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復課,80%的培訓機構會輸在第一週

未雨綢繆,智者所為,疫情持續好轉,培訓機構開學指日可待,朋友圈裡,幾位厲害的校長早早做起了開學準備。

這幾位校長有一個共同點,提前招人,確保正式開學後,每一個崗位有合適的人才,及時開展工作,抓住這場寒冬中那麼多一絲紅利,爭分奪秒搶第一週。

招聘工作開展,切忌盲目,至少做到三點:分析原因、梳理崗位以及制定激勵,才能保障最終有效有利,保障第一週能高效運轉,贏在起跑線。

(一)分析原因

年前,大部分機構已出現人員動盪問題,或自身因素,或機構原因。若是機構問題,必須儘快找出來解決掉。否則遲早還會造成人員動盪。排查問題,一般從管理制度是否完善?運營是否有問題?激勵政策夠不夠?崗位設置是否合理?晉升通道是否完善?這5方面來分析。拋棄主觀成見,細緻羅列情況,制定相應對策。

(二)梳理崗位

處於不同時期的機構,崗位設置大不一樣。首先,我們有一個基礎配置,包含校長、執行校長、市場部、教學部。但是,不同時期,市場和教學部的人員配置比需要調整。

初創期的學校,因為前期人員較少,教學老師和市場老師都可以兼職做維護,不需要教務老師。但發展到80-100個學生時,我們需要配備一名教務老師。

校長需要在各個階段,提前規劃好應該招什麼人?具體市場人員和教務人員人數比例怎麼分配,參謀長大概劃分了一下,校長可根據自身情況調整。

初創期(0-100人):9:1,中期(100-300人):7:3;瓶頸期(300人以上):3:7;

(三)制定激勵

我把這個重點提出來說,相當於是解決招聘剛需問題。大家找工作,最關心錢,其次發展,所以薪資結構的設計,直接關係能否吸引人才,同時決定人才去留。

我做到校諮詢過程中,看過許多學校的薪酬制度。一般分三種:高底薪低提成、低底薪高提成以及無底薪。

針對無底薪類校區,我一定會問校長,你不給員工底薪,他們有歸屬感嗎?會不會想著乾脆做兼職,你給我多少錢一節課,我還不用來坐班?

這樣的薪酬制度,是典型的又想馬兒跑,又不給馬兒吃草。這樣制定薪酬制度,在行業內比比皆是。

怎樣設計薪酬才合理?行業內有粗略的通用比例,可作為參考。課時費佔營收的15%,課消佔15%,基本工資佔10%,最後算出來我們的毛利潤要佔到營收的30%以上,才合理。不知道校長有沒有這樣去設計,這些跟客單價、排課量、班容量這些數據都是息息相關環環相扣的,所以必須要提前制定。

具體應該怎麼算,這裡不展開說,比較複雜,內容較多。有興趣的校長,可以私下找我,以校區的實際情況算。

除此之外,還需要分析我們應該招什麼樣的人,他需要具備什麼樣的素質?這些我在接下來的文章都會講到。有興趣的校長可以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