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经开区:一村一特色 涵养文明乡风


近日,江苏扬中绿岛传统文化服务社4个创作小组20余名文学爱好者来到扬中市长寿村——福源村,围绕该村的长寿文化开展集中采风,由此拉开了“传统文化乡村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公益项目的序幕。

福源村位于扬中经济开发区,全村百岁老人4人,80岁以上老人170余人,是个名副其实的长寿村。近年来,该村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大力弘扬“孝文化”,并把“孝和”家风文化作为支点展开乡村治理,村容村貌、村风民风都取得了了可喜变化。

在福源村,有一个全省首家村级投资打造的孝文化园,占地12亩,总投资130余万元,文化园的主题就是“孝和福源”,为的就是要更好地在村民中传承孝文化,推崇孝行为,宣传孝规范。不仅如此,该村还将“孝文化”融入乡村治理工作中,将“尊老爱幼”“与邻为善”“孝悌友爱”写入“村规民约”;每年重阳节,组织全体村民开展“孝和之星”“长寿之星”等评选,让“孝事”“孝行”层出不穷——

好儿媳姚宝英无微不至地照顾年近百岁的婆婆,如今老人家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好孙媳石纪凤连续30多年照顾103岁的婆奶奶,老人还能自己穿针引线纳鞋垫;102岁的丁林氏自己能洗衣做饭,晚辈们买的牛奶、桂圆等补品从不断线……这里,子孙贤良孝顺,老人长寿幸福的故事也每天都在发生。

据悉,此次“传统文化乡村行”活动中,文学爱好者们将定期深入福源村搜集整理陈家酱园、东新港码头、孝老爱亲、百岁寿星故事等,充分挖掘福源村的“孝文化”“寿文化”“村域文化”特色,并创作成文学作品。

孝老爱亲蔚然成风、农村环境干净整洁、身边好人不断涌现……不只是福源村,在经开区各个村社区,到处都涌动着文明之风,焕发着生机和活力。围绕乡村振兴目标,该区以“打造新生活、弘扬新风尚、培育新农民、传播新文化”为新时代乡村文明的重要抓手,坚持“一村一主题,一村一特色”的原则,根据各村特有的历史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实施村民文化涵养、乡风文明培育等工作,避免千篇一律。

“我来缴纳特殊党费,前段时间不好出门,今天总算把这个心愿了了。”日前,经开区双跃村黄氏家族91岁的老党员黄裕厚来到村委会,以捐款的形式为疫情防控尽一份绵薄之力。疫情防控期间,黄氏家族子孙们慷慨解囊,并积极报名参与卡口值守,充分彰显了优良的黄氏家风。


扬中经开区:一村一特色   涵养文明乡风

早在200多年前,黄氏老祖宗黄忠华到扬中定居时,就为子孙立下了“敦孝悌,睦宗族;和乡邻,明礼让;务本业,端人品……”等42字的 “黄氏祖训”,鞭策黄氏子孙“做事先做人,立业先立身”。如今,黄氏家族300余人不仅能做到“一家有难齐帮忙”,居住在经开区双跃村的黄氏家族成员更是形成了尊老慰问、生病看望等制度,黄氏家族的家风故事不仅为双跃最美乡村建设增添了精气神,更带动了全村民风向善向上,“点爆”了文明双跃的满满正能量。


扬中经开区:一村一特色   涵养文明乡风

在经开区三跃社区,514户门牌上的家规家训格外引人注目,“立志兴家,自立自强”“不求财富多,只求子孙贤”……社区将一句句朴实的家风家训贴上墙,以此唤醒广大家庭的道德自觉,以好家风塑造好民风。而在良好家风家训的熏陶下,三跃社区也不断涌现出一名又一名“镇江好人”。

恒跃村针对村域内有着经开区最大拆迁安置小区的特点,不断丰富楼道文化内涵,并组织老党员、热心居民进行广泛宣传,全村文明之风更盛;德云村建设“乡贤广场”,开展“乡贤好人”评比活动,全力培育乡贤文化,无论是乡村治理、矛盾调解,还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中,乡贤的作用都得到了有效发挥;兴城村通过“最美兴城人”表彰活动褒扬典型,不仅传递了正能量,更在全村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因村制宜推动乡村文明建设,如今扬中经开区,正处处焕发着乡风文明的新气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