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能源局“四全”戰疫情 穩投資惠民生

大眾網·海報新聞泰安3月27日訊(通訊員 翟勇)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是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的重點產業,是調整優化泰安能源結構、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支撐,“泰安市新能源產業集群”2019年列入山東省“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重點培育名單,成為穩投資惠民生的主戰場。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及“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產業重點工作和重大項目的攻堅之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響,全市能源戰線廣大幹部職工一手強抓科學精準疫情防控,一手強抓生產保障和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在建、新建項目復工開工,為穩投資、惠民生提供堅強支撐。

為加快項目開工復工,泰安市各級能源主管部門勇於擔當、積極作為。全力以赴推進重大項目。積極彙報爭取,全市三個項目列入了山東省2020年重大建設名單,包括葛洲壩(肥城)壓縮空氣儲能調峰電站、泰山抽水蓄能二期兩個新能源項目。提出全市新能源節能環保產業10大重點項目,涵蓋儲能、光伏、風電、生物質和垃圾發電、綜合利用能源服務等領域,總投資41億元,年內計劃完成投資20億元。要求各級各企業堅持“一項一策”,精準發力,倒排工期,插旗推進,務必完成全年工作任務。

全力以赴包保服務企業。建立“三個一”包保責任制,每個企業明確一位包保領導、落實一個責任科室、建立一本工作臺賬,實行問題逐一銷號管理。主動下沉一線,與企業對接協調,深入瞭解企業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情況,傾聽企業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市能源局主要負責人帶隊先後赴國網泰安公司、高新區、寧陽縣調研,謀劃協調泰開電器、泰山集團等納入全省“雁陣形”集群龍頭骨幹企業,籌劃重大項目和創新平臺,為項目落實要素保障提供有力支撐;努力為企業統籌發展光伏、生物質、天然氣等多種能源謀思路、找出路、尋突破;研究央企投資新能源產業情況,謀劃雙招雙引重點方向,解決企業項目資金難題,助推項目早日開工建設。

全力以赴為企業復工解難紓困。針對朝暉新能源、潤和生物質等項目反映外地施工人員返工困難需要點對點接送問題,積極協調市產業經濟小組和縣區經濟運行工作指揮部,幫助協調聯繫交通服務,及時把施工人員安全接送到施工現場,有效解決了施工人員返崗難的問題;針對肥城空氣儲能、泰山玻纖光伏的電網接入問題,積極協調電網公司,根據項目建設進度,列為今年重點併網工作,靈活保障併網容量,確保項目進展順利。針對山東威陽電力防疫物資緊缺影響工程復工問題,在省能源主管部門協調下,與當地有關部門溝通對接,當天解決企業防疫物資採購問題。通過一系列有效對接和精準服務,全市新能源項目復工開工按下“快進鍵”,東平縣垃圾電站項目於2月19日正式開工,7個重點項目全面復工,人員返崗率64%,省內人員返崗率95%以上。

全力以赴保障民生需求。把疫情防控期間能源供應保障作為民生需求頭等大事,督促電網、電廠、供氣企業制定疫情防控保供方案,硬實工作措施,拉出重點用戶,全面排查整改隱患,及時跟蹤問效,全市電網負荷穩定在186萬千瓦,天然氣管道來氣140萬方,有力保障了居民、衛生機構等能源需求。新能源項目關係群眾增收和城鄉生態環境改善,全市各級能源主管部門把項目建設與環境保護、清潔取暖、民生髮展等有機結合起來,放大項目綜合效益,千方百計增加人民群眾獲得感。華能新泰市朝暉100兆瓦農光互補項目,是新泰光伏領跑基地二期的“頭陣”項目,迅速復工500餘人加快施工,同步高標準建設470餘個冬暖式大棚,未來將聚力打造棚外發電、棚內種植、農光互補、產業融合、互饋互補、共贏發展的示範樣板,具有修復土地生態、促進農民增收、優化產業結構的經濟社會效益,助力當地鄉村振興。

下一步,市能源局將持續落實重點項目包保責任制,實行清單式管理,在當前續建項目全部復工的基礎上,加大項目復工面和投資強度,大力提高員工返崗率和實際工作量,實現疫情防控和經濟運行保障兩手抓、兩不誤,為有效應對疫情影響、更好促進“六穩”工作落地、保障經濟平穩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