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實錄|俞敏洪 & 周成剛:共話世界疫情下的機遇與挑戰

新東方第46屆國際教育展3月21日於線上盛大啟幕,本次開幕講座邀請到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老師、新東方CEO周成剛老師

,通過新浪微博、一直播和快手等平臺,與大家共同探討全球疫情之下未來社會留學的機遇與挑戰,為廣大學子的前途規劃出謀劃策。

直播持續1個多小時,吸引了無數網友的熱情關注,大家紛紛提出自己所關心的問題:“孩子選擇國內大學好還是國外大學好?”“疫情期間考試全部取消怎麼辦?”“新東方能幫助留學生申請到獎學金嗎?”……兩位老師也耐心細緻地為家長和同學們答疑解惑。

想了解更多直播內容乾貨?本篇總結了所有直播精華,一起看看專業教育大咖是如何看待疫情帶來的這次挑戰和對未來留學行業的思考吧!

文字實錄|俞敏洪 & 周成剛:共話世界疫情下的機遇與挑戰

主題:未來社會的機遇與挑戰

嘉賓:俞敏洪 新東方創始人

主持人:周成剛 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CEO

內容:疫情期間和之後留學生該如何面對變化和挑戰

主持人(周成剛):在過去的兩個月時間,中國和世界都因為疫情發生了很多新的變化,對各行各業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疫情期間,新東方的創始人俞敏洪老師堅持寫“疫情日記”,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請問俞老師,寫“疫情日記”的初衷和目的是什麼呢?

俞敏洪:感謝大家在疫情期間對“老俞疫情日記”的關注。我是一個喜歡用文字來記錄發生的事情的人。新東方做教育每年需要面對幾百萬的學生和家長,這些孩子們的成長、身心的健康,以及成績的提升,是我們最關注的一個話題,也是我工作和生活的重心。

“老俞疫情日記”主要寫兩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對疫情儘可能客觀地記錄。新東方一直在背後關注著整個抗疫過程,同時也提供了一些公益服務,包括一開始就捐款2千多萬,到最後捐了價值1個多億的課程、為全國醫護人員的子女提供半年免費的教學服務、免費散發大量電子資料給全國在家的學生們。這些都是根據疫情,我們能做的和我們在考慮的事情。

第二,記錄我的日常工作和日常生活。我想用比較平常的心態,讓網友們和中國人民都知道,我們作為企業家,在正常的生活的同時,也在為抗擊疫情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上個禮拜新東方又向世界捐贈了100萬人民幣購買中國製造的口罩和防護服到國外去。

另外我也想通過我的“疫情日記”向大家傳遞一種信心。人類面臨災難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大家團結一致、齊心協力,一起抗擊災難,儘快地渡過災難。最近儘管有的人做得很不靠譜,尤其特朗普說“中國病毒”,明顯帶有歧視色彩,但是即便面對這些敵意,人和人之間即使有誤解,在災難面前還是要儘可能地釋放我們的善意。

在這全世界共渡難關的時刻,如何讓世界上的災難儘快結束,讓世界回到正常軌道,這才是最重要的。因為這既對全世界的發展有利,也對我們中國發展有利,尤其今天主題是“國際教育”,我們中國有幾百萬人在國外受到國際教育,這是一個互惠互利的過程,一方面中國人民更多地去留學,豐富繁榮了世界國際教育的發展。另一方面,中國孩子通過走出去,可以更多地瞭解世界,擴大知識、眼光、眼界,未來為自己、為家庭、為祖國做出更大貢獻的可能性也更大。我們沒法避免別人的惡意,但是我們可以從自身做起,像今天我看到報道,中國已經向82個國家提供了各方面的物資,包括人員上的支持和服務,我覺得這個特別了不起,這就是大國風範。

主持人(周成剛):疫情確實給世界各國和老百姓的生活狀態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同時也對教育行業帶來了很多壓力和變化,很多留學生和家長變得非常焦慮,在這麼一個特殊的時期,您覺得作為留學生和家長應該用一種什麼心態來面對這個情況?

俞敏洪:對於中國留學生來說,如果已經回到國內的留學生,一定要按照國家規定做好自我隔離工作,最好是獨立隔離,直到確保自己確實沒有得新冠肺炎為止。要保持自我情緒的穩定和平靜,利用這個機會讓自己變得更加深沉、更加成熟、更加熬得住。另外,我嚴重不鼓勵孩子們包括家長在家裡狂刷各種視頻,手機刷多了,自己的焦慮程度和煩躁情緒就會增加。

第二點,如何利用這段時間讓自己進步。這個期間可以在家裡多讀點書,或者把自己的專業更加深入一下;可以讓自己學得更加獨立,比如學學做飯,學學英語。一個是心態、一個是學習,先把心態沉下來。

在國外待著的留學生現在怎麼辦,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判斷。如果待著的國家本身疫情控制的不錯,孩子在那兒也有獨立的住房,過著自律的生活,家裡的物資還比較充分,出去買個東西什麼的基本上傳染的可能性不是那麼大,只要避開人群,勤洗手、戴口罩或者家裡多點消毒液,這比經過千難萬險飛回中國來可能反而更加安全。但是如果他所在的地區已經完全失控,或者說家長已經焦慮得要發瘋了,這種情況下,讓孩子經過正常途徑回到國內來進行隔離,我覺得也是一個選擇。只要秩序變好,大部分還是安全的,

家長要根據你孩子所在地的社會秩序、疫情情況、孩子本身的環境、你對孩子的信心、你對孩子的判斷自己做決定。

主持人(周成剛):無論是出國的還是不出國的,今年的高中生、大四學生都面臨能不能如期畢業的問題,這些人未來的就業、出國可能都會有影響。這種情況下同學們該怎麼辦呢?

俞敏洪:我覺得同學們還是要“以不變應萬變”。我個人認為高考最多隻會推遲,不可能今年不考,還是要一如既往地為高考做準備,即使考試延時,學習也不能作廢,直到正式通知下來說延期到什麼時候考,我們再做新一輪的準備。大學畢業也是一樣的,如果可以考試,就做好考試的準備;如果可以先找工作,大家就先找工作,考試等待學校通知再考。不管怎麼樣,反正今年是要畢業的,不可能推到明年再讓你畢業。如果準備考研或者出國的話,現在就準備好。儘管疫情來了,國外大學錄取學生的流程一點都沒變。如果你被錄取了不開學的話你就等著,等到開學那天你再去。

即使是在疫情期間,無論是高考,還是大學的開學或者畢業,如果利用好你的時間,反而可能會領先。疫情肯定會過去,世界經濟可能會衰退,但總會恢復,包括世界的教育仍會繼續進行,人們正常的生活秩序也肯定會回來。既然這樣,等到回來的時候我們做好了什麼準備,這才是重要的。我的答案非常簡單,凡是想要留學的,繼續為留學做準備,等到這個事情過去,一切都會正常,教授們還在、大學還在。我們能夠為疫情做點貢獻就做,不能做貢獻就為自己做點貢獻,自己做好準備,這也是為社會做貢獻。

主持人(周成剛):您覺得經過世界疫情爆發以後,我們學生面對未來的世界會具備什麼樣的素質?

俞敏洪:中國現在年輕一代孩子們是很有獨立思考能力和對事情的獨立判斷能力的,也很有情懷。疫情是災難,但是對孩子本身來說,如果通過這個事件能夠認真生活、認真學習、認真思考的話,對孩子是一個特別好的成長機會。

他們看到了中國人民是怎麼面對災難的,怎麼奮發抗擊災難的,看到全世界人民在災難中是怎麼努力生存、發展的,看到世界上的金融、經濟等等其他方面出現問題以後,全世界人民是怎麼合作起來解決問題的,哪些國家做得對,哪些國家做錯了,這是他絕對難得的案例教學的過程。

疫情期間如果這個孩子兩耳不聞窗外事,只是天天在複習功課的話其實也是不對的,應該要適當關注一下,如果父母能夠在這個時候引導孩子一起來進行客觀的分析,利用這個機會讓孩子培養一種全面觀察事情和全面判斷的能力,並且在對錯之間進行判斷和取捨,用非常理性的態度來對待世界上所發生的事情,我覺得是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自我成長的一個絕好的機會。經過這麼一個過程,有心的孩子是會成長到一個非常高的臺階和境界,對中國、對世界、對人類的未來,會有更多的思考,也會更加意識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性,說不定對孩子未來包括研究方向、發展方向、個人的理想和價值觀,都會起到比較大的作用。

主持人(周成剛):這次疫情期間,中國的孩子和家長從來沒有這麼長時間足不出戶,也有好多家長和同學相互抱怨相處困難,您也是一個家長,最近您也跟孩子天天在一起,有沒有什麼經驗告訴大家,孩子和家長這段時間要如何相處?

俞敏洪:首先從家長要做好:第一,家長要心平氣和,只要家長能夠保持心平氣和,脾氣不急躁,說話不極端,做事情有條理,跟孩子能夠心平氣和地交流、溝通,就會形成比較好的家庭氛圍,如果家長平時跟孩子交流一說話就急,孩子倒過來跟你急,就會形成家長跟孩子緊張的極端局面。第二,家長要利用好這個時間多跟孩子交流,做好溝通和表率作用。第三,家長要學會讓孩子放鬆,因為孩子在家裡情緒也比較緊張,作業不會做壓力大,缺少同伴面對面交流,青春期在家裡坐不住……這個時候家長需要教會孩子放鬆,比如適當跟他一起做做體育運動,或者讓他在房間裡呆一段時間,哪怕適當地讓他打打遊戲,只要時間能夠控制住,我覺得都是放鬆的一種辦法。

我兒子現在也是高三畢業的學生,各門功課也很緊張,我對他的要求有幾個:

第一,要有很好的作息習慣,比如晚上12點睡,早上7點鐘起。

第二,我要求他在學習的時候要規定好自己的學習階段,比如說這兩個小時我要學數學,那兩個小時我要學習英文寫作,學會時間分配。

第三,要有放鬆的時間,比如學習一到兩個小時到戶外走一走或者在房間裡做做體育鍛煉。

我們每天會有大概二三十分鐘的交流時間,包括他功課中間遇到的問題,他也是一種釋放,也願意跟我聊。每天會有跟他大概半小時左右的打籃球的時間。所以整體來說,因為我是一個比較隨和的父親,儘管我有要求,但是從來不會以發脾氣的方式來訴說自己的要求,所以孩子很少跟我情緒急躁,而且我提的要求一般都會比較合理,我覺得處的還算比較不錯。

主持人(周成剛):疫情導致失業率上升,對於這屆畢業生求職,俞老師有沒有什麼建議?

俞敏洪:現在是一個共克時艱的過程,全世界現在疫情都比較嚴重,但是人們的生活要照常,人們的消費品必須繼續要用,因為本身中國是全世界製造業基地,全世界都會要求中國或者希望中國提供各種物資,需求的暴增會帶動整個鏈條的發展,所以不光是中國人本身因為工作要復工復產,其實全世界都需要中國復工復產支持全世界的抗擊疫情。

我個人覺得,現在在國內找工作的同學其實不需要太擔心,我估計就在這兩三個月之內,中國會出現大量企業招人僱人的現象,而且已經瀕臨破產的那些小企業有可能也會迅速起來。前提條件是基於中央的復工復產政策能夠執行到位,同時能夠控制疫情的發展。這不光是為中國後續經濟發展提供動力,而且也會為世界抗擊疫情、讓全世界人民有物資的支持來穩定地抗擊疫情起到重大作用。只要有技能在,關注好世界、中國的形勢變化,鍛鍊好自己的本領,未來機會來臨的時候就不會錯過。

主持人(周成剛):您覺得孩子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素質去面對未來,可以列舉您覺得重要的三點嗎?

俞敏洪:我覺得首先是一個比較健康的身心素質。不僅是身體健康,主要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意味著這個孩子有積極陽光向上的個性,也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偏執、不極端,這個需要家長和孩子一起共同培養,比如多讀書、多運動、多跟陽光、心態積極的人交往,當然也包括了多看世界。

第二,要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當然前提是喜歡的事情本身是社會需要的或者說能體現他個人價值的。循著孩子喜歡的事情給孩子確定方向,如果他願意為這個方向持續努力並且付出勞動的話,這對孩子未來的幸福是很重要的。很多家長常常給孩子選擇能賺錢的,比如法律、經濟、商貿,但是可能孩子並不一定喜歡,讓孩子做不喜歡的事情,就算未來賺錢了孩子也不一定幸福。

第三,要儘可能地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不管國內大學還是國外大學,有更好的教育,才能有更好的眼光、更好的格局、更好的思考能力、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更多的社會關係。比如一個大學的校友某種意義上都是你的社會關係。

所以這三個方面比較重要:身心健康;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更好的知識結構和更好的社會關係。我覺得這是在家庭教育孩子成長中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周成剛):有關俞老師的個人問題來了,俞老師的孩子去了哪個國家,是您幫他選的,還是他自己選的?

俞敏洪:去的國家是美國,是孩子自己選的,包括大學也是自己選的,不是世界頂尖的大學,但是是他喜歡的大學。我帶孩子是放養式的,我帶孩子有兩個關鍵,家長可以參考,第一,我要定基礎規矩,這些基本原則你不能違反,比如我要求孩子心地善良、要求孩子做事情規矩、要求孩子要有禮貌、要求孩子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第二,在基礎規矩之外孩子願意做什麼事情我是放養式的,只要我認為那個不違反我的常識,你想做就做。儘管有時候他們做了一段時間感覺不感興趣了換方向了,開始做另外一個喜歡做的事情,我說OK,反正30歲之前都沒有關係,三十而立,30歲開始做一件事情,就要想辦法做到極致、做到最好、做成自己事業的基礎。就像我29歲從北大出來做新東方,做到今天。所以我覺得關鍵是,孩子的大方向、大的規範不要出錯,但是另外也要給孩子足夠的空間,讓他自我成長,我覺得這兩點最重要。

我覺得孩子選擇哪個國家留學主要基於兩個要素:第一,孩子個人喜歡的專業,

比如你學時裝或者學藝術,到法國去可能是最好的,還有學做飯,法國的藍帶學院就非常好。第二,你對哪個國家的傳統和文化氛圍、老百姓的日常氛圍更喜歡,也是一個選擇的標準。其實我很希望我的孩子能夠到英國去留學,因為我覺得英國首先有古老的傳統,第二,英國的大學,牛津、劍橋、帝國理工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專業也很先進,英國人相對來說也比美國人要好很多,更加彬彬有禮。但是我們要尊重孩子的選擇。所以我覺得選擇留學國家就這三點:第一個,孩子的專業;第二個,當地的國家文化氛圍孩子喜歡不喜歡;第三個,尊重孩子的選擇。

主持人(周成剛):俞老師接觸過不少優秀的留學生,您覺得這些成功的孩子身上,有沒有一些共同的特質,或者說一些走向成功的要素?

俞敏洪:有的,而且是比較明顯,我自己跟留學生打交道很多,其實跟留學沒關係,國內的大學生和國外優秀的大學生有些特質是共同的:

第一個,比較開放的個性,

願意接納所有的東西,新的知識、新的思想、新的朋友、新的氛圍,包括別人對他的批評甚至指責,或者說不公的待遇,他都能夠消化掉,並且依然在這個過程中保持開放的心態,這個特別重要。

第二個,好學的精神,這跟聰不聰明關係不是那麼大,跟他是不是好學、是不是勤奮有比較大的關係。這點我自己身上也比較明顯,我是一個其實不算那麼聰明,但是好學、比較勤奮。我發現優秀學生都有這樣的共同特點,學的時候非常專注,可以把自己的功課學得很好,功課之外的也學得很好。

第三個,都比較自律。自律是指他覺得自己要去完成的那件事情他不做完的話是不會放棄的。這個東西跟頑固、固執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頑固、固執是堅持錯誤的東西還堅持到底,堅持、自律是指做一件事情,哪怕其他的事情更有吸引力,也不會太轉移注意力。

第四個,善於放鬆自己。我認識的一些比較成功的人,其實他們常常會勞逸結合,比如跑馬拉松、打球、去旅遊,甚至跟朋友一起歡鬧,這樣的人反而成功的比較多。

第五個,有情懷。我認識的一批非常優秀的大學生和留學生中,他們很多人都有種家國情懷,希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的同時,還認為做的事情對社會是有意義的。他會把自己放在一個有理想主義色彩的狀態下,有理想主義色彩的人是比較容易堅持下去的。人能在艱苦失敗的時候堅持下去只有兩個理由,第一為自己,我必須為自己努力成功,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將苦其心智”。第二我必須為家、為國、為社會。把這兩個情懷加在一起,叫修己修人、為己為人、度己度人,如果能夠建立起來,就會比較容易成功。

主持人(周成剛):最後,請俞老師給我們線上的同學和家長、還有那些準備出國留學,包括拿到offer、即將踏上世界各國戰鬥的同學給個寄語吧。

俞敏洪:一句話,任何事情都要目標明確、耐心等待、堅持努力。我相信只要努力,一定會有開花結果的那一天,如果現在疫情期間給我們帶來不確定性,我們就耐心等待。

提問 Qustions & 解答 Answers

1疫情影響了各國的留學趨勢,現在比較推薦哪幾個國家留學?對未來留學有什麼建議?

周成剛:這幾個留學國家中國留學生選擇比較多,比如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歐洲的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等等,中國留學生是他們的主力,而且是這些大學過去幾年經濟上的支柱。這次疫情對這些國家的留學和大學的發展也帶來了影響,甚至有一些大學已經在要求政府支持,否則要維持不下去了,因為留學生不去了,學費也不交了,消費也就停止了。從這個意義上講,我覺得一旦疫情過去,各個國家會更加歡迎中國的留學生過去。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因為疫情各個國家的外匯有巨大的波動,家長們可以關注一下,如果說要去的目的國最近匯率低,換好自己孩子的外匯,過去之後可以省一筆錢。

第三點,要關注世界各國尤其是各個大學發佈的政策。比如,現在受疫情影響,雅思、託福、SAT、GRE這些考試大部分都被取消了。但是好消息是,有些大學錄取留學生的政策開始有一些靈活的變動,不能考的考試可以用其他的考試來替代,而其他的考試比如在線上就可以考;有些大學有了自己的錄取標準,只要通過他們自己的、單獨的、在線的考試,也可以被錄取;甚至有些大學開始放鬆了錄取條件,最近這些變化特別多,從這個意義上講,應該是條條大路通羅馬。

總而言之,第一,疫情過去會有反彈;第二,可能在經濟上是一個省錢的機會;第三,錄取的政策多元化、多維化的選擇。這些對我們都是利好的消息。

2這次疫情會不會影響未來大家留學的熱情?

周成剛:我個人認為,總體的熱情不會影響,因為留學是全球化的一個必然結果,就像疫情過去了以後老百姓還是會出國去旅行,該出去留學的同學還是會出國留學。當然最終可能回國的這種熱情也不會減,因為國內現在機會更多、土壤更成熟,創新、創業的機制也越來越成熟。

3孩子的簽證快要到期了,現在回不去該怎麼辦?

周成剛:如果說簽證已經過期了,是進不去的,所以一定要關注使館上班的通知,只要你有學校的錄取通知、有學校的學習證明、學籍證明,去補簽證完全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沒有簽證再回去是不可能的。

4想讓孩子留學,又擔心安全問題,該怎麼辦?

周成剛:我覺得安全問題是相對的,國內也有安全問題,國外也有安全問題,如何學會保護自己,在複雜的環境中讓自己過上有規律的生活,面對不同的文化如何在這個文化裡生存下來,這才是最重要的、需要學會的技能。所以我建議,一般在出國之前,我們往往會有出國之前的各種課程,比如自我保護的課程、保險的課程、在不同文化裡生存的課程,以及在不同文化裡相互交流的課程,如果需要可以聯繫新東方專業顧問老師諮詢。

5考試取消了,5月份的考試也可能被取消,很著急,該怎麼辦?

周成剛:第一,在線的考試也可以,有的在線考試已經被好多大學接受。第二,等待考試,利用這段時間讓自己的成績越來越好,抓緊複習,一考定終身,考了以後以最快的速度出去。

6拿到offer了,原計劃7月份去美國的,現在全停了,怎麼辦?

周成剛:這個沒關係,offer有用,無非是開學推遲了,耐心等待,這段時間建議你對美國要讀的課程、人文教育、通識教育的課程好好學一學,到了可以上學的時候,可以更加節約你的時間,更加領先一步。

7孩子選擇國內的大學好還是國外的大學好,很迷茫,我們該怎麼辦?

周成剛:如果個人經濟不是問題的話,我個人建議還是讓他出去多走一走、看一看,因為在今天和未來的世界,全球化的跨界人才往往成功概率更高,就是理解國外、理解中國,懂得漢文、懂得外文,理解中國文化、也理解國外理念和思想的一群人。

8新東方能幫助我們申請獎學金嗎?

周成剛:能,每年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幫全中國的同學申請到了中國最多的獎學金,這個我們是毫不誇張,所以都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