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其他式样的中山陵吗?95年前的中山陵设计稿

1925年5月13日,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处决定刊登陵墓图案征求条例,进行国际性建筑图案竞赛。征求条例规定祭堂“须采用中国古式而含有特殊与纪念之性质”。截止9月15日,共收到40余幅应征图案,最终评出了前三名得奖者和七名荣誉奖获得者。吕彦直设计的中山陵墓图案,在最终得投票中胜出。

你见过其他式样的中山陵吗?95年前的中山陵设计稿

吕彦直在设计中结合钟山的形势,把孤立的,尺度不大的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墓室贯串于一条中轴线上,用大片的绿地和宽广的石阶,联成一个大尺度的整体,显得庄严雄伟。祭堂采用中国宫殿式建筑为基调,吸收西洋建筑之长处,墓室则完全采用西洋建筑做法,两者结合可谓天衣无缝,同时运用牌坊、陵门、碑亭等中国古代陵墓的传统形制,再饰以华表,石狮、铜鼎等部件,使整个建筑群既富有中华民族特色,而又别具一格。

你见过其他式样的中山陵吗?95年前的中山陵设计稿

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传颂着这一钟形布局寓意“暮鼓晨钟”、“警钟长鸣”和体现陵墓主人“必须唤起民众”之精神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吕彦直的家乡距离南京不远,他是安徽滁州人。他的一生短暂,1894—1929,但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他设计、监造的南京中山陵和由他主持设计的广州中山纪念堂,都是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大型建筑组群。鉴于他对建造孙中山陵墓的杰出贡献,在他逝世后,南京国民政府曾明令全国,予以褒奖,陵园立碑纪念。

当年,除了最终选定的吕彦直方案之外,还有其他非常多的优秀方案。之所以没有入选,有的是因为风格“完全为中国古式,惟与中山先生融合中西之精神似不合”;有的是因为“美术方面甚佳,独惜与背山形势不称,且过于宏伟”;有的是因为“室门太多,尤失郑重保存遗物之意”;有的则是因为“建筑费超支”。

以下是当时优秀的设计方案,也是大家从未见过的中山陵。

你见过其他式样的中山陵吗?95年前的中山陵设计稿


你见过其他式样的中山陵吗?95年前的中山陵设计稿


你见过其他式样的中山陵吗?95年前的中山陵设计稿


你见过其他式样的中山陵吗?95年前的中山陵设计稿


你见过其他式样的中山陵吗?95年前的中山陵设计稿


你见过其他式样的中山陵吗?95年前的中山陵设计稿


你见过其他式样的中山陵吗?95年前的中山陵设计稿


你见过其他式样的中山陵吗?95年前的中山陵设计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