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清扶貧故事】潘剛:扶貧路上的“螺絲釘”

扶貧路上的“螺絲釘”

——大辛莊街道崔莊居第一書記潘剛的扶貧故事

【臨清扶貧故事】潘剛:扶貧路上的“螺絲釘”

對工作認真負責,對扶貧高效精準,像“螺絲釘”一樣釘在扶貧工作上,已成為大辛莊街道崔莊居“第一書記”潘剛的扶貧座右銘。


他是脫貧路徑卡上的“螺絲釘”

【臨清扶貧故事】潘剛:扶貧路上的“螺絲釘”

入戶走訪

潘剛系統參與扶貧工作是在2019年駐村工作開始後,是扶貧戰線上的一名新兵。他積極響應臨清市委領導及市扶貧辦的號召,參與全市貧困戶入戶檢查工作。剛開始,面對“兩不愁三保障”、雨露計劃、特惠保險、產業扶貧項目分紅等等一系列陌生的名稱,他忙得焦頭爛額。但群眾利益無小事,懷著對每一戶貧困戶負責的初心和使命,他沒有選擇逃避和退縮。一個電話接著一個電話的求教,一個文件跟著一個文件的查詢,一個知識點摞著一個知識點的記錄。最初幾天,他平均每一戶需要花四十多分鐘,而扶貧“老兵”們只需要十五分鐘左右。但他不氣餒,不求快,用耐心和恆心一絲不苟的檢查著每一項政策,每一筆資金,每一個角落。下班後,為迅速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他總是學習到深夜。幾天後,他就將政策標準熟記於心,不但檢查質量越來越高,入戶走訪效率也越來越高。漸漸地,他發現入戶檢查和開展審計項目有許多共通之處,業務工作熟練後,他決定充分發揮審計專業知識和審計方法的特長,將每一戶貧困戶的入戶調查都當作一個小小的審計項目,通過和貧困戶閒談了解,仔細觀察家中情況,審核脫貧路徑卡上的信息及檔案袋裡證明材料的準確及真實完整,在銀行流水對賬單中找出各項收入和分紅補貼金額,一筆筆的加,一項項的核實,保證了貧困戶收入真正符合脫貧標準,幫助幫包責任人及時改正工作中的錯誤,成為脫貧路徑卡上的一顆“螺絲釘”。


他是扶貧項目檔案上的“螺絲釘”


【臨清扶貧故事】潘剛:扶貧路上的“螺絲釘”

參與全市扶貧項目檢查工作

在入戶調研工作結束後,他充分發揮自己專業特長,又投身到扶貧產業項目資金檢查工作中,利用工作中積累的政府投資項目審計經驗,結合國家、省、市、縣扶貧開發辦公室發佈的各項文件以及各項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邊學邊幹,累計參與聊城市扶貧辦項目資金檢查兩次,臨清市扶貧項目資金檢查六次,及時指出各鄉鎮辦事處扶貧產業項目中存在的招投標、工程建設、驗收移交、收益發放等一些漏洞,提出有建設性意見和建議,梳理和規範了扶貧資金賬務,改正了資料中的許多錯誤,成為扶貧項目檔案上的一顆“螺絲釘”。


他是崔莊居貧困家庭的“螺絲釘”


【臨清扶貧故事】潘剛:扶貧路上的“螺絲釘”

走訪慰問貧困戶

他將派駐村崔莊居的貧困家庭當成自己的親人一樣,利用入戶調研積累的相關知識經驗,規範了村內貧困戶幫包責任人的各項工作制度,根據致貧原因的不同,分類施策,解決每個家庭的迫切需求。平時積極開展入戶走訪工作,中秋節、春節等節日,他為每戶貧困戶送去了雞、魚、油、米等過節禮品,保證貧困戶過好節。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過程中,他時刻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貧困戶疫情中的日常生活更是擺在他面前的頭等大事,為此,他專程為貧困戶送去口罩、酒精、84消毒液等疫情防控物資,並親手教他們如何使用,保證貧困戶安全防疫。疫情期間,他多次開展入戶走訪,瞭解並解決貧困戶的生活實際困難。他就像一顆“螺絲釘”釘在了崔莊十戶貧困家庭門前,時刻牢記群眾利益無小事,讓每一戶都享受著全面的扶貧補助,貧困人員的幸福感和收穫感明顯提升。


【臨清扶貧故事】潘剛:扶貧路上的“螺絲釘”


【臨清扶貧故事】潘剛:扶貧路上的“螺絲釘”


【臨清扶貧故事】潘剛:扶貧路上的“螺絲釘”


【臨清扶貧故事】潘剛:扶貧路上的“螺絲釘”

崔莊居貧困戶吳保真和妻子何書平每年醫藥費就需要四千多元,吳保真精神殘疾卻沒有評殘定級及享受殘疾補貼。潘剛在入戶調查時瞭解該情況後,積極與街道辦事處、殘聯、扶貧辦等部門協調溝通,代他辦理填表、複印、報送資料等各項程序,讓吳保真足不出村就拿到了精神二級殘疾證,第二個月就享受到了每月160元的殘疾補貼,全年醫藥費減免三千多元,全家人的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提高。吳保真的小孫女入學後,他又第一時間為其辦理了學費減免、發放生活補助等,保證了孩子的正常接受教育。“有問題就找潘書記,總能第一時間趕到、第一時間給出建議、第一時間解決。”何書平眼含淚光激動的說著。

【臨清扶貧故事】潘剛:扶貧路上的“螺絲釘”

為吳保真辦理殘疾證並申請殘疾補貼


【臨清扶貧故事】潘剛:扶貧路上的“螺絲釘”

扶貧工作任務重、節奏快、細節多,更需要駐村扶貧幹部有細心、有耐心、有恆心。2020年是全國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在這場全國扶貧攻堅戰中,他就像一顆小小的“螺絲釘”,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腳踏實地工作,一心一意為群眾謀福利,為扶貧事業貢獻著屬於“釘子”的那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