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到“宅文化”,是“宅”影響我們?還是我們變成了“宅”?

導讀:差不多兩個月了,除了拿個快遞,買點菜出個門,基本都是呆在家裡,真就成了常說的“宅男”了。“宅文化”已經是一種時代印記,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今天就來具體說一下這種“宅”的文化,我們先從“宅”字入手。

“宅”字字體的演化

甲骨文裡上半部分是一個“宀”(mian)字,就是代表房屋的結構,甲骨文裡畫的非常象形,所以很好理解。下面的寫法有幾種,類似符號“×”,“t”,到金文(寫在青銅器上的文字)時期,下面又增加了類似“十”,“土”等的寫法。小篆時期字體變得圓滑轉折。字形不同是秦統一全國之前正常現象,但其主要字體元素仍然是“宀,廣,乇,土”等。其中“廣”是敞口的房屋形狀,仍然代表了屋子的意思。“土”代表土木工程,有地基的意思。到隸書時期,在《史晨碑》中寫作“宅”,再到楷書,逐漸演化成今天我們所寫。

“宅”到“宅文化”,是“宅”影響我們?還是我們變成了“宅”?

“宅”字字體的演變

“宅”字意義的演化

  • “宅”的本義

我們從古人畫圖造字來分析“宅”字。

  1. 上半部分“宀”:甲骨文上面部分的“宀”(mian)直接畫出了房子的形象,它是一個部首,不單獨成字。說文古文裡上面部分寫作“廣”(讀yan,和廣(guang)是兩個字)《說文》解釋:“廣,因廣為屋。”東漢許慎認為這個字像建築在山崖上的巖洞房屋,猜測古時候的人喜歡在崖壁的空地上依崖搭建棚屋,所以帶“廣”的字多與房屋有關,比如“廟,府,庭”等等。
  2. 下半部分“乇”:“乇”有兩種讀音。一種讀作“zhe”,《說文》的解釋是:“乇,艸葉也。”也就是草葉的意思。還有一種讀作“tuo”,《六書正譌(e)》裡解釋:“借為寄乇,委乇,字樣別作侂,託通。”這裡的乇就是託的本字,有託舉,依託之意。金文裡面的下半部還有寫作(土)+(乇),強調地基上托起房架子。
“宅”到“宅文化”,是“宅”影響我們?還是我們變成了“宅”?

“宅”的本義

從上面兩點總結一下“宅”的本義構成:

①“宅”=宀(房架)+乇(託舉),意思就是託舉房架,建造房屋。

②“宅”=宀(房架)+土(地基)+乇(託舉),意思就是在地基上撐起房架。

③“宅”=廣(巖壁棚屋)+乇(託舉),意思就是依託巖壁,建造棚屋。


“宅”到“宅文化”,是“宅”影響我們?還是我們變成了“宅”?

“宅”字本義構成

  • “宅”的今義

漢語字典裡解釋: 

1. 住所,房子(多指較大的):住~。內~(指住宅內女眷的住處)。~門。~邸。~第。
2. 葬地,墓穴:~兆(墳墓的四界)。
3. 居住:~心仁厚(居心仁義厚道)。

這裡的“宅”作為名詞和動詞使用。名詞主要有住宅,住所之意,和我們現在的家沒太大的區別。作為動詞,比如:

我王來,既爰宅於茲。——《書·盤庚上》

這裡的“宅”就是居住的意思。

我們今天要講的“宅文化”中的“宅”我認為是一種形容詞,它代表了我們這個時代特有的一種文化,是像“宅”的一種生活方式。

下面我們就來講講“宅文化”。

  • “宅文化”的興起

“宅文化”的“宅”起源於日本,他是日本“御宅族”的縮略。御,駕馭,字面上理解就是能夠駕馭住所的一類人,我們可以引申為在家不出門就能夠精通某些知識的人。最早的御宅族主要是指熱衷或精通動畫,漫畫和電子遊戲的一類人(這點我們從日本發達的動漫產業和遊戲產業不難看出)。後來經過發展,日本“御宅族領導人”岡田鬥司夫提出,“御宅族”的核心是一群能夠吸收和整合信息資源能力,適應當今時代,對創作者作品能夠深入解讀,並且能夠分析其帶來的社會意義的一群人。當“御宅族”的行為形成一種觀念,我們就稱之為“御宅文化”(OTAKU)。

“宅”到“宅文化”,是“宅”影響我們?還是我們變成了“宅”?

“御宅文化OTAKU”

到現今,隨著網絡的發展,手機的普及,我們會發現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越來越方便,也越來越陌生,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吃喝拉撒睡,這在以往是根本不可能的。我們通過手機和電腦,可以發文件,完成工作安排,跟朋友噓寒問暖,渴了,點杯飲料,餓了,喊個外賣。我們的生活方式完全可以以家-辦公場所-家或者家-聚會場所-家來公式化形容。在家裡,我們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用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來消遣,比如打遊戲,寫作,自己做飯,面對外面快節奏的生活,自己在家裡可以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這種行為逐漸被現代人接受,又因為“宅”代表住所和我們私密又自由的空間,所以我們將這種生活文化也可以稱之為“宅文化”。

“宅”到“宅文化”,是“宅”影響我們?還是我們變成了“宅”?

“宅家”可以解決吃喝拉撒睡

所以,我們不難看出,現代的“宅文化”概念其實是經過動畫和漫畫或者電子遊戲等當時的次文化(相對於主流文化)慢慢演變而來。它最開始的範圍比較狹隘,代表了一小部分人。

  • “宅文化”的流行和變化

時代永遠在變,我們的觀念一樣發生著很大的變化,不同時代的“宅文化”也差別很大,現在的“宅文化”不僅僅指的是動畫,漫畫,遊戲,設計等,它還泛指熱衷或者精通於某些次文化的群體比如說美食宅,軍事宅,手工宅等等,不過這些總的說來還是比較小眾而且專精,真正到大眾化,還是“宅”概念的變化,我們現在動不動就會說“宅”家裡,我是“宅男”,你是“宅女”,其實這也是小眾文化被大眾接受,然後普及。當然,大眾不會對某個領域都精通,所以就會出現一種用大眾化的叫法去改變小眾的概念,所以我們現在認為的“宅在家裡”,其實就是我們普通人常說的“家裡蹲”,“宅男宅女”就是“家裡蹲男,家裡蹲女”,就此,“宅文化”就成了一種大眾文化,時尚而又簡單。

“宅”到“宅文化”,是“宅”影響我們?還是我們變成了“宅”?

“宅”文化的演變

總結:前世“宅”到今生“宅”,再到“家裡蹲”,科技和網絡的發展,確實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簡便快捷,很多人都可以在家工作,生活,做一個“宅”的人,不過也讓我們失去了很多三五好友聚會的時間,失去了很多接觸自然的時光,失去了很多交流的機會……所以到底是“宅”影響了我們?還是我們變成了“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