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至暗時分”,跨境電商需更顯英雄本色

疫情下的跨境電商市場風雲變幻,中國出口電商賣家面臨著史無前例的挑戰。河南保稅集團總裁、中國跨境電商50人論壇第三屆聯席主席徐平表示,高度關注也最擔心口岸關閉的問題。因為從近兩天的消息來看,英國方面已經有動議,對於港口是否臨時關閉,議院已經在討論了。若真出現這種情況,她認為對出口企業會有至少長達半年的影響。不僅如此,這對中小微企業將會造成非常大的傷害,至少70%以上的中小微企業會對“今年可否持續生存下去”打一個巨大的問號。


全球疫情“至暗時分”,跨境電商需更顯英雄本色


“危”中一定會有“機遇”,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疫情發展對跨境電商短期的影響,對賣家企業都是很大的考驗,而未來它對跨境電商又存在怎麼樣的長期影響或變化態勢?

徐平覺得“危中是有機遇的,它們是互相的一種辯證關係”。因為跨境電商常常就是“夾縫中求生存,創新中求發展”。因此要有信心,且跨境電商偉大之處在於變中求生存,對於疫情對跨境電商未來長期發展態勢和影響,徐平分別從五個維度進行了總結分析:

一,這次突發事件對跨境電商來可能是一個很好的機遇。尤其是在國內,人們經過一段時間的全國隔離及管制狀態,一方面可能會習慣線上辦公、開會、線上購物;另外,目前疫情在全球180多個國家蔓延,一些國家也在學習中國的做法,同樣採取管制,這也意味著全球對線上購物、辦公的需求會有更多的認可和接受度。在未來,全球購物會出現一種長期可持續的線上購物的發展態勢。


二、加速線上和線下的融合。經歷疫情影響,大家可能都認識到,在交付環節物流對交易的影響是致命的,僅有線上的交易訂單沒有物流的及時配送是無法達成交易的。畢竟跨境電商涉及國與國之間的利益,口岸清關規則、稅收規則、外匯、境外終端配送等,雖然交付環節複雜,但卻是對線上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至於線上線下的一體化運營,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線上商城和線下實體店會更同步,同時會受到國外的重視。

第二,線上交易和線下“一張網”,也就是線下物流體系會加速融合發展。原本的線上交易平臺和線下物流平臺是分離的體系,那麼現在線上交易平臺會更重視線下一張網的分佈和佈局。


三、交付方式的改變。隨著疫情的發展會讓更多的跨境電商賣家深刻地意識到,滿足客戶線上交易體驗的同時,要做儲備,有實力的賣家或在前端市場設海外倉。因為設立海外倉能夠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此外徐平提出未來跨境電商會更加需要貨到付款新方式,對此,她進一步解釋道,這次疫情期間,國內跨境電商賣家在採購防疫物資時,100%都是現款向境外支付。但事實上,大部分款付出去後未收到貨。而現在歐洲疫情一直在蔓延的時刻,也出現大量搶購疫情物質,也出現一個情況:價格不是問題,賣家看到貨才可能支付貨款,畢竟在疫情前期,採購商碰到了先付款卻見不到貨的這種教訓。因此在未來的跨境電商交易中,誰佔有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比如流量、物流的競爭力,以及優先實現貨到付款的客戶體驗,一定會佔據未來的國際出口市場。


四、跨境電商開始發生分化。對於系統性、戰略規劃性強且有實力的企業,在疫情發展當中會快速得到提升,不僅市場佔有率會更強,而且盈利率會更高。而對於基礎能力不強的企業會被淘汰,特別是平臺型企業、物流型企業、生產型企業,貿易型企業,都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以河南保稅中心為例,因為河南保稅中心前期主要以進口為主,當時園區99%是進口貨物。經過2018年和2019年戰略轉變後,現在主要以出口為主。截止到2019年下半年,河南保稅中心出口比例佔98%,進口占2%。徐平從產品的經營上發現,實力強的賣家基本向體系化、平臺化集聚,也就是平臺化壟斷趨勢越來越明顯;另外,企業之間、賣家企業之間是互相支撐的,而且是高度互相彼此依託,並持有一種共享的心態。她覺得未來跨境電商發生分化是非常明顯的。


五、未來線下“一張網”的發展一定會迎來一個發展高潮。因為現在所有的跨境電商遭遇且深刻體會到的最大的痛點就是物流。國際物流運輸,倉儲,境外最後一公里配送,已然成為出口企業賣全球的成敗關鍵。


“時勢”造英雄,論跨境電商應對之策

談及疫情給跨境電商帶來的短期、長期影響,跨境企業如何應對度過難關?徐平提出了4個方面的建議:

首先,從平臺企業來看,她覺得平臺企業要保根,根是生產型企業和賣家企業,因為它是平臺的衣食父母,根沒了平臺產業鏈也就沒了。所以她呼籲跨境綜試區在政府公共服務性平臺能給企業量身定做一些應急服務方案。至於貿易型平臺,她認為對賣家的支持,是否能給賣家企業減免一些入駐費、交易費。同時,她建議貿易型平臺企業在特殊時期調整物流運費運價。

其次,從賣家方面來看,她提到三個建議:

第一是產品變。因為現在全球需求產品都集中在生活必需品類,像紙巾、防護物資、食品、玩具類,這是一個短期內產品變。

第二是短期內為能夠及時應對境外出現口岸關閉的情況,當前除了繼續關注境外市場之外,賣家企業要做好從外需到內需的快速轉變和自救。

第三個建議是在業務方面,跨境電商企業在運營上要做好儲備金的準備,加大融資能力。


此外,地方政府對跨境電商的支持最核心的一點是能建立跨境電商周轉資金池或者政策性貸款支持。因為跨境電商的貸款及資金流動貸主要是沒有融資擔保能力。與此同時,政府間尤其是在物流節點主要城市能有擔當,能夠由政府主導出面來調節物價,尤其是物流運價。


最後,從國家層面來講,因為跨境電商受國家政治影響還是非常大,尤其像當前國際間的物流變動、口岸關閉,行業的自救是必須的,但是牽扯國際間的事務,它並不是行業和地方政府或企業層面能夠解決和協調的問題。所以在國家層面,徐平提出三點建議供參考。

第一,對應急產品國家應該放開進口。進口方面,針對跨境電商,現在國家的實行正面清單管理和額度管理,建議取消個人消費品額度,因為額度限制就限制了外貿的交易規模,那麼又怎麼能發展壯大?所以建議取消年額度、個人購買額度限制。


第二,建議取消正面清單限制。雖然國家對外開放力度越來越大,但是恰恰跨境電商在國內是有很多行政性的制約以及和清單式的制約。目前國家對跨境電商有三個清單,跨境電商平臺清單、 個人物品清單、免稅清單,從個人物品經營來講,建議可否把個人物品清單和跨境電商清單合二為一,以此擴大品類,不要再對品類有限,因為正面清單就是對新型貿易、跨境電子商務品類進行限制,額度限制、品類也限制,本身是對跨境電商行業一大傷,此外,目前最關鍵最核心的要由國家引導、研究及建立貨到付款的全球徵信體系,畢竟從長遠考慮,疫情過後跨境電商對外出口一定是暴增式的發展。雖然在傳統貿易領域,它的徵信體系規定是很清楚的,但是在新型的跨境電商領域,全球的徵信體系是沒有建立的,都是由第三方支付來承擔支付的風險,目前在中國跨境電商出口領域,從物流的服務體系、徵信、再對消費者的徵信的服務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


第三,未來一個核心點要推動目前國家正在執行的1210和9610監管模式在全球的反向複製。因為現在國內跨境電商進口的監管已經實現兩個模式:一個是保稅和非保稅,保稅電商是1210,非保稅是9610,這兩種模式對跨境電商解決物流之殤是核心根本的支撐。因為目前對出口境外的物流危機的本質是因為監管模式不同,因為監管模式決定它的物流模式,所以現在目前想解決國際物流危機,就是1210和9610的反向複製的推動,只能是國家在商務部層面、國家外交部層面開展雙邊談判、多邊談判,包括海關總署,在一帶一路國家上能率先推動這個方式去實現的話,再加上中介體系的建立,這樣才能根本性解決跨境電商發展的長遠之道,而且確保跨境電商能長遠快速的增長,而且未來對國家在跨境電商新型貿易之中佔領一個核心的競爭力,而且具有話語權,是至關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