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没有自我的人生,注定失格

1948年6月13日深夜,日本著名作家太宰治与崇拜他的女读者山崎富荣跳玉川上水自杀,时年39岁。在过去的十八年中,他曾自杀五次未果,也就是在《人间失格》书成那年,他终于得偿所愿。《人间失格》亦成为他的绝笔。

人间失格:没有自我的人生,注定失格

作家太宰治


人间失格,从字面上理解,即丧失了做人的资格,而人要堕落到何种地步才能称得上“失格”?这部半自传体小说向我们讲述了主人公大庭叶藏在幼年、少年、壮年三个时期是如何一步步迈向深渊,失去做人的资格的。

“回首往昔,我的人生充斥着耻辱。”

叶藏从小就是个聪明的孩子,心思特别细腻,小小年纪就能洞察人心。他知道如何去逗乐、讨好别人,也懂得刻意伪装,将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并包裹上滑稽的外衣。他将其他人置于中心,而把自己置于不起眼的边缘位置。

长大后,他在“友情”中寻找慰藉,在“爱情”中寻找寄托,却终是徒劳。他的“挚友”只是利用他,在他穷困潦倒时,才体味到世态炎凉。他有过很多女人,但是却从未得到爱情,良子的出现让他重燃爱情之火,但是随着良子被强奸,他也彻底迷失。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了。在他被送入精神病院之时,他也就彻底丧失了做人的资格。

“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绝别人,便会在彼此心里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

大庭叶藏的悲剧确实是时代的悲剧,但更是自我的悲剧。一个无法向自身求取存在力量的人,就算怎样依附他人,到头来终究是孤身一人。就像江上的浮萍,飘飘摇摇,无所归依。

他的悲剧不在于不合群,不在于交友不慎,不在于性关系混乱,而在于他失去了自我。

自我是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在我们的经验中,察觉到自己是有别于其他人的独特存在,就是自我意识,这是一种对于自我与世界的关系的正确认识。在叶藏短暂的生命历程中,他完全忽视了自身的独立性和主观能动性,完全把自己活成了别人眼中的人,而非真实的自我。这就使得他的身心自始至终充满了不和谐,这种不和谐最终导致了整个心理的失衡,也是其走向堕落的最主要原因。

而我,从小就被教育要听话,在家听父母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而我也一直努力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但是在一条理所当然的路上奔波久了偶尔停下来又深感迷茫与不安。这真的是我吗?为此,我也经常遭遇精神危机。我时常问自己为什么而活,针对这个问题我请教过许多人,得到了数十个不同的答案:为了追求人生的无限性;为了探求思想的边界;为了探索绝对精神;为了实现人生价值;为了承担责任和义务等等。但我始终没有找到那个令我深信不疑的答案。我忍受着精神的煎熬,同时按部就班,周而复始地重复着自己单调的生活。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是太宰治或大庭叶藏,阳光的外表下掩藏着的是阴暗与斑点,微笑的面具背后是真实的痛楚和忧悒的内心。但是,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丢弃自我,正视自身的独特性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幸福而又不失人格地活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