老師從目中無人的知識傳授者變為目中有人的興趣引導者和能力培養者。這就是有溫度的教學。這就是給知識賦予了生命,只有有生命的知識,才能鐫刻進學生的心靈,進一步生根發芽,生長為能力。我不敢說文老師這節課備課花了很長時間,也許她只用了20分鐘備課,因為她身兼數職,工作繁忙,不太可能花很長時間備課,但她這節課上出了高度,上出了亮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喚醒了學生的靈魂,注重了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理念的高下在此見分曉,正是因為文老師長期以來形成了徹底的新課程理念,又長期堅持不懈地踐行新教育方法,所以她備課只花很短的時間就能事半功倍,其實背後,她是用一生的時間,在新思想方法和理念指導下備課。堅持就是力量,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傳統教育思想和理念對人的影響巨大,它像一隻看不見的無形大手在背後影響著老師的課堂。有的老師個性慵懶不願意改變或嘗試,有的老師保守且害怕改革帶來的風險,有的老師是傳統課堂的精英,不願放棄高明老道的傳統教育方法,還有的老師喪失了學習和思考的能力,他們有書不看,有先進典型不學,毫無危機感,不改變也不會扣工資降職稱,課堂如一潭死水波瀾不驚的原因不一而足。沒有誰要求老師一定要變。我也只能就今天的聽課感受,在這裡倡議而已:希望老師們看百家之言(孔子、蘇格拉底、杜威、蘇霍姆林斯基、陶行知、魏書生、李鎮西、李希貴等等),從中尋找教育的真相;希望老師們以一顆善良的心,使自己目中有個體的學生(而不是抽象的學生),做激勵、喚醒、鼓舞學生靈魂的教育;希望老師們絞盡腦汁深度備課,花時間備課,上出互動,上出小組合作探究展示,突破預設上出精彩的生成;希望老師們用不同的尺子衡量學生,多元評價,創造適合每個學生髮展的教育。

我深知網課的虛幻性和不可控性,也知道各種侷限性和困難性,但在科學教育觀和智慧的領導下,我想,更多文老師那樣的好課必將湧現!

深圳:觀網課有感——敢問路在何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