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人物之死(文臣)——魏諷之死

魏諷,字子京,因為有口才,整個鄴城為之傾動,曾被曹魏重臣鍾繇因為這個原因舉薦他。可他卻建安二十四年九月,與陳禕等人謀襲取鄴城失敗,最終造成株連數十人被殺,轟動一時,影響巨大。可這件大事正史記載,卻是隻言片語,這就需要我們進行深入分析。

三國人物之死(文臣)——魏諷之死

關於魏諷謀反的記載,《三國志》的記載特別零散。《武帝紀》記載:九月,相國鍾繇坐西曹掾魏諷反免。世語曰:諷字子京,沛人,有惑眾才,傾動鄴都,鍾繇由是闢焉。大軍未反,諷潛結徒黨,又與長樂衛尉陳禕謀襲鄴。未及期,禕懼,告之太子,誅諷,坐死者數十人。王昶家誡曰“濟陰魏諷”。”而此雲沛人,未詳。這是關於魏諷謀反較詳細的描寫。《張繡傳》記載:子泉嗣,坐與魏諷謀反誅,國除。顯然張繡子張泉參與謀反。《徐奕傳》記載:太祖徵漢中,魏諷等謀反,中尉楊俊左遷。太祖嘆曰:“諷所以敢生亂心,以吾爪牙之臣無遏奸防謀者故也。安得如諸葛豐者,使代俊乎!”也說明了魏諷謀反。《鍾繇傳》則記載:“數年,坐西曹掾魏諷謀反,策罷就第。”說明鍾繇因為魏諷謀反而被罷官。《王粲傳》:粲二子,為魏諷所引,誅。後絕。文章志曰:太祖時徵漢中,聞粲子死,嘆曰:“孤若在,不使仲宣無後。”博物記曰:初,王粲與族兄凱俱避地荊州,劉表欲以女妻粲,而嫌其形陋而用率,以凱有風貌,乃以妻凱。凱生業,業即劉表外孫也。蔡邕有書近萬卷,末年載數車與粲,粲亡後,相國掾魏諷謀反,粲子與焉,既被誅,邕所與書悉入業。這些記載說明建安七子的王璨的兩個兒子參加了謀反。《劉廙傳》:魏諷反,廙弟偉為諷所引,當相坐誅。太祖令曰:“叔向不坐弟虎,古之制也。”特原不問。廙別傳曰:“初,廙弟偉與諷善,廙戒之曰;“夫交友之美,在於得賢,不可不詳。而世之交者,不審擇人,務合黨眾,違先聖人交友之義,此非厚己輔仁之謂也。吾觀魏諷,不脩德行,而專以鳩合為務,華而不實,此直攪世沽名者也。卿其慎之,勿復與通。”偉不從,故及於難。”《陳群傳》:初,太祖時,劉廙坐弟與魏諷謀反,當誅。群言之太祖,太祖曰:“廙,名臣也,吾亦欲赦之。”乃復位這些記載表明了劉廙弟弟劉偉也是參與魏諷謀反。

三國人物之死(文臣)——魏諷之死

  根據上述記載我們,可以大致知道魏諷謀反的過程。魏諷謀反發生於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那一年是曹操的多事之秋。曹操在漢中、襄樊兩線與劉備作戰。關羽發動的襄樊戰役,一度更使曹操有遷都的想法,可見外部局勢的壓力之大。外憂則引來了內患。儘管前一年曹操平定了金禕、耿紀、韋晃等人叛亂,但內部局勢並沒有完全穩定。魏諷就是在這個時候出現的。魏諷是個非常有才華的人,在曹魏的國都鄴城十分有煽動性。被相國鍾繇聘為西曹掾,也就是相國府的一名文官屬吏。魏諷能一個小小的文官在曹魏的都城鄴城煽動謀反,足見他的能力和煽動性。而參加謀反的人員有長樂衛尉陳禕、張繡的兒子張泉、王璨的兩個兒子,劉廙弟弟劉偉、宋忠之子等人。他們在建安二十四年九月進行謀劃,因為此時正是關羽包圍襄樊、威逼許昌,戰事十分緊張的時候。早在七月間,關羽利用大雨曾一舉水淹七軍,身擒主帥于禁,局勢可見對曹操十分不利。所以魏諷等人選擇這個時候進行謀反。但由於陳禕膽小怕事,謀反還沒進行,他就向當時留守在鄴城的魏國太子曹丕告密了。曹丕不等報告曹操,就馬上進行了鎮壓,魏諷及其謀反成員一起被誅殺,而且此事還牽連了多達幾十名人。

但魏諷謀反案還是有許多疑點,魏諷來路不詳、作案動機待查、案件牽連之大。我們還要具體進行分析。魏諷其人,我們已經無法知道其人的具體信息了。可能是濟陰人也可能是沛人。

他作案動機呢?我們先看魏諷案的主要成員,包括長樂衛尉陳禕謀、張繡的兒子張泉、王璨的兩個兒子,劉廙弟弟劉偉、宋忠之子等人。其中王粲乃之荊州依劉表;劉廙荊州牧劉表闢為從事;張繡曾經依附劉表;宋忠也是荊州名士。所以他們不少都是荊州子弟。聯繫到此時關羽正是發動襄樊戰役。說明魏諷等人的謀反與關羽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早一年,宛城守將侯音與衛開就公開劫持太守造反,與關羽聯合。而關羽後來包圍襄樊。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都投降了關羽。同年十月,陸渾民孫狼等苦於徭役,叛上作亂,南附關羽,遙受關羽印號,為之支黨。由此可見曹魏內部有一部分人主動投降或者呼應關羽的進攻。而魏諷等人不少是荊州人,劉備、關羽又佔據荊州多年,恩信已立,深得荊州人心。他們之間暗通款曲,相互勾連也是有可能。而且荊州人士子弟,歸順曹操也將對較晚,忠誠度自然不足,加上地位明顯不如譙沛宗族和潁士族,心懷不滿,都有可能在魏諷煽動下進行謀反,與關羽的軍事攻勢相呼應。至於張繡之子張泉參與謀反。除了張繡早年依附劉表之外,他還或是因為其父被曹丕逼死而不憤鋌而走險,要不就是事後被曹丕因其兄曹昂之死誣陷而死,我們無法詳知了。此外,《董昭傳》記載:昭上疏陳末流之弊曰:“近魏諷則伏誅建安之末,曹偉則斬戮黃初之始。”《王昶傳》則記載:近濟陰魏諷、山陽曹偉皆以傾邪敗沒,熒惑當世,挾持奸慝,驅動後生。雖刑於鈇鉞,大為蜅戒,然所汙染,固以眾矣。可不慎與!我看這倆段記載將魏諷與曹偉並列。曹偉是什麼人。曹偉是漢未魏初人,以白衣與吳王交書求賂,欲以交結京師,被魏文帝曹丕得知後將其誅殺。可見魏諷是曹偉一類人的,曹偉結交吳國,魏諷也有可能結交關羽及劉備勢力的人員。可見,魏諷靠自己的才氣煽動鄴城眾人,並利用荊州子弟的不滿情緒,並與關羽的軍事攻勢遙相呼應,在曹操局勢不利情況下,準備發動謀反,達到自己的推翻曹魏政權,留名清史的目的。但有魏諷只是一介文人,其利用的荊州子弟實力有效,又被人告發,失敗也是在所難免了。

三國人物之死(文臣)——魏諷之死

曹操

隨著陳禕告發,曹丕馬上鎮壓了魏諷謀反,可以說是快刀斬亂麻。曹爽之所以先斬後奏,因為曹操正在指揮與關羽的作戰,正是局勢緊張的時候。魏諷謀反,後院起火,此時需要迅速處理,穩定局勢。所以,曹丕不等請示曹操,就審理此案,將涉案人員魏諷等人果斷處斬,並將牽連的此案的數十人處死。處理這麼多人,一方面是此案牽連人多,另一面也是曹丕需要大開殺戒來穩定局勢、樹立威信,徹底消滅反對曹魏的勢力。所以事後,曹操對曹丕的先斬後奏,大開殺戒並沒有追究,因為曹操注意力都在對關羽作戰上,魏諷等人謀反也是的確要殺的,也就無需計較程序問題了。而相國鍾繇因為自己聘用魏諷,被免職處理了。

三國人物之死(文臣)——魏諷之死

曹丕

當然魏諷謀反之前,不是沒有人察覺的。我們看正史的記載,諸如《傅子》:巽子公悌,鑲偉博達,有知人鑑……及在魏朝,魏諷以才智聞,巽謂之必反,卒如其言。廙別傳曰:初,廙弟偉與諷善,廙戒之曰;“夫交友之美,在於得賢,不可不詳。而世之交者,不審擇人,務合黨眾,違先聖人交友之義,此非厚己輔仁之謂也。吾觀魏諷,不脩德行,而專以鳩合為務,華而不實,此直攪世沽名者也。卿其慎之,勿復與通。”偉不從,故及於難。《三國志·劉曄傳》:太祖時,魏諷有重名,自卿相已下皆傾心交之。其後孟達去劉備歸文帝,論者多稱有樂毅之量。曄一見諷、達,而皆雲必反,卒如其言。《晉書·鄭袤傳》記載:相國掾魏諷有盛名,同郡任覽與楓友善。鄭袤謂覽曰:‘諷奸雄,必以禍終,子宜絕之。’後諷果敗。可見,傅巽、劉廙、劉曄、鄭袤都察覺到魏諷是個不安於現狀的人。因為魏諷有口才,善於鼓動人,加之又與不得志的下層官員來往過密,組成小集團。這類人對當局肯定有隱患,所以他們感覺魏諷日後會作亂。可他們的察覺與意見,被沒有引起曹操的重視,最終引發魏諷謀反案。日後,史書記載太祖嘆曰:“諷所以敢生亂心,以吾爪牙之臣無遏奸防謀者故也。安得如諸葛豐者,使代俊乎!”顯然曹操是感嘆沒有諸葛豐這樣的直臣能吏來代替失職的中尉楊俊。但這只是曹操為了魏諷謀反事件發生,而自己推脫而已。如果曹操能重視傅巽、劉曄的意見,魏諷也許無法煽動謀反了。 

三國人物之死(文臣)——魏諷之死

魏諷

可見,魏諷之死,是其利用不得志的荊州子弟,加上關羽包圍襄樊,威逼許昌的軍事緊張局勢下,發動了一場沒有成功的政變謀反事件。而隨著魏諷被處死,加之株連數十人的血腥鎮壓,殘酷打擊反對曹魏的勢力。也為日後,曹丕代漢登基,打下了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