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明:區塊鏈“鏈改”能解決企業哪些痛點

主持人:程老師您被業界讚譽為“新三板教父”,對新三板、場外市場、科技金融有著獨到的見解及深入的理論研究。也是鏈改的首倡者,那麼您認為什麼樣的場景下需要做鏈改,需要引入區塊鏈技術?為什麼?

程曉明:關於鏈改我覺得首先要考慮一個問題,到底什麼是鏈改?鏈改其實就是“區塊鏈的改革”或“區塊鏈改造”,就是通過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對現有產業或者企業自身業務改革或改造的行為。然而,對區塊鏈的理解,到現在為止並沒有一個完全、統一的答案,那麼區塊鏈改革對“鏈改”也就沒有統一的說法。也就是說,大家現在談的區塊鏈以及區塊鏈鏈改,由於每個人理解不一樣,其含義也就不同,所以我認為鏈改誰提出來的不重要。

2018年,我第一次提出鏈改。由於每個人看待鏈改的角度不同,有的人偏向於技術,有的人偏向於應用,比如溯源方面現在應用就比較多。對於應用方面,有的人強調鏈改是在金融領域,有的人強調對企業組織形態進行改造,而我個人更傾向於後者。

我提的鏈改實際是對現有公司制的一種改造。大家都知道,經濟學主要研究如何提高資源配置來達到最好的效果。企業制度代替了市場交易。貫穿其背後的都是經濟學思維,也就是資源的有效整合。其實今天提鏈改主要就是對企業組織形態的改造,讓公司利用區塊鏈思想和技術,將其孤立的企業打造成產業生態,比如說產業聯盟。

在企業聯盟中我們把這種組織叫做企業集團,而企業集團本身不是公司,它只是企業之間的利益共同體。利用區塊鏈來組織的產業或者企業聯盟,其內部沒有股權關係,沒有母子關係,也沒有上下級關係,所有的企業之間都是平等的。

它比按照協議組成的聯盟關係更緊密,又比控股關係、股權關係形成的企業合作聯盟要更靈活。我認為區塊鏈的作用就是讓平等的主體,包括企業之間形成一種思想的共識,而區塊鏈的核心就是共識機制。

用區塊鏈技術在平等的公司之間形成共識,使大家形成利益共同體。因此,理論上所有的企業都需要鏈改,由於社會的發展,受歷史文化社會制度的限制,企業單打獨鬥時代已經過去,中國企業要參與國際競爭,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就要形成企業聯盟,但聯盟又不能由國家來組織,因為這不符合現有的國際規則。倘若中國企業能夠團結起來參與國際競爭,不需要政府出面,那就只能利用區塊鏈進行鏈改。最成功的例子就是日本的綜合商社,日本的綜合商社之間,表面上是獨立的法人,但實際上它是形成了利益共同體,在參與國際競爭的時候都是以聯盟的形式出現。

主持人:您認為鏈改應該優先在哪些行業展開?結合行業分析一下鏈改如何解決痛點,鏈改後還存在什麼樣的問題?

程曉明:我覺得鏈改好像跟行業的關係不大,畢竟所有行業都需要。現在經濟的微觀組織是公司,公司的最高形式是上市。未來經濟的微觀組織不再是公司制,而是區塊鏈組織,這是對未來最大的變化,也是區塊鏈對我們經濟最大的影響。

主持人:區塊鏈金融和金融行業鏈改二者有什麼本質的區別?未來區塊鏈金融的前景如何?

程曉明:區塊鏈金融跟金融行業的鏈改是兩個概念。所謂區塊鏈金融是指用區塊鏈關鍵技術研發金融產品,市場運行使用區塊鏈技術,這叫做區塊鏈金融。而金融行業的鏈改,是對金融企業,用區塊鏈的思維打造利益共同體,打造區塊鏈組織。區塊鏈金融前景,我覺得關鍵在金融產品。區塊鏈最早是來自於比特幣,中本聰當時為了發比特幣,包括對數據庫、互聯網等傳統技術進行了一些改造。改造的核心就是讓這個數據庫去中心化,而區塊鏈金融最大的問題就在於你發的token。

我們現在都在ERC2.0發所謂的幣,但實際上市面上發的幣都是有問題的。貨幣的第一屬性是收稅,國家通過發幣的方式來收鑄幣稅,那麼政府收稅是因為它要提供公共產品,而我們現在所謂的數字貨幣,其實它的屬性應該是民間貨幣。收稅這是政府才有的權利,貨幣只是提供支付手段而已。所以儘管區塊鏈理論上可以用於發幣,但這個幣是不能輕易發的,那可以做什麼呢?我們可以考慮在有限的範圍內發行一個類似於股票的金融產品。前年美國人提出的STO,就是民間主體公司發的股票,我們可以把區塊鏈技術運用在這方面,這也是區塊鏈未來的方向。


主持人:進入2020年人類經歷了一系列的危機,從冠狀病毒的全面爆發、原油價格暴跌到多國股指熔斷,全球資本市場血流成河,接下來全球可能會進入一個經濟的下行通道,甚至發生經濟危機,對於本就弱小的區塊鏈行業來說是否會產生毀滅性的打擊?

程曉明:我覺得區塊鏈行業不弱小,沒有政府支持,也沒有世界500強的機構來支撐的區塊鏈行業,現在能做的這麼大,市值以千億為單位,我認為已經很了不起了。發展到現在,區塊鏈逐漸進入社會角角落落,世界級企業也逐漸進軍區塊鏈行業,比如Facebook,它要發Libra,這也算是區塊鏈領域的一個重大事件,而且很多諸如Facebook這樣的大企業也開始關注這個行業。

區塊鏈本來就來自於市場,所以對於這種所謂的經濟與金融風險,對它的影響不會特別大。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因為經濟金融危機,才出現了區塊鏈,才有比特幣。大家都知道,區塊鏈本身就是比特幣的底層開發技術,因為有比特幣才有區塊鏈這個說法。當年中本聰要創造比特幣,也是因為華爾街亂髮貨幣才造成了金融危機,所以他推出了比特幣。也就是說,區塊鏈行業本來就是伴隨著金融危機而出現的,所以如果再出現一次金融危機,對區塊鏈行業不僅不是打擊,反而可能會是機會。沒有金融危機也就沒有相關的行業。只不過判斷區塊鏈行業發展狀況,不能簡單的用傳統行業的標準來衡量它。

主持人:近期北京、河北等13個省市,公佈了總投資額近34萬億的“2020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重點就是“新基建”項目,您認為這對國內的區塊鏈行業來說,如何能趕上這一“風口”,您給一些建議。

程曉明: 傳統基建就是鐵路、公路、橋樑以及其它基礎設施,重點是解決物流和人流。新基建有七個方向:第一是特高壓;第二是新能源車的充電樁;第三是5G基站;第四是工業互聯網;第五是人工智能;第六是大數據中心;第七是城際軌道交通。新基建主要是解決人流,而對於以5G、人工智能、大數據為主的信息流無非解決三個問題:第一、數據的採集,包括物聯網和互聯網。第二、信息的傳輸。第三、人工智能,所有的人工智能就是對大數據獲得的數據進行採集,人工智能就是對數據的加工處理分析的方法。基於這一模型的各種算法,其關鍵環節就是數據的傳輸。如果數據流在傳輸過程中被篡改,整個系統就會崩潰。如何保證數據在傳輸過程中不被人破壞、不被篡改,這就需要區塊鏈技術來解決。

所謂的區塊鏈就是共同維護一個數據庫,在機制上限制了數據被洩露,保證已經上鍊的數據不可篡改,從而確保初始數據的真實性。如果數據一開始是做假的,那麼你將付出巨大的成本壓力,因此,區塊鏈從源頭上切斷了數據造假的可能性。在新基建數據流的建設過程中,區塊鏈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沒有區塊鏈,很有可能新基建就變成了形象工程,全部投資打水漂。

結合這次疫情,我們總結教訓發現,如果有區塊鏈介入,從地方醫院到國家CDC衛健委到中央,數據也許就非常順暢,可能在這個信息傳遞過程中,包括協和、同濟等醫院醫生的數據,都有可能變得公開透明。而這次疫情中數據信息卻十分滯後,那麼如何解決遇到的阻礙呢?第一,區塊鏈可以點對點傳輸。第二,可以防止數據在流轉的過程中被人篡改。所以,區塊鏈是新基建中重要的基礎和支撐,如果沒有區塊鏈參與新基建的建設,那麼,新基建很有可能面臨失敗。


鏈客專訪|程曉明:區塊鏈“鏈改”能解決企業哪些痛點


鏈客專訪|程曉明:區塊鏈“鏈改”能解決企業哪些痛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