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遭村民無意數次破壞,考古隊挖出倖存國寶級文物,全國僅3件

在1982年的時候,我國山東省有文物工作者下鄉展開文物普查工作,當時有一個人在去到青州譚坊鎮馬家冢子村時,於偶然間發現村口有幾個孩子在玩鬧,但是有一個孩子似乎是手拿著一塊石頭在跑,而就是這塊石頭引起了工作人員的注意。

古墓遭村民無意數次破壞,考古隊挖出倖存國寶級文物,全國僅3件

他走上前去,在徵得了孩子的同意後,將此物拿到手中細細觀察,結果越看越是覺得此物不凡,極可能是一件玉璧文物,於是他趕忙回到博物館中說明情況。不久,就有文物考古專家和他一起再次來到了馬家冢子村,他們找到那個孩子家中詢問石頭的來歷,後來得知原來此物是家中的老人在村子裡取磚時無意發現的。

古墓遭村民無意數次破壞,考古隊挖出倖存國寶級文物,全國僅3件

在走訪後,考古隊得知在村子的東頭有一個冢,當地村民發現其中埋著很多磚,於是之後有用磚需要的村民常常會去那裡取磚,老人也正是在那裡撿到了那件玉璧。而在考古隊滿懷期待地到達村民取磚之處時,一時卻是悲喜交加。喜的是,這裡真的有一座古代墓葬,而且觀其風土和使用磚瓦符合東漢時期的特徵,但悲的是,此墓已經遭到了盜墓者的盜掘,而且常年來取磚的村民也對古墓造成了極為嚴重的破壞。

古墓遭村民無意數次破壞,考古隊挖出倖存國寶級文物,全國僅3件

好在不願空手而歸的考古隊依然對古墓進行了發掘工作,最終不僅確認了這是一處來自於千年前的東漢古墓,而且還找到了倖存的298件文物,其中多數為玉製品,包括有9件玉璧。而在9件玉璧之中,還有一件國寶級別的文物,全國僅有三件,他就是東漢“宜子孫”玉璧。玉璧玉質溫潤,玉材罕見,通高20.5釐米,外區飾蟠螭紋,而鈕中央透雕篆書“宜子孫”三字。

古墓遭村民無意數次破壞,考古隊挖出倖存國寶級文物,全國僅3件

正是“子子孫孫宜家宜室”的吉祥用語,後來被收藏於當地博物館的“宜子孫”玉璧,成為了該館的鎮館之寶之一。而儘管那座東漢古墓曾遭到盜掘,又遭村民多次無意破壞,但最終還有幸存的珍貴文物出土,這對考古隊來說,已經是他們頗為感慨的不幸中的萬幸之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