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枣缺铁性黄叶病发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与科学化树体管理

在全球设施栽培冬枣主栽区陕西省大荔县及山西省临猗县,每年在冬枣抽枝展叶期都有较多冬枣种植户的枣园中会出现叶片黄化的情况。轻则开花坐果推迟,重则严重影响冬枣产量,重则直接导致树体干枯死亡,严重影响种植户的收益。因此,找到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总结陕西省大荔县设施栽培冬枣缺铁性黄化病的发生原因,如肥水管理不当、树体管理不当、温度调控不当、园址不适。同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如合理肥水管理、科学化树体管理、合理升温、选择合适园址。

本文根据实际生产经验及文献检索,就缺铁性黄叶病的表现症状、发生原因、防治措施展开深入的分析。

冬枣缺铁性黄叶病发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与科学化树体管理

1 冬枣缺铁性黄化病的表现症状

冬枣缺铁性黄化病的症状主要出现在新叶上,表现为叶肉发黄,叶脉为绿色,严重时顶端叶焦枯。枝条细弱,花蕾较少、较小,坐果较差、较晚。

冬枣缺铁性黄叶病发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与科学化树体管理

2 冬枣缺铁性黄化病的发生原因

2.1肥水管理不当

2.1.1施肥:冬枣作为大荔县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产值较高,种植户为获得高产,往往氮、磷、钾肥投入过量。土壤中过量的磷的存在,往往易引起铁的有效性下降,而过量的钾存在也会导致有效铁含量降低。同时,土壤中过量氮的存在,易导致叶片生长过旺,导致铁元素相对缺乏。另外,有机质使用相对不足,会加重病害的发生。周爱英等调查发现,大荔县冬枣园内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铁的有效性,加重黄叶的产生。

冬枣缺铁性黄叶病发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与科学化树体管理

2.1.2灌溉

刘旭峰等通过试验证明,过量浇水会提高黄叶病的发生率。浇水过多易导致土壤板结,地下水位抬高,降低土壤中氧气含量,降低根系呼吸能力,最终影响根系对铁的吸收及利用。特别是现在很多种植户为减少投入,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更进一步降低了土壤的可耕性,提高了病害的发生率。同时,在使用水源上,尽量不使用地下水,大荔县水质偏碱,会使铁的有效性下降。

冬枣缺铁性黄叶病发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与科学化树体管理

2.2树体管理不当

冬枣产量过大,采后树势恢复工作不到位,不注意叶面营养的及时补充,环剥次数过多且环剥太宽,而又不注意环剥口的保护及愈合工作等,往往会导致冬枣树势较弱,树体营养回流受到影响,树体营养储备不够,根系生长也会受到影响,导致树体对铁的吸收利用受到严重影响,最终导致第2年黄叶病广泛发生。

2.3温度调控不当:设施冬枣栽培一般需要提前升温,提高大棚内温度,促进冬枣树发芽。但是,经常会出现大棚内地上温度与地下温度相差过大的现象,出现枣树地上部分开始较强的生命活动,而地下温度相对地上较低,根系活动力较弱的现象,导致根系吸收营养不足,叶片出现缺铁现象。

冬枣缺铁性黄叶病发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与科学化树体管理

2.4园址不适

低洼园地一般地下水位较高,盐分易积于土壤表面,会引起树体黄化。土壤过于黏重,排水太差,不利于根系生长,不利于根系对铁的吸收。

2.5地区原因:陕西省多为石灰性土壤,而石灰性土壤中的高浓度重碳酸盐会使土壤偏碱性,降低了铁的溶解性;高浓度重碳酸盐也易使亚铁离子转化为三价铁离子而失去活性,同时会影响根系生长,减少根尖数量,减少铁的吸收。

冬枣缺铁性黄叶病发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与科学化树体管理

3 冬枣缺铁性黄化病的防治措施

3.1合理加强肥水管理

适时适量进行枣园灌溉,不要过度灌溉,要多次少量进行灌溉;尽量不使用大水漫灌的形式,可以采取简易滴灌的方式提高肥水利用率。使用深井水或者雨水进行灌溉,有利于树体对铁的吸收。春季适当进行土壤翻耕,提高地温及土壤透气性,增强根系的吸收能力。采后重视基肥中有机肥的使用,通过有机肥改善周爱英等根据大荔县土壤肥力提出,对于大荔县高产优质冬枣园,农家有机肥建议在3000~5000kg/667㎡。

冬枣缺铁性黄叶病发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与科学化树体管理

3.2 科学化树体管理

合理控制枣树的挂果量及产量,一般建议盛果期大棚冬枣产量控制在1500kg/667㎡左右,温棚冬枣产量控制在1000kg/667㎡左右。冬枣树环剥不能过宽,一般壮树宽度在7~8mm,弱树宽度在5~6mm。环剥口二次造伤不能超过2次,同时增开环剥口要根据上一个环剥口的愈合情况进行。做好环剥口保护工作,在环剥口喷抹菊酯类或其他杀虫药剂,避免甲口虫危害;在环剥口下,可以抹有机磷药剂,防治蚂蚁危害;用报纸封闭保护环剥口;对于环剥口愈合较慢,可用赤霉素混土堵封,促进愈合。在枣树抽枝展叶期提前喷施叶面铁肥,预防或减少树体黄化。同时,在采完枣果以后,重视树体恢复工作,可以在落叶前喷施2次具有保叶、强健叶片功能的叶面肥,让叶片合成更多的营养物质,回流树体,强健树势。

冬枣缺铁性黄叶病发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与科学化树体管理

3.3 合理升温

升温不能过快,升温前扣好地膜。对于温棚冬枣,扣棚后白天一般在18~20℃,晚上4~6℃,并每周提温2~3℃,最高不超过30℃,并逐步过渡到抽枝展叶期所需温度;对于大棚冬枣,扣棚后7d白天一般在20~25℃,晚上5~7℃,之后平稳过渡至催芽期及抽枝展叶期所需温度。

冬枣缺铁性黄叶病发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与科学化树体管理

3.4 选择合适园址

避免在盐分含量较高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建园;园地四周要有条件的做深沟排水措施;避免在土壤较为黏重的地方建园,尽量选择在黏性适中的壤土地块建园,保证土壤透气性与保肥保水性。

结语:综上诉述,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仅供各位种植户朋友参考学习,如果大家有更专业的知识愿意分享,留言即可!也希望大家可以帮忙,转发、点赞、关注一下笔者,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