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覺得是孩子小,父母陪著好,還是多賺錢比較好呢?

糖果果152442686


我是豆小米媽媽,兩寶媽,我來回答你這個問題:

錢是賺不完的,但是孩子的童年是不可逆的,錯過了陪伴,等他長大你再說陪伴時候,他已經不需要你的陪伴了。

6歲以前,孩子的世界就是父母,倘若父母離開,等孩子長大後的記憶就是父母關愛的缺失,沒有父母的陪伴,沒有和父母的親子鏈接。

網上曾有這麼一句話,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長大了。任何事情都可以等,唯獨陪伴孩子的事情不能等。你陪不陪孩子,孩子都會長大,但是在沒有父母陪伴長大的孩子,小時候沒有得到父母的關愛,長大就更不需要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情也就淡了。

我小時就是父母陪伴長大的,我依然記得小時,爸爸會給我剪指甲,媽媽在燈下織毛衣,電視裡播放著動畫片,童年的美好回憶歷歷在目。每天做完作業,爸爸媽媽陪著一起下棋,全家人其樂融融,討論剛才輸掉的原因。小時候學校要做的手工,每次都是爸爸媽媽齊上陣,拿到學校去,每次都屬我的手工做的最好。

同齡的同學,好朋友,有的家長就是外出不再,到我家裡特別羨慕我爸爸媽媽在身邊陪伴。

如今我也成為人母,我也是這樣認為,孩子小的時候更需要父母的陪伴,我也這樣做。當孩子出生後不久,婆婆也希望我去工作,她來幫我帶孩子,我拒絕了。所謂生養,能生就能養,生下孩子就對他負責。

心理學上認為,童年養成很多習慣,性格的養成。0-6歲是一個孩子的情感依戀期和人格初步形成期。這個時候最需要父母的關注和陪伴。在孩子小的時候,更多的是希望父母在身邊,每天有很多自己的分享,發現,希望父母給自己講故事,一家人快快樂樂的在一起。父母給孩子情感上依戀,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對於家裡的經濟條件如何,孩子可不會更多的關注,但是親情對孩子來說,更重要。

在孩子的心目中,不管你有多少錢,你有多麼成功,他都不在乎,因為他需要更多的是父母的陪伴。

薩提亞曾經說過:一個人的成長和原生家庭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一個人成年人的問題往往能追溯到小時候,孩子從小和父母的關係,會影響到其長大,與他人的關係,甚至和這個世界的關係。

當然,最好的條件是既能陪伴孩子,又能賺錢,但是魚與熊掌兼得這件事,還是比較少。如果兩個都能滿足最好,若是不能,那我覺得小時候的陪伴最重要。


豆小米媽媽說


這世上沒有兩全其美的事,作為一名母親肯寧希望陪在孩子的身邊,希望能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不要成為留守兒童。就像我從小孩出生三個月,我就丟下她出去打工了,如今小孩十歲了,跟我一點也不親,也沒能跟她度過一個完整的童年,想想都後悔。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迫於生活壓力不得不出去打工掙錢,現在也只能在生活物質上給予小孩一定的補償吧。



小燕孓123


 我認為,如果不是迫於很緊張的生存需求,還是父母陪著會比較好。

  

  在《親密關係》反覆提到:當我們處於孩提階段,有兩種需求,一是歸屬感;二是確認自己的重要性。

  

  我們經常說,有家的地方才會有歸屬感,而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其實小孩也一樣,小孩對變化的敏感度比大人更高,或許她/他不會跟你表達很多,但身邊發生的一切都心如明鏡。

  

  相信很多父母都聽過孩子們這樣子的吶喊:在爸爸媽媽眼裡,手機比我重要,賺錢比我重要。而之前網友上有個小朋友也像大人一樣發出感慨:再不陪我玩,我就長大了。確實,錢隨時都可是賺,但孩子的童年卻不可逆,錯過了不管再怎麼彌補,也修復不了當初的遺憾。

  

  阿德勒說了一句至理名言:幸運的人能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卻要用一生去治癒童年。

  

  最近我在學一些心理學的課程,也在看一些心理學的書本,發現成人在生活中展現的各種各樣的不完美的行為,很有可能就是小時候所造成的的一些創傷引起的,可能是父母一句無意的話,也可能是樓主提到的父母忙於賺錢,讓他感覺不到自己的重要性。孩童時刻的他就會形成一種意識,我不夠好,所以爸爸媽媽才會遠離我,我是不重要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動,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就會形成一種人生信念:我是不重要的,我不配得到愛。而由這種信念主導,他就會在生活中產生一系列的行為去證明自己是重要的,比如最近剛剛大結局的《安家》中的房似錦。

  

  可想而知,帶著這些童年創傷生活的人有多辛苦,除非長大後,在某些事的刺激下,被挑起,而他又勇敢去面對,去接受,去重新認識自己,那麼他則有可能被治癒。

  

  或許很多人會覺得我說的危言聳聽,但有時候一些不經意的選擇,就是會給生活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接下來說說我自己的故事吧。

  


  我是在一個很平淡幸福的家庭里長大的,曾經有人看中爸爸的高中學歷,邀請他去異地教書,而當時那個人跟他說,如果做得好,有很大的可能升官的。在那個年代,這是一個很誘人的機會,我爸爸為此也掙扎了好久,但看著嗷嗷待哺的我們兄妹三人,選擇放棄了這種機會,而選擇在我們村裡務農,並且做點小生意。

  

  我媽媽說,我爸爸很寵我們,會把我們寵壞,但事實上,我們沒有,長大後都很貼心,很多親戚朋友也說我們家庭教育好。或許我自己還沒有多優秀,但是我敢說,我有一顆真誠善良而強大的心,而這些都是我父母給我的。

  

  相反的,我小姨有兩個兒子,在他們小的時候,為了賺更多的錢提高生活質量,我小姨出來打工,把兩個娃丟給我姨丈帶,而我姨丈是建築工地的水泥工,每天早出晚歸,孩子就放任跟著爺爺奶奶野蠻生長。在我印象中,我兩個表弟親情很淡漠,做事情也不管不顧。上一年我姨丈不小心出車禍癱瘓了,先不說給不給錢家裡,就是我小姨在電話裡哭著求我表弟回來,他也無動於衷。

  

  我不敢說,這些結果都直接是父母離開身邊造成的,但不可否認有很大的影響。

  


  當然,很多家庭,父母出外打工賺錢,他們跟子女的關係一樣親密如初,很多人把這些叫做有質量的陪伴。可能陪伴的時間不是很長,但結果卻得如所願。

  

  我們都希望創造有質量的陪伴,但這卻需要很多智慧和技巧,很多人都難以做到這一步,所以我認為,如果你沒辦法給孩子帶來有質量的陪伴,那麼就多陪陪在他身邊,讓他感受到家的溫暖,她對你們的重要性。至少我認為,在孩子0-3歲性格初期養成階段不要離開他們。而且換個角度想,或許放開一些東西,能得到更多東西,陪在孩子身邊,努力發掘,說不定也要找到商機呢!

  

  以上就是我的個人觀點,歡迎來分享交流,謝謝。


老張家生活談


孩子太小父母陪著好,帶到身邊找個鋪面邊做事邊帶孩子,長期出去工作一年只見一次面的回家孩子都已經不認識你了,沒一點感情。長大了叛逆每次吵架都會說我不是你養大的是爺爺奶奶養大的。每次吵架會感覺很內疚。生了孩子就好好扶養計劃好自己的生活,能邊上班邊帶孩子是最好的。


四川張妹


對於結婚生孩子的女人來說,一直有一個問題困擾著他們,就是該選擇掙錢還是生孩子。前兩天,朋友向我抱怨,說她之前的工作,每個月工資不低,可生孩子後,老公讓他在家照顧孩子,只好做了家庭主婦。

但她骨子裡是一個自尊心很強的人,不習慣過向老公要錢的日子,所以一心想著出來繼續工作,可是既能帶孩子,又能掙錢的工作好像並不好找。她很糾結,到底該選擇掙錢還是陪孩子。這個問題好像選一個就會失去另一個,其實只要你做好一點,怎麼選都是對的。

選擇掙錢的

一位大姐說,當初自己孩子生下來沒多久,她就和老公進城給人家做裝修,把孩子託付給了公公婆婆照顧。不忙的時候,每個星期她都會回家一次,忙起來可能一個月才能回去一次。有時候自己也感覺讓孩子那麼小就和父母分開,很殘忍,認為自己是一個狠心的媽媽。

可後來,因為她和老公人都勤奮,幹活也踏實,越來越多的客戶認可了他們,還主動給他們介紹客戶。兩個人活多得接不完,於是老公自己開了公司,還招了很多人一起幹,生意越來越好。他們早就在城裡買了房,還把孩子接過來上學了。大姐說,如果自己在家裡種地,說不定現在和孩子還在老家呢。

選擇陪孩子

朋友大學畢業,學的還是教育。她一畢業就結婚了,緊接著有了孩子,婆家條件好,老公沒讓她上過一天班。她自己也不想上班。她覺得自己出來上班,也不會掙很多錢,大學時受的教育,讓她覺得孩子的童年很重要,希望能和孩子一起成長。沒事的時候,她會做做家務,看一些育兒書,說起孩子教育來,更是一套一套的。不得不說的是,她的兩個孩子確實都十分的可愛,活潑。雖然沒有工作,在我們眼裡,她也是一位合格的媽媽。

越來越多受過高等教育的女人,在結婚生子後,更關注孩子的教育問題。正因為她們有能力,有知識,所以更在乎孩子的教育。

做好一點,就是關注孩子

選擇掙錢的媽媽是對的,因為足夠的經濟條件才能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創造更多的機會和可能,但是如果因為掙錢而忽視孩子,就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得不償失了。選擇陪孩子的媽媽也是對的,孩子最需要你的時間畢竟也就幾年,充分的陪伴能給他足夠的安全感,但注意也不要被照顧孩子綁架,畢竟一個努力的媽媽才是孩子最大的榜樣。

生娃後,你是選擇了上班掙錢還是在家陪孩子?


挑糞桶的女神


以一個過來人的經驗來講,我覺得至少得陪孩子一年吧。平時下班回來多跟孩子互動,至少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不要把自己的工作丟掉,丟掉工作,也就少了一份收入,家裡開銷大,媽媽天天雞飛狗跳,爸爸每天愁眉苦惱,還能安定嘛?這樣的陪伴還不如沒有。做一個以身作則的家長,讓孩子看到你的努力,孩子會會活成你想要的樣子。


影迷樂


陪伴


吉林yuan


一個尚認為有親人沒親情的我,來回答你叭!

今年20,念大學ing,家庭條件,咋講?不曾缺什麼吧,但很奇怪,諾大的房子裡,一家四口,都靜默無言,除了我爸媽看電視的聲音在播著…

以前念高中念初中,寄宿到週五可以回家了,其實我還挺不想回家的。看著同學父母來接他們,高高興興一起回家甚是快樂的樣子還蠻羨慕~別多想(告訴自己)一個人一包辣條一路到終點。

可是!什麼才是我的終點?我經常這樣問自己?或者我真得只是多餘的一個個體…(時常這樣想)

長大的日子其實很快,我一晃成年了,有次中秋節父母說要回家來陪我,其實大可不必,因為我不是小孩子了呀~我已經長大

其實一直就這樣冷冷淡淡,不可避免一次嚴重大爭吵,雙方都十分委屈。很奇怪哦?我的出生不能被選擇已經很慘,我的終點可能可以。

可是每次一想,又很怕疼…算了,奶茶好喝火鍋好吃…

唉~我是個話少的可憐的女人,總結一下下,我想在普通又恩愛的家庭里長大!


小龍蝦ccc


其實可矛盾了,事情都有兩面性,不過我認為,如果自己去掙錢而沒有參與孩子童年,你掙再多的錢,孩子也不會感謝你,他們認為在最需要父母的時候卻沒有得到關愛,會很怨恨父母。長大會出現很多的弊端,性格的缺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