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小時候電影放映隊(萬坤山)


鄉愁‖小時候電影放映隊(萬坤山)

上世紀 五十年代初期至八十年後期,農村的文化生活十分匱乏,露天電影較之其他文藝形式,因它靈活方便的特點,成了莊稼佬的最愛。那時,農村人誰若能買張電影票,坐在電影院裡排排場場的看一場電影,可是件讓人羨慕不已的奢侈事兒。

鄉愁‖小時候電影放映隊(萬坤山)


臨汝縣(今汝州市)第五放映隊,因經常放映在王寨境內,隊長葉遂興,隊員蘇新長和陳克新的名字老百姓可是叫得老熟。一九七五年七月,第五放映隊下放到俺王寨公社,五隊亦順理成章的成為王寨公社電影放映隊。一年後,由於蘇新長調離,我的同學、同事,正在餘堂小學任民辦教師的王國成,由於能寫會畫,被公社抽調到電影隊,成為一名新隊員。因而我對電影隊後來的工作了解的不少。

鄉愁‖小時候電影放映隊(萬坤山)

王寨影隊,雖然是支普普通通的農村基層隊,但他們在平凡崗位上創造的業績不平凡,引起了不少人刮目。初開始,電影隊仍沿用原生產大隊包場的放映模式,經常帶著八個革命樣板戲(彩色京劇藝術片《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襲白虎團》、《龍江頌》及彩色芭蕾舞劇《白毛女》、《紅色娘子軍》影片,並配以《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三個黑白戰鬥故事片及《新聞簡報》和一些科教片在全公社巡迴放映。隨後又陸續放映了黑白故事片《偵察兵》、彩色故事片《渡江偵察記》、《閃閃的紅星》、《青松嶺》、《創業》等文化大革命中攝製的新片子。

鄉愁‖小時候電影放映隊(萬坤山)

一九七七年以後,“文革”前老影片逐漸開禁,我記得王寨電影隊復映的首場電影是黑白故事片是《秘密圖紙》,那曲折離奇的劇情,曾一度讓人們的耳目為之一新。復映影響最大的,當屬黑白戲曲片《朝陽溝》和彩色動畫片《大鬧天宮》。《朝陽溝》在王寨首場復演的時間是春節後農曆二月某一天的凌晨2點左右,當時公社影隊被縣電影管理站安排到城關公社的鐘樓和西大兩個大隊為專門放映《朝陽溝》的。王寨的那場《朝陽溝》是待人家放映結束後,公社派專車把影機拉回硬擠出的一場。

鄉愁‖小時候電影放映隊(萬坤山)

那天晚上,方圓十里八村老百姓聽到放《朝陽溝》的消息,天不黑就不約而同的紛紛從四面八方湧到公社廣場等待,五千多名觀眾為了《朝陽溝》不顧春寒和疲憊一直熬到後半夜。據王國成回憶,《大鬧天宮》復映在王寨僅給五天時間,為增加場次,影隊借調了棗園煤礦放映機,釆用串片方式進行,五天演了十六場。糞堆趙大隊是最後一場,一直放映到次日六點。儘管銀幕上連畫面都沒有了,可觀眾聽著揚聲器裡的音樂還遲遲不肯散場。

一九七五年九月,王寨影隊為解決大隊運送放映設備的困難,減輕群眾的負擔,研製出了流動放影車。這種放映車,不僅能運送放映設備,還兼有放映桌、銀幕杆等作用,減少了演出單位的諸多麻煩。再加上他們長期堅持自己拉車,被縣委宣傳部和文化局作為典型在全縣宣傳表彰,並集中全體放映人員,在王寨公社召開現場會,向全縣電影系統推廣這一做法。

鄉愁‖小時候電影放映隊(萬坤山)

一九七八年七月,王寨電影隊為增加放映效果,又在全縣率先對舊放映光源進行技術改造,經過反覆試驗和改進,用溴鎢燈代替白熾燈作光源,銀幕的亮度大大增加,放映效果明顯提高。新光源首場試演的黑白故事片《李雙雙》在人民影院進行,放映質量得到了專家及觀眾的認可。

鄉愁‖小時候電影放映隊(萬坤山)


一九七八年年,王寨電影隊放映700多個場次,奪洛陽地區農村影隊放映場次之冠,受到地區文化局的肯定。一九七九年三月,王寨電影隊光榮地出席了洛陽地區文化系統先代會。在現場觀摩表演中,他們從立銀幕杆、擺桌子、綁喇叭燈杆、架機連線及發電等一系列籌備工作始,到對光試聲、套片放映揚聲器發音止,僅僅用了29分鐘。

鄉愁‖小時候電影放映隊(萬坤山)

由於王寨電影隊各項工作的成績突出,當年他們斬獲了全地區電影系統一等大獎。同年五月,王寨電影隊獲得的河南省電影系統二等獎榮譽,載入了《河南電影志》。

從一九七五年王寨公社電影隊成立開始,他們先後為棗園煤礦、胡溝煤礦、大剌灣大隊、溫莊大隊等單位培訓了十多名三等放映員。為繁榮當地群眾的文化生活做出了一定的成績。

鄉愁‖小時候電影放映隊(萬坤山)

一九九七年以後,由於文藝形式的多元化及其他因素,農村的電影放映活動逐漸走向低谷,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王寨電影隊同整個電影系統一樣,也完成了任務。二00四年,他為自己的使命畫上了句號。露天電影遠去了,但那一段歷史,卻成了一代農村人永遠抹不去的一個記憶,一種鄉愁。(整理:王國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