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獵豹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郭一璞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道 | 公眾號 QbitAI

有這樣一家公司,在移動互聯網的時代靠App廣告賺錢,各類遊戲、各種工具應用做的風生水起。

但在AI時代,流量紅利和巨頭壟斷的困境讓它原本的業務急轉直下,不得不調整航向,走向AI。

可是,還沒來得及從App流量變現老路上完全撤離、完全搬到新的路上,這條老路就塌方了。

它被殺了個措手不及。而困境,也就這麼來了。

大概是認知升級的速度,趕不上塌方來臨的速度吧。


人工智能,獵豹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嗯,上面說的這家公司就是獵豹

是獵豹瀏覽器、獵豹清理大師的那個獵豹,也是小豹機器人、小豹AI翻譯棒的那個獵豹。

驚人的財報,嚇人的股價

之所以這麼說,看看剛發佈的獵豹2019全年財報就知道了。

2019全年,獵豹總收入為35.87億元,比去年少了28.0%。

收入砍了近三成,利潤更慘。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下,獵豹去年全年淨利潤為3.59億元,同比下降71.3%。

如果拆分到4個季度和獵豹的3塊業務,你會發現收入的下滑不是按年跌的,是按季跌的:

人工智能,獵豹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圖 via 36氪

太難了。前三個季度業績已經不好看了,Q4尤甚。

注意,這不是季節性下滑,Q4收入整體下跌過半,跌幅達到了55.7%。

人工智能,獵豹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圖 via SolarTang

而具體到獵豹的三塊業務——工具業務、娛樂業務和AI業務上,孰增孰降就愈加明顯了。

工具業務,對應到獵豹官網的業務展示頁面上,就是這些App們:

人工智能,獵豹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人工智能,獵豹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人工智能,獵豹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敏銳的讀者老爺可能已經發現了,這些“工具”其實都是操作系統的補充,幾年前還很流行,但現在隨著操作系統的逐漸完善、手機硬件逐漸升級,這些第三方工具現在並非剛需,存在感越來越低了。

娛樂業務,指的是這些遊戲:

人工智能,獵豹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人工智能,獵豹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人工智能,獵豹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這些遊戲都是休閒型小遊戲,主要靠內購和廣告賺錢,並不像那類賣皮膚或者氪金砸裝備抽SSR的重度遊戲一樣,只要一款RPG/MOBA/吃雞類遊戲火了,就可以一個IP吃N年,一款皮膚賺1億,一個土豪養一個團隊。

而遊戲行業我們知道的,絕大多數錢都被一個姓馬的和一個姓丁的賺走了。

關鍵是,現在的遊戲市場,一方面各種遊戲層出不窮,但錢都被爆款賺走了,是一個純二八法則,或者說2/98法則都不誇張的市場。市場飽和,還有版號的限制,做不出爆款就基本上賺不到什麼錢。

於是,增長的乏力,讓我們看到獵豹的股價一路下跌,而且在昨天這樣一個美股回血的日子裡跌了3.32%。

人工智能,獵豹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而且,這一個月來,獵豹的跌幅比連續熔斷的美股大盤跌的更快。

被Facebook谷歌清洗

但真正讓獵豹卡脖子的,是兩大廣告營銷巨頭:

Facebook和谷歌。

並非國內巨頭,而是國外巨頭。別忘了,獵豹可是一家一直喊著“出海”的公司。

不管是工具業務,還是娛樂業務,主要收入來源都是廣告。獵豹2019年85.4%的收入都是來自廣告,剩下的是增值服務和賣軟件。

可是,賺廣告的錢,也要看廣告主是從哪兒來的。

獵豹這一群應用中不少的廣告都來自廣告聯盟平臺,瑞士信貸2016年初曾估計,來自Facebook的廣告收入佔獵豹廣告收入的25% 至 30%,而來自谷歌的廣告收入也超過了20%。

甚至,作為一家出海公司,獵豹的用戶來源有50%以上都是在谷歌的平臺上。

現在,簡單的算個加法和乘法,你就會知道獵豹的半條命都在谷歌和Facebook手裡,就好像《寄生蟲》裡的金司機一家一樣,雞蛋都放在了樸社長這一個籃子裡,這兩家一旦不開心,獵豹的命脈就不安全了。

但可怕的是,這兩家真的不開心了。

App裡的廣告有多影響用戶體驗這大家都知道,但錢在手裡,獵豹賺著香,可能不太在乎用戶體驗。

但巨頭不一樣。

小公司可以滿不在乎,但大公司必須要有擔當,如果沒有擔當,那美國政界那群人也會迫使它們有擔當。

不然扎克伯格也不會天天進國會了。

於是,去年12月,Facebook和獵豹的合作暫停了;今年2月,谷歌也把獵豹踢出了合作名單,甚至還下架了獵豹的45款App。

後續的溝通也還沒有進展,甚至傅盛還曾經找到一家第三方公司給谷歌帶話,如果讓獵豹的App重新上架,他們願意放棄所有廣告SDK。

這可真是絕境。

人工智能,獵豹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出海的路,走到半途,就這樣被堵死了。

財報出來之後,傅盛說,接下來獵豹將繼續嚴控海外業務的成本費用,精簡海外業務運營,以幫助改善經營虧損,同時也將重新迴歸國內移動互聯網市場,把獵豹移動的移動工具和超級休閒遊戲帶回國內。

畢竟國內互聯網環境沒那麼成熟,肉雞還是國內香,傳統藝能不能丟。

救命稻草:AI

其實,我們前面說業務三大板塊的時候,還漏了一塊:

AI業務。

獵豹的AI業務,有to B端的各種服務機器人,包括導購機器人、販賣機器人、咖啡機器人、智能客服等,當然也有現在最火的測溫機器人。而to C端則有AI翻譯棒、AI音箱、AI家教機器人等。這些產品也經常出現在各類科技、人工智能、機器人展會上。

2019年報裡,增長最快的就是AI業務,雖然收入只有1.43億,只佔整體的4%左右,但比去年的增長達到了72%。

如果靠賣機器人來賺錢,這塊蛋糕更大、更新鮮、保質期更長。

可以展望,如果這種超過70%的增速能夠保持,抓住這根救命稻草,那麼幾年過後,獵豹也是可以復甦的。

只是現在,AI這根救命稻草,還太脆弱。

參考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_CvplNOd45GWRqD176Y4rQ

https://xueqiu.com/3012165545/145067616

https://www.36kr.com/p/5304650

https://www.cmcm.com/

— 完 —

量子位 QbitAI · 頭條號簽約作者

關注我們,第一時間獲知前沿科技動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