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明知接驾耗费巨大,为何还要住在曹家?

清墨讲历史


曹家与康熙,绝非简单的君臣关系。从努尔哈赤时代开始,曹家就与清朝皇室有密切联系。清军入关前,曹寅的曾祖父被努尔哈赤所俘,编入正白旗的包衣;在皇太极时代,曹寅的祖父开始崭露头角;顺治时,曹寅的父亲曹玺曾在内务府当差,于康熙初年外放至江宁织造。

在清朝,上三旗的包衣有别于下五旗,其子孙都是皇帝家的奴才。曹家所在的正白旗,原本是多尔衮,后来被顺治收编,成为上三旗。这就让曹家占据一个有利地位,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皇帝可以随意派遣他们从事各种前朝太监所从事的秘密工作。

曹家的真正兴盛,从曹玺开始。在内务府当差时,他接了一门亲事,助力日后的飞黄腾达。曹玺的妻子孙氏,二十出头就给皇子玄烨当保姆。孙氏同样出自上三旗包衣,根据当时的惯例,凡上三旗佐领和内管领必须明确记载辖内十三岁的女子,并且每年报备总管太监,再由总管太监报告皇帝筛选。

入选人员进宫为宫女伺候皇帝,运气好的可能成为妃嫔。宫女年满二十五岁即可回家。当皇子出生时,总管太监会指示左领上奏合适的保姆名册,以供考察。曹寅的母亲便是其中之一。

玄烨小时候,受孙氏照顾,长大后显然还记得当年的恩情,并给予特别关照。1684年,曹寅的父亲去世,康熙亲自登门吊唁;1699年,康熙第三次南巡,还特别召见孙氏。孙氏觐见时,康熙说出“此吾家老人也。”言外之意,就是我和你是一家人。不过,康熙对孙氏的感情,对于曹玺1663年任职江宁织造没有多大影响。因为当时的康熙,年仅9岁。

曹玺在江宁织造任内,职责包括监督城内三个官方的织场,采买生丝,运送定额织品进宫。由于曹玺办事干练,政绩突出,很快就得到朝廷的认可。1667年,曹玺回京觐见皇帝,被授予蟒服,加一品。第二年,他的祖父母还被追授为二品衔,他本人还被授予工部尚书头衔,老婆加授一品夫人衔,这是曹家前所未有的殊荣。江宁织造的职位,不仅带来的地位,也给家族带来无数财富。外面的利益输送以及本职工作的灰色收入,源源不断地流入曹家。

曹寅五岁便随父亲曹玺去南京,在南京接受良好的儒学教育。少年时,曹玺送他到内务府当差。后来,曹寅凭借家族关系,调入銮仪卫工作。这是一个级别不高但上升空间很大的岗位,而且一般都由关系户担任,隆科多曾在此岗位任职。岗位的价值在于,曹寅能够时刻与皇帝接触。
在京城任职十五年间,曹寅工作时如同满人,为皇帝开道,狩猎于长城内外;下班后,又如同汉人,与一帮汉族文人士大夫吟诗作赋。这种兼具满汉双重属性的特点,加上康熙的信任,让曹寅很快就脱颖而出。

曹寅升任江宁织造后,其职责并不仅仅局限于本职工作,还要配合康熙,做许多调查方面的事。平时,曹寅需要将江南各地官员的动向、物价、商业、漕运、民情等,向康熙汇报。此外,他还出任过两淮巡盐御史,征集每年两百万两的税银,还要筹措五十万两以上的皇室各种开支。曹寅的一生,与康熙时代几乎重合,两人在奏折中,所聊的内容,不仅有工作还有许多家常事,就像一对兄弟。

康熙南巡,其目的主要是了解南方的实际政务与风土人情,肯定需要一个信任的人接待,既要保证安全,还要有足够的财力。就当时的情况而言,曹家再合适不过。南巡带有私人性质,包衣就是皇帝的私人奴仆,曹寅又刚好符合条件。此外,南巡的接待工作,不仅是差事,也是一份无上的荣耀,曹寅恐怕还求之不得,暗地里可能也做过许多公关。

秋媚说:曹家的兴盛与衰落,始终伴随着皇权。依靠康熙,曹家飞黄腾达,但到了雍正时代,曹家人没有适应形势的变化,导致家道中落。


秋媚读史


康熙南巡,前后共有六次,时间跨度从康熙二十三年(1684)至康熙四十六年(1707),其中五次居住在江宁织造府,四次由曹寅曹家负责接待。


虽然南巡的主要目的是视察河工、治理水患,虽然在第二次南巡(康熙二十八年,即1689年)时康熙就下令,要轻车简从,不能奢靡太过,但是轻易不出的九五至尊驾临自己治下,各地长官哪敢轻易怠慢,此时只怕是争着赶着以取宠迎驾为荣,哪里还敢计较花钱的多少呢?

这是从江南官员的角度来说的。

从康熙的角度来说,明知接驾耗费巨大,但他还是愿意住在金陵曹家。

原因有三:

一、康熙与曹家关系太亲密,对曹家太过于信任和照顾,御驾驻扎到其他地方,估计安全也不会有问题,估计接驾的官员也会小心翼翼、周全侍奉,但到底不如住在与自己一起长大、情同手足的奶弟弟家,更加放心,也更加融洽无间、不受拘束一些。

这难道不是人之常情吗?

康熙与曹家的关系说来就话长了。

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曹家五世祖曹世选曾为官在关外,因与后金努尔哈赤打仗失败被俘,成了满洲的正白旗包衣(奴才)。

后曹雪芹曾祖曹玺被顺治皇帝选为内务府二等侍卫,曹玺之妻孙氏被选为皇子玄烨的奶妈。

顺治十二年(1655),年仅两岁玄烨患上了天花(出痘),被搁置在西华门外的一座府邸中“避痘”,正是在在乳母孙氏的悉心照料下,濒临死境的幼年皇子才得以存活。谁能料想到,玄烨竟因此祸而得福——在顺治帝去世之前,在考量该立九岁的福全还是八岁的玄烨时,深受顺治信任、被其尊称为玛法((满语“爷爷”之意))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向顺治力荐已经出过痘的玄烨继任大统。

正是因为这种极为亲密的关系,康熙对曹家有很多照应照顾,从康熙二年(1663)开始曹玺任江宁织造,此后其子曹寅,曹寅之子曹颙、曹頫,前后四任长达五六十年担任江宁织造一职。


江宁织造府,名义上统属于内务府管理,实际上非常独立,掌管皇家御用衣物的制作、采办,油水极大,是个令人眼红的肥差;同时,还承担着替皇帝体察民情、刺探消息的重任,有直接向皇帝上密折的特权。


比如,现在我们就能看到好多曹寅具呈康熙的密折,上面康熙的批语非常口语化、贴近日常生活,由此也可以看出两人关系的亲密:


二、曹家迎驾是耗费巨大,以康熙之明,当然知道这一点。但是花钱多,随之而来的机会、油水也多啊。再说,终究是朝廷的银子,花在“朕即国家”的皇帝身上,用公家的钱,奉献表白自己的忠心,这种一本万利的事,曹家何乐而不为呢?


曹家迎驾花销巨大,在《红楼梦》中有很直接的映射对应。

脂评本第十六回,借赵嬷嬷之口说出贾府迎驾花钱如流水的事实:

赵嬷嬷道:“嗳哟哟,那可是千载希逢的!那时候我才记事儿,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庚辰侧批:又要瞒人。】把银子都花的像倘海水似的!说起来……”凤姐忙接道:【甲戌侧批:又截得好。“忙”字妙!上文“说起来”必未完,粗心看去则说疑团,殊不知正传神处。】


接着,还是借赵嬷嬷之口说出了众所周知的一个事实——甄家(又一个曹府的现实影子)独接驾四次,花钱如土泥,“罪过可惜”竟也形容不出。但这一切都不过是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


现实中的曹家自然知道这个道理,曹家知道,圣明无比的皇帝老子自然也不会不知。既然你知我知,大家都心知肚明,那还用顾忌花钱的事吗?


三、即使曹家亏空了,鉴于上面的那条原因,重情重义的康熙皇帝也会给人家曹家兜底、留后手、找出路的。


虽然曹家不会大吐苦水,但享受了诸多好处的皇帝决不会让曹家因此轰然倒塌。假如这样的话,不仅康熙自己于心不忍,还会伤害倒一干心腹的内心。

于是康熙还煞费苦心地让曹寅和自己的妻哥李煦轮流任两淮巡盐使这个肥缺,让李煦帮助曹寅弥补亏空;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甚至还驳回了两江总督噶礼对曹寅的弹劾。在曹寅生病时,他派人快马送药慰问;曹寅去世,康熙十分哀痛,就先后安排他的两个儿子继任江宁织造,对曹家极尽照顾优待之能事。

只不过在康熙驾崩之后,新皇雍正登基,几经辗转曲折,曹家还是被查抄清算,走向了彻底败落之路。


《曹雪芹的生平与家世》(顾平旦、张书才、沈治钧)

《清史稿·圣祖本纪》


根芥微尘


《红楼梦》中的甄家曾四次接驾,银子花得流水似的。甄家就是曹家,即江宁织造曹寅家,曹雪芹的祖父家。康熙南巡6次,有4次住在曹家。

康熙为什么住在曹家呢?

康熙皇帝视曹家为亲人

这是因为康熙与曹家有渊源。曹寅的母亲是康熙的保姆,曹寅和康熙一起长大。康熙视曹寅为自家人。康熙南巡时曾拉着曹寅母亲的手对别人说:“此是我家老人”。康熙把曹寅的母亲当成自家的长辈。

曹寅比康熙小4岁,幼时即有神童之誉,稍长,做过康熙伴读。曹寅文武双全、博学多能而又风姿英绝。曹寅15岁中举,16岁进宫当了銮仪卫,没有参加会试。二十出头被提拔为御前二等侍卫兼正白旗旗鼓佐领。曹寅与少年康熙关系匪浅。

清代初期,御前侍卫和佐领都是十分荣耀的职务,只有皇帝最信任的人才能担任此职。

曹家的历史

曹寅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的祖籍在辽宁沈阳。

万历末期,曹锡远到沈阳作官,遂将全家迁到了沈阳。曹锡远“令沈阳有声”,有研究者认为,曹锡远当时任明朝沈阳中卫指挥使。1621年,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军攻占沈阳,曹锡远归顺了后金。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记载:“曹锡远,正白旗包衣人,世居沈阳地方,来归年分无考。”

《清史稿》中曹寅小传记载,其先祖曹锡远“从龙入关”,曹锡远是多尔衮的包衣奴才。包衣奴才即“家仆”,只存在于八旗满洲之中,其中上三旗的包衣由内务府管辖,服侍皇室;下五旗的包衣分属下五旗的王公贵族。正白旗属于上三旗。

多尔衮死后,正白旗归皇帝统领。曹家服侍皇家。曹家是上三旗包衣。别以为包衣奴才地位低下,他们是皇室里是奴才,但是在政治舞台上都是赫赫有名的大臣。他们的女儿可以参加选秀。

如康熙帝的德妃、雍正帝的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就是正黄旗包衣。

乾隆帝的令皇贵妃即嘉庆帝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就是抬旗入满洲镶黄旗的正黄旗包衣。

曹锡远之子曹振彦跟随多尔衮辗转沙场,累迁至浙江盐法参议使。

曹振彦之子曹玺,曾随王师征山右有功。曹玺曾任内务府营缮司郎中、江宁织造。

曹寅是曹玺之子,“寅自幼侍皇帝读,通经史,工诗文,老师宿儒皆称叹之。”

曹玺死后,康熙命曹寅继任江宁织造,特敕加通政使,持节兼巡视两淮盐政。

曹寅奉命纂辑《全唐诗》、《佩文韵府》,著《楝亭诗文集》。曹寅写过葬花诗。

曹寅与康熙的友谊

曹寅任江宁织造期间,虽然远离京城,与康熙山高水远,但是二人书信不断。有公事有家事,曹寅得风寒,康熙皇帝心急如焚,连夜派人送去亲笔信与药,告诉曹寅药的用法,督促其按时服用。康熙帝6次巡视江南,其中有5次由曹寅接驾,有4次住在曹家。曹寅四次接驾,不仅倾注全家财力,还挪用库银三十七万两。

康熙当然知道接驾需要大笔的银子,曹寅亏空,康熙心知肚明。两江总督噶礼上奏弹劾曹寅,康熙极力维护他批示:“朕知其中情由”。

康熙让曹寅与李煦奉旨十年轮管两淮盐课。淮盐是天下最肥的缺。康熙的意思,是让他们在这个位置上,补完织造的亏空。

有意思的是,康熙皇帝偷偷写信告诉曹寅:“风闻库帑亏空者甚多,却不知尔等作何法补完?留心,留心,留心,留心!” “两淮情弊多端,亏空甚多,必要设法补完,任内无事方好,不可疏忽。千万小心,小心,小心,小心!”

康熙大帝与曹寅有这样亲密的关系,他自然会住在曹家了。电视剧《康熙王朝》里的魏东亭的原型就是曹寅。从魏东亭和康熙的关系就能看到曹寅和康熙的关系如何。


润杨阆苑


康熙能够在哪个人家里住,绝对是给了他非常荣耀的事情,而再曹家的话,之所以能够有这一次机会,就是因为康熙从小就是一个孤儿,这在他的祖母和他的奶妈照顾下长大的,所以对他奶妈的感情是非常好的,而他奶妈就是曹家的主人。



像曹雪芹他们家这么富有,就是因为康熙给他们一个非常好的官职管理着,当时江南的制造,绝对是捞油水的大官,而且康熙住在他们家肯定是会给他们很多赏赐,同时有很多官员想要巴结他们也会给很多钱,自然是赚的比亏的多。

康熙不仅是知道自己会给他们带来很大消耗,但是也给他们很多机会,曹家已经是牢牢的把握住了。

康熙是一个仁明的君王。绝对不是一个普通的皇帝,在当时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自己才只是10多岁的小孩子慢慢地成长了起来。虽然在这期间是有了祖母的帮助,但是也是靠着自己成功的打败了鳌拜,同时消灭了外面的三番。



在文治武功方面可以说是达到巅峰,做人方面也是非常厉害的。而康熙之所以到这个地方,就是因为他从小就是非常的孤单,父亲死的早,而且母亲也是,自己从小还得了天花,多亏了祖母的照顾,而其中给他最大的温暖的就是他的乳母,也就是他家的女主人,一直不离不弃的照顾他,把他当做亲生的儿子,而康熙自然是把他当做亲生母亲一样,有着很深厚的感情。


在他乳母离开宫里之后,康熙经常是会想念他,于是就会出门走一走,看一下他这个乳母,然后住在曹家,而现在曹家可不是刚开始进宫的曹家,已经是得到了康熙很大的赏赐,并且给他们一个最容易捞钱的官职,那就是江南制造,当时江南是清政府最富有的地方。

三年清知府10万雪花银,但是和这个官职相比的话实在是太少了,最少每年也是要有这个10万的几倍。即使他们贪污被发现了,康熙念在他和乳母的关系,最终是选择了放弃他们,甚至到了雍正的时候也是这样子的,看他们府里那么繁华就可以知道他们是多么有钱了。

这在红楼梦里面都是有记载的,大家可以去了解看一下。


史研


这笔账可不能这么算,你如果这么算的话,你是搞不清楚这些皇帝为什么养这些贪官了!

曹雪芹的曾祖母是康熙皇帝的乳母,而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则是康熙皇帝的侍读!就这两份荣耀伴随在曹雪芹这个家族身上,也因此他们可以世袭江宁织造这样一个肥钗!对于康熙来讲,十分清楚他带给曹家的荣耀最后会让曹家,成长成为什么样的怪物,但他不介意,为什么,自己的国家要钱,自己的政府要钱,自己更要钱,此时如果没有人替他去操办钱两方面的事情,但康熙凭什么去打仗?凭什么平定天下?凭什么治理天下?

康熙不是一个傻子,他也十分明白钱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在康熙末年,国库里面的银两出现了紧缺,你认为这是谁造成的?还不是康熙他自己弄的!康熙做房地也是需要耗钱的,此时他不希望的就是自己因为营养方面的事情而担忧!

你想啊,一个皇帝要是为了自己一两口饭四处奔走,那这皇帝做的也算是到头了!作为皇帝就应该有自己必须要考虑的事情,不能把精力分到其他的东西上面去!事事躬亲这一点是圣人的做法,但并不是君王应该做的事情!

所以他就需要有人替他去找这些钱去填补国库上面的亏空。国库上面的亏空是康熙自己弄的,而这些钱呢,国库里面的钱又是从国家的税收收上来的,属于正当收入,这些正当收入全部已经用完了,该怎样才能够去填补这些非正当的收入?

所以言归正传,这还是一个乾隆为什么一直养着一个合身的原因!对于乾隆来讲,他也明白和珅拿着自己的权利以权谋私,以权谋利!手里面拿着那么多钱,有几分钱是干净的没有?丢了这个军机处大臣的这个帽子和尚,他能挣到几分钱,落破得,自己的下人还需要替他去张罗银两啊!所以乾隆后来一直留着和声,并且直到他死为止!乾隆做事情铺张浪费,花的钱更多,所以他就要养一个巨贪!贪官就是用来敛财的!

对于康熙来讲,他也明白自己天天搞事情,平定三番,平定台湾,这些东西都是需要用钱的,国库里面的钱已经打上了标签了,此时你想去拿那是不可能的,照道理这个时候国库里面的钱如此少了,那应该别去江南了!但是,康熙还不得不下一趟江南!

毕竟江南地区物产丰盛,鱼米之乡如此众多的资源代表的是白花花的银子!(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康熙如果不能稳定江南,就不能保证自己的这半壁江山里面的税负能稳稳地收到自己的手里面,他需要去出面去和那些地方豪强打点关系,让他们支撑自己的国家!

我已康熙必须得下江南,但是下江南花钱这怎么办呢?此时康熙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自己的奴才。曹雪芹的家族虽然世袭的江宁织早,但实际上大家都明白他是康熙皇帝的包衣奴才,也就是康熙手里面的奴隶,康熙要他做什么,他就必须得做什么!所以康熙用曹雪芹家族的钱那是心安理得,其他的人根本说不了半句话,因为这说到底就是你自己家里面,你和你奴才之间的那些事情!你如果住到其他朝廷大臣的家里面,反而会惹的其他人非议!

其实,康熙住在曹雪芹的家里面,并不全是一件坏事!其实更多的是向外面传递一个信号,就是曹雪芹的家族我罩着呢,如果你们以后有什么事情尽量去找曹雪芹的家族去办事!

明白了吧,康熙虽然跑到曹雪芹的家里面去住了几天,并且让曹雪芹家族为此耗费了大量的营养,甚至不惜挪用库银,但事实上康熙给了曹雪芹家族一个天大的面子!就这身份不比和珅的军机处大臣的身份来的低!他给了曹雪芹家族一个恩典,曹雪芹家族可以利用这个恩典不停地去钱生钱,哪怕去摊钱去要账,那康熙都不会管你,甚至于地方上面的示例会因此乖乖的把钱交到你的手里面,这样的话你的家族就可以通过这个机会来大量敛财,事实上康熙在听说曹雪芹家族挪用银子以后也并没有直接斥责,而是表示自己能够理解,并且提醒曹雪芹的家族小心谨慎,最重要的是她把追究责任这个事情!直接给单方面的压制下去了!

就这恩典放在和珅的身上,我保证合身能够聚敛起半个江南的财富,但是,后来的事情表明曹雪芹家族此时的执政人太过于的无能!不仅没有把亏空的银量给补上,而且还在雍正时期把事情直接给办砸了,雍正身上用的那个绸缎查出来有质量问题!

亏空银两的事情没有跟你追究责任,这算得上是对你的恩典,但是你把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做好,这是你自己的事情!

所以曹雪芹家族的没落跟自己有关,康熙对于曹雪芹家族的处理,那已经算得上是仁至义尽,甚至于直接就是偏袒偏私了!


漩涡鸣人yy


“乳汁”造就的江南曹氏

自古以来皇室出于种种原因,皇室子孙出生以后一般都不由自己的生母抚养,改由皇室招募乳娘抚养,这也就造就了一批由“乳汁”培育出来的“特权阶级”。

远的比如明代的魏忠贤,天启朝的大太监魏忠贤,之所以能够为祸人间,就是因为客氏的缘故。客氏乃天启皇帝乳母,在客氏的帮助下,天启皇帝对魏忠贤甚是信赖。

而到了清代,江南曹氏也因为和康熙皇帝的“乳汁”关系成为了显赫一时的名门望族。

康熙皇帝自幼丧母,对于自己的乳母孙氏有着天然的珍惜。康熙执政以后,即封孙氏为“一品夫人”以报答孙氏的“保育之功”,这种恩宠也恩及了孙氏的家人。

江南曹氏,富甲江南,这几个字可不是说说而已。

自古盐税,漕运,织造这三门是公认的油水最深的三处。江宁织造又是清代皇室设在南京的天字第一号的官方织造。

“苏杭熟,天下足”,江宁织造统筹江南一片的丝绸行业,背靠皇室,自然是无人敢惹。而曹氏能够一家三代四任江宁织造,这里面的猫腻有多深,捞了多少油水,可能也就只有天知道。

再加上江宁织造本是由内务府亲点,不受地方管辖,有专折奏事的特权,说到底其实就是皇帝的“隐形”钦差大臣,地位之尊荣绝对冠绝江南。

康熙主政六十年,曹家在织造的任上待了五十八年,几乎由曹氏一家独断。荣恩之深,窥一斑而知全豹。

康熙二年,曹玺因镇压山西叛乱有功任江宁织造,此后监理江宁织造一职长达二十年,直至去世,冠绝一时。

曹玺去世以后,江宁织造又落在了曹玺之子,康熙同年玩伴,伴读,御前侍卫曹寅的肩上。

康熙二十九年,曹寅成为苏州织造,康熙三十一年,曹寅调任江宁织造。

由于童年时期和康熙建立的深厚感情,曹家的恩宠在曹寅时期达到了巅峰。历史上有名的康熙下江南,其中四次均由曹家接待,远胜《康熙王朝》中的魏东亭。

其中康熙第三次南巡时,为曹家亲自题了“萱瑞堂”,所谓萱草本是母亲的代名词,康熙题下此三字也是对乳母孙氏的惦念。

当然康熙南巡也为后来曹家败落埋下了伏笔,帝王南巡所带来的荣辱,背后却是曹家落下的巨大亏空。

康熙五十一年,曹寅因感染风寒在江宁织造任上病逝。

去世之前,曹寅的亲家李煦曾密奏康熙,曹寅身在江宁织造职,亏空达三十万之巨,且曹家已无资产再补。

有人或许有疑问,你既然说曹寅身居要职,又为何入不敷出。

其实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曹寅虽然来钱之路甚广,但他出钱更多。且不说康熙五次南巡的花费,就广是结交名流以及曹府日常的花费就已是不菲,细节也许可以参考《红楼梦》。

当然,康熙皇帝自然也知道曹家落下的亏空和自己有着关系,因此他在曹寅去世以后就让曹寅的儿子曹顒继续担任江宁织造的职务,以敛钱财补齐亏空。

康熙五十六年,多方努力之下,江南曹氏也只是补齐了多年以来的部分欠债,康熙并没有太多追究,而是将各种参曹家的奏章压了下来。

但曹氏恩宠已经不复当年却是显而易见,毕竟康熙恩庇了曹氏四十年,再加上乳母孙氏此时已经去世,香火情渐渐烟消云散了。

康熙曾经对曹頫言到“念尔父之情,特恩至此”。一声“特恩至此”算是为皇室和曹家的关系画上了一个句号。

雍正二年,雷厉风行的雍正登基以后就开始大张旗鼓的改革朝政,首要一条就是补齐地方,内官所欠国库,内库的银两。

曹家在任上落下的亏空成为了雍正追缴的对象,但债海茫茫,曹家已经是无能为力。

雍正六年,雍正下旨将曹頫革职查办,家财悉数充公,显赫一时的曹氏很快败落了下来,真可谓是“白茫茫大雪落了个真干净”。


是阿维啊


提起曹雪芹,如雷贯耳,一代大文豪,据说《红楼梦》中贾府就是以他的曹家为原型写的。他的家族在他祖父曹寅时鼎盛一时。

他的家族荣宠与衰败与康熙帝有密切关系。

从康熙二十三年九月到康熙四十六年正月,康熙皇帝六下江南巡视,其中四次抵达江宁后,都把江宁织造府当作行宫。

江宁织造府就是曹家。选择曹家作为行宫,可见关系非同一般。

皇帝住在臣子家中,对大臣那是一种莫大的荣耀和恩宠。可是四次的接待也着实让人吃不消。

可以这样说,曹氏家族因为康熙荣,也因康熙衰。

首先我们来说说康熙和曹家非比寻常的关系,就能明白他为什么会选择曹家?

康熙恩宠曹家,由曹玺始,至曹寅则到了极致。


曹雪芹的祖上原本是多尔衮的家奴,后来到了曹雪芹的的曾祖父曹玺,娶妻孙氏。正是这是孙氏给曹家带来了荣耀。

孙氏生于1632年,出身上三旗包衣,二十出头就给皇子玄烨、即日后的康熙帝当奶妈。

按照满清的惯例,皇家的子弟,必须从家奴中选取乳母抚养。这就是说,皇家贵族的幼年成长,享有的母爱不是亲身母亲带来的,而是奶娘给予的。


这种爱对于康熙皇帝而言,更是弥足珍贵。因为他自幼丧母,对于母亲的记忆,一方面来自于祖母孝庄皇太后,更多的一面,则是曹玺的妻子曹孙氏这样的奶娘所给予的。

玄烨小时候有一段时日因患天花住在紫禁城外,孙氏一直陪伴他的身边。继承大统后,玄烨显然还记得孙氏旧情,而给予特别关照。也就是在康熙心里,孙氏是他的母亲,恩重如山。

1699年,康熙帝三次南巡,也特别召见了孙氏。孙氏觐见康熙时,康熙脱口说出:“此吾家老人也”。也就是说,康熙住在曹家,他把对孙氏的感情转嫁到曹家,认为那是他的另一处心灵皈依。

因为孙氏关系,康熙对曹玺也非常的关照和尊重。

康熙二年(1663年)就把曹玺委派到江宁(今南京)担任江南织造监督。这可是一个肥缺,专门负责制造或采购宫廷御用丝绸,只供后宫或亲王使用,极少出现在民间。所以,江宁织造生产的全是贡品,相当于皇室直属的国企。

后来这个职位又给了曹寅。这份差事的油水有多足,那我们就列举一组数据吧,当时江南一带的纺织产业引领全国,南京附近的纺织工人就超过5万人,纺织机器将近4万台,每年的产值将近1200万两白银,所以说这差事想不发财都难,要知道,清朝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就8000万两白银。


除此之外,曹寅还被任命为巡视两淮盐政、两淮巡盐御史。由于盐在古代一直被官方所控制,所以盐差也是一份十分捞得到油水的美差。这也使得,曹家在曹寅时期,达到了曹家最鼎盛时期。即“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当时的曹家,在江南一带,是有名的富豪。

按照朝廷规例,织造监督作为内务府委派的临时官员,一年就得作一轮换,但曹家却因为康熙恩宠,打破皇家惯例,仅曹玺就一直就任到死,尔后其子其孙世传接任。

也就是曹家的富裕和荣宠都是康熙给的。去曹家住也是理所当然。

1667年,曹玺奉召回京觐见康熙时,授蟒袍,加一品,同时追封他的祖父母为二品官衔,他本人则授工部尚书衔,妻子孙氏授一品夫人衔。这是曹家族人前所未有的殊荣。

康熙二十三年,曹玺因病在江宁任上去世,康熙听说后,竟然立即从京城派遣太医送药,这那里是对待家奴呢?就是皇家近戚,也不过如此。1684年,曹玺去世,康熙亲自登门吊慰。

而康熙与曹玺次子曹寅关系也很亲密。他们感情相当于手足之情。

曹寅比康熙小四岁,因为母亲关系,从小被选在康熙身旁,既是玩伴,又是密友。及至上学时,曹寅成了康熙的伴读,除了陪同康熙读书外,还顺带兼职书童,负责帮康熙整理笔墨纸砚,代为抄抄写写。

等到康熙即位时,16岁的曹寅成为了康熙的御前带刀侍卫,库布之一,鞍前马后的跟随康熙。在康熙“智擒鳌拜”时立下奇功,一举成名。

到了曹寅接手江宁织造后,曹家的声望与日俱增,达到顶峰,尽管他所担任的江宁织造官品并不高,但因为是康熙帝的心腹,被委以着监督江南官员及文人士绅的重任。当时地方大员乃至督、抚上奏密奏的朝廷的奏本,都要通过曹寅之手上达天听,可见康熙帝对他的信任与重视。

谈到奏折,康熙帝入住曹家还有一个原因。

其实,江宁织造还有另外一个隐秘的功能,就是康熙设在江南的“情报站”。

其一,《南京通史·清代卷》记载,康熙曾反复叮嘱曹寅:“以后有闻地方细小之事,必具密折来奏。”这说明,除了朝廷的丝绸采买外,江宁织造还负责江南的情报收集工作。

其二,在曹寅上报康熙的奏折中,很多内容涉及丝绸织造以外的事,如“朱三太子”、“废太子胤礽”等。当时南明残余势力还是让康熙格外关注的。

除去和曹寅关系亲密,康熙住在曹家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康熙要曹寅面奏重要情报内容。

从康熙初年一直到雍正初年,江宁织造曹家坐镇江南大半个世纪,成为显赫一时的皇家心腹。

史料记载,康熙皇帝曾对曹家有过承诺:“只要我大清不灭,保尔曹家百世尊荣。”

可是他这话说得过早了,他和曹家有感情,不代表后代和曹家也有感情。

到了雍正帝就开始查抄曹家,原因之一就是曹家挪用公款300万两白银。这300万两白银记账就该记在康熙头上。

康熙六下江南,四次都住在江宁织造。曹家每次都要翻新各居所,置办康熙的一切御用物品,还有嫔妃,大臣们的所用之物。有时还得根据康熙的要求,重建一些馆社,耗费巨大。

四次的招待,吃穿用度确实让曹家苦不堪言。为了解决这个花费,曹寅想了很多办法,这个钱自然不能问康熙要,只能自己掏腰包。如果继续这样吃下去,那么曹家始终都要垮的。后来实在没办法,只好挪用了三百万两白银。

因为这件事其他官员弹劾曹寅,在康熙帝时,他心知肚明,所以压下来并不追究。

可是雍正当了皇帝,他不会不追究。而当初挪用的300万两白银这件事情变成了曹家败落的原因之一。

曹寅的儿子被追究,而且还被罢官。也许是出于对曹家的尊重,所以并没有斩杀他。后来,雍正在京城为曹家留了一处宅院,供其居住。不过从此之后曹家开始没落。

如果当初康熙下江南的时候,不四次住在曹家,或许曹家还不会被吃垮。曹寅也不会挪用官银。

康熙给了曹家泼天富贵,可是也被康熙自己给吃垮了。


历史逸事


我们在算账的时候,肯定不能去算这些明面上的得失,康熙自己也清楚,如果通知曹家前来接驾,那么他的家族肯定是需要花费不菲的支出,但是皇帝为什么坚持要住在曹家呢?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事情。

首先我们要知道,曹雪芹的祖母曾经是作为康熙皇帝的乳母的身份回乡的,而曹雪芹的祖父又是康熙皇帝的侍读,所以对于曹雪芹家族而言,他们就代表着皇权的恩宠,有了这一层关系的存在,他们才能够长期把持着江宁织造这么一个肥差。对皇帝而言,他清楚,他只要下江南巡查住在曹家,就相当于给外人释放出了一个信号,他始终恩宠着曹家。所以说让他们去接驾可能要花很多钱,但是曹家赚钱的能力也是相当惊人的嘛,这些人的存在才能为他去操心赚钱的事情,相比起接驾时的荒废,九牛一毛而已。

皇帝身为九五之尊,他要考虑的是一些大方向的事情,至于说钱这些事情应该是由手下人去操心的,并不在他的考虑范畴之内。由什么样的人去为他赚钱,他也并不关心只要能够有收入,那么这个人存在才有他的价值,曹家无疑是为皇帝赚钱最合适的对象。

就好,比如说后来为什么乾隆一直养着和珅,就是跟康熙养着曹家是一个道理,和珅的存在,所以说很多时候会通过公权来谋私利,但是他手里的钱很多都变相孝敬给了皇帝,正是因为和珅的存在,才让乾隆不需要为钱操心。

而康熙作为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自然也明白这种道理,他天天想着怎么统一整个天下,想着和那些不听自己话的敌人玩命,想着怎么去把国库里面的钱用在合适的地方上,那么手里面肯定是相当拮据的,当时整个中华大地最有钱的莫过于江南地区,曹家又是跟康熙关系非常深厚的家族,由他们把持江南制造,就能持续不断的为自己输入金钱支撑。

按理说康熙每次下江南都住在曹雪芹的家里,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因为这无疑向外面的人传达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那就是曹雪芹的家族依旧有皇恩在身,很多事情是非常好办的,能赚的钱绝对也是天文数字,只可惜的是曹雪芹的当家人并没有好好利用,这种机会反而因为自身能力的问题,最终导致曹雪芹家族的没落。


小芊芊爱历史


  康熙皇帝小的时候染上过天花,这在当时可是非常致命的一种病,顺治皇帝就是因为染上天花身亡的,但显然康熙皇帝非常幸运,在奶娘孙氏的细心呵护下他竟然痊愈了,并且康熙还因为天花痊愈当上了皇帝,所以康熙对孙氏非常的感激,而这位孙氏是曹玺的妻子,所以康熙皇帝就把自己的感激给了曹家,就这样曹玺在仕途上一路平坦,很快就成为了江宁织造,之后曹家更是一路顺风顺水,当然这除了康熙对孙氏的情分外曹玺本人也是十分有能力的。

  康熙皇帝年轻的时候身边有一个御前侍卫,这人就是曹玺的儿子曹寅,康熙皇帝和曹寅关系非常好,两人经常在一起读书玩耍,后来康熙皇帝还把曹寅提拔为曹家的第二位江宁织造,在他下江南的时候还一直住在曹家,这样一来他不仅能和自己的好朋友曹寅相处还能见到自己的奶娘孙氏,而且康熙还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即使是奶娘他也对其十分尊重,并且免除了奶娘对自己行礼。    康熙皇帝六次下江南五次住在曹家,曹家连续四人担任江宁织造,而且康熙还许诺保曹家永世辉煌,全天下有这样殊荣的家族也就佟氏家族了,要知道佟氏家族可是出过两位皇后的,而且当时朝堂上为首的大臣佟国维就是佟氏家族的人,曹家在地位上虽然不能和佟家相比,但康熙皇帝对其的恩宠却一点也不少,所以基本上没有人敢跟有康熙撑腰的曹家过不去,但曹家恐怕怎么也没有想到康熙皇帝刚死没多久自己就被抄家了,而且这个被抄家的原因对曹家来说也是非常冤枉的。

  雍正皇帝上位之后立刻对那些贪官污吏们进行了惩处,凡是有亏空而且不能弥补亏空的官员都要被抄家,而曹家就是那个有很大亏空的家族,所以就被雍正皇帝给抄家了。实际上曹家之所以有亏空并不是因为他们仗着康熙皇帝的恩宠为所欲为,而是因为康熙皇帝五次下江南把曹家给掏空了,要知道皇帝生活的地方必须是富丽堂皇的,而曹家想让皇帝满意就必须把家中布置的符合皇帝的身份,并且在其他方面也不能亏待了皇帝,但这些都是需要花费大量银子才能完成的。

  曹家担任的江宁织造郎中一职其实本身就是个肥差,所以曹家才能支付的起康熙皇帝在江南期间的开支,但这样一来曹家就无法避免的要在职位中捞钱了,而且捞的钱还是一笔巨大的数额,这个亏空可不是说补就能补的上的,但雍正皇帝可不管什么原因,他刚刚上位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放过了曹家,都会成为其他大臣的话柄,这样一来雍正的国策就很难推行下去了,所以雍正皇帝必须要对曹家下手。





聊哥说历史


曹家实际上是家奴出身,即是皇家的“包衣奴才”,他在康熙,雍正的眼中地位类似于曹雪芹所写的“红楼梦”中赖家的位置。

康熙皇帝南巡和乾隆皇帝不一样,康熙皇帝南巡是明显带着政治目的的,笼络江南士人,巡视河道治理,确保江南财富重地的安全,但是在公事之余,游山玩水,纵情享乐也是“搂草打兔子”顺手的事,只是这些私事,爱惜名声的康熙皇帝当然要找自己人来办,因此住在曹家那是实实在在的把曹家当成了自己人,那是实实在在的恩宠,曹寅也会做官,利用接驾机会邀宠。

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是康熙皇帝玄烨的乳母,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又是玄烨的侍读,因此玄烨对曹寅高度信任,正因为此,玄烨才把江宁织造这一“肥缺”给了曹家,并且事实上让曹家世袭。

康熙六次南巡,四次都驻即曹寅府中,为了奉承最高统治者以图永保禄位,曹寅四次接驾时,不仅倾注全家财力,还挪用库银数十万两,在经济上造成了巨额的亏空。曹寅、李煦还为康熙南巡营建“宝塔湾行宫”,康熙四十四年三月十二日,迎来康熙第五次南巡,御舟开抵三汉河宝塔湾,曹寅奏请康熙皇帝起銮,康熙皇帝带着皇太子、十三阿哥,后宫嫔妃驻跸行宫。在行宫内,又是演戏,又是摆宴,真“比一部书还热闹”。

事实上,对于曹家的接驾安排,康熙皇帝还是非常满意的,对于曹寅亏空公款的事,康熙皇帝心里十分清楚,但是并没有处理曹寅反而对曹家百般维护,甚至可以说是直接出手帮助曹寅填补亏空,连着历史上有名的“薄情寡恩”的雍正皇帝实际上都对曹家网开一面,作为皇家的包衣奴才,亏空不是曹家衰败的主要原因。

因此,在有大臣奏报曹寅等人挪用库银时,康熙直接替曹寅开脱罪责:

“曹寅李煦用银之处甚多,朕知其中情由。”

康熙皇帝把曹寅的亏空原因归结为三条:南巡接驾、修造行宫和临行馈送。

康熙并没有对曹寅等人作出处罚,只是私下告诫他们尽快将亏空补上,康熙四十九年时,康熙因此事一连在曹寅的奏折上批写了四个“小心”。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七月曹寅一病不起,死在扬州,李煦上奏康熙皇帝,称:弥留之际,核算出亏空库银23万两,而且曹寅已经没有资产可以补上。曹寅死后,康熙不但没有埋怨曹寅没有及时弥补亏空,反而多方运作保全曹家。

首先,为保全曹家的江南家产免遭搬迁的损毁,特命曹寅之子继任江宁织造:两年后曹寅之子病故,康熙又亲自主持将曹寅的四侄过继过来,接任了江宁织造的职务。

其次,康熙直接出手为曹家弥补亏空,康熙让曹寅的大舅子苏州织造李煦代管两淮盐差一年,用所得的银子补齐曹寅生前的亏空。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又查出曹寅生前亏空织造库银三十七万三千两。康熙再次做安排,让两淮盐政李陈常和李煦代为补还。

雍正即位后,接连颁布谕旨,开始在全国上下大张旗鼓地清查钱粮,追补亏空。他一再声明,凡亏空钱粮的官员,一经揭发,立刻革职,仅雍正元年,被革职抄家的各级官吏就达数十人,与曹家既是亲戚又患难与共的苏州织造李煦也未能幸免。但曹家并没有被治罪,看在父皇的面上,雍正特许曹家将亏空分三年还完。

作为皇帝,可以容忍大臣无能但是不能容忍家奴无能,大臣无能,反而有利于皇帝集权,但是曹家身为家奴,如果无能,不能办好皇帝的私事,皇帝是不会容忍的,最后曹家实际上就败在无能上。

雍正四年(1726年),曹负责操办的缎匹衣料质量“粗糙轻薄”受到重新补偿并罚掉一年俸禄的处分,不久,雍正穿的石青缎褂褪色经查又是江宁织造的产品,结果又罚掉曹一年的俸禄,身为织造,连皇帝的衣料都弄不好,自然引起雍正皇帝不满,曹家的无能由此可知。

雍正五年正月(1727年),两淮盐政噶尔泰向雍正密报扬州、江宁两地官员的情况,讲到曹时说:

“访得江宁织造曹年少无才,人畏缩,织造事务都交给管家丁汉臣料理。奴才在京见过几次,人也很平常。”

雍正看后心情愤激,挥笔写了“原不是一个东西”、“岂止平常”的批语。

到了这个地步,雍正并没有将曹问罪,而是决定将他召回北京当面考察和训诫,于是传旨,命苏州织造高斌不必回京,他所督运的民卷匹由曹家送来,不料途至山东长清县等处,曹知:

“于勘合外,多素夫马、程仪、骤价等项银两”

曹家飞扬跋扈,骚扰驿站,勒索贿赂,终于招致雍正“龙颜大怒”,即刻下令将其交由内务府和吏部严审。自此,曹家真正的衰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