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陷育兒誤區不自知,卻被英國爸爸道明真相!

 前幾年,我在家和孩子們做早教,孩子爸爸老R說過的兩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那時很喜歡給孩子們設計早教遊戲。有天我創造了好幾個非常有趣的益智動腦遊戲,足夠孩子們玩一下午。我興沖沖地喊她們過來玩,可她倆幾個小時都不理我,一直在那裡琢磨自己的事。

身陷育兒誤區不自知,卻被英國爸爸道明真相!

  晚上老R回來了,我指著桌面上的一堆材料說:“我給她們精心準備的益智遊戲她們不玩,一直在哪裡玩漿糊。”

  老R笑著說:“玩漿糊也很重要啊!”

  我當時一愣,後來意識到,她們用紙和漿糊自己製作了假裝的“手機”和“電腦”,像模像樣的。她們玩“紙手機”和“紙電腦”玩了一晚上。

身陷育兒誤區不自知,卻被英國爸爸道明真相!

  還有天在姥姥家,姥姥出門買菜,我正在家裡忙工作,孩子們纏著找我玩,我卻分不開身。

  她倆大喊:“媽媽,好無聊啊!我們沒事做!”我一邊煩躁,一遍有點內疚,很想趕緊把工作弄完,好陪她們做點有意義的事。

  正好老R回來了。我抱怨說:“我工作一直做不完,她們一直喊無聊!在那裡無所事事地浪費時間呢。”

  老R平靜地說:“浪費時間也很重要啊。孩子本來就應該體會無聊。”

  我當時很驚訝,心想你們英國人也太不上心了,什麼都不在乎!浪費時間也理所當然?

  但是當時我沒反駁,留了個心眼,讓孩子們自己對付無聊去。

  結果,孩子們看到爸爸媽媽都在忙,身邊也沒有電視機ipad,於是喊了10分鐘“無聊”以後就不喊了,躲房間裡去搗鼓什麼事情去了。

  好一陣子,房間都很安靜,讓我有些狐疑。一個小時以後,我聽到她們房間裡熱鬧起來。我推開門去看,姐妹倆竟然搬來了椅子、墊子、毛絨玩具當作道具,興致勃勃地排演了“三隻小豬”的整個劇目!

  兩個孩子表演得很投入,我還給拍了下來,就是下面這一出。(請忽視姐倆亂糟糟的頭髮和睡衣哈。)


Suki和Sula自導自演:三隻小豬

  老R的話和孩子們當時的表現給了我挺大的啟示,我意識到:原來孩子們的創造力,往往就是在無聊中產生的!

  之後,無論是在家早教,還是上學後的晚間時光,我開始明白:大人安排的益智活動固然很重要,但我們一定不要把孩子的時間全部填滿。學習、練琴、興趣班、益智遊戲再怎麼忙,我都會刻意給她們“留白”的時間。

  “留白”的意思是:這段時間,大人不做任何安排,讓孩子自主活動。

  在留白時間裡,她們創造了很多我和老R想不到的事!

  比如她們自己製造紙筒火箭;

身陷育兒誤區不自知,卻被英國爸爸道明真相!

  畫了許多本漫畫書;

身陷育兒誤區不自知,卻被英國爸爸道明真相!

  她們打開大傘當作更衣室,穿上仙女的衣服在裡面想象變身的故事;

身陷育兒誤區不自知,卻被英國爸爸道明真相!

  她們用樂高創造購物中心的場景,還設計了繁瑣的一天購物的細節。

身陷育兒誤區不自知,卻被英國爸爸道明真相!

  這些活動,都是父母完全沒有參與的情況下,孩子自發的遊戲。

  也有很多時候,在“留白”時間裡,她們也確實什麼都沒創造,就是在那裡發呆。但我意識到,即使無聊和發呆,她們也是在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瞭解自己真正的興趣和想法是什麼。

  “浪費時間也很重要。孩子本來就應該體會無聊。” 在我眼裡,爸爸老R的教育觀一直太過隨意,但是這句話,我越觀察越覺得很有道理。

身陷育兒誤區不自知,卻被英國爸爸道明真相!

01孩子正在從這個漫長假期中受益

  這次疫情期間,從大人到孩子都在深度感受無聊。孩子們的幼兒園和學校都延遲開學,父母們感覺自己揹負了很多責任,必須去充實孩子的時間。孩子們大喊無聊的時候,父母們會感覺很崩潰、有負罪感,覺得自己不得不為孩子解決“無聊”這件事。

  這段時間,我也一直在為孩子們提供益智類的學習和遊戲內容。所謂的“超長假期不虛度”固然有道理,但是適度的“無聊”也一樣重要。

  為什麼中國孩子們在國際上成績最佳,卻在創造力上並不突出呢?我想,一直以來,就是因為孩子們的時間被我們填得太滿,父母們拿走並解決了孩子所有的“無聊”。

  而這次的悠長假期,其實是個極好的機會,讓孩子與“無聊”成為相處融洽的朋友。

身陷育兒誤區不自知,卻被英國爸爸道明真相!

02“無聊”是滋生創造力的實驗田

  孩子無聊的時候,什麼在發生?

  孩子要想辦法將無聊的大腦狀態轉移到活躍的大腦狀態,這個過程並不容易。於是他必須對抗這種空虛,給自己的注意力尋找目標,探索身邊的真實環境,去尋求“好奇”。

  在沒有成人主導的“留白時間”裡,孩子會產生好奇、實驗、試錯與合作。

身陷育兒誤區不自知,卻被英國爸爸道明真相!

  無聊時,孩子的大腦不得不更開放,去尋找新的點子和新的理解,去發現問題、尋找答案。她會去實驗、去試錯,看事物的因果關係和邊界都在哪裡。而這個過程,往往就是滋生創造力所需要的過程,“實驗”就是創造的核心。

  當幾個孩子一起無聊的時候,他們瞭解到沒有大人來提供刺激和滿足,那麼還會產生“合作”,從環境中“共同創造”有趣的事情。他們會自發地進行商議、交流、分工,一起解決問題。就像Suki和Sula自導自演的三隻小豬的劇目,她們商量使用哪些道具、如何佈景、還分配了角色與臺詞。

  而且,孩子的“創造力”不應該由成人來定義。

  當你認為孩子無所事事的時候,她可能在深度地觀察環境、或者在消化理解自己腦中的某個想法與畫面。

03“無聊”讓孩子認識自己,讓心理更強壯

  美國心理學家協會的一篇論文提到:當無聊發生時,人們會更深刻地回顧自己的人生經歷,去尋找其中的意義和價值。

  孩子也是一樣,“無聊”是幫助孩子尋求生命意義的途徑。當他們無聊的時候,他們會消化和思考發生過的那些事,也會更細緻地去觀察,試圖在下一個面對的事物中發現意義。

  原由是:人是“意義感”的動物,我們的大腦無法忍受空白,所以在留白的時間裡,大腦會積極地尋找新事物,對稀疏平常的事情產生更深的理解,並讓渺小的事情變得重要。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可以發展自己獨特的世界觀,聽到自己心裡的聲音,認識到自己是誰。

身陷育兒誤區不自知,卻被英國爸爸道明真相!

  正是這樣,能夠忍受無聊的孩子,可以更好地與自己相處,心理上也更堅強。他們不怕等待,能夠延遲滿足。

04“無聊”帶給孩子更多自驅力

  隨著孩子們長大,我們不可能出現在他們生命中的每一刻,隨時去餵飽他們所有娛樂和學習的需要。孩子需要尋找自驅力去做事,去發現自己的熱愛。感受無聊和留白時間,能夠幫助孩子發展這樣的能力,去尋找自己真正的興趣。

身陷育兒誤區不自知,卻被英國爸爸道明真相!

  也許這次漫長的假期會讓你發現:是時間把“無聊”的權利還給孩子了,他們正在從中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