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上臺後,德國為何突然有錢了?錢從哪裡來?

銳銳CC


如果德國的當時的經濟實力不夠強大,那麼德國又怎麼可能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始作俑者,能夠先後兩次面向世界引爆戰爭導火索,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之中的綜合國力絕對是不容小覷的。有些讀者不免生疑:按照常理來說,德國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者,無論從經濟上而言,亦或是政治軍事上來看,德國都鮮有資本再次發動一次世界大戰了,但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的突發,著實讓世界為之詫異!德國竟然再次主動點燃了導火索,德國崛起的背後,那便是德國急速復甦的經濟。

1.德國經濟的此消彼長(戰後經濟的驚悚復甦)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世界局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18年,伴隨著英法協約國的勝利和德意同盟國的戰敗,世界資本主義力量此消彼長,極不平衡。《凡爾賽和約》的簽訂,正式將作為戰敗國的德國死死地釘在了世界人民眾目睽睽之下的風口浪尖上。德國受到來自各方勢力的衝擊,國內危機便顯得愈發劇烈,經濟正好最為生動地體現了這一點。

俗話說:天無絕人之路。陷入經濟困境的德國雖然處處碰壁,但卻及時受到了來自“美英貸款”的助力,如此及時救助為德國經濟復甦贏得了一絲機會。1929年,伴隨著美國華爾街金融風暴的席捲開來,資本主義世界性經濟危機毫不留情地掀翻了正在恢復過程中的德國經濟,再次使其陷入極度混亂的狀態中。

2.希特勒上臺以來的利弊兼修

自1932年希特勒入選德國總理以來,德國經濟的復甦確實是世界各國均有目共睹的事實。希特勒沒有上臺之前,德國首腦政府仍一味採取“自由放任主義”的經濟政策,但依據德國目前的狀態來看,已經是今非昔比。希特勒上臺後,果斷地展開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系列手段。

①對猶太人進行經濟性壓榨和壟斷:

德國於二戰所犯下的暴行,便就是大肆屠殺猶太人,在此之前,希特勒為了使得德國經濟快速復甦,便對頗具經濟資本的猶太人展開了種種手段。而這種對猶太人的搶劫,從效果上來看,著實是使得德國收攏金錢、轉移經濟危機的最為有效之法。

②壟斷社會性產業(以工代賑):

眾所周知,世界各國在面對“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時候,美國所採取的“以工代賑”可謂是成效顯著,但大家可曾瞭解,同時期的德國也採取了這種方法,主要用來解決工人大量失業的棘手社會矛盾。

③強化經濟制度,發展工業製造

希特勒上臺以後,在強化個人權力的同時,還積極地完善了德國關於經濟的法律法規,重在使得人民的財產得到有效的保障。除此之外,希特勒加大了對德國工業製造水平的嚴格要求,希望通過加大對工業成品的出口量進而帶動德國經濟復甦。


小鎮月明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希特勒是在1933年上臺成為德國總理後,逐漸執掌了德國的軍政大權。在他剛上臺的時候,德國還處於經濟危機之中,經濟一片蕭條,但是希特勒上臺後就迅速使德國走出了經濟危機,並且迅速擴軍,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那麼他是怎樣讓德國走出經濟困境的呢?

首先是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大力開展基礎設施建設,類似於羅斯福新政。

希特勒上臺後,德國開始下大力氣開展基礎設施建設,這種做法就類似於當時的羅斯福新政,也是加大政府對市場的干預力度,通過大量的政府投資,帶動了勞動就業,從而也帶動了經濟。

在經濟學裡面有一個乘數效應,就是一塊錢的投資實際上帶來的效應不止一塊錢,比如,你增加了一塊錢的投資,那麼這一塊錢的投資就能帶動更多的就業,就業增加了,人們多了工資收入和投資帶來的經濟收入就會增加消費,消費增加了,就會帶動更多的商品生產和貿易,等等,所以通過政府投資,是當時刺激經濟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手段。

希特勒上臺後到二戰之前,德國通過大量的政府投資,建設了四通八達的交通公路網絡,尤其是當時德國的高速公路,不但是雙向道的,還配有立體橋樑。當時德國還建設了便利先進的港口、鐵路和海運,可以說當時德國的基礎設施是世界一流的。

這些基礎建設的投資無疑帶來了大量的就業,同時便利了德國經濟的發展給德國當時低迷的經濟打上了一針強心劑。

除了基礎設施的投資,希特勒還大力發展工業,一大批工廠拔地而起,尤其是軍工業迅猛發展,為希特勒整軍備戰提供了基礎。當時德國的鋼鐵、煤炭產業位居世界前列,僅次於美國,軍工生產更是超過了英國和法國的總和。隨著工業的迅速恢復,希特勒也大力改善了德國工人的待遇,工人們能夠領導衣服、工具等福利,還可以外出旅遊,甚至希特勒還承諾讓每一個德國家庭都擁有汽車。

從希特勒上臺到二戰之前,德國保持了年均20%的經濟增長,德國工人失業率幾乎為零,可以說是創造了經濟上的奇蹟。

第二是大力掠奪猶太人的財富

希特勒上臺之後就開始了排猶政策,他逐步建立了集中營,把猶太人都關進了集中營進行種族滅絕政策。要知道,猶太人是世界上最會經商的民族,在德國的猶太人都集讚了大量的財富,希特勒在把他們關進集中營的同時,也掠奪了他們所有的財富,大量的猶太富商被抓進了集中營,希特勒拿到了猶太人的鉅額財產,他把這些財產用於政府投資、軍工生產、擴軍、社會福利等方面,自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是當時的經濟危機實際上已經進入了尾聲

有一種說法就是實際上當時的經濟危機進入了尾聲,社會生產正在逐步地恢復。這種說法是近年來比較流行的說法,認為實際上羅斯福新政起的作用並不是我們看到的這麼大。也就是說不論是美國的羅斯福還是德國的希特勒,他們上臺以後,正好趕上了經濟危機即將過去,新的經濟週期即將到來的時候,雖然政府投資大力基建等政策確實刺激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但是即便他們什麼都不做,經濟危機也會過去。

原因就在於經濟危機實際上是社會生產大大超出了社會需求導致的,而在經濟危機中,大量的產能去化,經過了近4年的經濟危機,實際上社會產能已經回到了正常的狀態,只要不發生社會動亂,社會生產就會慢慢恢復,經濟危機也就過去了。

也就是說,希特勒趕上了好運氣。

第四是希特勒的個人魅力,把當時的德國凝聚了起來

經濟危機發生時,德國社會開始動盪,人心不穩,可以說希特勒確實是一位演講天才,他的演講深入人心,逐步取得了德國人的信任,而且由信任走向了崇拜。可以說,德國是一個紀律性很強的國家,也適合希特勒的法西斯主義的滋長。在取得了德國人的信任甚至是崇拜後,他成為了德國的國家最高領導人,逐步集中了全部的國家權力於一身,通過鼓吹德國民族主義、打擊猶太人、改善德國人的社會福、發展生產等種種政策,凝聚了當時德國人的人心,人心一旦齊了,就往往容易爆發強大的精神力量,促進了德國各領域的恢復和發展。

畢竟,信心重於黃金,希特勒重拾了德國人的信心。

因此,綜合以上來說,雖然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大的經濟危機,但是希特勒上臺後,經濟危機已經進入了尾聲,新的經濟週期已經開展,而通過國家加大幹預經濟,大力發展基礎設施等種種經濟手段的刺激下,德國經濟得以復甦,復甦的德國經濟支持了希特勒的財政;同時希特勒採取了種族滅絕政策,掠奪了德國猶太人幾乎所有的財富,再加上希特勒凝聚了當時德國人的人心,所以在希特勒上臺後,德國變得有錢了。


老威觀史


這個問題讓希特勒非常不爽:什麼叫突然有錢?難道德國之前很窮?什麼錢從哪裡來?老子又不是印鈔機!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相比於希特勒上臺前德國在經濟危機中食不果腹的狼狽樣,希特勒在上臺後確實還了德國人民一個強大的德意志帝國,這比普京靠譜得不是一點半點兒。

那麼問題來了,為啥短短几年時間,德國就能“烏鴉變鳳凰”?德國的錢,到底是從哪裡冒出來的?靜夜史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雄厚的積累

雄厚的積累,是德國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復興的根本原因。

一直以來,因為四分五裂的局面,德國的崛起被戴上了難以掙脫的緊箍咒,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1871年普魯士統一德意志。

而一旦完成統一,有了統一的市場,更有了強大的國家力量,德國就以不可思議的速度迅速崛起。在短短30年時間裡,德國將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以高起點的姿態後來居上,到20世紀初已然是歐洲最強大的國家,將英法等殖民帝國遠遠地甩在了身後。

而比不斷膨脹的GDP更重要的是,德國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國民教育,甚至連女性受教育水平都超過了90%,這種人才儲備戰略使得德國從一開始就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的技術隊伍,這也是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元氣大傷後,能夠迅速恢復元氣的根本原因。

一戰雖然曠日持久,但德國損失遠小於英法等國,而戰後由於協約國的扯皮攻訐,德國面臨的鉅額賠款被大打折扣,美國更是出於自身戰略需要對德國進行了“道威斯計劃”和“楊格計劃”等對大力扶持,這使得德國的經濟恢復比英法更為迅速,自然再度有了雄厚的積累。

2、美國的扶持

從1923年的啤酒館暴動到1933年登上德國總理寶座,希特勒用短短十年時間走上了人生巔峰。而這樣的成功之所以難以複製,是因為希特勒及納粹黨是西方大資本家,尤其是美國財團傾力扶持的結果。

一戰後美國一躍成為世界經濟霸主,為爭奪更多歐洲主動權,美國需要一個強大的政府牽制英法等老牌殖民帝國,同時防止紅色帝國蘇聯向西蔓延,於是美國摩根、洛克菲勒和杜邦三大財團爭相扶持納粹黨上臺,而英法德等國的大資本家更是看好希特勒,德國容克大資本家甚至致函德國總統興登堡要求其任命希特勒為政府總理。

可以說,集眾多光芒與期待的納粹黨,可謂要人有人,要錢有錢,儘管魏瑪共和國在1929年的資本主義全球經濟危機中元氣大傷,但西方大資本家的援助仍然源源不斷,甚至與日俱增,他們是德國能夠迅速走出經濟危機泥潭的重要支撐。

而納粹德國也在西方大資本家的縱容下迅速膨脹,成為難以控制的龐然大物。

3、元首的能量

西方大資本家之所以扶持希特勒而不是其他狂熱分子,原因就在於希特勒的能量很大。

從馬後炮的角度來看,希特勒上臺後的救市計劃和羅斯福新政在方法上沒有明顯差別,而實際效果卻更勝一籌。雖然歷史教科書給了羅斯福新政以極高的評價,但美國經濟真正復甦,卻是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後,彼時的美國戰爭機器全開,綜合國力呈現出一日萬里的恐怖態勢。

而德國的效果明顯比美國更為直接有效,針對德國物價飛漲、失業率暴漲、民生凋敝的事實,希特勒以德國政府的信譽做擔保,下令德意志銀行發行債券並要求容克大資本家認購,從而獲得創業的第1桶金。

而後,希特勒將資本投向大型公共設施,例如修建高速公路,吸引了大量失業人口;針對馬克貶值,通貨膨脹劇烈的現實,希特勒推行以物易物,迅速穩定了市場秩序;同時希特勒為討好軍隊,迅速擴張軍備,這一方面大量吸引了人口,失業率迅速下降;另一方面旺盛的軍火需求刺激了容克大資本家的生產力,德國經濟迅速復興。

可以說,德國的有錢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希特勒一人之力,某種程度上說,納粹德國在二戰後的崛起,是歷史的必然結果。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其實這個問題並不準確。德國並不是因為希特勒上臺之後才有錢,一戰之後沒有多久德國經濟上就恢復了實力。一戰之後的德國確實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德國境內出現了嚴重的經濟政治問題。協約國還並沒有打算放棄宰割德國,後來確定的賠款總額大概是2690億金馬克,1921年時下降到1320億金馬克(約330億美元)。當時德國的財政金融秩序非常混亂,魏瑪政府的權威也沒有樹立起來,當時的德國根本不可能支付賠款。德國國內經濟確實也是一團糟糕,當時的德國確實可以用貧窮來形容。1923年法國出兵佔領德國的魯爾區更是將德國的經濟推向了崩潰的邊緣,出現了著名的魯爾危機。魯爾危機之後,為了讓德國有能力支付大量賠款,所以通過了扶植德國的道威斯計劃。道威斯計劃之後,德國獲得了大量來自於美國和英國的借款。德國拿到借款之後,除了一部分支付給協約國之外,大量借款用於發展本國經濟。

德國雖然戰敗,但是並不是德國的經濟能力不行而是德國的敵人太多、太強大。戰後,德國的高素質產業工人、高素質的科學家,還有工業基礎都還存在。德國發展的前提條件都還存在,只要有一個契機就能促進德國快速發展。一戰過後,德國在軍事上受到了嚴厲的制裁。德國反而能把有限的資金又在經濟發展上面。當德國有了足夠的資金國內經濟就能騰飛。到了20世紀20年代,德國的經濟出現了騰飛。到了1929年德國經濟又超過了影響兩國,位居資本主義世界第二位,又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資本主義經濟強國。雖然德國經濟快速起飛,但是也存在一定危機。德國的經濟發展主要依靠美國的貸款,一旦美國的貸款斷絕,德國經濟就會出現一系列問題。

1929年美國出現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經濟危機,美國已經自身難保,自然也不可能提供貸款給德國。德國人失去了美國貸款之後,也迅速出現了經濟危機。德國成為歐洲經濟危機最為嚴重的國家。1931年德國400萬白領工人中有60萬人失去了工作,德國失業人口達到了600萬。到了1932年,德國的經濟指數只有1929年59.8%。當時德國經濟再一次陷入了混亂。魏瑪共和國採用傳統的緊縮財政、開徵新稅、削減薪水等方式。這些措施不僅沒有緩解經濟危機,反而進一步加深了經濟危機,打擊了中下層人民,激化了國內矛盾。美國的可作家曾經寫道:仇恨像瘟疫一樣在全國擴散,經濟危機的受害者把矛頭對準了比他們幸運的人。經濟危機幾乎打擊了每一個階層。農民的稅收負擔,如牛負重,而農產品價格又低,他們鄙視城裡人;而數量龐大的失業白領又嫉妒農民,因為他們有莊稼可收。希特勒在經濟危機之下,利用德國人急於擺脫經濟危機和《凡爾賽和約》束縛的心理,成功登上了德國總理的寶座。不久希特勒當上德國元首,建立第三帝國。

希特勒上臺之後,立即開始著手治理經濟危機。如果希特勒無法治理經濟危機,無法讓德國變得“有錢”,有可能德國會選擇其他人。希特勒上臺之後,走上一條和羅斯福新政不一樣的道路。希特勒早經濟上面推行“松財政、緊貨幣”的政策,實現全民就業和經濟復甦。希特勒開始採用國家干預經濟的形式努力恢復國民經濟的發展。所謂松財政就是國家投資興辦一些公共工程。通過這樣的措施,一方面可以刺激國內經濟,增加國內就業崗位,活躍社會經濟,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解決產品過剩危機,同時也不會增加生產過剩危機。希特勒通過這樣的措施成功解決了國內失業率過高的問題,同時也刺激了經濟增長,德國經濟開始出現復甦。緊貨幣政策就是不增加稅收,同時也不增發更貨幣的方式穩定國家貨幣。為了彌補貨幣上不足,開始改發短期的商業債券,並且延長債券的兌換時間。希特勒通過這樣的方式成功地避免了通貨膨脹。

希特勒通過這樣一系列措施迅速恢復了德國的經濟元氣。到了1936年的失業人口由1932年的557萬,下降到159萬。1936年德國的經濟指數已經恢復到了1929年經濟危機前的水平,達到了107%。德國資本家的經濟利潤也大大提高,1933年僅為66億馬克,到了1937年達到了142億。到了1936年德國基本上走出了經濟危機的泥潭。德國走出經濟泥潭的時間比美國還早,美國直到1941年才宣佈新政結束。德國經濟恢復以後,自然也就有錢。

希特勒在治理經濟危機上確實有一定成就,但是很快希特勒便把德國往溝裡帶。希特勒很快就啟動了四年計劃備忘錄,把德國帶上了國民經濟軍事化,德國經濟被綁在了戰車之上。希特勒表示:德國軍隊四年之內必須具備作戰能力;德國經濟四年之內必須為戰爭做好準備。德國經濟很快走上了軍事化的快車道,很快成為世界大戰的策源地。希特勒掌權之後,也不再把《凡爾賽和約》放在眼中,當然也不會把賠款放在眼中。希特勒不再支付戰爭賠款也可以為德國節省下一大筆錢。希特勒上臺之後一方面通過消除經濟危機大力發展德國經濟。另外一方面通過掠奪的方式獲得相應的財富。納粹德國在國內大肆迫害猶太人,限制猶太人在政府、醫院、軍隊中工作。不久納粹德國開始搶奪猶太人的商店、工廠,公開搶劫猶太人的財富。


依稀說史


在希特勒上臺後,首先取得的成就就是德國經濟迅速恢復。這一世人公認的成就,使得德國和外國的經濟學家都稱之為奇蹟。德國的失業人數從1932年的六百萬人,下降到1937年的不到一百萬人。國民生產從1932年到1937年增長了102%,國民收入則增加了一倍。這些,使得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獲得了德國廣大公民的支持。

這些成就是如何取得的呢?主要是希特勒任用了一位經濟奇才沙赫特博士。他通過大力進行公共事業建設,電氣化和工業投資解決了失業問題,以有計劃的將德國經濟轉上戰爭經濟軌道解決了國民生產增長的問題。但是,這一切的錢是從哪裡來的呢?

第一個渠道是國外貸款。貸款的主要來源是美國。美國在一戰後,開始構建它的金融體制,為了保證它的霸主地位,它需要維護黃金的權威。

這樣,美國的銀行家們大批放貸給德國,使得德國擁有部分的流動資金,幫助了德國的經濟復興。但是,由於德國對美元的依賴性,它必須為使用美元為美國銀行家們付出利息。

這就構成了美國和德國利益共同體。這個集團最後達到了這種程度,歐洲戰場已經打響,美國的貨船依然在向德國運輸著戰略物資。美國內部的孤立主義勢力極為強大,如果沒有日本偷襲珍珠港,德國對美宣戰,美國是根本無法同德國開戰的。

第二個渠道是掠奪。這個掠奪的對象主要是德國國內的猶太人和被吞併領土的財富。比如,納粹德國頒佈法令,剝奪猶太人的公民權,剝奪他們的財產,把他們關進集中營。還有一些猶太人用盡他們的最後一分錢得以逃出這個國家。這些猶太人的財產成為納粹德國的戰利品。

在吞併新的領土時,這些領土的公有財產也成為納粹德國的戰利品。比如在吞併捷克的時候,納粹德國就搶奪了捷克國家銀行所有的黃金和貨幣資產。在此之外,德國還通過凍結敵對勢力的銀行賬戶獲得了大批的款項。

第三個渠道是大量發行鈔票。沙赫特博士用盡了一切解數操縱通貨。在有一個時期,德國的貨幣竟然有237種不同的價值。

德國為了發展經濟,發行了大批的公債和有價證券。這些有價證券可以流通,國家予以兌付。而德國的企業除了要向納粹黨捐獻外,還要將利潤裡超過6%的部分用以購買公債。這樣,德國在德國企業獲得了大批的資金。

第四個渠道就是大力開展對外貿易。沙赫特為一個沒有什麼流動資金和幾乎沒有財政準備金的德國創造了信用。他採取的辦法就是採取物物交換的辦法。

沙赫特和幾十個國家談判了對德國驚人有利的物物交易,他用事實證明了一件事,那就是你欠一個國家的錢越多,你同它做的生意也就越多。

這種對外貿易達到了令人驚訝的程度,就在蘇德戰爭爆發前幾分鐘,蘇聯向德國交貨的國際貿易列車還在駛入德國。

就是通過了以上的這些辦法,德國獲得了足夠的資金,走上了戰爭經濟的道路。到了戰爭爆發,那些被希特勒的經濟政策迷惑的國外投資者、德國資本家們才幡然醒悟,但為時已晚,追悔莫及。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歷史笑春風


不是突然有錢的。希特勒上臺之前,德國其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慘。當時德國有錢,只是錢都沒有花在促進經濟增長的方面。希特勒上臺後,他採取了聚攏資金,刺激經濟的辦法,把錢都花在了看得到的地方,因此才造成了一種德國突然有錢的假象。



1919—1924年期間,德國由於協約國的全方位制裁,當時確實沒錢。

當時,英法要求德國陪錢,也就是賠償它們在一戰當中的損失。並且,英法還要求德國替它們還債,也就是替它們還美國的債。由於德國本身也欠了美國的債務,因此這便相當於德國要還三個國家的債務。

如此巨大的債務,再加上當時法國故意壓制德國,所以德國魏瑪政府在賠了兩年後,便決定不賠了,直接就賴賬。

前面說了,英法也欠美國的債,它們也要賠美國的錢。德國賴賬不還,等於它們也是賴賬不還。所以它們便制裁德國,開始限制德國的進出口,逼德國砸鍋賣鐵還錢。然而英法這一限制,立刻就捅了馬蜂窩。

當時,德國窮的都快當褲子了,很多人都沒飯吃。英法這麼不顧實際情況的胡搞,明顯就是火上澆油,逼得德國人上街抗議,大有顏色革命,倒向蘇聯的趨勢。

遠在美洲的美國發現了德國的問題,深感再讓英法這麼胡搞下去,德國就跟蘇聯穿一條褲子了。於是,身為所有國家債主的美國建議,削減德國陪款,並向德國注資救急,先穩住德國的經濟再說。否則德國崩了,美國就血本無歸了。

由於有了協約國的注資,因此,在一戰後的頭十年,也就是經濟大蕭條之前的十年,德國受到的懲罰其實是大打折扣的。


1924—1933年期間,德國當時有錢,只是錢沒花對地方。

協約國注資德國後,德國經濟有所恢復。在1924年—1928年期間,德國還了100億馬克的債務,但卻吸了200億馬克的貸款。

資金都是向德國流入的,這一時期,德國的經濟運行尚可。

但是由於1929年喜聞樂見的大蕭條來了,美國自顧不暇,收回了貸款,英法兩國也陷入了空前危機,德國自然無法獨善其身。在這場危機中,德國工人大幅失業,國民經濟遭受到沉重打擊。

不過,老百姓沒錢,不等於德國容克貴族和大資本家沒錢。只要刺激他們,給與他們一定的利益,德國其實並不缺資金。


1933年,納粹黨正式獲得大權。希特勒上臺後任命沙赫特為德意志帝國銀行的老闆,次年又被點為納粹德國的財政部長。

沙赫特是個明白人,他知道德國的經濟問題在於增長疲軟,一定要刺激經濟,找到經濟增長突破口才能解決疲軟和失業率問題。所以在他的指點下,希特勒開始了他的經濟改革。(其實就是羅斯福新政的“變種”)

具體的經濟改革有四項:

一、由政府向外國舉債,大舉興建公共基礎設施。比如現在縱橫德國的高速公路網,就是那個時期的產物。

二、大力擴軍,刺激軍工產業,討好容克貴族和大資本家。(由於德國的擴軍受到凡爾賽合約限制,德國不能隨意擴軍,所以希特勒的軍師們就想到了發行匯票用於支付軍火公司的產品。實際上就是揹著協約國,偷偷地重新武裝了起來)

三、配給制。大力擴軍的結果,就是所需資源不夠,於是政府就採用配給制,限制特定商品的供應。比如油料、食物等。並且通過推行配給制,政府還趁機搞剪刀差(九十年代之前的人應該懂這個意思),從而將老百姓手裡的資金進一步回籠,用於擴軍和基礎設施的建設。

四、沒收充公。這個專門針對猶太人,通過對猶太人的資產沒收,納粹政府又回攏了一大筆資金。(希特勒屠殺猶太人,是在二戰開始之後。但迫害猶太人,沒收猶太人的資產是在納粹黨上臺之後)

借外國資本;

借容克貴族和大資本家的資本;

通過配給制從老百姓手裡賺剪刀差;

通過沒收猶太人資本;

四管齊下,這便是希特勒上臺後,德國突然有錢了的原因。並且,由於希特勒把錢都花在了看得到的地方,比如通過擴軍和基礎設施建設解決了失業率的問題。一時間,德國人是人人有工作,失業近乎絕跡,年經濟增速超過了20%,各種百廢俱興。

但是,這種經濟增長只是一種畸形增長,比如當時的德國農業就沒有增長,1938年的農業水平只是略高於1913年的水平。並且,德國人的收入也是每年減少,1938年的人均收入比1933年減少了25%。

所以,德國經濟高速之後,必然就會導致興奮效應後的後遺症反應。

第一個後遺症是軍工產業發展過快,出現了產能過剩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希特勒不得不發動對外戰爭,創造軍需訂單,維持經濟的增長。


第二個後遺症是納粹政府大量舉債,無法償還債務。在1936年左右,由於世界市場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而工業成品(德國出口產品)的價格在下跌,使得納粹政府越來越難以維持收支平衡。為此,希特勒只能通過強行控制個人市場投資的方式來“扒皮”。但是這又是一種飲鴆止渴的辦法,這麼搞的結果就是德國在1938年的非上市流通證券所佔的市場份額,相比於1933年下跌了40%。

第三個後遺症反應是當時德國的自閉式發展可以解決一時的問題,但不能從根本性的問題。長時間的自閉,只會使資本流動無法構成良性循環,陷入資本自我循環狀態。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德國會陷入“自爆”的境地。(這一點的後遺症反應是最大的)

由於有以上三點後遺症,所以德國後來不出意料的走上了“全球擴張”之路。


總得說,希特勒的上臺,並沒有從根源上解決德國的經濟問題。他的措施與當時美國的羅斯福新政的措施類似,都是採取政府公共投資的方式來刺激經濟發展。

但是,德國和美國是“同種不同命”,希特勒發動戰爭,最後竟然拯救的是美國經濟。


Mer86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工業不僅遭到嚴重的破壞,它的許多城市也淪為廢墟,整個國家的經濟都瀕臨破產的邊緣,套用我們古代常說的一句話,那就是:生靈塗炭、民不聊生。

不僅如此,德國作為一戰中的戰敗國,還需要承擔給協約國的戰爭賠款,合計金額高達2380億馬克,折算成美元就是2690億美元。當然,這筆錢德國肯定拿不出來,只能找各國貸款來賠償,然後再每年以國家的財政收入來償還。

對此,法國還不滿意,它直接去出兵佔領德國的魯爾工業區,這裡不僅是德國最大最好的工業去,又是最重要的產煤地,法國強制佔領整個地區,對德國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與此同時,德國在海外的眾多殖民地,也被協約國瓜分完畢。當時的德國政府,真是窮得連褲衩都快沒有,至於德國廣大的平民百姓,更是生活在垂死掙扎的邊緣,每天都有無數企業倒閉,無數人失業,更有無數人陷入窮困潦倒的境地。

對於這種糟糕的局面,當時的德國政黨,包括保守黨、社民黨,還是其他政黨,都不知道怎麼解決問題,只能眼巴巴看著德國的經濟變得越來越糟糕。

據統計,在1931年時,德國失業率高達25%,共有600多萬人失業,病死餓死的百姓都已經達到數十萬人,更有數不勝數的流落到街頭乞討。 在這種背景下,希特勒於1932年發動政變,登上了德國的政治舞臺。



希特勒上臺後,給大家的承諾是:“讓德國每一戶人家的餐桌上都有牛奶和麵包”。其後不到一年時間,德國的失業人口就從六百萬銳減到兩百萬。並且,德國政府突然變得非常有錢。

據統計,1933年德國國民生產總值約為737億帝國馬克,但等到1934年時,德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就已經高達到1264億帝國馬克,整整快番了一背,而其後幾年,德國經濟幾乎每年都以100%的速度高速增長。這樣的經濟發展速度,已經不能叫做復甦,而應該叫做騰飛。

也正因為此,整個德國從上至下,陷入了一種狂熱崇拜希特勒的氛圍之中。對此,很多人自然會很好奇,為什麼希特勒上臺後,德國就從昔日的窮困潦倒突然變得有錢了呢?這個錢究竟時從哪裡來的呢?

其實,希特勒的搞錢的最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改組國家經濟。在希特勒之前,德國也是信奉自由主義經濟,換句話說,政府並不過多的介入到國民經濟中,國家經濟的各個領域,都是由私人公司控制,而國家得財政收入主要是靠這些公司的稅收。



在這種情況下,德國政府和廣大底層百姓都處於貧困狀態,但那些大資產階級和大地主,都還一個個富得流油。所以,等到希特勒上臺後,它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政府全面介入到經濟領域,將那些大中企業都收歸國有,當然,收歸的方式的強制接收。

與此同時,鑑於當時德國最富有的人群基本上都是猶太人,希特勒直接發起種族滅絕政策,號召大家起來屠殺猶太人,將他們的財富奪過來。在這種背景下,數百萬猶太人所積累的鉅額財富,都到了希特勒的政府手中,他們的企業和工廠都被希特勒給接收過來,成為傳說中的國企,希特勒也積累起第一桶金。

接著,有了錢的希特勒開始大興土木,大搞基礎建設,比如建設工程,水壩、鐵路、高速公路、飛機場、兵營、齊格菲防線,甚至後來享譽世界的汽車品牌大眾汽車等;同時,希特勒還通過擴軍和實行勞動義務制解決失業問題。此外,黨和國家的官僚機構還大幅擴招公務員。

這種背景下,不僅德國的失業人口大量減少,它的經濟也開始呈現快速復甦。然後,希特勒又通過向協約國大量貸款來獲取財富。當然,對於希特勒來說,這些貸款他根本就沒有準備還回去。

隨後,希特勒又通過這一系列的對外戰爭,將其他國家的財富和資源強行佔據,同時他借戰爭的契機,廢掉先前德國的戰爭賠款,甚至連原先的貸款也不還。從這層意義上說,希特勒的錢,主要是來自三個方面:一是掠奪國內猶太人的財富;二是強佔歐洲其他國家的財富和資源;三是騙取協約國的大量貸款。


我是趙帥鍋


據瞭解,在希特勒上臺之前,德國的失業率達到了20%,當時德國的街頭上到處是遊手好閒的人。為了充分調動這些人,希特勒在國內大力發展基礎建設,開始修建公路,橋樑等基礎設施。這些社會閒散人員的工作不僅使失業率降低到0.6%,同時也增加了經濟發展的活力。



同時為了搞到更多的錢,希特勒還在國內發行國債。由於利息非常高,所以不僅德國國內的富人們爭相購買,連包括英國和美國在內的其他國家也來購買了。靠著發行國債的錢,希特勒不僅給勞動者發了工資,同時也促進了德國經濟的流通。當然了,希特勒借的這些錢最後並沒有還。


除此之外,希特勒還頒佈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沒收猶太商人的資產,比如發展軍工業。畢竟軍工業作為利潤最高的行業之一,希特勒肯定是不會放過的。在這一系列的舉措下,希特勒上臺短短几年時間裡,德國經濟就呈現出2位數的增長。如果希特勒不在二戰中殘忍大肆殺害其他國家的人,而是一直穩步發展下去,那麼德國的未來將不可限量。


獨秀文苑


事實上當時的德國經濟確實是個爛攤子。光一戰戰敗的賠款就2000多億,在英法美三國各懷鬼胎的情況下,他們幾家商量了一下,給德國的戰敗賠款減了近一半,但就1000多億要想老老實實的還完,那也得等到猴年馬月。

再說德國本身也是千瘡百孔,連本國的經濟都無法恢復,拿什麼給他們賠款?尤其在1929年到1933年之間,德國經濟大蕭條,甚至到了快崩盤的地步。

德國馬克貶值到只剩下一堆數字,1萬億馬克買不到一片面包。到處都是失業人口,社會十分動盪。


就在這時希特勒利用他那三寸不爛之舌,到處演講鼓吹,宣稱只要他能執政,就會大力解決失業問題,並且將大量的失業青年編入了納粹黨。

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軍方的支持,許諾擴充軍備,一雪前恥。

就這麼的他順利地出任了德國總理。可是幹啥那都得要錢,不是光動嘴的問題。當時的德國步履維艱,那希特勒上臺後,從哪弄來那麼多錢?

首先是賴賬。一戰的賠款其實只賠了很少的一部分,希特勒上臺後,直接拒絕賠款,不理這茬兒了。協約國之間相互制約,對於希特勒不賠款,竟然就擱置下了。


其次是洗劫猶太人。都知道猶太人天生善於經商,他們手裡掌控著大量的財富。希特勒利用民眾仇富的心理,大肆宣傳種族論,把猶太人趕盡殺絕,那他們手裡大量的財富不都是希特勒的了嗎?

第三,國家干預經濟,說服壟斷資本家支持。這樣一來,他們就可以用資本家的錢大力重建民用和軍用工業。修路架橋建機場,不但解決了一部分失業問題,而且讓國家的經濟有所恢復。

第四,從美國那大量貸款。美國想在混亂中漁翁得利,他不想讓歐洲和平。所以給德國大量貸款,德國又從美國那裡用貸款大量購置武器。這樣就達到了雙方共贏。


希特勒拿到了這些錢後,又不足以支撐德國經濟快速復甦。唯一的辦法就是發動戰爭,所以他又挑起了二戰。


說史聽濤


在一戰失敗以後,德國作為戰敗國,經濟肯定會受到制裁。為何能夠迅速的積累財富,這都源於希特勒上臺後的一番王者操作,當然了,他的做法也很無賴。


殺雞取卵

希特勒上臺之後,國家的財政肯定是才不忍賭,那麼民間的金錢呢?於是希特勒把眼光看向了世界上最善於經商的猶太人。希特勒在上臺之前,早就做好了準備,他上臺後開始了按部就班的實施,而這招“殺雞取卵”,正是希特勒為了積累財富蓄謀已久的操作,他並不想做什麼長遠打算,巧取豪奪的方式對他來說太慢,對於猶太人的錢袋子,希特勒選擇了滅族的屠殺。或許無主的富豪財產,這是他殘忍的積累財富手段。

他敢於採用這樣的手段,和歐洲都不喜歡猶太人有關,這也是他肆無忌憚的原因。

大搞國家工程

希特勒為了解決德國人民的就業問題,還是大搞國家工程,讓德國民眾感恩戴德的為他工作,國家有了高速公路的同時,德國人民的飯碗問題也得到了解決。這是希特勒聰明的地方,有錢是一方面,只有局勢穩定下來,他才能更進一步的完成他的野心。

欠債不還的無賴模式

希特勒作為戰敗國,肯定是要賠償經濟損失的,希特勒上臺後,面對這些債主,他選擇“耍無賴”,欠債不還,不承認了。

之前欠的錢他不僅不還,而且他還厚著臉皮繼續借錢,他大量的發行國債,這些國債券主要是被國內的納粹粉絲購買去了,還有一部分被美國購買去了。希特勒這樣的人當然很多人不願意借錢給他,於是希特勒想到了一個辦法,他給前期購買他國債的人很高的利息,以此來吸引更多的國家來購買他的國債。

發展軍工工廠

希特勒大力的發展軍工工廠,原因只有一個,這個行業他賺錢啊。毛利這麼高的行業,希特勒很喜歡,能借此發財的美國人也很喜歡,於是希特勒的軍工生意做的有聲有色,這也是他積累到財富的原因

結語

靠著不還錢還跟你借錢的手段,再加上自己做軍工賺錢,屠殺猶太富豪搶錢等手段,希特勒很快有了資金,他在位期間還採取吞併,巧取豪奪,出賣資源等等招數,為他的野心進行鋪墊,最後希特勒攻打波蘭,掀開了二戰的序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