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規模、多元化,中海地產能否保住“利潤王”稱號?丨房企年報看家底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任冰

3月26日,素有“利潤王”之稱的中海地產公佈了2019年年報。

報告期內,該公司實現收入增長13.6%至1636.5億元,歸母淨利潤增長10.3%至416.2億元,董事局建議派發年度末期股息每股57港仙(注:1港元=100港仙),總體增長穩健。另外,其毛利率33.7%,淨利率25.4%,仍保持著行業領先水平。

但縱向對比來看,該公司毛利率同比下降了4.1個百分點,淨利率水平也不及2018年的26.1%,且為近5年來首次下降。土儲情況也不樂觀,截至2019年末,中海地產合計土地儲備為8923萬平方米,不及上一年末的9144萬平方米。

在資金面與市場面的雙重壓力下,地產行業“弱者死亡”之餘,“強者”之間的競爭也更加激烈。

近兩年,隨著淨利潤水平相繼被萬科、恆大超過,中海地產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如何保住“利潤王”稱號?

| 低成本、低負債率,房企“利潤王”是這樣煉成的

中海地產的2019年年報,給人的印象就是穩健。

與收入、利潤的小幅增長相對應,2019年中海地產的合約銷售額為3771.7億港元,同比增長25.2%,銷售面積為179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2.6%。

事實上,這個節奏很符合中海地產的風格。

克而瑞統計的2018年TOP10房企數據顯示,中海地產的銷售金額5年複合增長率為16.8%,不到新城控股5年複合增長率(60.7%)的三分之一。

這樣看來,無論外部環境是寬鬆還是收緊,中海地產都彷彿一股清流,並未受到太大影響。

這種穩健也體現在中海地產保持多年的低負債率、低融資成本和費用方面。

年報顯示,截至2019年末,中海地產資產負債率60.06%,淨借貸比率33.68%,加權平均借貸成本為4.21%。負債率和借貸成本都處於行業最低區間。

這主要是中海地產的海外融資比例高、利率低所致。從負債結構上來看,中海地產2019年末的有息負債中,人民幣佔比不到一半,其餘為港幣佔28.6%、美元佔23.2%、英鎊佔1.0%。而中海地產又擁有著穆迪Baa1、標準普爾BBB+、惠譽A-的信用評級,也是全行業唯一獲得國際評級機構給予A級評級的企業,因此海外融資時就可以實現較低的利率。

以中海地產2020年3月發行的美元債舉例,5年期3億美元、10年期5億美元、15年期2億美元的高級債券的票息率分別為2.375%、2.75%、3.125%。而據克而瑞證券數據,2月中資房企發行的美元債票息多在6%~9%區間,約為中海地產融資成本的3倍。

另外,年報裡還提到,中海地產的分銷費用與行政費用佔收入的比重為3.3%,也保持行業最低之一。

成本控制良好,傳導之下,中海地產自然能實現較高的利潤水平。數據顯示,2017年以前,中海地產的淨利潤和歸母淨利潤規模均一直處於行業首位,因此被稱為“利潤王”。

| 缺地!瞄準一二線城市求合作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穩健也意味著緩慢。

在克而瑞日前發佈的2019中國房企銷售TOP200排行榜中,中海地產以3136.2億元、1699.4萬平方米的成績分別位列操盤金額第7名、操盤面積第9名。

作為中國最大建築聯合企業——中國建設工程總公司在香港的控股子公司,中海地產與萬科、恆大、綠地等近年來一直穩居中國房企銷量榜TOP10。但往前數幾年,在2012年榜單中,中海地產的成交金額、成交面積還分別排在第4名、第6名,隨後便被後來居上的碧桂園、融創等超越,2016年後再未進過前5名。

除了銷量排名下降,中海地產一直引以為傲的高淨利潤的優勢也正在一步步被追平。

克而瑞數據顯示,2017年,萬科和恆大分別以372.1億元、370.2億元的淨利潤水平超過中海地產(351.0億元),後者從淨利潤“王者”位置上跌落,只剩歸母淨利潤可以一戰,但這個差距也在不斷縮小。

2018年,恆大的歸母淨利潤僅比中海地產少約3億元,萬科則少了39.43億元。目前,恆大的2019年報還未發佈,但從萬科的年報來看,2019年萬科的歸母淨利潤為388.7億元,與中海地產的差距已經縮小至27.5億元。

那麼如何保利潤?良好的收益不僅來自“節流”,更需要“開源”——快速增加業務規模是一個好選擇。

中海地產的土地儲備一直不是很高。截至2019年末,中海地產合計土地儲備為8923萬平方米,不及上一年末的9144萬平方米。

3月13日,中海地產官微發佈了一則2020年尋地合作計劃,誠邀合作伙伴就股權收購、資產轉讓、國企混改、城市更新、聯合開發等業務範疇進行全面合作。計劃中表示城市範圍包括但不限於全國一二線城市及強三線城市,但就年報來看,中海地產還是青睞一、二線城市。年報稱:高鐵與城規的大力度建設,正在加快人口向高能級城市轉移。我們堅持深耕安全邊際更高、抗風險能力更強的一、二線城市。

無論如何,從以單打獨鬥為主走向合作共贏,想盡辦法多拿地、上規模,普遍被業界認為是中海地產為保利潤、求增長邁出的重要一步。

值得關注的是,鄭州作為新一線城市,已經成為中海地產合作開發的實踐點之一。年報顯示,中海地產2019年新增53宗地,合作取得的有6宗,鄭州高新區項目即為其中之一。該項目土地面積為7.6萬平方米,中海佔有60%的權益。

另外,2019年中海地產還以26.7億元的價格競得了地塊鄭政東出〔2019〕13號(網)。這是繼2018年8月以來,中海地產二次進軍北龍湖。該地塊位於龍湖外環北路南、龍津路東,面積7.2萬平方米。

資料顯示,中海地產於2014年進入河南,並不斷加碼鄭州,目前已經開發了中海萬錦公館、中海錦苑、中海九號公館等多個樓盤。

| “今天”多元化佈局,以期“後天”持續領跑

除了力爭在短期內增加房地產項目的開發規模,在長期範圍內,中海地產也進行了多元化、多層次佈局,以期實現持續領跑。

去年3月,中海地產首次提出了“今天、明天、後天”三個層次的戰略業務結構,並在2019年年報裡再次強調了這個規劃。

詳細來說,即為立足今天的主業(住宅開發),面向明天的成長型業務(商業資產管理),為後天培育增長點的新業務(養老、教育、物流等),分別配置並持續按年投入90%、8%、2%的資源,聯動發展。

年報顯示,中海地產目前持有運營甲級寫字樓45棟、購物中心13家、星級酒店12家、長租公寓2家、自由辦公項目12個,是國內最大的單一業圈寫字樓發展運營商,並且已經在探索商業資產管理方面取得了進展。

2019年,中海地產收購蘇州國際財富廣場,出售成都中海國際中心H座寫字樓,推進商業資產“投融管退”全週期管理,持續探索從商業地產開發運營到資產管理的轉變。

在主業方面,中海地產也在以智能化、工業化為方向進行產品品質升級。

2019年,中海地產聯合華為等科技企業領跑智慧社區、智慧家居的研發及應用,在上海打造了全球首個5G社區中海·臻如府。

對於2020年,在3月26日下午舉辦的2019年度全年業績發佈會上,中海地產的行政總裁張智超表示,總體判斷今年市場還是謹慎樂觀的。他透露,中海地產3月份前兩週的銷售恢復好於預期,基本達到去年同期水平。2020年中海地產的供貨節奏也好於往年,總量為6800多億元。

總的來說,一手抓主業規模,一手佈局多元化,中海地產為保住“利潤王”的稱號正做著積極準備。結果如何,值得等待。

責編: 劉安琪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End

上规模、多元化,中海地产能否保住“利润王”称号?丨房企年报看家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