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地教育,世界經驗下“中國特色” 發展模式

“營地教育”其實是相對於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而言的一種社會教育模式,起源於歐美,至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

有很多人問我,營地教育是戶外教育嗎?其實這樣描述不夠精準,從現代意義上來說是以教育學和發展心理學等跨學科理論與實踐為依據,旨在鼓勵和引導孩子發現未知的自己,並有機會深度挖掘自己的潛能的一種戶外活動。培養他們在21世紀全球化背景下,交流、合作、組織、計劃、管理等等的生存發展技能。

而所謂的“營地”,是有多種名稱:比如營地教育、兒童休閒、戶外教育、夏令營、假日計劃等等。當然,無論何種營地形式,它們共同特點都是體驗式學習,通過富有創造性的營會活動,讓青少年“有目的玩”和“深度探索自己”。

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營地教育甚至納入了中小學生的學分課程體系,每個學生每學期必須有固定的課外活動天數,以構成營地生活的學分。

就拿美國來說,美國的營地最早以夏令營形式出現。據資料顯示:1861年,康乃迪克州的一位名叫肯恩的教師,率領孩子進行了為期兩週的登山、健行、帆船、釣魚等戶外活動來拓展孩子的身心。

“肯恩營隊”每年八月在一座森林湖畔集結,竟然持續進行了十二年之久。到了1885年,紐約舉辦的YMCA(基督教青年會)露營標誌著教育型營地的正式形成。

營地教育,世界經驗下“中國特色” 發展模式

時至今日,150多年的歷史讓美國營地教育不僅在美國國內家喻戶曉,成為生活常態,更是成為了世界上營地行業中,發展最為成熟的營地教育。

去年,我的一個學生受邀參加了美國一個老牌營地。這個營地活動是需要申請並通過評估才能錄取的。聽他講述他的經歷,十分的精彩。

在這個營地裡面沒有電,更沒有空調等現代設施。你必須自己負責起自己的飲食起居,每天要安排幹活,修理桌椅,自己動手滿足生活的需要。每天結束之後都會有討論會,不同的主題,大家輪流主持。在短短的幾周時間內,參與者的獨立意識、溝通能力、團隊合作技能等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這個學生寫給美國大學的研究生申請個人陳述中,講述了自己在營地活動中一個值夜班的晚上,自己孤身一人前往山崗,打開手電,寫了一封給五年後自己的信,感覺很有意境也很勵志。最後,他被美國排名前10的杜克大學錄取了。

由於中國國民教育理念近些年在逐漸轉變,營地教育作為一種體驗式的教育方式,越來越受到大家關注,營地教育行業的發展也迎來了政策紅利釋放期。

目前國內營地市場,在借鑑國外主要模式的基礎上,主要形成了三種“中國特色”模式。

第一種是專設營地教育,它的特點是依託自營、租賃或合作的固定場所,展開體驗式教學,營員通過親身參與主題明確的課程,可以實現心理和生理健康水平上的提高,當然,智力水平和社交能力也會有相應的的提升。

營地教育,世界經驗下“中國特色” 發展模式

第二種是主題營地教育,它不會設立固定營地,而是選擇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文化主題,如紅色革命教育、博物館、課文經典對應實地等遊學專題,帶領營員有切身的體會和感悟。

營地教育,世界經驗下“中國特色” 發展模式

第三種便是大家熟知的研學實踐教育,主要開展以人文歷史景觀參觀、勵志名校遊以及專家名人勵志講堂等思想文化激勵性教育活動,通過“德•智•體•美•勞”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參與者的價值觀和行為。

營地教育,世界經驗下“中國特色” 發展模式

根據攜程旅遊《2017-2018年度遊學旅行市場報告》報告估算,目前我國幼兒園以及K12階段參與遊學、夏令營近1000萬人次,其中國內研學佔絕大部分。

從國外和國內遊學人數增長對比來看,2018年暑假比2017年,國外遊學人數增長50%,而國內遊學增長達到了120%。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2019年高考後,山西一批師生的“硬核”旅行嗎?

山西朔城一中的地理教師蘭會雲帶領畢業班學生暑期騎行1850公里、用了17天時間穿越5個省份,從朔州來到了上海。

營地教育,世界經驗下“中國特色” 發展模式

“我感覺就這樣畢業了,老是心裡欠缺點什麼,跟他們每天上課講的沒有得到生活的驗證。”與學生感情很深的蘭會雲老師,想通過騎旅為孩子們補上最後一課。他還說,“我一直覺得,網絡極其發達的當下,雖然可以秀才不出門,日行八萬裡。但對世界的認知光靠網絡肯定是不夠的,只有邁開腿、走出去,讀書也讀人,才能讓終日忙著苦讀的孩子們的情商,得到長足的發展。”

學校小天地,社會大課堂。這句話一點也沒錯,只有跳出書本和課堂,學生接觸更廣闊的社會空間,才能讓課本知識和社會實踐融合的更緊密。在社會實踐和社會活動中樹立生活的感情、對社會的責任,是教育賦予研學旅行的新意義。

總之,作為傳統教育的補充,營地教育給了孩子一個機會,在安全的環境中自由發揮、成長,挖掘自己的潛能。孩子們在營地活動中被鼓勵更多的去體驗和嘗試,並在“遊戲學習”中獲得樂趣和掌握技能,養成一些受益終生的理念和習慣,這便是“中國式”營地教育一直秉持的核心和理念。

END

營地教育,世界經驗下“中國特色” 發展模式

作者簡介:NightCaroline, 簽約江蘇文藝出版社,營地教育網,教育一讀,乾貨幫,心探索等20家大型公眾號,寫有10萬+爆文被視覺志,京東圖書大號等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