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上的"蟲二"兩字是什麼意思?

嘰嘰咕咕歪歪


"君為五嶽首,客從四方來",說的就是號稱五嶽之首的東嶽泰山,而泰山作為古代帝王封禪首選之地,其氣勢磅酶,其風光壯麗,受萬代瞻仰,一直以來,遊人不絕於途,文人騷客,皆喜相會於此。

話說泰山有一塊摩崖刻石上,鐫刻著醒目的"蟲二"兩個字,這是清朝才子劉廷桂題寫的。每一個登臨泰山的遊客都對這個"蟲二"石刻嘖嘖稱奇,看著是漢字,看著也都認識,而卻鮮有人知這塊石刻上的兩個字連起來是啥意思。

其實這泰山"蟲二"二字不獨一例,我國另外一個地方,也有它的蹤跡,那就是杭州西湖湖心亭,亭內有一石碑,上面有乾隆手書的"蟲二"二字(相傳是乾隆手書)。

傳說當年乾隆下江南時,夜遊湖心亭,被湖邊美景所吸引,便信手題下了"蟲二"二字,寓意便是"風月無邊"。

原來,繁體字的"風"字去掉外框後,就剩個"蟲"字上頭加一撇,我們知道,漢字裡沒有這個字,就逐漸演變為"蟲";而"月"字去掉外框,就只剩下一個"二"字。

其實這個"蟲二碑"充分地體現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如若不是對我國文化有著極其深入的瞭解,是不會懂這風月無邊的意境。

據說上世紀就曾有日本學者來泰山遊玩,見此"蟲二"石刻,心中頓生疑惑,但當時由於當年各種信息傳遞不發達,陪同的導遊也不知此石刻是個什麼意思,只知道這個石刻在這裡已經有不少年頭了,幾個精通中文的日本學者便互相討論起來了,但是討論了半天也沒有什麼思緒。

別看今天我們在網上一搜,就能知道很多難題的答案,但是在那個沒有網絡的時代,想解決這個"蟲二"的難題還真是有點難度,直到後來當時的著名學者郭沫若登臨泰山,有人藉機請教於他,才真正解開了這個謎題。

郭沫若看了半天,然後用手在"蟲二"兩字上各加了兩筆,於是就變成了"風月"二字,郭沫若笑著解釋,此乃"風月無邊"之意。

論起這個"風月無邊",也並不是乾隆首創,之前的歷史中早就有這種寫法,明代風流才子唐伯虎給一位叫做湘英的歌姬題字:"風月無邊。"

祝枝山看到後,啞然失笑:"此嘲汝輩為蟲二也。"老唐又在嘲笑我們。

湘英問這是什麼意思,祝枝山回答:風月無邊,那不就是蟲二嘛。

清人平步青在所著的《霞外捃屑》也曾寫到:徐天池遊西湖,題某扁曰"蟲二",詰之,曰"風月無邊也"。

前文說了,泰山上面那個"蟲二"是由清朝光緒時期的才子劉廷桂題寫的,古今中外的才子們都有一個趣味,喜歡和友人一起遊山玩水,寄情于山水之間,當他與朋友爬泰山之時,登高四望,談起了乾隆皇帝在西湖邊寫下的"風月無邊"的趣事,此時的劉延桂有感於泰山風光,覺得此處風光可絕不輸給西湖,於是乾脆效仿乾隆皇帝,在此寫下了"蟲二"二字。

當然這都是歷史趣談,缺乏真實的史料做支撐。

我們先人留下的方塊漢字,真正是文化底蘊深厚,變幻無窮,各種寫法如果你不解其意,往往就錯認成另外的字,或乾脆誤以為這是一個錯別字。文人之間,最愛遊戲翰墨,做這種事情最為擅長。

比如孔府大門上有一副獨特的對聯:"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 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上聯中的"富"字,頭頂上就少了那麼一點。什麼意思?“富貴沒頭”!富貴起來,就沒有盡頭。下聯的“章”字一豎通到上面的立字,什麼意思?“文章通天”!

同樣是在西湖,"西湖十景"之一的"花港觀魚" 的"魚"字,它底部的四點少了一點,只有三點。

還有海南有一個溪北書院,其正門牌匾上繁體的"溪北書院"的"書"字少了一橫,而書院庭院正中間牌匾上的"講堂"中的"講"字則缺了一橫一豎兩畫,。

有什麼含義?大家不妨自己去猜猜看。


歷來現實


那年我在上海一家刊物獲獎,刊物組織我們獲獎作家到西湖採風,那是我第一次到西湖,眼裡的美景看不盡,至今還記得一些著名景點。

比如在西湖湖心亭小島上,在幾棵樹木掩映之下,一座不規則石碑,石碑上刻有蟲二兩字,這兩個字讓我們獲獎作者大為不解,旁邊遊人解說說:“不要小看這兩個字,這是皇上寫的。”

我們很不解,一是皇上寫的這兩個字,太抽象,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便問是哪個皇上,遊客說是乾隆,我們便恍然大悟,乾隆呀乾隆,你是滿人,你以為你的滿文化能同化漢人嗎?你寫了到這兒多少年了,我們漢人還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

我們的感嘆被那位遊客聽到了,笑我們:“那一年乾隆下江南,晚上吃得太撐,便遊湖消食,到了湖心亭,月朗星稀,春風和煦,皇上心情大好,大聲呼號要文房四寶,就在月光之下,題寫了‘蟲二’二字,那意思就是‘風月無邊’。”

我們笑了,這扯得上嗎?歲月無邊和蟲二有毛線關係!

那人慢條斯理地在地上寫了兩個字:風月。風字寫的是繁體,即風,他隨即把風月二字的邊框抹掉,便剩下蟲二。

我這才恍然大悟:“哦,好一個歲月無邊!”

前年中國作協組織我們去遊泰山,到了泰山萬仙樓北側,在盤路西邊,見一幅摩崖石刻,寫的也是蟲二,泰山上游人到處照像排隊,而在這個景點前,人們猶豫不決,有人乾脆一哼鼻子:“什麼玩藝!”

我怕大家錯過好機會,便向大家說了歲月無邊的意思,大家一聽,這是好意思,便開始照像,很快也排起隊來。


鄭彥英


做風月無邊解,似乎有點道理。問題在於它的意思鍥不鍥合當時的意境。

說老實話,泰山離我老家不遠,回老家探親時也在去濟南遊玩時經過泰山腳下,但沒有爬泰山。

如果這塊刻了蟲二的石碑,確實風景極為秀麗,這種歲月無邊的解釋,應該是最好的解釋。

但是,如果石碑旁風大,且書寫者憤世嫉俗,能不能做風無邊,仁無人解呢?

所以,理解這二字的真正意思,要結合實地和作者的背景。


宋思考


第一次看到這個題目是小學前,家裡很多書,父母也買了好多益智的書,我很多字都是家人教了一些後其他連猜帶蒙的讀的。記得很清楚,其中一本兒童書裡就有這個題目,後面帶答案,,,答案是風月無邊,,因為無邊,所以外面的框沒了😂😂


帶襪子的補丁


據我所知,全國有“蟲二”石刻遺蹟有兩處,一處在杭州西湖湖心亭裡有一石碑,據說是清乾隆手書的(如圖)



另一處在泰山萬仙樓北側,盤山路之西一摩崖石刻著“蟲二”,左邊刻著“歷下劉廷桂立,右邊刻著“巳亥夏六月”(如圖)



據歷史記載,這是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山東濟南歷城才子,外號叫“劉十二”的劉廷桂和朋友一起遊泰山時所題。

當時幾個人談論起西湖湖心亭乾隆手書的“蟲二”石碑,劉廷桂不以為然的說:“西湖風景怎比得上泰山”,於是寫下了“蟲二”。

說了半天,“蟲二”是什麼意思呢?

“蟲二”是風月無邊的意思,其實叫“蟲二”不太準確,石刻的“蟲”上面還有“撇”,“蟲二”兩字正好是“風月”的芯,去掉邊框則成了“蟲二”,寓意風月無邊。

“蟲二”是個謎面,謎底就是“風月無邊”。意思是說景色秀麗,令人心曠神怡。



劉廷桂顯然是效仿了乾隆,因為乾隆早他一百年就在遊覽西湖時題刻了“蟲二”。也許是光緒年間山東泰山的地方官為了吸引遊客而故意製造的噱頭,仔細想來也不對啊,清光緒年間泰山根本不收門票,不存在著提高收入的目的。

不是圖錢就是圖名,後者劉廷桂做到了,人們只知道乾隆怎麼會知道還有個劉廷桂呢?

從種種傳說也說明劉廷桂有炒作之嫌,據傳劉廷桂在登泰山時向尼姑要水喝,尼姑不給他喝,於是劉廷桂一氣之下就刻了“蟲二”這兩個字,寓意諷刺尼姑是風月之人。泰山上有尼姑庵嗎?

有一點毋庸置疑,“蟲二”的原創屬於乾隆皇帝,劉廷桂有抄襲之嫌。


秉燭讀春秋


泰山上的“蟲二”兩字,蘊含“風月無邊”的意思

大家都知道,很多也都見過泰山上的“蟲二”石,很多人起初不知道,以為是“兩條蟲子爬泰山到此一遊”的意思。事實上,這叫“風月無邊”。我們寫簡化字,當然會對此產生疑惑。但如果寫古字,繁體字,一切就都很明瞭了。

風月無邊”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風景美麗,“無邊”就是“十分”“沒邊了”,“風月”就是“風景”,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這風景也是沒誰了”。宋代朱熹《六先生畫像》中說“風月無邊,庭草交翠”,也是在描繪這種美好的風景。於是,有人在題詞的時候,寫上“風月無邊”四字,這算是中規中矩的寫法,才子是不會這麼寫的。

才子怎麼寫?

他這樣寫:

“風月無邊”是有趣的猜謎遊戲

只把“風月”二字的邊去掉,使其無邊,把這兩個拆分後的筆畫寫上去,乍一看沒頭沒腦,令人費解。但才思敏捷的,會想到這是個謎,會去猜。機智一點的,很快就會知道這是“風月無邊”。這就好比傳說曹操去看新完工的花園,看完以後,一言不發,只拿筆在花園門口上寫了個“活”字。旁人都不懂是啥意思,只有楊修一下說出,“門”加個“活”,就是“闊”,丞相嫌城門太大了,得改小一點。

可為什麼泰山石上是“二蟲”,而不是“蟲二”呢?

因為古字是從右往左寫的啊!

漢字很有趣。


豆子人民藝術家


泰山摩崖刻石有“蟲二”兩個字,這是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山東省濟南名士題鐫的。“蟲二”在泰山石刻中脫穎而出,不得不說有著令人側目的特點,乍一看外觀奇異,再一仔細琢磨又生澀難懂,雲裡霧裡不知所云。



先說這副刻石,書法行書,筆力沉穩挺拔,豪情激揚,兩字之間,動靜相宜,前呼後應,蘊意無窮。




其實,“蟲二”是是泰山刻石中為數不多的字謎之一。它是繁體字字“風”和“月”的字芯。即繁體字的“風”字,去掉裡邊的一撇和外面的邊兒,就剩個“蟲”字;“月”字去掉四周的邊兒就剩下個“二”字。寓意為“風月無邊”,既然刻在泰山石上,可見作者被泰山迷人秀美的風光所折服。幽靜秀美,雄渾深遠,這才是泰山風光真正的內涵!



相傳,劉廷桂與朋友遊覽泰山,期間談到杭州西湖的“風月無邊亭”,而“風月無邊亭”與眼前峻拔奇峭,松壑雲深的泰山美景相比頓感遜色許多,這泰山景色才當之無愧“風月無邊”。


於是,為了與杭州的“風月無邊亭”有所區別,劉廷桂在書寫這副作品時,有意捨棄了兩字的部首,只寫了字芯,這便有了如今的“蟲二”之謎。



劉廷桂心思獨特,可謂別出心裁,同時不難看出他深厚的文化底蘊。寓意中的"風月",是清風明月之意,指景色清雅秀麗。



《褚顏回傳》中有“初秋涼夕,風月甚美”之句,“無邊”是指眼前的一切景物都在雲盤霧繞之中,引伸得非常遠。以當代人的眼光看,這副刻石,應該是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佳品,具有非常豐富的審美價值。 以“蟲二”隱喻泰山景觀“風月無邊”,其表達形式簡練精確,情感抒發細緻入微,把作者對於泰山風光的眷戀情緒表現的淋漓盡致,恰到好處。


小李的普通平凡生活


乾隆皇帝故意賣弄學識的,意思是風月無邊。估計他是學的曹操的,曹操當年在一條河邊橋上這下了:袞雪,手下人提醒他寫錯了滾字應該加三點水,曹操說到橋下河裡那麼多水差我這三點嗎?這故事廣為流傳,差不多乾隆也是受此啟發故意賣弄的吧。




岳家山人說春秋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日本一行專家訪華時曾登上泰山,遊覽過程中看見了那塊刻著“蟲二”的奇石,隨後他們僅從字面上對其進行了解讀,結果誤以為中國人是在故意侮辱他們。當場隨行的中國學者一時半會也給不出解釋,場面陷入了尷尬。無可奈何之下他們邀來了大才子郭沫若,只見他用手在石頭上比劃了幾下,寫下“風月”二字,隨後給出瞭解釋:“蟲二”取自典故“風月無邊”,蟲是繁體字“風”的一部分,二則是月字的一部分,意為泰山得風光無限美,並無半點日本專家誤解的侮辱之意。聽了他這麼一解釋,眾人紛紛點頭贊成、甚至是喜笑顏開。郭沫若先生的解釋顯然不錯,但若要追根溯源,泰山上的“蟲二”究竟出自何人之手呢?一切還要從清朝說起。當時有一位年僅12歲就考上秀才的風流才子,本名劉廷桂,人稱“劉十二”,一次與友人共登泰山,由於對當地尼姑的風流之事略有耳聞,隨後又親眼目睹了他們的勾當,很想借機諷刺她們。但如果直言不諱又顯得不尊重,另外,古人講究與地位尊貴之人有所避諱,劉廷桂就是為了與乾隆皇帝曾經說過的“風月無邊”相避諱,索性玩起了拆字法,便有了我們今日所見這二字。這二字妙就妙在一語雙關,既讚美了泰山、又暗諷了不正經的尼姑。


o靜夜思


風月無邊(上泰山自己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