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路上一枝花


嵩山路上一枝花

嵩山路上一枝花

老王賣瓜,自賣自誇。洛玻九分廠的辦公樓,當年嵩山路上一枝花。如今早已是明日黃花。

為啥這般說法?扯起來就遠了些。三十年前,嵩山路上西側全是洛軸的圍牆。東側南北兩頭有各有幾排房管所的磚木平房。中間是化三化四和玻璃製品廠三個小廠。除了廠門和圍牆,整條路上見不到一棟樓。

生產玻璃瓶的這個小小玻璃廠,夾在相對正統的兩個化工廠之間,被戲稱為不三不四廠。剔除蔑視的成分,倒也貼切。

由於經營不善,生產難以為繼,玻璃製品廠在1986年就處於乾乾停停的狀態,進而全面停產。按說一個芝麻大點兒的瓶子廠,不幹也罷了。豈知那是計劃經濟年代,市政府仍要保留這個產品。經協調,由玻璃行業的巨無霸洛玻來兼併這個廠。

1987年3月7日,春風送暖。己放假在家近半年的職工們應召返廠,聚集在託兒所的院子裡等待開會。幾百號人都席地而坐。洛玻的領導在臺前,有桌椅。從西工大廠坐小車來的祝友文廠長說,今天起,你們就是洛玻的一員了。希望儘快恢復生產。到時,我請大家到洛玻的俱樂部開會。再不用露天坐在院子裡。當時小小玻璃瓶廠職工們興奮的就差“鼓盆而歌”了。

洛玻選派的新的領導班子走馬上任。玻璃製品廠改名洛玻九分廠。老生產線點火生產,新生產線開工建設,各項工作按步就班,有條不紊,緊鑼密鼓地鋪開。

二年後的1989年春夏之交,熔化能力150噸的龐大玻璃瓶生產線隆重投產。作為配套建築,緊挨嵩山路建起一座四層帶帽的辦公大樓。樓的外立面全部使用紅白兩色石子粉刷。其時的嵩山路兩側尚未有一棟樓房,這座美觀大氣鶴立雞群的建築正好在路東的中段,非常惹眼。所以,在分廠辦公會上,廠長不無得意的說,咱這辦公樓就是嵩山路上一枝花。此後就流傳開來。

洛玻九分廠,三條制瓶線,月產各種顔色,形狀的玻璃瓶上百萬只。煤,純鹼,石英砂等大宗原燃材料進廠,產品出廠,各種車輛在嵩山路上川流不息。職工待遇也好,還實行過免費班中餐呢,牛不牛?。無論硬件軟件,在嵩山路一線獨樹一幟,有點草雞變鳳凰的意味,亦潛藏著暴發戶般的傲氣。記得那年三月,辦事處組織轄區單位去小浪底植樹。其它單位職工全坐大卡車。唯獨九分廠開去的是54座長達10米的大轎車。卡車風吹涼,大轎坐著暖。真教其它單位的人羨慕嫉妒恨了。

我七歲前在山東博山。那裡玻璃與陶瓷的生產歷史悠久。我印象最深的是在街上的小玻璃作坊門口,看工人用嘴吹制玻璃瓶。沒想到自己長大成人後,工作的幾十年會與玻璃瓶的生產糾結在一起,莫非天意?從全手工生產,到機械化單機,再到六組組合的大型行列式制瓶機的全自動流水線。我是見證者和親歷者,也從操作者走向了管理者。

由於是汙染企業,市政府要求搬出市區。更由於市場的原因,洛玻九分廠(後改製為洛玻集團晶久公司),終於在進入新世紀後,退出了歷史舞臺。嵩山路上的一枝花也凋零了。此後的日子,又發揮了點兒餘熱,租給洛軸技校充作學生宿舍三年,然後壽終正寢。原址建起了一幢11層的小高層。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一個廠,一座樓,一支花的短暫一頁翻了過去,翻開的是嵩山路的樓宇林立,車流滾滾,萬紫千紅。

作者馮平 網名大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