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是生命中永遠也放不下的溫暖負荷,與生俱來也將與生同在!

前幾天認識一江西老表,倍覺親切,如他鄉遇故知般的雀躍,不顧唐突急切地自我介紹,兩百年前我也是江西人,家譜上清清楚楚地記錄著江西吉安府大澤丘大槐樹下是我家。相對於我那份熱騰騰的喜悅,老表的反應最多隻是一杯溫溫涼涼的白開水,禮節性應付了我一句,很多湖南人都是從江西過來的。完了還不忘調侃我一句,兩百年前的你在哪裡是什麼樣的呀?是呀,兩百年有的我在哪裡?我一遍一遍地追問自己。

心裡默想卻無法告知他人,兩百年前的我就在那拖家攜口離鄉背井的祖先的血液裡。

鄉愁,是生命中永遠也放不下的溫暖負荷,與生俱來也將與生同在!

兩百年前的離開應是春日裡一個細雨如煙的清早吧,他們扛上了所有能帶走的家當,揹著孩子扶著老人揣著祖先的牌位。這一抬腳,便如林子裡失去了窠的驚惶小鳥;如被拔根而起失去土壤的樹苗;如嬰兒失去了溫暖襁褓。從此,等待他們的是跌跌撞撞的流離,是如蒲公英般飄零的命運;從此,祖先的墳頭墓碑傾覆、野草瘋長、祭奠荒蕪;從此,家園故土、悲喜舊夢生生割裂,再不能縫合;從此,生命的根源記憶斷在了這個永生都不會忘永世都不願去想的的清早。

鄉愁,是生命中永遠也放不下的溫暖負荷,與生俱來也將與生同在!

回頭,叩首,再回頭,再叩首,眼如流泉心如刀絞!雨快點停吧,霧快點散吧,淚眼本已模糊,便讓我擦亮雙眸再清清楚楚地看上一眼,讓這山山水水、磚磚瓦瓦印入我眼刻入我心吧!要知道,這一去便是永生永世地再不能見啊!世世代代的先祖呀,請原諒您可憐的孩子,請憐憫他們的悲苦,請賜給他們堅持的力量,指給他們生存的方向。這一走,漫漫長路要翻越多少座山趟過多少條河,要挨受多少欺凌多少驅離,要熬過多少飢餓寒冷多少冬夏寒暑!未知的遙遠,寸寸用腳量過,天之大哪裡才是他們的安生之所?不記得走了多久,不知道走了多遠,只知道腳步越來越沉,身邊熟悉的面孔越來越少,走到這的時候,應是草鞋也朽了、背籮也穿了,衣不遮體食不裹腹了吧,怎麼辦呢?驛路邊的土房裡住著人家,山野的田地裡種著莊稼,這是人家的地盤。天怎能絕人之路呀!抬眼四望只看到一座座蒼茫的山,只要有一方土就能活下去,那山的深處應是有我可以立足的一方土地吧?他們便沿著山溪找到了山嶺上這塊小小的平地,從此在這裡繁衍生息。

鄉愁,是生命中永遠也放不下的溫暖負荷,與生俱來也將與生同在!

站在這高高的山崗上,一無所有的他們迎風長嘆。苦難折磨他們的身體,而堅強流淌在他們的血液裡,只要有土地便能活下去。還好,鋤頭還在、鐮刀還在、種子還在,他們打起了水井,蓋起了茅屋,他們在方圓幾里有水源的地方開開墾出了一道道梯田開始新的生活。許是一路的遷徙受盡了欺凌,好容易才找到了這塊安生之地,因而更加害怕再被驅趕再遭流離,驚懼未定的他們就像受傷的老虎一樣用盡所有的心力守護著自己的領地,從未接受異姓族群融進這裡。

鄉愁,是生命中永遠也放不下的溫暖負荷,與生俱來也將與生同在!

記得爺爺曾說過,生長在這山上的樹,孕育它生命的種子或許來自別處。那時的我並不能理解爺爺話裡的深意,多年後,漂泊疲累了的我才明白,生命的來處未必是生命的歸宿,生命的歸宿也未必是生命的來處。現在的我們已經習慣了這片土地上的生活,很少問及來處,只有清明節祭祖掃墓翻看家譜的時候,才會聊起這個話題。我們周邊的院落埋藏先人的墳地大多散亂,屬於他們的山坡上、田埂邊、菜地裡,經常可以看到一塊塊石碑後掩著一個個小土堆,那裡躺著一個個曾經鮮活的生命。而遷徙到這的我們的第一代祖先,卻早已為自己的後世子孫打算好了來生來世的相聚,興安堂——一面向陽的大山坡,山腳下是他們在這片土地上擁有的面積最大的一塊水田,他讓親人把他埋在了山坡的最高處,那裡看得最遠,是呀,興安堂——這個家族的墓地面向的是他們來時的方向,山腳下的那塊大水田應是像極了以前家門口的大澤丘吧!200年後的我們不明白是怎樣的苦痛讓他人們不得不斷根而去,不能體會他們當年如抽乾血液般的疼痛與絕望,卻還是能隱約地懂得是怎樣焦渴的思念讓他以這樣的方式引領著後人續根溫夢還鄉!

鄉愁,是生命中永遠也放不下的溫暖負荷,與生俱來也將與生同在!

潘姓在百家姓裡不算是小姓,可在這片土地上還是少數族群,每每向新結識的朋友作自我介紹時,大多的人都會反問,pan? 哪個pan ?潘安的潘,大多的人不知道,潘金蓮的潘,便沒有人不知道。前者是史所公認的才子美男,後者卻是個頗具爭議的人物,有人毀之為蕩婦有人譽之為烈女,才子已逝佳人已枯,流芳百世或是遺臭萬年於今天的我們而言沒有榮辱之分只有親切之感,200年前曾經斷根的我們雖然再無法理出這其間的脈絡,無法瞭解千年歲月裡本不應斷的牽繫,卻仍為遙遙千年前他們的存在而歡欣,彷彿看到了自己一個個輪迴的前生。冥冥中有一種很奇怪的潛意識在心裡生長,影響著這個族群的價值觀,或許這就是遺傳的力量牽引的心靈方向吧。雖是顛簸流離,陌生了才子佳人的痕跡,他們卻依然勤耕耘重教化,一頁一頁的家譜裡雖沒有幾個顯赫的名字,可是這絲毫影響不了他們對文明的追求對文化的傾心,多少年來,任是怎樣的艱難困苦從未放棄。

鄉愁,是生命中永遠也放不下的溫暖負荷,與生俱來也將與生同在!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市場經濟也開始衝擊著山裡的世界,周邊院落的年青人大都放下書本外出掙錢,於是他們的土房開始變成了紅磚青瓦房,而這個潘家院子卻固執地相信知識改變命運,所以這裡的年青人依然一邊放牛一邊進學堂,於是這個兩百多人的院子裡連續幾年每年都會出三五個大學生,他們的土房被那一張張鮮紅的錄取通知書映得熠熠生輝。十年後,當週邊院落的紅磚青瓦房變得老舊時,這裡卻開始矗起了一座座嶄新的小洋房,這個孤獨而脆弱的群體用自己的方式證明著自己堅強的存在。

鄉愁,是生命中永遠也放不下的溫暖負荷,與生俱來也將與生同在!

房子還在一座座地修,可人卻也在一個一個地往外走,最寂寥的時候整個院落常住不到20人,清明節成了一年中院子裡最熱鬧的時候。繁華了歲月荒蕪了田野,美麗了紅樓寂寞了家園,不曾忘了就在這片土地上,一代一代的先人們有過苦痛的絕望,有過不熄的理想,有過倔強的奮爭,有過重生的喜悅。

200年,他們努力經營積蓄記憶,可誰能想得到200年後的我們又將如200年前的他們那般天涯散落?雖不再是無可奈何的流離,但面對的卻是同樣的失去,這應是一代代的祖先們料想不到的命運吧?人世的變遷世代的輪迴裡,要反反覆覆地經歷多少這樣的悲悲喜喜?生命是一程又一程的孤旅,沒了根的記憶,如何知道自己來自哪裡,又會走到哪裡去?失了根的記憶,我們拿什麼來回憶?拿什麼來溫暖自己?沒有了根的牽繫,走到哪裡都是流離。可是多年以後的多年以後,歸路又在哪裡?

鄉愁,是生命中永遠也放不下的溫暖負荷,與生俱來也將與生同在!

千年的老根兩百年前已斷,無法再續。家譜裡我們只有兩百年的記憶,漫長的歲月長河裡,兩百年何其短暫,難怪我們的記憶單瘦,靈魂孤獨。從一個異鄉到另一個異鄉,或許年深日久他鄉又已成故鄉,而那個讓人愛戀著牽絆著卻又捨棄著遺恨著的孤獨的山窪窪,是我們生命的來時路,是我們曾不顧一切想要逃離的清苦,終又是我們疲累的身軀和遊蕩的靈魂最難捨的歸處。遊子是鐵,故土家園如磁石!

鄉愁,是生命中永遠也放不下的溫暖負荷,與生俱來也將與生同在!

根,是永遠的生命記憶。鄉愁,是生命中永遠也放不下的溫暖負荷,與生俱來也將與生同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