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目標是交大,18歲卻考上劍橋”,從體制內轉入領科,怎樣?

她老說:“考進一所好大學,是人生中少有的‘你努力了就能做到的事情’,那為什麼要浪費這個機會呢?”

她還說:“有句老話'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你要記住,目標一定不能定得太低。”

我媽是個高中老師,說話比較教條,小時候經常嫌她囉嗦,但心裡隱隱知道她說得是對的。

過了叛逆的年紀之後,15歲那年,我將目標定為交大。先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再不濟,最後也能考個一本吧,那時我是這樣想的。

不過,這個夢想一度破碎。

轉進國際學校前

我離“廢掉”只差一點點

那時我在一所重點公辦初中的平行班讀書。

那所學校生源好,一部分原因就是超大的學習強度,不停刷題,刷到吐,刷到看到題目就條件反射出答案。

班裡每個同學桌上的習題冊都摞到看不到腦袋,每天揹著炸藥包一樣又厚又鼓的書包回去,作業做到凌晨。

最初為了多睡覺,我偷偷抄過作業,也在群裡分享過作業給同學抄。(emmm,希望我媽不要看到這段,看到也別介意,已經過去了……)

自從我將目標定為交大,我就不再這麼做了。

我把各種勵志故事打印出來貼在牆上;看了很多遍《墊底辣妹》激勵自己……我每天就像打了雞血一樣,作業做到1點多,灌了一杯咖啡,繼續複習。


“15歲目標是交大,18歲卻考上劍橋”,從體制內轉入領科,怎樣?

過了2個月,終於從年級200名開後,提升到了42名,從平行班轉進了提高班。

那天,我回家以後,抱著枕頭哭了很久,我覺得我離目標進了一大步。

但是進了提高班以後,等待我的是更恐怖的學習壓力。

我學習學得更晚了。

2點、3點、4點……不斷推遲睡覺的時間……

但是,仍然跟不上提高班的同學。

很快,我又掉出了提高班,回到了平行班。像一個笑話。

我還是很想努力,只是身體覺得有些疲憊。

我開始頻頻在課上睡著,然後被老師叫醒罰站一整節課。

我的記憶力開始變差,前一天晚上背了1個小時的英語單詞,第二天只默出了5個,放學後,被老師留到了晚上8點。

我的免疫系統出問題了,生了一場大病,整整休息了1個月。

……

我媽很心疼我,也偷偷哭過。

有一天她突然跟我說:“琪琪,媽媽不逼你了,我們去考國際學校好嗎?壓力沒那麼大。”

我點頭。

沒想到這麼順利地進入國際學校

關於對國際學校的瞭解,我和我媽都是門外漢。

國際學校不是按什麼重點、非重點分的,而是有IB,AP,A Level等等這些體系的區分,那個時候我們真的不懂這些。

雖然我也在網上進行了一些搜索,但說實話,網上的信息真假都摻在一起,隨便信了,也怕被誤導。

後來,我爸問了他一個同事,同事的孩子據說是在國際學校讀書。

那個同事給我爸推薦了一個機構,叫菠蘿在線,我爸一看離家還挺近,就和我媽一起抽了空去看看。

現在回過頭看,菠蘿在線對我的幫助挺大的,既是領路人,也是大外掛。

其意義,就像《墊底辣妹》裡坪田老師的補習班之於沙耶加。

在推薦國際學校的時候,負責擇校的老師跟我說:

“你的學習底子是很好的,但是考慮到不適合有太大的壓力,所以我認為,IB不太適合。

A Level的學習壓力比較小,而且如果好好學,能進非常好的大學,國際排名基本上不會比交大低。”

……

經過了反覆的溝通和考慮,我最後決定考A Level中排名第一的學校——領科。

備考的領科的過程比我想象中的輕鬆太多,菠蘿在線各科的老師都是大牛。

英語老師是UCL的語言學碩士;數學老師是帝國理工學院的,還在國際學校教過書;物理老師在核心期刊上發過7篇論文;化學老師是押題王……

如果說以前學校的老師是江南七怪,把郭靖弄得累死累活也沒什麼長進。

那菠蘿在線的老師就是洪七公,談笑間就把降龍十八掌傳授給了我。

意料之中的,6月,我順利考進了領科。

原來不打雞血,也可以進名校

進領科後最直觀的感受是,全班同學都很優秀,不是“學習機器”式的優秀,而是由內而外的自信、熱愛學習。

文能全英文演講、獨立做實驗寫報告,武能投籃上分、野營扎帳篷。

聊下來才知道,他們當中很多小學、初中就在國際學校讀書,當時我心裡只有一個感受——

真羨慕啊……

第一年上IGCSE課程,領科很多課程都是全英文,其實我是蠻吃力的,畢竟以前學的是啞巴英語,考試還行,實戰起來根本就是渣渣。

尤其是像生物、化學這些科目,對英語要求高,知識點多而雜、記憶量大,需要熟記專業詞彙。

不過,領科的老師都很nice,絕對不會用罰站這種方式對我,而是課後會非常溫柔地主動幫助我,還會加入我們的音樂社一起happ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